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墓园景观设计研究

2021-03-11 08:40程艳红苏同向
园林 2021年3期
关键词:墓园墓碑空间

程艳红 苏同向

自21世纪以来,“银发浪潮”席卷全球。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城市墓园对土地资源的消耗问题日趋严重,逝者与生者争夺土地,对墓园进行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顺应历史潮流。

我国的《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将墓园定义为:园林化的墓地[1],是用于殡葬的特殊公共绿地空间,是埋葬死者遗体或骨灰以供生者寄托纪念情感的场所。生态墓园是墓园内涵的延伸和深化,它不仅重视丧葬功能和服务功能,而且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功能,本质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2]。因此生态墓园比传统墓园具有更合理的土地利用形式、更完整的景观功能空间和更丰富的植物体系等优势。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殡葬改革、墓园管理维护以及墓园的人文景观与生态设计,对生态墓园的景观设计多局限于墓葬空间的生态葬,缺乏对墓园整体系统性规划与墓园功能的多样化设计,因此文章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宏观总结生态墓园规划设计总体策略,微观阐述其具体设计内容,对生态墓园的规划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国内外研究成果

1.1 国外研究成果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墓园发展历史,墓园主要受宗教信仰以及城市发展的影响,其核心在于不断平衡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地。19世纪以来,墓园受风景园林设计思潮的影响,结合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乡野墓园、大草坪式墓园、森林墓园等生态墓园[3]。大多数国外生态墓园都是由建筑师或景观设计师参与规划设计,并把园林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墓园景观规划的实践中,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墓园理论体系。其中,日本政府于1959年发布了墓地规划和设计标准,包括墓园配置、规模和设施等内容,标志着墓园设计的标准化[4]。此外,国外高等学校的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等相关专业也从历史文化、规划设计和管理等不同角度对墓园进行理论研究[5]。这些理论促进了生态墓园的实践发展。例如,获得2003年ASLA景观设计奖的著名墓园作品——枫林大道。此外,法国的拉雪兹神父公墓、维也纳的中央公墓、圣彼得堡艺术家墓地、日本的谷中陵园等都是墓园与生态融合的优秀实践案例。

1.2 国内研究成果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生态墓园研究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殡葬改革,加快传统墓园向生态墓园转型[6]。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发〔2016〕21号),大力倡导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近几年,受到生态园林城市与公园城市等建设理念的影响,关于墓园的生态性设计已引起国内学者的思考和重视[7]。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城市规划等。周跃等人研究云南松树林对墓园水土保持[8];周鸿等人认为森林墓园比塔陵生态景观建设方面效果更好[9];覃荣亮认为生态园林公墓是城市生态的组成部分[10];卞云龙将城市墓园与生态旅游联系,认为城市墓园不仅要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更要彰显艺术化、生态化、景观化[11]。总之,国内对生态墓园的研究是墓园研究的重点方向,对当下传统城市墓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提升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2 我国城市墓园建设现存问题

2.1 功能单一,单一化的墓碑葬导致城市墓园功能不足

传统墓园重点关注的是殡葬功能,采用单一的墓碑葬可以满足更多的骨灰安置需求。千篇一律的“方盒子”让墓园缺乏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占据大量土地资源的墓园无法为城市净化空气、涵养水土、调节气候,更不能为城市提供休闲座椅、阳光草坪以及林下游园等[12]。同时墓园的祭祀活动会导致清明、冬至期间城市交通拥堵,而平时萧条冷清,造成资源极大的闲置与浪费,亟需从专业规划和空间布局角度丰富墓园功能。

2.2 生态破坏,传统水泥墓碑与墓穴形成“青山白化”

水泥墓碑与墓穴极难分解,加上为方便拜祭先人和园区管理而设计的道路采用大量的硬质铺装,视觉上容易造成“青山白化”,整体绿化率低。同时受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很多墓地建在山水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段,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与林木资源,加上传统祭祀的烧纸放鞭炮行为又加剧大气污染,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以香港“墓地山”为例,墓碑从山脚往山上逐渐增加,让原本绿意盎然的一座绿山逐渐变成毫无生机的“祭山”,与当下倡导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13]。

2.3 情感荒漠,阴森冷漠的墓园环境使人望而生畏

受到传统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墓园通常给人留下的都是阴森恐怖与悲伤落寞印象,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如古诗中的“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尽是帝王陵墓处,野风荒草暝萧萧”等,可以看出墓园及其周围环境自古以来在国人看来都是很避讳的消极空间,除了必要的祭祀,平时极少有人会去游览参观,从而忽略了对生者的情感关怀。

2.4 文化缺失,现代墓园与中国传统墓园文化缺乏契合点

国人对死亡一直保持敬畏,相信入土为安、礼孝并重、灵魂不灭等传统思想文化。传统墓园文化有精华之处,也有糟粕,关于祖先葬地环境影响子孙后代命运等封建观念,在当今社会下是不可信的,然而其中的一些精华部分仍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深究。例如,人们在墓园选址时的风水观,认为“后有主山,前有河流,左右有护山”的山水环绕的环境即为风水宝地[14],实际上这种“山环水抱”只是一种理想的环境模式,这种负阴抱阳的环境通常山清水秀、土壤肥沃且排水好,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这种重“形”轻“意”的方法是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时的通病[15],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本意。如果完全抛弃传统殡葬文化,盲目推崇生态墓园的树葬、海葬等并不现实,因此需要找到现代墓园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点与契合点,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3 城市生态墓园景观借鉴案例

3.1 国外生态墓园案例——史宾威植物墓园

史宾威植物墓园距离墨尔本市约30.6 km,占地面积约169 hm2,整体地势平坦,2013年被评为“世界卓越墓园”。墓园根据不同需求设置多种安葬形式,并划分为各具特色的园区。在骨灰安葬区域,来访者沿着河边鸢尾步入园内,贯穿其中的小溪蜿蜒曲折,野趣横生,十分自然,看起来没有任何人工干预的痕迹。弧形的主园路两侧多为开阔草坪,草坪上点缀着不规则的宿根植物花坛(图1),种有百子莲、南天竹、月季等,这些花坛安放着近千人的骨灰,花坛外围的迷你纪念铜牌代替传统的石刻墓碑,逝者的详细个人信息则是被记录在园内“逝者信息图书馆”的书籍中[16]。

1. 史宾威植物墓园花坛葬(源自参考文献[16])

史宾威植物墓园结合植物景观,打造了一个自然生态、空间集约的墓园,将更多的空间留给生者和自然环境,这种设计手法减少了水泥墓碑与道路带来的硬质污染与资源浪费,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值得借鉴。

3.2 国内生态墓园案例——天津永安公墓

永安公墓是天津市安葬数量最多的公墓,占地面积约80 hm2,园区绿树环绕,景色优美(图2)。永安公墓于2010年推出了不保留骨灰、不留名的生态葬式,生态墓葬区总面积600多 m2,包括草坪葬和水葬。草坪葬采用可降解骨灰盒,骨灰将在3~6个月内与骨灰盒一起分解,不会污染水和土壤,同一片土地每年可以循环反复利用,极大地节省了土地资源。截至2020年底,永安公墓举行了53次生态葬礼,埋葬了5 865名逝者。此外,墓园将天津历史名人雕塑设计规划于主路两侧草坪上,供游客瞻仰纪念,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还弘扬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2. 天津永安公墓园区(源自永安公墓官网)

在设计手法上,永安公墓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将当地的文化精神贯穿于整个公园,并将历史、文化、艺术和现代园林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营造绿树成阴、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使人不会感到阴森可怕。

4 城市生态墓园景观规划设计

4.1 总体策略

(1)营造复合型墓园空间。传统墓园的功能性和景观性差,生态墓园不仅考虑逝者的遗体安葬,更应该由单一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结合城市公共绿地空间为生者提供休闲游憩、文化传承、教育启迪等功能。

(2)强调可持续生态设计。生态墓园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空间,创造无限的生态价值。通过树葬、花葬、草坪葬代替传统墓碑石材,降低水泥等硬质材料消耗,同时为市民提供优美的日常休闲空间。

(3)创造情感化温度空间。城市生态墓园汇聚无数个体精神,寄予民族情感,在这里人们被压抑的感情可以得到释放,此时墓园的景观应当能够引导来访者的情感与思维,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调节情感的变化。

(4)注入本土性文化内涵。文化是城市生态墓园的灵魂所在,从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发掘提炼地域特色文化理念,使墓园承载起文化传播的重任,营造有文化特色的墓园空间,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

4.2 规划设计

4.2.1 墓园选址

墓园选址不仅要考虑传统文化,也要考虑切实的交通可达性。传统文化中风水学推崇的最佳风水模式具有和谐统一、对称均衡这两个特征,《周易》大壮卦中提出“适形而止”的理论观点。生态园林墓园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交通,选择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同时需要做到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顺应自然,进行局部修整。此外,墓园的选址还应考虑交通便利性。墓园离城市不能太远,如果从市区过去要很久,那么这样的墓地可能会非常生态,但缺乏人性化。因此最好有一两条城市公交路线可以通向那里,方便人们常去缅怀亲人,诉说心事,放松心情。

4.2.2 功能分区

在当今土地资源紧张的国情下,将墓园的殡葬空间与多功能空间有机融合,既可以增加市民休闲游憩空间,提升生态效益,又可以优化墓园的整体景观效果,为城市生态墓园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综合考虑,将生态墓园划分6个功能空间,分别是入口空间、管理空间、游览空间、祭祀空间、墓葬空间以及苗木繁育空间。

入口空间应当结合周边交通与墓园规划路线,使墓园方便城市居民到达,同时墓园应至少有两个出入口,入口空间也要考虑大、中、小汽车与灵车的泊车空间;管理空间为墓园的各项事务管理与接待家属来宾的空间,是墓园对外宣传交涉的形象名片,要注重其外观美学;游览空间是生态墓园区别于传统墓园的最大特色,通过合理配置休闲座椅、漫步小道、阳光草坪等休闲游览空间,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休闲、娱乐、生态于一体的绿地空间;祭祀空间在重视生态效益的同时,又尊重传统祭祀文化习俗,满足不同人群对燃烧祭品的需求,同时可以集中处理燃烧带来的污染,提升环保效益;墓葬空间是墓园的核心功能空间,结合不同习俗与信仰将墓葬空间分为骨灰安置区、生态葬(树葬、花葬、草坪葬)区、遗体安置区等;苗木繁育区一方面可以增加墓园的生态效益,另一方面也能为生态葬的逝者提供苗木选择。

4.2.3 殡葬形式

生态墓园在追求生态化的同时,也要考虑传统的殡葬文化,按照骨灰的处理方式,将生态墓园的殡葬形式分为墓穴葬、格位葬与生态葬,3种葬式对比如表1,根据不同实际案例调整3种葬式比例,满足不同地区与人群需求。

表1 3种葬式对比

(1)墓穴葬式。将骨灰埋藏于地下,包括传统的墓碑葬与艺术葬。墓碑葬如果追求密度,将墓碑整齐划一排列容易造成布局僵化,氛围恐怖化,为避免这些问题可以借鉴日本玫瑰花园,在相背的两排墓碑间,额外设置绿化空间,让每一座墓碑都有植物环绕。艺术葬打破了整齐划一的墓碑单调模式,更具观赏价值和教育意义,如罗马尼亚的欢喜墓园,墓碑描绘着五颜六色的图样,搭配鲜艳明亮的色彩,让墓园充满了欢乐的气息,使人感觉死亡不是永远的离开。

(2)格位葬式。将骨灰存放于立体格位内,包括室外格位葬、室内格位葬。格位葬通常具有较高密度,由于室外格位葬比室内格位葬有更好的纪念性和祭拜体验,而更为推荐。如韩国思安公墓,每个单独的建筑体量以排屋的形式呈阶梯状分布在场地中,这些“排屋”按社区等比例缩小,基础设施完善,屋顶被草坪覆盖,从空中看过去仿佛一块完整的绿地公园。

(3)生态葬式。直接深埋、撒放骨灰,或采取可降解的骨灰盒,地面不做永久标示或少做标示,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江葬”“海葬”等,可以实现环保、节地的目标,并具成本低的优势,且宜于与公共景观结合。

4.2.4 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是生态墓园设计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植物可以增加景观层次,形成立体景观感受,同时还可以缓解雨水冲刷对土壤的侵蚀。关于生态墓园的植物设计可以从植物种类和植物配置上优化。

在植物种类选择上,要因地制宜,优先采用当地乡土树种,同时还要考虑植物的寓意与色彩关系(表2)。生态葬式中的树葬可以选用寓意好且寿命长的落叶乔木树种,如银杏、白玉兰、红枫等,传统的松柏常绿树容易给人阴冷的感觉,所以可以少用这些树种。花葬适合选用一年生或开花效果好的花卉。在花卉品类选择上,使用白色、黄色或是冷色系的植物,不仅可以丰富墓园植物景观层次,传播墓园景观文化,也体现对逝者的尊重。

表2 墓园不同颜色植物的寓意与种类

植物配置要符合地区的自然条件状况,尽量保留乡土植物群落和类型,利用为主,改造为辅,顺应自然。生态墓园垂直空间采用“大乔木层-小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根据实际情况既要有包含全部层次的植物群落,也要只包含其中2~3个层次的群落,尽量满足一步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

5 结语

在绿色生态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墓园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是现代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不同时空的交汇点,是生者怀想、缅怀、思考的空间,也是死者安息宁静的场所。文章从生态墓园的相关概念介绍入手,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针对我国传统墓园土地资源浪费、内部空间形态单一、植物层次缺乏以及情感艺术感不足这4项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4条对应策略,并对墓园选址、功能分区、殡葬形式与植物设计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赋予生态墓园恰当的功能与价值,对建设传统殡葬功能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的现代生态墓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墓园墓碑空间
空间是什么?
每一块墓碑都是一本书
墓园里的机器人(环球360°)
创享空间
跟踪导练(二)5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清明
清明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
读当代作家傅爱毛的《疯子的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