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的探究

2021-03-11 00:17何书畅
天府数学 2021年9期

何书畅

摘 要:数学课堂并不是每节课必用课件,也不是每个环节都需要小组或同伴讨论,更不是必须有热闹的活动,再接下来是大家开始静心研究什么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有数学味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注重概念教学;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小测天天练

有幸从我毕业第一年教书开始,刚好也是第一年新教学改革,数学教材开始采用北师大版。数学课堂从开始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每节必有精美的课件、小组讨论、各种活动,到大家沉静下来发现也有幸从2006年开始从一年级一直到教到六年级,一个大循环,接着又在六年级教了一年 。在前四年的新教学改革经验积累下,我这七年也在进行着自己对有效课堂的探究。以下是自己的一些教学心得。

一、注重概念教学

《教材分析》写道,这一教材对重要的教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概念的教学我注重从孩子的已有经验、知识能力出发,设计直观、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为后面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一开始的加减法的意义,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的玩玩闹闹过来,我也想办法让枯燥的概念理解变成好玩的动手表示,而不是生硬的告诉他们加减法是什么意思。例如看图列式3+2=5,首先问孩子你能自己表演下3+2=5的过程吗?动手表演孩子们都很愿意,于是表演开来了:左手揽过3个,右手揽过2个,把它们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3+2=5。有的也会举生动的列子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加法是“合”就理解了。同样的减法孩子们也是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示:还剩或总量分成两或三部分求其中的一部分。一开始的课程进度很慢,因为每节课都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用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去表演。但到了后期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就快了,因为孩子在之前对加减法已有充分的体验。这个比任何演示课件都要有效。相同的乘除法的意义也是让每个孩子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动手体验、归纳去理解,在后期的混合计算的解决问题中孩子们就能比较熟练的使用,而不担心他们会混淆。到后来的一些空间图形的概念教学或者分数等其它的我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或我用教学器材亲自演示再结合课件的演示来进行教学,而决不单纯依靠课件演示。像六年级的圆的周长,在上这节课之前就听几位教过六年级的老师说,学生在学了圆的面积公式后会把圆的周长公式与之混淆。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学生一开始接触公式就能印象深刻:记住周长与直径的比是圆周率。后来决定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实验与动口表述。课堂上也没有再让学生特别做很多练习。但后来发现学生对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感受特别深刻,没有学生用错或记错圆的周长公式。在课前,我问过学生,有不少的学生知道π表示圆周率,但只有小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知道圆周率的意义,那学生真的理解“圆周率”的意义了吗?实际上很多学生说不清圆周率的意义,还有学生是查字典了解的,或通过问家长知道的,其实都是一知半解。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抽象,是高度概括的产物,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所以,我选择了一开始整堂课都在用“周长是直径的倍数”来替代圆周率这个词,不断让学生感受,用数字、用图形刺激学生,最后,才引入圆周率,而学生也很自然地接受了圆周率这个词, π这个符号代替的意义。

二、注重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

我从四年级开始向学生渗透解决問题的策略,让学生学着小结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当然刚开始时学生只能用举例的方法来小结。自己也曾疑问,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什么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恐怕连什么叫策略都不懂吧。在2007年参加“首届新主体教育现场教学观摩暨专家报告会”,听了江苏的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徐斌老师认为,这么早学习这课程重点是希望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早些接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比学习一些方法、知识更有价值。课后徐老师提出解决问题教学的四个“要点”:一、重视四则运算意义的教学; 二、从生活中出发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三、数形结合中体现思维合力;四、适当教给解决问题的策略。他对教师具体的要求:对运算意义有深度的理解;多一些生活应用,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善于用表现来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一是注意要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题的原形。二是提倡解决问题的解法多样化,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集体评价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解法比较好。三是让学生把同一类型的题目提炼实际的运算意义,由具体到抽象,建立题目的模型。最后是由我来小结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这样慢慢渗透,到高年级的时候学生就会自觉得使用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了。

三、课堂小测天天练

每节课我都会抽出3-5分钟的时间来小测。通常是在上课前我就在黑板上写好题目,一般是各种计算或分数化简或单位换算等一些与当学期有关的基础技能,每次只是3-4题。这样一打预备铃时学生回到座位自然安静下来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不需要老师或班干部组织纪律。这个看似浪费时间,实际比一些有趣的课前游戏和情景设计更能是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来。而且长期坚持这样的基础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就可掌握得比较扎实。到六年级时也不须再花时间去复习这些知识了。

多些课后静静的反思,多些了解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深入研读教材,这样才能让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394850190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