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世宇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顾名思义,职业需求就是企业遵照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对从事工作岗位的管理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能力和身体素质方面提出的需求。在体育相关产业当中,职业需求不仅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提出相关要求,也对从业者职业体能提出特殊要求。职业需求为高职体育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基于职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必须以行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着手点,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关键性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社会需要以及终身职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体育产业发展更是需要具备全方位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复合型体育专项人才的主阵地,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变换,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当前,传统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根本诉求,人才培养方向与职业根本需求已经不在一个统一方向上,为了更好的提升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素质能力的根本需求,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必须进行全面性优化改革,而基于职业需求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则是推动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发展的必要途径。
1.模块化教学理论
模块化教学理论思维最早起源于工业生产,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拓展到教育领域当中,模块化教学理论是基于职业需求导向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理论依据,它是一种围绕着“职业需求”主题,通过不同单元的结构重组,有针对性的以“职业需求”为目标进行的教学改革活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模块化教学理论能够对企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重构和解构,进行课程教学思路设计,帮助高职体育教学培养目标与实际职业需求目标相契合。
2.项群训练理论
模块化教学理论为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目标支撑属性,而项群训练理论则为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创造了训练基础属性。项群训练理论主要是在不同的体育项目训练当中找寻它们彼此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将具备相似性特征以及训练要求的训练内容放置在一起,旨在挖掘体育训练项目的发展规律以及共同特点。项群训练理论与职业需求相结合能够切实提升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选择效率,将不同体育训练项目涉及的职业岗位需求能力进行集中划分,总体可分成速度型、力量型和耐力型三种职业需求项群,这种本质属性相同的集中训练能够切实提升基于职业需求导向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实施效率。
基于职业需求导向下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要培养学生在高职教育阶段就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职业体能、职业技能以及终身发展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在基于职业需求导向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1.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原则
高职院校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主要目标市场是适应社会经济建设与体育相关的生产、管理、建设、服务工作,高职体育课程教育需注重创新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养成终身体育素养为宗旨,因此,高职院校基于职业需求导向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高职院校需在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三个维度上,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心理健康、运动意识、社会适应以及身体健康等五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社会道德和体育道德,凸显职业体育教育特色,进而更好地对接社会企业岗位对人才的根本需求。
2.遵循职业岗位需求原则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专项人才,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目标市场就是生产、服务、建设等一线工作岗位,因此,高职院校在基于职业需求导向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职业岗位需求原则,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获得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作岗位生产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深挖职业需求内因,精准把脉职业岗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以此作为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综合素养以及终身发展意识。
3.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高职院校基于职业需求导向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尊重就业企业对人才的满意度,这是衡量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炼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需求,结合专业特点,服务于专业应用实践,严格遵循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专项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还要同时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形成完善的运动习惯,进而熟练掌握训练技能进而转化成为应用实践的能力,真正的实现教育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职业需求满意度,使课程教学体育与企业岗位需求达成深度一致。
图1 以职业需求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划分
高职院校基于职业需求导向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要及时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并对教学模块进行优化设计,以职业需求为基准,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
首先,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在职业需求的引导下将课程教学目标调整成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结合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结构。基于职业需求的体育课程教学显性目标为身体健康目标、终身体育目标以及未来职业实用目标。其次,基于职业需求的体育课程教学隐性目标为专项技能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能力目标、心理健康目标以及道德品质目标。最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职业需求的引导下还需要对传统的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框架进行全面调整,使体育专业课程教学更加明确的服务于职业需求,注重实用性,具体优化调整内容如图1所示。
高职院校在完成基于职业需求的体育课程目标及内容框架建设之后,还需要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具体模块内容进行优化设计。首先,身体素质模块。在职业需求导向下,该教学模块的主要创建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更出色的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其次,基础理论模块。在职业需求导向下,该教学模块的主要创建目标是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基础体育理论知识,并增加了身心健康、运动保健、紧急救治、运动损伤处理等新晋内容,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专业技能模块。在职业需求导向下,该教学模块的主要创建目标是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兴趣,进行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训练,并强化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应用实践教学计划,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岗位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基于职业需求导向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建设,需要结合模块化教学理论的巨大优势构建针对性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并不断优化教学模块设计中的职业导向内容,立足于高职体育教学大纲,结合不同教学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更具职业性的教学模块内容,进而推动高职体育教学向着职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迈进。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当中,专业教师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高职院校基于职业需求导向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想切实提升改革效果就必须不断强化高职体育教师的职业需求教育能力,转变体育专业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通过学习交流和深入行业一线培训等方式,不断地提升体育专业教师的应用实践素养,打造一支具备高质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的师资团队,进而全面提升基于职业需求导向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质量,提升职业性人才培养的能力。
职业需求导向为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全面性人才培养的创新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基于职业需求导向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学体系的全面性建设工作,立足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教育部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引下,将职业需求相关的专业课程插入到课程教育体系当中,专业教学体系要兼顾学生的职业性发展,体育课程体系要实现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养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全方位培养,进而推动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更加满足职业岗位的复合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