摘要:教师批改作文写评语要注意以下七个问题:忌笼统;忌高深;忌套话;忌武断;忌过奖;忌斥罚;忌批漏。在批改中必须注意以上七忌,只有这样才能把作文改得准,改得好,改得巧。
关键词:作文批改 评语
当语文教师,怕上作文课,并不是怕讲理论,而是怕批改作文,这倒不是由于厌恶劳累,而是感觉到要精批细改,费时甚多,收获少。《大纲》中提出了多种批改方法:“普遍改或重点改,书面改或当面改,指导学生自己改或组织学生相互修改”。但是还是以教师为主,如果你不改,让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家长不能理解,改少了学校领导认为你不负责任。最后为了撇开偷懒的指责,还是选择精批细改。既然要批改作文,就离不开写评语。有的老师落笔信手而来,收获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归纳起来,教师批改作文写评语要注意以下七个问题。
一、忌笼统
有的老师写评语是干巴巴地使用“主题鲜明”“有些句子不通顺”“语言基本通顺,偶有不畅”“句意含混模糊”“結尾欠妥”等等。生搬硬套用到作文中批改,笼统空洞,不落到具体语句上,学生看了也不甚理解。批语应当写得具体,学生才知道他的作文好在什么地方,进而明白努力的方向。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得“有哪些优点,为什么是优点,要说出个所以然,文章有哪些缺点,为什么是缺点,也要说出个所以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p257)
二、忌高深
用高雅、深奥的文学术语写评语,有弊无利。例如“文笔不够洗练,语言尚拖沓”,“结构需要严谨,主题不够突出,应该升华”“内容空洞”等字眼。学生看了这些抽象又概念化的评语,仍会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应该写些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评语。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写得好不好,指导才有效。
三、忌套话
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批改效率,从网上下载一些固定的评语,千遍一律,单调重复。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谈不上针对性的指导。什么是“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等等。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颠来倒去地用这些评语,学生不用翻作文本就能猜出。难怪有人说“这些评语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涂。”其实对于写作特差的作文,可以进行适当修改,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手指口评,携腕扶肩;对于写作能力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多用书面评改,评语可以多写。而不是用套话,千遍一律或照搬网上的评语。
四、忌武断
教师的评语是为了学生写好作文引路,导航。评语应该言之有理,以理教人,方能使人茅塞顿开。反之,主观武断、信口开河,就会造成“你不说我还清楚,你一说我倒糊涂”的后果。如果学生作文思想基本正确,文字表达大体通顺的文章,可以不改或者少改;错误较多的作文,也不用“逢错必改”改,不能削学生的不足。例如,有位教师以《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作,有位学生自拟了一个《有趣的跳绳活动》的题目,老师却写道:“自作主张,题目不能自拟”的评语,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学生能根据内容自拟一个题目,也是创造性的体现,应当称赞,可教师却不允许,未免失之主观了。
五、忌过奖
作文教学少不了要对学生鼓励表扬,如果褒奖缺乏分寸,同样不利于学生的进步。曾有个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母亲》作文,引用了孟郊的《游子吟》中诗句,“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老师评语写到“引用诗句顺手拈来,构思精妙,颇有小作家风度”等浮夸的评语,非但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反而使学生盲目自满,停滞不前。
六、忌斥罚
批阅差生作文,产生厌恶心理,这时教师如果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粗暴生硬的话语。“训斥式”“大删大改”等,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例如有个差生的作文语句不通,教师一气之下加了条批语“这是人写的吗”学生看了,也会在评语下接上一句“我不是人,是什么?你才不是人”,学生对老师产生叛逆心理,怎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的评语切不可含斥带罚,应该“和风细雨总关情”,让评语成为师生思想感情的桥梁。
七、忌批漏
好的评语不仅启迪向上,益人心智,而且有利于塑造教师的形象,使之成为学生楷模。但是有的教师评语显得粗疏,批语中的字“龙飞凤舞”,甚至出现错别字。这样的评语怎么能起到主导作用?
作为批改是一项很高难度的工程,它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批改中必须注意以上七忌,只有这样才能把作文改得准,改得好,改得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p257
[2]《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5年8期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莲都镇莲都中学 陈秀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