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梁寒冰 尹桂斌
饮水安全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是一项暖民心惠民生的工程。青岛市即墨区丁字湾科技金融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丁字湾科技金融公司”)“破茧成蝶”,“双管齐下”“双网共融”,聚力实施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树立供水规范化管理新标杆;供水大管网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网络“软硬兼施”,打出破解农村供水管理难题“组合拳”,最大程度释放为民红利,为即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供水支撑和保障。
丁字湾科技金融公司以“凤凰涅槃”的决心和信心,建立公司重点工程项目库,梳理出22 个项目作为攻坚目标,“一项一策”精准施策,制定“作战表”“路线图”。会同区水利主管部门,针对村庄供水管网及其配套设施年久失修、农村供水管网输配能力不足等问题,共同发力实施农村水厂升级改造、水厂间供水管网连通和部分村庄村内外供水管网更新。
通过“腾笼换鸟”、转型升级,补齐了农村供水工程水源、水厂、管网短板,健全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保障体系。保障供水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农村群众“有水吃、吃好水”,城乡供水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管”。
“智慧水务”系统
探索建立“互联网+监管”管理模式,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处理、无线通信和远程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农村供水取水、制水、输水、用水全过程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成为青岛市农村供水信息化管理示范新样板。
推行二维码收费,让“扫一扫”成为缴费新常态。兼顾部分老人和一些特殊群体,同步推行集中收费和二维码收费双轨制。建立村庄网格群,公布用水数据和二维码收费方法,网上收费率高达75%,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今,群众畅饮的不仅是安全水、廉价水,更是明白水、智慧水。整合利水公司管辖区域226 个村庄的供水信息,全面掌握供水类型、供水人口数和日均供水量等情况,汇聚大数据资料,推进信息化收费系统的开发力度。
理念先行+试点开路,布局“未来水厂”发展新路径。传统管理模式主要对供水设备及管线采用人工巡查方式,跑冒滴漏频发,致使管理效率低、管理成本高、水费收缴率低等“两低一高”难题长期困扰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丁字湾科技金融公司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将移风水厂作为青岛市农村供水镇级专业化信息化建设管理试点,成为破解僵局的“开路先锋”。在移风店镇通过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供水管网压力流量等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建设、更新升级IC 卡智能户表,实时监控供水运行情况、过滤池和制水工艺,农村供水业务管理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和标准化。
搭建农村供水信息化载体,高位推动农村供水现代化新进程。2020 年,建设区农村供水信息调度控制中心,在挪城水厂和华山水厂供水覆盖区及沿线管道、泵站试点安装了泵站生产运行、管网监测、维护调度、远程抄表缴费等系统,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水源地全面监测、供水管道压力、流量、供水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测。
定期进行水质取样检测
本着“利水为民、情融万家”的服务宗旨,让农村居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分建七分管,运行管理是关键。推行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推动“管理规范年”活动走深走实。对工作流程再塑造再优化,对管理制度再严密再落实。对标对表《山东省农村供水单位规范化管理标准》,开展农村规范化供水示范点创建活动。落实最严格的管护制度,全时程对原水和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检测和监督,力争供出的每一方水都达标优质、活性健康。
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增强企业发展内驱动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引领职工积极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推动“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革、小设计、小建议”指导实践。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打造一支开拓进取、勇创一流的农村供水管理队伍。
增强企业“软实力”,加快供水事业硬发展。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效率、优服务。一是宣传推广农村供水服务热线。做到户户知晓,“开门纳谏”“有呼必应”。畅通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保障用户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做大农村供水文章,敢于承担社会责任。探索助老、助困、助贫与供水服务融合方式,建立关爱弱势人群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情况台账,让贫困户喝上干净的“幸福水”。深入企业、靠前服务,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用水难题,当好企业发展的“知心人”、产业发展的“好助手”。三是创建农村供水“建管服”新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满意就是水务人努力的目标。“饮用水水质如何”“水管坏了谁维修”等等问题,丁字湾科技金融公司会第一时间作出解答和回应。公司成立抢修服务队随时待命,做到第一时间到达维修地点,填补服务的“真空地带”。四是多措并举提高群众节水意识。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庄、进企业、进市集的“五进”活动,宣传农村供水政策及节水妙招,现场答疑解惑。农村用水效率大幅提高,农村用水满意度逐年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