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见

2021-03-10 08:53李向阳
检察风云 2021年1期
关键词:速写小哥笔记

李向阳《封城》

回望2020,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疫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艺术家的思考。宅家数月,李向阳极目所及,以手中有限的材料涂抹书写,创作了这些被称作笔记的视觉。五个月前,当鸿美术馆馆长及策展人郦韩英见到这批作品时,第一时间向李老师发出了个展邀请。李老师似乎有些为难,担心这些过于个人化的笔记是否适合在公共空间里展出,而郦韩英以为,这种所谓的个人化感受,何尝不是地球人的集体遭遇呢。于是,在鸿美术馆,展开一场直击心底的对话,这便是“默见”的缘起。

李向阳在上海鸿美术馆共展出了自己的7组162件作品。其中包括水墨、油画、速写、文字,也不乏颇有些当代属性的拼贴、影像和观念作品。它们大多尺幅、体量很小,用的也都是最便捷、顺手的材料,有的寥寥数笔,几分钟就画好了。展览取名为“默见——隔离期笔记”,这其实是一个极为私人化的展览,李向阳用画笔和文字记下因疫情而至的隔离期的“笔记”,又将这些“笔记”在展览中排了一出七幕剧。最终这些不同形式的作品化为一种通感,唤起人们在那段特殊时期所共同的记忆和情感。在业内看来,这个展览的最大价值其实在于作品承载的心灵之流淌,那是一种本真的感知,一种真正的现实主义。而饱满的真情实感,正可谓艺术最重要的品格。

从武汉封城那天画起,李向阳开始了在疫情期间的即兴创作。对于这些作品,他更愿意用“记录”来形容,“它们都是我在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心跳一件一件完成的。”拿起小小的卡纸,李向阳以速写的方式画下空城的大街小巷,有南京路步行街、外滩、武康大楼、南浦大桥等地标,也有自家的小区、家门前的路口。医护人员脸上被口罩勒出的道道血痕,李向阳坦言戳到了自己的痛点、泪点。他又画下《哭花》系列肖像,用画笔定格这样的感动。

李向阳收集了形形色色的快递包装,将它们撕扯、拼贴,完成了《小哥》系列的装置艺术,一幅小画,一句随感。宅家日常中的诗意与暖意,李向阳用一组《宅春》不经意地传递着。

正如策展人郦韩英对“默见——隔离期笔记”的观感:我喜欢这种平实直白、自带温度的视觉,随着时间的延伸,它的情绪体温将越发明显。无论是看似与传统笔墨有关的水墨“口罩”,还是利用包装材料拼贴的“小哥”,都是艺术家的借题发挥而已,其本质,依然是记录,笔记般的记录,就像他的速写。书写与速写不同,书写是情绪的自然流露,亦会让观者体会到情绪的存在。

默见,默默地见,在纸上,在心上。

关于艺术家

李向阳,男,山东青岛人 ,1953年10月生于上海。国家一级美术师,1996 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曾任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默见

2020.4.8

疫情以来,好像只能做一件事,看手机。在手机里讨生活,在手机里寻消息,在手机里窥世界。

恐惧、悲愤、焦虑、困厄、哀默,日复一日,斗落星斜。或许从没有过如此真切、如此漫长的痛楚,我试图将它们记录下来。于是,随着心跳,就有了这些被我称之为隔离期笔记的涂抹与书写。

之所以叫笔记,我想,那是因为面对灾难,画画显得那么无用、那么矫情,非求助点文字不可。还因为多年不具象了,取材造型难免生疏,一旦被称作作品,会招来许多关于画理的争论,乃至意义、能量等想入非非的自虐。限于条件,这些来自手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即时的、陋小的、碎片化的,但每一片,都浸泡过我的眼泪。

长夜复长夜,跟帖又删帖。默见风云起,遥望天地裂。

哭花

2020.2.20 

从一定意义上讲/女人的脸/比命还贵/因为没有什么爱/要比她们爱自己的容颜/还来的强烈/说好了战争让女人走开/却有一批又一批普普通通的女人/博上命/赌上脸/在战场上/与死神对决/已是新枝吐绿的时节/我的心/怎在滴血/看到这些被“美丽”的脸庞/就会唏嘘不已/欲哭无泪

小哥

2020.4.2

厉害了/我的我/禁足闭户/居然从除夕宅到了惊蛰/不仅学会了制作美篇/还学会了点外卖/烟酒糖茶/菜蔬瓜果/挺盼望小哥的/电话一響/就可以下楼/抽支烟/透口气/舒展一下打结的经络/昨天还在念叨马化腾/微信真好/如果没有了它/即便今天肉身无恙/也被扭去了精神科/现在突然想小哥了

没有他们/你我只能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病毒吃人不分高低贵贱

我的朋友没有三六九等/所谓天使和英雄/不过是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想起一句五十年前被批判的话/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猜你喜欢
速写小哥笔记
《青年速写·归》
送炭小哥联盟
钢笔速写
快递小哥偷自己包裹,这是什么操作?
古代也有外卖小哥
快递小哥:我们很累
“蹲连”速写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