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田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让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成为重庆的靓丽名片,是重庆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十四五”时期,我们应以更高标准、更严举措,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的重庆篇章。
加强协作筑牢生态屏障。重庆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水生态、水环境是重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重庆要从整体性着眼,持续做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等系统性工作,并协同相关省市统一谋划、一体实施,重点排查污水偷排、乱排问题,从源头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高度重视水环境综合治理。我们在大力搞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生态环境保护。要以流域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压力为控制因素来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目标;要实行区域化水环境管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水环境情况、人口密度等要素,因地制宜地进行管理;要鼓励民营节能环保企业参与节能环保重大工程建设,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为水环境综合治理贡献力量;要通过有序推进、科学考核、严格要求,不断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因地制宜构建绿色生态。可通过对重要交通通道绿化美化、改造提升来打造四季有花、路边常青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依托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共同推进山脉生态修复,消灭荒山荒坡,逐步实现应绿尽绿;强化湿地自然保护地建设,发挥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并长期坚持生物多样性监测,将生物多样性作为重要的生态指标,让其真正落到实处;强化湿地保护和退化河湖湿地修复,加强小型溪河、沟渠等小微湿地建设,建立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等,构建生态连绵带。
形成生态与产业的良性循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展产业攻坚,将产业与地方人文特色相结合,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同时,以产业反哺生态,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要创新畜牧业灌溉体系,提高余料利用率,减少化学试剂使用。结合当地人文特色,发展旅游业,就地打造民宿、农家乐等,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盈利创收。政府要加大宣传投入,打响地方名片,同时加强当地监管,对于以破坏环境为盈利前提的企业和个人实行严厉惩罚,情况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作者系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三峡环保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