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探月背后的“她们”

2021-03-10 03:47
学苑创造·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射场文昌嫦娥

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火箭点火发射,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拔地而起,散发出炫目的光芒,直上云天,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返回地球。此次任务实现了月面自动采样返回,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在这收官之战的背后,离不开无数航天人日夜不歇的默默奋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几位航天“小姐姐”的故事,看看她们的“反差萌”——小身躯里的大担当。

托举嫦娥的“大姐”

在发射现场,一名95后小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就是文昌发射场最年轻的女指挥员,同时也是嫦娥五号探月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周承钰。她被同事亲切地唤作“大姐”,然而“大姐”其实是单位年纪最小的几个人之一。这个出生于1996年的贵州土家族小姑娘,很能吃苦,是出了名的硬角色。在一次3公里测试中,周承钰以极强的耐力和速度,超过了一多半男同事。大家彻底对她刮目相看。

“大姐”也不是生来就是大姐,生活中,周承钰爱睡懒觉、爱吃零食,也爱逛街。90后年轻人的小爱好,在她身上一样不少。但在工作上,她却表现得异常坚韧,执行力强,敢于大胆尝试,勇于突破自我,完全看不出是一个爱玩的小女生。在动力系统的队伍里,周承钰是目前为止,换岗位最频繁的一个人。到单位的两年半时间里,她一共参加了5次测发任务,可是由于任务需要,她在每次任务中的定岗都不一样:一级连接器配气台、二级连接器配气台、后端工作站、动力箭上、连接器指挥。

换岗不容易,换岗做指挥员更是难,而成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难上加难!可是,“大姐”做到了,而且,第一次出手就承担了“国字号”的嫦娥五号任务。在她的高效组织指挥下,连接器系统适应了本次任务以来的多次计划调整,圆满完成了各项测试任务。

冲得上,拉得出,打得赢!这就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员周承钰的真实写照。

“大姐”不大,但“大姐”很强。

长五送嫦五,“嫦娥”伴嫦娥

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和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在转运现场,航天科技工作人员高举红旗,护送“长五”和“嫦五”出征,展示了航天人对成功的期待。在徒步队伍中,有一位身着汉服的“嫦娥”。

这位“嫦娥”姐姐就是河南濮阳姑娘崔艺晗。她也是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一线科技人员。

2018年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的崔艺晗,只身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经过几年打磨,她从“专业小白”逐渐成长为了航天技术“小专家”。2020年1月起,崔艺晗开始担任文昌航天发射场测发软件配置管理员,负责全发射场上百份软件的入库、管理、配置工作。

都说女孩心细如发,作为全业务组唯一的女性,崔艺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在工作上的一丝不苟、谨慎细致。在软件参数配置时,上百个页面、上万个参数,她总是慎之又慎,足足核对三遍才安心。同岗位的同事看到她的核对记录,只能竖大拇指,表示佩服。

为了高质量圆满完成任务,她白天向同事请教关键节点注意事项,记流程、学经验,晚上在机房加班梳理视频信号接口关系、绘制网络拓扑图,直到任务发射前一天,她还在紧张地进行桌面推演和模拟训练。

工作中严谨细致的崔艺晗,生活中却是一个文艺少女,喜欢读书,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对古装汉服颇为热爱。火箭轉运前,崔艺晗就和她的同事们商量,转运那天要穿着汉服,为“嫦娥”助力,为咱们传统文化助力。转运轨道3公里的路,崔艺晗穿着汉服,陪着嫦娥五号走了一上午。

笑着笑着就哭了

2019年12月27日,备受关注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从海南文昌起飞,发射任务圆满成功,一段发射指挥大厅的视频引发了关注。当天,一位航天一线上的姑娘,紧紧盯着发射指挥大厅的屏幕,火箭成功点火时,她开心地笑了,当镜头再次转回来时,她却泪流满面。

她叫孙振莲,一名“80后”航天人。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孙振莲便来到航天科技集团一院15所工作。2012年初,她开始担任长征五号火箭地面发射支持系统型号主管,主要负责地面产品计划、质量、经费管理工作。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发射当晚,孙振莲在发射指挥大厅,与同事们一起盯着屏幕,“看着向上攀升的速度和高度曲线,心中五味杂陈,908天的一幕幕像电影回放一样浮现在眼前。”火箭一二级成功分离的瞬间,那滴忍了908天的泪水,流了下来——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失利后,中国航天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对此,孙振莲说:“我们航天人只能含泪奔跑,能坚持跑到长五遥三火箭成功发射,靠的就是大家对长五火箭、对航天的热爱。”

青春最美是担当,唯有奉献才无悔。像周承钰、崔艺晗、孙振莲这样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投入到航天事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还有很多,她们经历过大城市的车水马龙、繁花似锦,却依旧选择一心扎根高山海岛,为中国航天默默奉献。

(来源:人民日报公众号 有删节)

素材延伸:

今天,我们靠着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嫦娥奔月”,开启了探月圆梦的旅程。在向着星辰大海的进发中,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带着他们的付出和担当,为中国航天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步跨越注入不可或缺的力量。

适用话题:

奋斗 突破 付出

猜你喜欢
发射场文昌嫦娥
核雕收藏有什么窍门
基坑开挖对临近管道变形及受力响应研究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了不起的“嫦娥”家族
让你的船下水吧
俄东方航天发射场贪腐案令普京震怒
“嫦娥”为何撞月?
世界上哪些国家有航天发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