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1-03-11 16:01于彩莲杜青林
科技视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环境规划案例知识点

李 芬 杨 莹 于彩莲 杜青林

(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020 年的疫情倒逼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从线下转到线上,教育资源从分割到共享,线上教学从辅助手段转向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学习时间由固定到弹性,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自学和自控能力[1]。为了适应这种转变,很多专业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教学活动,为保证学生培养质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门应用性、 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门课程综合了环境科学、规划学、管理学、生态学以及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结合环境工程的知识, 从多个层面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2],目前该门课程已成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国内大多数高校均已开设。 为适应线上教学的要求,基于以问题导向、学生中心的原则,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后疫情时代,寻求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1 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强, 承担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相耦合的重要责任,是二者之间的“桥梁课程”[3]。 该课程涵盖环境规划与管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进行方案设计的能力[4-5]。 该门课多以工程经验丰富教师授课为主,教学内容偏重于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理论知识枯燥,且面授过程缺少工程案例的形象化展示,导致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有待提高,上课积极性不足,课程目标达成度不理想。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课程的重视,活跃课堂气氛, 并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以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已成为该门课程线上教学改革的关键。

2 教学改革与探索

2.1 课程目标的修订

随着线上教学对课程的深入融合,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了改进。基于课程特点,鼓励学生多渠道收集视频资料,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拓展专业知识面,教师借助教学平台制作小视频, 设定奖惩机制要求学生之间讨论和分享,随时为学生在线答疑,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根据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目标导向的理念,围绕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要求,制定了后疫情时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课程目标,即能够利用环境规划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规划方案的分析和设计,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环境管理的发展需求;能够利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工程项目分析,具备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能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体系,具备环境管理的宏观理念;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2 线上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新冠肺炎疫情阶段实现“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 围绕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要求,结合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异同,整合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优选评价体系,以实现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分散,知识点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且由于线上授课时空间距离的存在,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易导致学生处于失控状态,难于管理。 因此,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三废治理为主兼顾环境管理”的专业特点,将每个章节内容进行框架化处理, 重要的知识点录制10 分钟左右的视频,结合教师的线上实时讲授,将知识框架充实,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内容视频化处理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这一章节,教师着重讲授体系框架,由于这部分内容更新较快,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将体系框架填充完整;涉及“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和程序”这些章节,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 用实际的案例来讲解课程内容,学生即要整理案例,也需要总结不同类型规划与管理的程序,突出不同类型规划的特点,对比其不同,以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混淆。

通过教学内容视频化处理后,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精准,避免了线上教学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的情况出现,提高了学习效率,树立了宏观的环保理念,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2.3 网络资源对线上课程的支撑

在环境规划和管理领域, 很多问题都具有很强的现实背景[6],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划一般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与实际项目相结合, 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真正得掌握规划和管理的方法。该课程转为线上授课后, 学生查阅网络资源的便利性极大地增加。 但是,对工程案例的理解看似增强,实际上多拷贝别人的观点,未进行真正的思考,导致教学内容掌握不扎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线上授课时改变了过去教师进行案例选编,课上大家共同探讨的方式。 将4~5个学生分为一组,学生通过政府网站查阅关于某城市、某流域或某组织规划与管理的相关案例, 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整理成适于案例教学的内容。各个组要对查找的案例进行简单汇报,要求有自己的观点,由其他学生投票, 选出得票最高的案例作为下一次案例教学课的内容, 并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由该组学生负责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从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考察学生对案例的理解, 对课程技术方法和原理的掌握, 使学生能够利用环境规划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规划方案的分析和设计, 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

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超星、雨课堂和智慧树等教学平台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如中国大学MOOC 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立忠教授开设的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徐琳瑜教授开设的环境规划等课程,为学生线上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一门课程虽然知识点相似,但由于不同院校毕业要求的差异,会导致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不同。鉴于此,根据本专业的课程进度,定期安排学生选修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网课,并提交听课报告,教师定期抽查听课效果。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透彻。

2.4 课程评价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线上考试的成绩由过程考核以及理论考试两部分构成, 过程考核和理论考试各占50%。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过程考核主要通过翻转课堂、线上课堂讨论的表现,以及学习报告的质量给出最终成绩, 过程考核的三个环节分别占比20%,20%和10%;课堂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能深刻理解课程的内涵,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讨论涉及所有学生, 根据参与程度给出课堂讨论的成绩;被选中作为翻转课堂案例的团队,汇报人在这个环节给出满分成绩,其他成员按表现单独给分;根据听课报告知识点归纳的条理性给出报告成绩。

3 结论

面对当前严峻的教学环境, 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急需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如何将以线下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转为线上,怎样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网络课堂语言艺术,教学设计要清晰;其次要提高课件的含金量,尤其是小视频的录制质量, 尽可能用更多的环境案例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讲活,多方面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最后教师对课程内容要进行充分的驾驭, 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教学过程尽可能以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将课程从线下转到线上,学生不仅掌握该门课的知识,并且除了固定学习时间外,弹性的学习计划使课余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远离了网络游戏和社交软件,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环境规划案例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汽车造型设计师工作环境规划概要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浅析国内环境规划发展趋势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紧凑型大学校园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