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葵
(安徽大学 江淮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发挥‘互联网+’大赛引领推动作用,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是高校和教育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设计专业是以设计的手法进行整合、创造的实用艺术,是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论,能够熟练运用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1〕。将竞赛导入课堂教学,通过参与竞赛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化的实践教学中融汇专业理论,发现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让教学过程和内容贴合实际需求〔2〕。
实践教学是将学生置身于某种知识场景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直观物化的操作方式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由此,实践教学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进而促进理论持续完善的关键,是加强学生知识理解和提高其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2〕。基于社会的需求,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尤为重要,学生需在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储备进行完善和提高。
实践活动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为目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知识通过实操内化为个人经验,进而形成某种学习技能,提高自身的行动效率。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有多种形式,体现在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课程实践,包括课程调研、专题课程调研报告、企业参观、案例教学;二是专业实践,包括实习实训、外出写生艺术考察、专业比赛;三是综合实践,包括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校外实习、实践竞赛、项目制实践等。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不一,但对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显著效果。
实践教学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学习的平台,而有效地促进知识的传递和转化过程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从知识转化的角度去分析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是一种理论层面的探究。由野中郁次郎提出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SECI模型〔3〕是目前对知识转化过程分析较为权威的模型,可分为四个阶段: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Extern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Internalization)。这四个阶段以缓慢的螺旋上升的步骤完成知识的创造与转化(如图1)。野中郁次郎提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个类别,通过特定的空间或平台情境化的学习后内化的知识称为隐性知识,包括个人的主观理解、思维模式和难以格式化的经验等。主体对客体的主观理解、对某一事物的处理的思维模式和固有的经验模式等。容易符号化的并能够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的学习模式则为显性知识,通常是借助他人的帮助或是某种学习资料和方法获得。
图1 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转换模型(SECI模型)
从图1看,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潜移默化)是经验的积累和知识内化的过程;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外部明示)是系统外化策略构建的过程;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汇总组合)是知识复杂化和系统化的过程;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是学习原理被掌握的过程。实践教学是通过相关情境化的平台来分析获得已形成的模式化的原理和知识,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内含着思索与探究能力的不断提高。根据知识转化的四个过程,通过实践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隐性知识,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到类似情境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通过各类实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获得与驾驭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环节。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用艺术,在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理论素养的同时,更要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完成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程。
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相结合去解决实际问题,各种实践教学的形式特点不同,对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程度不一,将实践教学的各种类别概括到“情境性——综合性”的矩阵进行分析。“情境性”维度表示某种实践教学在场景中本身所体现的情境的逼真度,与在应用时所表现出的真实情境的距离。“综合性”维度表示学生在某项实践教学活动中知识与技能提升的综合程度。据此将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形式置于相应的矩阵区域,如图2。
从图2看,专业比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与实践教学的情境性结合的紧密程度最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也最为有效。但专业比赛在“教”“学”互动和效果方面更为突出,更符合当下教学发展的趋势。
图2 实践教学情境性——综合性矩阵
“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课下实践与专业理论以及设计创新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特色教学,是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相结合的成果。“以赛促教”是指教师将比赛制引入课堂的日常教学,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从而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知识体系的完善。“赛教结合”指将比赛引入课堂教学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竞赛方面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专业竞赛主题的选择与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契合,满足教学目标的考核要求;二是竞赛在专业方向的行业认同度和社会认可度较高;三是教师能够将课堂理论知识从专业的角度融入到比赛中,加强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让学生能够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自2016年至今,我院环境设计专业采取“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成果显著。参加各级赛事获奖颇多,其中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为例,获省赛一等奖26个,二等奖19个,国赛一等奖9个,二等奖18个。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自2008年已成功举办了13届,分专业组和普通组,并细分了各种专业的类别以及比赛要求,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报名参赛。在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的过程中,我院环境设计专业已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执行方案,简为参赛报名、经验交流、专业指导、初赛、省赛、国赛六个阶段,各阶段任务(如图3)。平时,在上课时会根据课程需要将符合计算机比赛要求的主题引入课堂教学,专业赛事的导入能够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交流中产生多元化的设计想法,同时提高学生熟练使用各种软件来完善设计作品。
图3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各阶段概述
“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在“教”和“学”中有较大差别。教师在课堂上由主导者变为参与者,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探索,“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专业的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环境设计作为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参与专业竞赛是培养个人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产出导向引领人才培养、以参加竞赛促进教学改革,成为地方高校设计类专业寻求培养特色、扩大交流影响的重要方式〔5〕。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的培养模式是基于社会和市场对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创意能力的直接需求,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整体模式采用与传统教育不同的“反向”设计,强调教学过程的输出和研究型教学。
具体到我院环境设计专业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主要以培养综合实力和专业能力兼具的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针对学生的就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来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注重实践教学课程模块,整个课程模块具有一定的机动性,打破常规灵活教学。引入设计赛事并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制和工作室项目制,鼓励学生就业创业并给予支持。
(1)多样性知识融合的教学模式
将专业赛事引入设计课堂的理论教学是围绕个案将基础理论知识打散重构,在这一过程中需构建多样性的教学形式进行点对点的分析,这样的理论讲解不仅能被学生接受,还能在实践项目中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架构主动进行知识的转化和完善。针对不同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并剖析理论知识点,鼓励学生运用各种科技手段获取知识并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相互融合、碰撞灵感中提高自己的创意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演示性教学模式,广泛应用“项目教学法”“调研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以及“模拟式仿真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针对课程主题导入契合的赛事进行实践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打破因“常规”所产生的趋同性,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知识构成、成长经历等差异性,在以赛事实际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作品并采用“区别对待、逐一指导”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作品质量。
(3)教师能力的提升
专业知识竞赛是集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应用型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的储备量有较高的要求。我院环境设计专业聘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授课,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专业领域的培训和各类赛事的经验交流会,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专业前言的潮流。如现阶段VR、AR虚拟现实是人机交互设计的前言方向之一,组织教师参加虚拟现实项目的培训,更新和优化教师的知识储备,为后期的教学课程开发做基础准备。
我院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参加赛事。一方面,设立学术科技奖等对获奖的学生进行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同时获奖等级较高的学生可直接免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的环节,给予参赛成果展览和给低年级同学分享心得的交流会,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专业赛事离不开教师的辛苦指导,在物质奖励和年终考核等方面制定相关奖励政策,积极引导教师对学科竞赛投入更多精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教学。
专业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在赛后积极讨论参赛心得,分享需要注意的参赛事项和作品应该突出的亮点以及整体的选题方向等。对于作品质量较高、获奖名次较好的作品会集中进行成果展示,在本专业召开专题交流会由参赛团队向其他学生分享经验,为下一学年的比赛提前做好准备。教师以团队协作进行内部的经验讨论,分享彼此的指导心得,为日后的竞赛教学积累经验。
以社会需求为驱动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性是其基本属性。“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是符合社会大环境下高校对人才输出的要求,同时让学生通过竞赛将所学知识转为实践应用,也能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有效展示。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类专业将行业赛事融入课堂教学,学校层面也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改革,最终对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师整体素质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