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啃下“硬骨头” 交出“高分卷”

2021-03-12 10:04:34徐天宝通讯员范兴驰周燕李猛
山东国资 2021年12期
关键词:硬骨头山东管控

□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范兴驰 周燕 李猛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个个项目“开花结果”,一笔笔订单“纷至沓来”,一派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智能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外电入鲁项目实现重大突破,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启动,山东玻纤、新风光公司相继在主板、科创版上市,成功发行5亿美元境外债券,改革成效多点开花……自原兖矿集团和原能源集团联合重组以来,山东能源集团又一次拿出改革创新的决心和勇气,迎着全省新一轮改革攻坚的滚滚热潮,启动新一轮体制机制深层次改革。从率先推进总部机关改革、确保“头部瘦身”到定编定员、RTC 人力资源测评,从三项制度改革到跨单位产业区域整合、释放发展红利,以“转型”破题,向“改革”发力,每一步都瞄准最难啃的“硬骨头”。

这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直面改革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以产业区域整合为方向,机构实现“瘦身强体”,主业得以“轻装上阵”。山东能源集团交出2021年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名列世界500强榜单第70位;全年预计完成营业收入7500 亿元,利润总额200 亿元以上。

鲁南化工30 万吨己内酰胺项目现场

突破改革瓶颈,汇聚发展合力

企业重组成功的关键在融合。只有成功融合,才能真正实现“形神合一”,达到“1+1 >2”的叠加效应。作为新组建的能源企业,用什么样的融合来统领企业?

山东能源集团的回答是:准确把握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提出建设“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目标定位,明确“六大主业”发展方向。建立“党委班子牵头抓总,经营团队分线负责,工作专班具体落实”推进机制,实现工作有序衔接、平稳过渡。从思想文化、管理方式、体制机制、人力资源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做到“掏心见胆、并肩奋斗”,以“一个拳头、一个声音”的主旋律加快联合重组。

“要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牢方向之舵,凝聚思想之魂,扛稳担当之旗,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的话掷地有声。这是动员令,更是进军号。

如果把机制体制看成一个系统工程,那么实施机构改革、构建三级管控格局就是撬动这一系统的杠杆和支点。改革的重头戏要突破。山东能源集团率先推进总部机关改革,强化顶层设计,系统研究谋划,编制“1+6”工作方案和配套制度,坚持刀刃向内,对总部机关实行“全体起立、挪开椅子、竞争坐下”,仅用一个月稳妥完成机关整合,机构数量减少50%,机关定员减少31%,36 名中层干部退出原岗位。

首战告捷,联动推进二级企业改革,试点推进三级企业改革。大刀阔斧实施6 家二级公司改革,减少机关机构47 个,压减三级单位49 个,减少管理岗位805 个,实现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效率提升。

一个战略管控、精简高效的能源集团总部诞生。管控模式更加合理,从运营管控向战略管控转变,强化总部“管理、服务、指导、监督、考核”五大职能。

矿井智能化建设生产现场

释放人才红利,激活发展动力

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山东能源集团党委班子一直在探索。改革与管理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二者缺一不可。山东能源集团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一方面瞄准世界一流,重塑管理体系,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一方面增强活力,厚植发展优势,集聚优秀人才。

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加健全。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全集团363 户子企业、1171个经理层岗位制度推行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统筹制定能源集团和二级企业“两项基本规范”,对管理权限、职责分工、待遇与监督、职业发展等关键环节明确标准和程序。选取首批入选国家“双百企业”的兖州煤业作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先行试点单位,选取齐鲁云商、八亿橡胶等充分竞争类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有效管控风险,保证国有资产安全。

考核激励机制更加完善。采取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方式,列出“四个一批”类别。一年来,对179 名敢担当、善作为、潜力大、干劲足的干部授荣誉、奖票子,对59 名不作为、慢作为、实绩差、不胜任人员摘帽子、挪位子。通过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对云鼎科技、里彦电厂、东华重工7 名班子成员和总部机关2 名不称职人员果断予以免职解聘或降级调出,让干部“下”得更加服气;设立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健全完善技术岗位序列,54 人踊跃参加总部机关一级、二级技术专家公开竞聘,让优秀人才“进”的空间更大;严把进口、畅通出口,开展人力资源专项整顿,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清退井下劳务派遣用工8800 人,减少人工成本20 亿元,让员工“动”得更加有效;按劳分配、按绩取酬,完善宽带薪酬体系,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薪酬差异化系数达到7.6倍,绩效工资占比70%以上,让收入“调”得更加合理。通过采取“无任用”推荐、RTC 人力资源测评、分专业排名、人才库选拔等方式,对权属二级公司中层干部进行调研,15 名中层管理人员实现总部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选派340 人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培训学习,到地方挂职锻炼。目前,已有270 名干部被提拔任用和跨区域交流。

在“双碳”背景下,企业转型压力巨大,对科技和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山东能源集团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引才聚才,发挥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优势,采取全球招聘、柔性引进、整建制引进、猎头公司定向猎取等方式,引进国内外院士12 人,引进培养国际化人才、国家级人才、泰山领军人才等276人。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企业有活力,发展才有源头活水。围绕智能化开采、新能源发展等重点领域,实施“揭榜挂帅”和项目化合作,31 对矿井实现智能化开采,发布全球首套高可靠矿用5G 专网系统,成立首家国家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引进海上风电、氢能和燃料电池研发团队,全力开拓新能源战场,风光氢产业全面起势。

倾力构建人才成长通道,出台技术入股、项目跟投等10 余项激励政策;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投入研发资金26 亿元;在集团首届科技大会上,一次性拿出2400万元对优秀人才予以重奖。

山能重装首台“泰山号”盾构机服务于青岛地铁6 号线项目

产业区域整合,聚指成拳谋发展

以改革破局撬动产业整合、机制体制改革、人才运行机制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山东能源集团力求找到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经过一年多融合发展,重组效益显现,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双双实现高增长。同时,坚定落实四项措施“增储保供”,在11 月初就实现煤炭储备量500 万吨,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今年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量500 万吨任务。

引领行业集中度提高,主业突出、竞争力集聚。这只是改革中实践探索的一个缩影。针对管理层级多、决策链条长、运转效率低等制约瓶颈,山东能源集团积极推进跨产业、跨公司、跨区域资源优化整合,变“物理整合”为“化学融合”,实现1+1 >2 的效果。

横向推进产业相近公司整合优化。针对营销贸易点多面广、管控难度大的困境,率先对营销贸易板块进行整合重组,优化集团营销贸易产业布局;加快物资供应体制改革,成立5 个区域物供公司,构建集采效益放大、资源统一配置、服务规范高效的区域物资供应新模式;对化工板块重组整合,推动集团化工产业专业化、集约化、高效化管理,一年实现盈利近50 亿元,走出了多年举步维艰、发展困难的困境;对金融投资板块进行重组整合,推进“泛金融”板块集团化运作,协同集团金融投资高效运转,集团融资成本大幅下降。

纵向推进区域公司产业资源整合。山东能源淄矿集团资源逐年枯竭,9 大矿山先后关停,只得“走出去”向陕西、内蒙古发展;5 个二级矿业集团都在菏泽办矿,陕蒙、新疆有多家二级矿业集团在同一区域同质化投资布局,管理半径过长,管理力量分散,管理效率低下,管理协同、资源协同难度加大。如何管控?如何提效?跨产业、跨区域、跨单位整合势在必行、迫在眉睫。经过充分酝酿后,山东能源集团果断决策,以专业管理为方向,以产权关系为纽带,先立后破,整合成立鲁西矿业、西北矿业、新疆能化、新矿内蒙能源等区域公司,改变布局分散、投资散乱、同质发展、竞争无序的被动局面,打造形成“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格局,全面提升区域集中度,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协同发展。

既稳当前,又利长远。山东能源集团党委班子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第一动力,推进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优化管控模式,优化业务架构,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一系列重组改革方案相继顺利完成,实现了平稳过渡,改革有序推进,厚植山东能源集团新的发展优势。

猜你喜欢
硬骨头山东管控
图说山东
新航空(2023年9期)2023-09-18 18:59:16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4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管控老年高血压要多管齐下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39
啃下医改硬骨头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8:58
精准啃下扶贫“硬骨头”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18
《硬骨头》骨头再硬也要啃完
电影故事(2016年5期)2016-06-15 20: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