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诵芬:让“歼八”鹰击长空

2021-03-10 03:47
学苑创造·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航模飞机设计

顾诵芬,1930年2月4日生于江苏苏州。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士,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飞机的气动力设计。曾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

上世纪30年代,他出生于江苏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顾廷龙。然而,在那个祖国饱受凌辱的年代,在亲眼目睹日军轰炸机从头顶呼啸而过,切身感受近在咫尺的死亡威胁之后,他没有继承父亲的文学衣钵,反而在幼小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我将来要搞飞机!”他就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两院院士顾诵芬。

将来要造飞机

顾诵芬第一次接触飞机模型是在10岁生日的时候,那是一位堂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非常喜欢,不停地把玩,飞机模型飞飞撞撞,很快就坏了。开明的父亲见顾诵芬特别喜欢飞机模型,就带他到上海一家外国人开的店里买了一个更坚固的航模。但这个航模飞了几次,撞到墙上、屋顶上,也坏了,而且很多维修材料在当时的国内并没有,顾诵芬就自己开动脑筋,找其他相似的材料替代,按照书里对航模的讲解自己动手修理。渐渐地,他学会了自己做航模。之后的寒暑假,除了写作业,顾诵芬大部分时间都与航模相伴。看到自己制作的航模飞起来,他感觉非常愉悦。

高中毕业后,顾诵芬报考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等高校航空系,均被录取。作为家里的独子,考虑到母亲的惦念,顾诵芬最终就近选择了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

1951年,顾诵芬毕业。他服从国家形势与安排,远离家乡北上沈阳,维修抗美援朝战伤的飞机。但仅仅照着国外设计图纸做远远满足不了顾诵芬,他的志向是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1956年,顾诵芬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他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112厂飞机设计室。但严峻的现实情况仍然摆在眼前:设计室仅有100多人,且多数人是中专毕业;设计所需的相关资料和设备也极其缺乏。

在临时挤出的几间办公室里,顾诵芬与一群年轻人一起,在设计室主任徐舜寿和副主任黄志千的带领下,幾乎从零开始研制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

顾诵芬压力挺大。他之前没接触过喷气式飞机的设计,只能到北航图书馆去查阅资料。他借了一辆自行车,每天晚上跑北航,查找并抄录有用的资料,并买了硫酸纸把图描下来。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顾诵芬与设计室的同事们没有退缩,反而用自己发明的土办法一一克服了阻碍他们航空梦想的障碍。

1958年,歼教-1在设计室同志们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在新中国成立9周年之际试飞成功。

解决飞机技术难题

20世纪60年代,研制歼-8飞机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顾诵芬被任命为副总设计师。当时的科研环境并不乐观,但顾诵芬却非常豁达,“我当时的情况就是‘匍匐前进,一边‘挨揍一边往前走,就算‘连滚带爬,也要把飞机搞出个样子。”

经过不懈努力,1969年,歼-8终于首飞成功。可是在人们欢欣鼓舞热烈庆祝之际,顾诵芬却陷入了新的思考。

据试飞员反映,飞机在跨声速飞行时存在严重的抖震,就像一辆破公共汽车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颠簸,再快人就受不了了。

为了查清楚原因,顾诵芬冒着生命危险,三次乘坐歼教-6紧随歼-8飞行,尝试通过望远镜观察情况。

后来,试飞小组的同志自费买了红毛线,贴在机尾罩的前后。顾诵芬通过观察毛线条的扰动及损坏情况,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提出对机尾罩进行针对性更改,彻底消除了跨声速振动问题,歼-8飞机最终定型。

歼-8Ⅱ一飞冲天

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国际形势变化,歼-8已无法满足我国国防需求。1979年8月,三机部发出《关于对歼-8飞机实现全面技术改装可能性论证的通知》,歼-8大改任务摆在顾诵芬和他的设计团队面前。1981年,顾诵芬被任命为歼-8Ⅱ型飞机总设计师。

顾诵芬一如既往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带领中国防空走向新的征程。在短短不足4年的时间里,他们所设计的歼-8Ⅱ首飞成功,其速度之快、质量之好,开新机研制史的先河。

如今,90多岁高龄的顾诵芬,仍然守望着他所钟爱的蓝天。他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几十年来,他一直踏踏实实地工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猜你喜欢
航模飞机设计
飞机失踪
BUBA台灯设计
飞走的航模
乘坐飞机
有种设计叫而专
神奇飞机变变变
飞机飞起来啦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他是如何脱险的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