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冠军:发展“美丽经济” 推动乡村振兴

2021-03-11 02:03
科学导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民宿冠军村民

“大娘,去年收成如何?”

3月2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晋中市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这里的第一书记翟冠军正忙着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询问农户的收成,防止返贫。

忙完手头的工作后,翟冠军扶了扶眼镜对记者说:“扎根农村,精准扶贫,这会是我一生的财富。”

退伍不褪色 扶贫战场再冲锋

拥有24年军旅生涯的翟冠军退伍后转业至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在得知单位要选派一名干部驻村挑起第一书记的重担时,他主动请缨。2019年7月,他如愿来到了泽城村成为了一名“第一书记”。帮扶期间,他始终没有忘记军人吃苦在前、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勇担当、打头阵、当先锋,为早日帮助村民“拔掉穷根”他一刻也不敢松懈。

面对艰巨的帮扶任务,翟冠军早已做好吃苦的准备。“在部队啥苦没吃过,吃苦不要紧,最主要的是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对翟冠军而言,能在左权麻田这片红色热土开始自己的扶贫历程,他感到无比自豪。

泽城村虽然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但有山、有水,空气质量好、无污染是这个村子的一大特色,在与泽城村前任第一书记卢振燕压茬交接的一个月时间里,翟冠军开始慢慢了解村“两委”班子建設、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村容村貌、村规民俗等情况,熟悉农村工作。

转变村民观念是能否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如何把好的观点和想法装进他们的脑袋里,如何把党的精准扶贫和惠农政策温暖在他们的心坎里,还需要翟冠军与村“两委”耐心细致地解读与传达。

翟冠军利用农民在家休息的时间段进户宣传讲解,帮助村民分析致贫原因、寻求发展思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观念和开拓性思维。作为基层扶贫的一线工作者,也是党的扶贫政策的宣传者,翟冠军深知必须深入贫困户中逐户走访,宣传好党的扶贫政策,了解具体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帮扶,才能真正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改变乡村旧貌 带领村民奔小康

泥泞的土路、破旧的窑洞、脏乱的院子是泽城村以前的样貌。“自从翟书记来到这里后,一切都变得更好了,一开始我们还有点不相信他哩,现在心里的那块石头也落下了。”村民黄明云激动的说道。

如今,走在泽城村平整的道路上,整齐划一的红色瓦房、干净的院落,从“靠天吃饭”到切断“穷根”,这个昔日的贫困山村正在向“幸福村”转变。

近年来,泽城村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投资近2000万元,进行了硬化主街道、修建公厕、维修村中心广场、新建3个休闲小广场、安装路灯、实施“煤改电”工程等民生改造。

翟冠军说:“刚开始的时候,村民对巷道建设、拆除危房还有抵触心理,通过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现如今路巷建设也漂亮了,危房也拆了,环境也改变了,现在村民都慢慢地接受我们了,也支持我们的工作了。”

在开展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泽城村因地制宜利用拆除旧屋的废弃石料修建挡土墙,变废为宝改造路巷,沿路铺设排水沟,解决了雨天污水横流的问题。正是村容村貌的一步步改变,转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赢得了全体群众的配合和支持。后来,在村道路硬化时,村民都主动配合,各户自发出一人出工帮忙建设。在日常维护时,村民们也会自觉清扫门前屋后卫生。为了村容村貌的变化,村民们都主动配合保洁员进行整村大清扫,齐心协力共同维护自己的美丽家园。

同时,泽城村实施核桃提质增效、林下中药材种植、渗水地膜谷子种植基地建设和光伏发电等各类精准扶贫帮扶项目,成立了养殖、干果加工、药材种植等合作社,引领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发展特色旅游 农户生活美美的

虽然泽城村基础设施和村民的生活生产得到极大改善,但翟冠军还是“不满足”,他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富生又商量起如何发展乡村旅游,最终他们决定要利用这里宝贵的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业。至此,泽城村在翟冠军的带领下开展建设了展览馆、村史馆、会议室、接待中心四馆合一的泽城村愿景馆,新建水电站,发展民宿、登山、玻璃栈道、农家乐、采摘园等文化休闲旅游产业。

走进泽城村农民技术培训中心,57位周边村的留守妇女正在接受左权县人社局组织的母婴护理培训。翟冠军告诉记者,目前泽城村已经进行了9批次近1000人次的培训,内容涉及厨师技能、母婴护理、核桃树修剪和中药材种植等。

“9批次培训衍生的住宿和餐饮需求,就为村集体带来了超过3万元收入。”翟冠军十分看好培训中心的前景,“除了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两张名片,培训中心对泽城村的文旅发展将起到加速作用。”

为充分彰显百里画廊一带各个示范村自身特点,深挖其文化内涵,实现“村有故事,户户有特色”的建设目标,翟冠军结合泽城村的地理位置,将民宿主题定位为泽城村水景民宿社区。

2020年5月1日,泽城村投入运营第一家民宿“青居”,这对翟冠军还有整个泽城村都有着很特殊的意义。在村民赵霞家门口,挂有一张“霞家”字样的木制名牌,几位村民正在院子里加工绵核桃,院落不大但里里外外干净整洁。赵霞今年38岁,儿子读小学四年级,女儿在县城念职高,由于没有手艺,前几年靠种地和丈夫外出务工,日子过得很不宽裕,2015年被划定为贫困户。“霞家”民宿有2间客房,能住4个人,建成后已经给她增加了四五千元收入。说起当前的日子,赵霞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她盼着能有更多游客来泽城村旅游,好日子就能再上一个台阶。

目前,泽城村已被省政府确定为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之一,村里借势挖掘乡村特色旅游潜力,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规划建设30家民宿。据悉,泽城村现已建成37家,每天能接待150多位游客,预计民宿年营业额200余万元,每户每年纯收入约3万元。翟冠军告诉记者,民宿的成功运营也预示着泽城村开拓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朝着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更近一步。

“基层工作虽然艰辛,但绝大多数村民是纯朴的,要走进村民们的心中,没有捷径,只有用真心换真情。”翟冠军如是说。

猜你喜欢
民宿冠军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你是民宿达人吗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