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之地:中美竞争格局中的东南亚抉择

2021-03-12 03:27孙云霄
文化纵横 2021年1期
关键词:东南亚贸易战印尼

孙云霄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东南亚区域一直是大国竞争的逐鹿之地。在上世纪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区域迎来了长期的和平局面。随着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中美关系在东南亚呈现为大国间的包容性竞争,两者虽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但并未演变为非此即彼的激烈对抗。东南亚国家因此在政治、经济、外交策略上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普遍倾向积极接纳美国的军事庇护,并乐于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往来。然而,贸易战以来,中美之间愈演愈烈的竞争关系正改变着东南亚各国的战略空间,迫使各国依据地缘政治重新思考发展新的策略和区域秩序。2020年6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美国“外交事务”网站发表题为《濒临险境的亚洲世纪》,表达的正是区域各国的集体忧虑。

新加坡、马来西亚:大国平衡及东盟自主

李显龙坦白了东南亚区域面临的现实困境:亚洲国家视美国为本地区占有重要利益的常驻强权,中国则是隔壁搬不走的邻居。如今麻烦不断的中美关系如果发展下去,必然导致所有东南亚国家陷入左右为难或恼人的选边站队之中,因为地缘政治的现实使得它们生存在各大国际势力利益交汇的旋涡中。新加坡深谙“国家间政治”的生存之道,在东南亚最早提出并奉行“大国平衡”战略。一方面,作为该区域中唯一以华人为主体族群的国家,新加坡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中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沟通联系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曾经的英属殖民地,新加坡与英美国家始终保持着密切来往。因此,“平衡”的生存战略深入新加坡的国家思想之中,并时刻指导与纠正国家行为。

在中美贸易战的新格局中,李显龙的方案是希望中美之间的竞争被纳入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多边框架中,并试图要求更加强大、自信的中国肩负更多的国际秩序责任,包括维护、升级,甚至重塑国际制度。随后,新加坡巡回大使陈庆珠指出,中美竞争的恶化使得新加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虽然面临选边抉择,但她认为新加坡不会也无须处于“像结婚一样做出最后决定”的境地。未来十到二十年,美国仍是亚洲地区国家偏好的战略和防务伙伴,中国则将成为重要的经济和科技伙伴。因此,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因为中美竞争的白热化而做出调整,依然坚持“大国平衡”的原则。2020年12月,新加坡与中国在“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中签署了包括公共卫生合作、重振两国经济等多项协议后,又与美国签署贸易与投资谅解备忘录,继续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马来西亚也表达出担忧情绪。在2019年6月举办的第33届亚太圆桌会议上,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便谈到“中美贸易战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非常遗憾,这场由贸易摩擦发展而来的贸易战,可能走向长期的‘冷战”,而且“任何形式的战争都将两败俱伤,并对其他地区产生‘附带伤害”。在具体策略上,马来西亚如新加坡一般主张平衡战略。2019年4月,马哈蒂尔赴华参观华为公司,并在随后的5月表示不会效仿美国对华为实行禁令,将尽可能地在马来西亚使用华为的技术。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皇家海军宣布接收到美国送出的12架监控无人机,且国防部就此明确表示“不站队,愿与所有人建立友谊”。

除了平衡战略外,作为东南亚大国的马来西亚有意在中美竞争中塑造“共同的危机”,以此来凝聚东盟共同体。马哈蒂尔号召东盟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团结,以应对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战争的升级。这一方针也被新总理穆希丁坚守。2020年9月,中国国防部部长魏凤和访问马来西亚时,双方就推动两国在防务、经贸、教育等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大发展达成一致意见。但是这一重要会议并未在马来西亚的媒体报道。马来西亚上议员、前国防部副部长刘镇东将其解读为马来西亚不需要,也不能够站队中美的任意一方,东盟自身应具有自主意志,不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越南、印尼:国家利益至上

作为区域大国的越南和印尼并未对中美竞争的加剧表现出过多忧虑,而是关注如何从中寻求机会提升本国的区域影响力。一方面,两国积极响应美国对南海事务的介入,以此牵制中国;另一方面则致力于从中美贸易战中“渔翁得利”,吸引更多的外资与产业落地本国。

2020年初以来,越南频繁就南海问题向中国挑衅。例如,大量渔船涌入海南岛附近岛屿,甚至进入12海里以内的范围;多次向联合国递交照会,宣称其对南海的主权主张;派遣武装渔船进入西沙群岛,与我国海警船发生激烈对抗等。同时,越南继续借助美国的力量制衡中国。7月22日,美越就南海渔业合作签署备忘录,内容包括加强越南执法能力的合作。2019年,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和国防部长纷纷访问越南,加强兩国国防关系,并调动了汉密尔顿级巡逻舰帮助越南增强海岸警卫队的能力。尽管如此,在面对根本的中美站队问题时,越南态度模糊。当蓬佩奥就南海发表强硬声明,拒绝承认中方控制岛屿12海里以外提出的任何海洋权利主张时,越南只是简单地表明认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立场。

中印尼在南海并不存在领土主权争端,仅就部分海域存在海洋权益主张差异。

一直以来,印尼在南海问题上态度相对含蓄。但是2020年初,印尼突然在双方争议区附近岛屿部署战斗机和军舰巡逻,总统佐科还亲自登岛巡视,强硬表示与中国就纳土纳领土权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5月,印尼致函联合国秘书长,称中菲仲裁案裁决中已确认中国针对南海约90%水域所提出的主权声张“没有法律基础”。6月,印尼外长蕾特诺在第36届东盟峰会上呼吁东盟团结起来共同抵制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主张。这一系列行为意在向美、日等国表明其不依附中国的态度,以吸引这些国家的投资。印尼官方也声明日本计划增加在纳土纳群岛的投资,美国也有意参与合作。与越南相类似,印尼在根本问题上也暧昧不清。7、8月,印尼多次回绝美国提出的允许其P-8“海神”上反潜巡逻机在印尼降落、加油的请求;9月初魏凤和访问时,印尼一系列的强硬态度也得到缓和,双方表示将加强对话协商,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在此基调下,印尼外交部长更是表明立场,称印尼无意参与到中美对抗的进程中。

中美贸易战的爆发为越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越南一边利用中美相互增收关税的契机扩大其产品向中美的出口,一边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以承接中国产业的转移。越南总理阮春福、工贸部部长陈俊英分别于2018年9月和2019年初表示将简化各类审批和检查手续,以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加之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越南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极具竞争力的产业转移目的地。根据NAMURA2019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越南是中美贸易战中受益最多的国家,收益幅度可能达到其GDP的7.9%。

印尼与越南具有类似的动机,希望借贸易战之机吸引美、日等国向印尼增加投资。2018年10月,佐科出席第33届印尼博览会时便强调贸易战为印尼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缺乏治理效能的中央政府与2019年大選的政治环境,导致印尼错失了产业转移良机。从长期计划来看,印尼已经意识到贸易战能够带来更多的外商投资。疫情期间便与美国、日本的多家企业接洽,说服他们将产业从中国向印尼转移。2020年10月,佐科政府更是力排众议,推出《创造就业综合法》,简化审批程序,优化营商环境,以推动国内的“改革开放”。

菲律宾、泰国:盟国外交的政策摇摆

菲律宾和泰国于20世纪中叶先后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地区仅有的两个正式同盟国。虽然同为同盟国,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美菲和美泰关系,从而在中美竞争中展现出不同的外交态度。

2016年杜特尔特上台以后,菲律宾淡化了一直秉持的“亲美”立场,尝试脱离美国的军事捆绑,并积极从中国寻求投资机会。2020年2月,杜特尔特宣布将取消与美国在1999年签订的允许美军在菲律宾驻扎的《访问部队协议》。然而,在疫情带来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迁和本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杜特尔特受军方施压,重新调整了中美政策。一方面,菲律宾向美国的军事介入发出积极信号,并在南海议题上表现强硬。6月,菲律宾外长洛钦宣布暂停取消《访问部队协议》,8月底甚至表示如果中国在争议水域袭击菲律宾军舰,将会向美国寻求军事援助。9月的一场立法听证会上,洛钦继续表示南海需要西方力量维持平衡。另一方面,菲律宾在经济上依然对中国表现出友好态度。9月初,针对美国列出的24家所谓帮助中国军方在南海建设人工岛的中资企业黑名单,杜特尔特明确表示不会跟随美国制裁中资企业。杜特尔特任期内的外交摇摆,表明菲律宾深受国际局势的影响。

泰国在2014年因军方发动政变上台而与美国关系交恶,遭到美国的一系列制裁。而中国则在这一时期强化了两国的军事和经济联系。特朗普上台后,美泰关系开始修复,并于2019年签署了意在强化双边同盟关系的国防条约,以有效遏制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泰国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席颂吉早在2019年7月讨论中美贸易战时便指出,美国向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全球政治影响力的快速发展挑战了美国作为全球霸权的地位。泰国智库普遍认为中美竞争会进一步撕裂东南亚,而泰国正处在这道裂口上。2020年3月,泰国皇家研究院研究员认为美国与西方世界正试图将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泰国设定为一道分水岭,一边是美国和西方势力,另一边则是中国和俄罗斯势力。“夹缝中求生存”将是泰国外交策略的主要思路。泰国总理府副秘书长库博萨·普达钧认为中美贸易战为泰国创造了最好的吸引投资的机会,更有观察家预计泰国可能成为后中美贸易时期的科技制造基地。

柬埔寨、老挝、缅甸:寻求更大自主意识

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陆地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与中国不存在南海争端,与美国没有直接深入的军事利益,且在地缘位置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下,与中国关系一直较为亲密。根据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东盟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调查报告显示,在面对“如果东盟被迫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出选择,希望选择哪个国家?”这一问题时,柬埔寨、老挝、缅甸分别以57.7%、73.9%和61.5%的比例倾向于中国,而东盟十国整体倾向中国的比例仅为46.4%。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柬埔寨、老挝、缅甸的最大投资来源国。其中,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中国对老挝的投资已达到老挝GDP总额的45%。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不仅在这三国建立自贸区、经济走廊、产业园等,还致力于打造国家间的互联互通,比如中老铁路、中缅跨境光缆信息通道等合作项目都在顺利推进。在区域合作中,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及越南、泰国还共同创设了“澜湄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了这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往来。除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以外,柬埔寨、老挝、缅甸与中国的政治互信度较高。对于中国的崛起,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院执行院长、前外交部副部长布索蒂拉2019年底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研讨会上表明,没有人能够阻止中国崛起,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并适时做出调整。

但是三国舆论仍然期望寻求更大的自主意识。以缅甸为例,官方和社会组织都曾对中国的投资提出“债务陷阱”的警示。负责管理政府和私人合资企业的桑迪治理研究所执行所长钦温也强调中国公司的项目垄断风险。柬埔寨合作与和平研究院研究员皮克·沙拉丁呼吁湄公河国家保持警惕,以避免地缘政治风险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沙拉丁认为,半岛小国并不希望依附于中美任意一方,而是通过东盟结构下的次区域合作进一步抵抗中美竞争带来的风险。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续发酵为中国的东南亚经略带来了新的契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实现逆势增长,其中贸易额同比增长5.0%,直接投资同比增长76.6%。11月,包括中国和东盟10国在内的RCEP的签订将会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经济恢复和合作。印尼、菲律宾等疫情严重国尤其期待中国的疫苗供给与公共卫生合作。尽管如此,短期内,东南亚国家在中美贸易竞争格局中仍不会放弃“平衡”的原则。拜登宣布竞选成功后,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纷纷致以祝贺,并表达与美国合作共赢的希冀。李显龙更是呼吁美国加强参与亚太区域事务。

此外,东南亚国家的态度还潜伏着两个变量。一是东南亚国家复杂的国内政治环境为其外交策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菲律宾持续数十年的“亲美”态度在杜特尔特上台后产生了摇摆;泰国2014年军政府的上台为泰美关系蒙上阴影;马来西亚马哈蒂尔和穆希丁的上台都为中马多项经济合作按下暂停键。二是东南亚各国以及东盟共同体逐步加强的自主意识。长期处在地缘政治夹缝中生存的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变迁已然在自主意识上发生了转变,无论是美国的军事代理人还是中国的经济伙伴,以国家利益至上的国家理性正在东南亚区域上萌发,并成为区域秩序构建不可忽略的重要变量。

主要参考文献:

Lee Hsien Loong, “The Endangered Asian Century:America, China, and the Perils of Confrontation,”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2020.

Kishore Mahbubani, “Qatar: Big lessons from a small country, ” https://www.straitstimes.com/opinion/qatar-big-lessons-from-a-small-country,访问时间:2020年11月5日。

Mahathir Mohamad:“A New Malaysia in a Changing Regional Order,” https://www.isis.org.my/wp-content/uploads/2019/06/Keynote_Address_by_YAB_PM_33rd_APR_250619.pdf,訪问时间:2020年11月5日。

Derek Grossman, “What Does Vietnam Think About Americas Indo-Pacific Strategy?” https://thediplomat.com/2020/08/what-does-vietnam-think-about-americas-indo-pacific-strategy/,访问时间:2020年11月5日。

TDRI, “Thailands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under US-China trade war”,  https://tdri.or.th/en/2019/08/thailands-risks-and-opportunities-under-us-china-trade-war/,访问时间:2020年11月5日。

Simon Roughneen, “Cambodia and the great powers,”

https://southeastasiaglobe.com/cambodia-hedges-against-rising-china-and-erratic-us/,访问时间:2020年11月5日。

Kyaw Ye Lynn, “Myanmar wary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vestments,”

https://www.aa.com.tr/en/asia-pacific/myanmar-wary-of-chinas-belt-and-road-investments/1950686,访问时间:2020年11月5日。

猜你喜欢
东南亚贸易战印尼
印尼出手
贸易战是错误的决定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浅谈中美农产品贸易战
净能源危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全球化的终结
“中美贸易战”养猪业可能发生的事
印尼的承诺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