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的治理之道

2021-03-12 03:27
文化纵横 2021年1期
关键词:李磊变法民族

在悠久的文明史中,中国传统政治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但伴随着西风东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越来越受限于西方政治理论及学术分科体系,过分夸大了古今政治制度和治理形式之间的差异和断裂,没有注意到历史对现实的影响与制约。因此,社会科学界对中国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自主自觉的认识。《文化纵横》设置“治道”栏目的目标之一,正是邀请历史学和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野和同情式地理解自身历史的前提下,以治理的眼光重新审视和分析古代中国政治运行的机制与过程。这意味着努力走出西方理论和话语的阴影,但又不放弃从中国历史中发现和提炼理论的尝试。

本期我们就以“传统中国的治理之道”为专题,刊发三篇文章。

大一统,是传统中国的核心政治议题。本期曹锦清和李磊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出发,向我们呈现和剖析了大一统的不同侧面。曹锦清的文章侧重的是中国版图形成的绵延且动态的历史过程。文章指出,“大一统”既是自然条件不同的地理板块合一的过程,也是多民族不断交融,以及多民族治理经验不断交融、进而形成大一统国家的有效治理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上积累的丰富的治理经验,仍在影响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但工业化和市场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治理重心下沉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任务。 李磊关注的则是民族关系的整合,以及统一的政治和文化认同形成的过程。李磊认为,受现代西方社会科学影响的诸多现代史观,有着将民族和民族关系实体化的倾向,但这种方法论并不适于理解传统中国的民族关系和结构。他的文章梳理了历朝历代治边方略、民族关系和民族意识的演变,发现民族关系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不同王朝通过中央地方关系调整、多元的行政管理与经济贸易往来等不同手段,不断将不同民族安排进一个既能确保统一、又尊重地方差异性的治理格局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民族也不断强化对作为整体的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认同。

雷博的文章则以王安石变法为例,讨论了变法与传统中国政治运行的逻辑。与主流观点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不同,雷博指出,变法在制度设计、人才任用和执行过程及效果方面,并没有犯太大的错误,反而相当成功。雷博将变法放到更宏观的政治架构中考察,他认为变法追求的王道理想与不稳定的皇权政治之间的张力,是变法最终失败的深层原因。但是,王安石变法给中国历史留下了變革的种子,参与塑造了中华文明理性务实的特质,其遗产在今天仍值得思考和参照。

猜你喜欢
李磊变法民族
MAPS PRESERVING THE NORM OF THE POSITIVE SUM IN Lp SPACES*
一叶知秋
我们的民族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基桩检测中的静载试验法与高应变法的应用探讨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