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琴, 喻燕敏, 芦肖璠, 张何琴
(江西省人民医院 肿瘤科, 江西 南昌, 330006)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肿瘤,恶性程度较高,且局部呈现显著浸润性,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因素以及EB病毒感染[1]。研究[2]显示,近年来鼻咽癌的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放疗、化疗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30%~40%的患者会在4年内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3]。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仅需及时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还应注重心理干预,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ADOPT护理模式是一种包括态度(A)、定义(D)、开放思维(O)、计划(P)、实验(T)5个操作步骤的问题解决模式,需要患者参与整个护理过程,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思考能力[4], 进而更好地帮助医护人员解决问题。团体干预模式是指医护人员、家属和患者共同参与治疗的一种方法,可提升护理质量[5]。本研究观察了ADOPT护理模式联合团体干预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5例,女55例,年龄45~65岁,平均(57.51±2.37)岁,体质量45~70 kg, 平均(61.40±2.37)kg, 体质量指数(BMI)为(25.81±1.29)kg/m2, TNM分期为ⅡA期69例、Ⅲ期51例。纳入标准: ① 符合鼻咽癌诊断标准[6]者; ② 不存在转移情况者; ③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 ① 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者; ② 其他器质性病变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57.31±2.16)岁, BMI为(25.61±1.33)kg/m2, TNM分期为ⅡA期36例、Ⅲ期24例; 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57.71±2.52)岁,BMI为(26.01±1.16)kg/m2, TNM分期为ⅡA期33例、Ⅲ期27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2组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前先进行CT扫描,明确肿瘤精确位置,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时对临床靶区、计划治疗靶区以及治疗中的敏感区域进行确认,再根据患者淋巴结侵犯范围分别对大体肿瘤区以及临床靶区进行确认,放疗剂量66 Gy, 照射33次, 5次/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ADOPT护理模式联合团体干预,干预时间均为7周。
ADOPT护理模式: 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主动了解患者的基础资料及心理状况,及时采用共情护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放疗前1 d), 治疗过程中定期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采用转移注意力、播放音乐、心理疏导等干预方式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注意倾听患者感受,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护理过程中注意收集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心理状态,采用心理暗示、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建生活信心。治疗前,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放疗的必要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例如提前告知女性患者准备假发,可减轻治疗过程中脱发对患者造成的打击)。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提升其治疗积极性。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嘱其及时主动地与患者交流,给予患者更多的耐心和宽容,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加强营养护理,合理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护理人员还应引导患者成为自我护理专家,使患者及时有效地参与到自我护理过程中,并在治疗过程中引导患者思考,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
团体干预: 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干预过程,主要从认知、行为、信念3个方面进行调整。① 认知调整,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患者对自身疾病状态的认可,并通过自我归因方法干预,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主动关注程度。② 信念调整,观察患者日常治疗中的疾病状态和生理状态,取得患者信任,及时实施心理干预,介绍以往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③ 行为调整: 调查患者日常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并对不良习惯与方式进行及时矫正,减少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3.1 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评分[7]: 分别从日常活动、家庭生活、情绪、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3.2 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 比较2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情况。0度,口腔黏膜正常; 1度,口腔黏膜轻度疼痛,同时表现为充血或红斑; 2度,口腔黏膜中度疼痛,能进流食,可见炎性分泌物; 3度,口腔黏膜重度疼痛,不能进流食,黏膜溃疡、出血或坏死[8]。
1.3.3 门齿距: 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的门齿距。
1.3.4 张口困难程度: 依据患者的门齿距评价其张口困难程度。门齿距21~30 mm为1度,门齿距11~<21 mm为2度,门齿距5~<11 mm为3度,门齿距<5 mm为4度[9]。
护理前, 2组日常活动、家庭生活、情绪、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2组日常活动、家庭生活、情绪、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FACT评分比较 分
观察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情况比较[n(%)]
护理前, 2组患者门齿距、张口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2组门齿距均大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门齿距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2组张口困难程度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张口困难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门齿距、张口困难程度比较
传统护理模式一般采用填鸭式健康教育使患者被动地接受信息,虽流程相对规范,能够起到一定护理效果,但无法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无法调动患者的积极能动性。ADOPT模式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一种问题解决模式[10], 护理工作者在对患者实施行为干预的过程中,及时引导患者成为自我护理专家,并在健康教育的同时积极指导患者理论结合实际[11], 及时引导患者参与到自我护理过程中。该模式可及时引导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思考,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自我护理过程中,并使其在护理全过程保持愉悦心情,进而改善临床护理效果[12]。在ADOPT护理模式基础上联合实施团体干预,不仅可使患者参与到自我护理过程中,还提升了患者家属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了社会支持力量,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及社会的温暖,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提升生活质量[13]。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日常生活、家庭生活、情绪、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张口困难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 ADOPT护理模式联合团体干预增加了护士、患者、家属间的互动[14], 提升了三者的沟通能力和配合度,同时,医护人员不间断地观察患者的身心状态并进行有效评价,可有效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引导其积极参与治疗,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放疗可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双重伤害,而ADOPT护理模式联合团体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相关研究[15]认为,自我效能的提升可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原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已预知可能的不良后果,对预期痛苦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且在日后康复治疗过程中能有效规避风险,减轻不良应激反应,提升治疗积极性。
综上所述, ADOPT护理模式联合团体干预应用于鼻咽癌患者的治疗中,可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和张口困难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