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案例库建设实践

2021-03-11 16:01尹小丽杨华林吴庆华常菊花孙卫青
科技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案例库食品质量专业学位

尹小丽 杨华林 吴庆华 常菊花 马 静 孙卫青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1 建设案例库的背景和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当今世界教育和培训领域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 该方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模拟真实发生的案件, 让学习者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对具体案件进行体验、分析、决策,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对话和研讨,教育者利用案例形象地解释理论知识, 学习者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逐渐从以学术型为主向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转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2]。 案例教学法的这一特点使得用案例教学非常适合在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专业学位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课程教学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联系实践和工程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主要针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矿质元素、微生物、添加剂、有毒有害物等,系统讲授食品加工和安全检测的较新技术,包括食品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技术、色谱技术、光谱技术、免疫检测技术、核酸分子检测技术等的基本原理、主要装置及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探讨这些检测新技术在食品加工及质量安全中的应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3-4]。

民以食为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典型案例,这给我们建设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教学案例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目前可直接用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教学的案例较少,急需建立规范的教学案例库,以适应课程案例教学的需要。

2 案例库建设实践

2.1 案例库建设思路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作为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硕士的一门课程,在课题设置和教学内容中需体现出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操作能力,还要具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的开发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本课程的案例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1)基于现实的食品安全事件:结合现实的热点食品安全事件,此类案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如以欧洲多国出现的“毒鸡蛋”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和食品的危害,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从食品安全检测的角度设计预防此类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工程应用能力。

(2)基于教师科研成果:将教师科研内容转化教学案例,对于研究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如结合笔者研究方向,设计分子光谱技术分析多组分混合物,出现检测结果不可靠的案例, 引导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提出解决方案,学习结合前处理和数据处理进行复杂食品体系目标物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企业生产案例:以产业实际需求为背景的案例教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以2019 年发布的中药材重金属检测新规为切入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企业质量检验部门角度出发,查阅资料,提供新规下的重金属检测方案。

2.2 教学案例设计要素

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例子教学, 要以学生为核心,精选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情境的呈现,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递进式地使学生从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到形成观点,最后提升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因此,用于教学的案例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教学案例的设计要素应包括教学目的及用途、启发性思考题、分析思路、理论依据、背景信息、关键要点及课时安排等。

其中启发性思考题是案例设计的关键,可围绕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结果的分析等内容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中需要讲授的概念、理论、技术措施等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如可以基于“牛奶三聚氰胺”事件设计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根据案例追本溯源,思考商家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原因,一方面复习本科阶段学习的蛋白质测定的凯氏定氮法,更深入理解该方法的特点;另一方面提出“如何发现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查阅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了解国内外标准方法。

2.3 案例课中实施方案

基于已建设好的教学案例库,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安排如下:(1)案例库中案例选择: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 (2)案例发放和讲解: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或通讯平台,如雨课堂、微信群或QQ 群等,提前1~2 周发布案例及讨论任务,并配以语音讲解。 (3)小组准备和讨论:以3~4 人为1 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负责小组分工,完成资料收集及PPT 制作,组织组内成员讨论, 做好与其他组讨论时的反驳问题和应答等准备工作。 (4)教师总结和评价:在各组阐述和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判及对学生未理解的知识进行讲解,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细化和概括。

3 案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相比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作PPT、收集视频、讨论互动等过程,对本课程中重要的气相色谱-质谱、液相色谱-质谱、酶联免疫吸附、PCR 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后期硕士阶段课题研究、专业实习实践环节等奠定很好的基础。 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加强学生的科研选题、团队合作、创新创业意识,增强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和就业自信也大有裨益。

4 结语

本文结合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需求, 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课程为基础,开展了课程案例库建设实践研究。提出了案例库建设的思路,教学案例设计具体细节要素,以及案例教学时的课中实施方案。该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可为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掌握食品中营养成分、功能性成分、矿质元素、微生物、添加剂、有毒有害物等的分析检测新方法和技术提供有利条件,为今后他们使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科研和生产中的定性、定量分析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案例库食品质量专业学位
心血管外科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及应用研究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解艾兰:食品质量无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
国内首个海事司法案例库正式上线
基于实践应用的基坑工程设计案例库建设研究
MTI朝鲜语同声传译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热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