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华 李晓星
摘 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深化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振兴发展活力动力的当务之急。通过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规模扩大,如某市共有352个市直事业单位纳入改革,优化整合组建公益性事业单位34个,精简318个,转企18个、撤销10个,精简比例达到90%,这样改革后的事业单位都是大象级的,业务整合和服务效率提升,财务工作也相对复杂,对财务核算、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中设置总会计师非常必要,希望能引起组织、财政、人事等职能部门的重视,不断促进改革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总会计师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事业单位的规模不断扩大,更加要求财务管理的规范以及市场策划准确,投资要有收益,增加监控力度,这些都需要高级的经济管理人才进行管理,总会计师应运而生。总会计师是事业单位的经济策划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领航者,是分配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政策执行者,是内部经济治理的法官。对事业单位来说,总会计师是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承担着经济管理决策、控制、财务预测分析等工作,应当具备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财会金融、法律等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财政部文件关于《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指出,“要进一步强化总会计师职能,提升总会计师地位,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加强单位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设置总会计师”。一个事业单位单位设置总会计师,在党委的领导下发挥他们的作用,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对单位都是必要的。
一、事业单位改革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問题
(一)事业单位对设置总会计师认识不够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约有39%左右的企事业单位应设而未设置总会计师职位,特别是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有独资企业或者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这次机构改革后的大事业单位比肩国字号企业,有的事业单位规模也非常大,有必要对这样的事业单位设置总会计师。但些事业单位不按规定的任职条件、程序设置总会计师,影响了总会计师职能的发挥。
(二)我国的总会计师制度不够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会计师条例》中规定: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有的事业单位对设置总会计师提出更加具体的要求,比如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管理办法中规定,高等学校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医院财务制度要求,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但在事业单位改革中,改革后的事业单位普遍规模比较大,改革涉及事务比较多,绝大部分事业单位改革中没有设立总会计师,如某市事业改革中由原来400个左右事业单位整合为22个大事业中心,但事业大中心设立总会计师这一职位的寥寥无几。
(三)财务人员力量不够充实
改革后,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机构和人员不够健全,有的单位甚至未单独设立财务处室,只是由办公室相关人员兼任,财务人员力量特别薄弱,这样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改革后大事业单位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有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存在着后续教育多、老员工多、不懂电算化多的“三多”现象。有的单位还存在财务审核流程不规范、内控不健全、原始凭证不齐全、会计科目使用错误等各种问题。
(四)单位组织设置不到位
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部分事业单位既设置总会计师,又设置主管财务工作的管理人员,造成职责分配不清管理重叠,不利于财务工作有效进行。
二、改革后在事业单位设置总会计师的必要性
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改革。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具有普遍的综合管理性质,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变为综合管理,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组织架构。事业单位设置总会计师可以优化单位的组织架构,还能加强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专业知识结构,加强民主集中制决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服务。
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事业单位虽然与企业有区别,不生产产品,单位主体不计算利润,大部分事业单位不向国家缴纳税款。但单位的收支业务、经济活动、年度目标及服务质量等,都和企业基本相同。很多事业单位都有财政拨款,由拨款购置的资产为国有资产,总会计师参与到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对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及保值增值不流失,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行政单位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事业单位又是各级行政单位职能的延伸,本次的事业单位改革就更加突显这一点,如某市将原具有财政服务、保障等性质的事业单位整合成某市财政事务保障服务中心,是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为市财政局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设置总会计师有利于全面完成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将有力促使政府职能的发挥。
三、总会计师的职责及应具备的能力
(一)总会计师的职责
编制和执行预算、信贷计划,财务收支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
进行成本费用预测、控制、计划、预算、分析和考核,加强本单位各个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依据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总会计师对单位财会机构的设置、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考核,保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主要领导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发展及基本建设投资作出决策。
总会计师参与新产品、新技术改造、科技研究、商品、价格和工资奖金等方案的制定,参与重大经济协议的审查。
做好单位主要领导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总会计师的能力
建章建制。根据国家会计制度、准则和会计法等,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
组织培训。组织本单位财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思想道德、专业技术培训,保障单位财会工作按序进行,这是单位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
协调能力。协调外部和本单位内部人员、领导和普通工作人员,协调不同部门人员的合作能力,要具有很强的沟通和人际关系能力。
判断能力。总会计师要在了解国内外经济情况,掌握市场需求情况下,制定本单位的经营决策,合理的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四、对总会计师制度的建议
在事业单位实行总会计师制度,要在充分考虑我国事业单位特色前提下,注重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稳妥抓出工作成效,使总会计师充分发挥最大职能,应着手于以下几個方面。
探索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使总会计师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建立健全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制度提升总会计师的决策能力、领导能力、战略规划能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控制能力和资源管理能力,使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走向职业化、市场化、规范化,建立适应中国国情并能够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
加强总会计师管理体制,做好监督。在目前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协调重点解决总会计师多头管理情况,理顺总会计师管理体系,建立工作责任制,监督对事业单位中应依法设置,却没有设置总会计师等违规违纪的行为,追究相关部门和负责人责任,健全监督机制,为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的设置提供监督和保障。
提升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对总会计师加强培训,解决总会计师缺乏问题。提升行政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应着手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开展系统的总会计师培训,在遵循事业单位管理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深化改革,统筹规划、科学组织、不断完善课程。各级相关部门要关心支持总会计师培训工作,制定合理规划,有效开展总会计师培训活动,提升总会计师整体素质,二是注重实践,能够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总会计师要善于思考,不断学习,并学以致用,全面提升专业素质和管理素质,并将专业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作出贡献。国家财政部已经开启总会计师培训班,相信用不了太久,我国总会计师缺乏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启动总会计师委派试点工作。按照深入调研、强力推进、逐步完善的思路,向改革后的大事业单位进行试点,委派总会计师,在事业单位中设置总会计师职位,建立健全总会计师联席会议制度,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提供支持。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总会计师制度正在不断的建立健全,总会计师在单位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总会计师的作用和职能也被赋予新的内涵,总会计师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能进一步发挥总会计师的应有职能,事业单位应该加以合理利用、设置总会计师制度,保证其不断完善,为国家十四五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曹荣华.总会计师在事业单位的地位和作用[J].会计之友,2019.09.
[2]罗素芳.总会计师制度发展现状及改进措[J].财会通讯,2020.12.
[3]章卫东.对我国总会计师的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定位[J].财经界,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