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袁航远
2019年,杨华东同志主动报名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驻村第一书记。他信心满满:15年的部队工作经历,让自己拥有了党建工作、群众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17年的农业信息工作,也为开展农村一线工作,提供了深厚的业务能力储备。最终,他如愿“中选”,担任沂南县湖头镇兴源村“第一书记”,驻村两年。
出征之前,杨华东同志预先做了一番“功课”。了解到他将要任职的行政村下辖曹宅子和南岭沟头2个自然村,2018年村集体收入只有3.8万元,全村285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55户,高达52%,是典型的省定贫困村。这样的形势让杨华东意识到,任务艰巨。他不敢懈怠,抓紧点滴时间,根据沂南县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找省农技总站的蔬菜、花生专家请教,并多次前往山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了解新品种和市场信息。
杨华东深知,抓好党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选好带头人,事半功倍,他重视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满怀激情、满腔热情对村党支部书记曹然强传帮带。两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彻夜促膝长谈。因为都有过当兵的共同经历,他俩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他们一起回顾和借鉴在部队时的工作经验,分析新形势下在农村一线抓党建的难点和切入点,探讨当下农村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杨华东带着曹然强一起入户调研,摸情况,找差距,一起外出学习,一起写汇报材料,一起召开支部会议、党员大会,一起研究支部工作计划,谋划编制村庄发展长期规划,全面激发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斗志和积极性,村书记曹然强2019年被沂南县任命为第一批专业化村支部书记,2020年又被临沂市授予“沂蒙好支书”荣誉称号。
村“两委”制订了《兴源村社会治理实施细则》《兴源村乡村治理工作规范》《兴源村“四位一体”党支部领办志愿者服务队实施规范》等规章制度。以党支部领办志愿者服务队为抓手,把全村细化成32个“党员帮办互助服务”小组,选配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小组长,以帮办服务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美在农家、纠纷调解、网购代办、公共环境集中整治等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村里建设起了一个4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配齐了党员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会议室,新建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夜晚,一支“舞姿飞扬”广场舞队会在这里翩翩起舞。村里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经常出入于村民院落。
杨华东还注重培养“接班人”,发展接纳年轻青年加入党组织,他注重从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士兵、乡村好青年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确定2名35周岁以下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新发展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逐步实现干部年轻化,优化了干部队伍年龄和文化结构。
通过两年驻村工作,村子一眼就能看得见的改变就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在美化村庄过程中,党支部号召力、战斗力逐步加强,在实战中锻炼党员队伍,促进班子团结,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和进化才是令人欣喜的转变,全体村民切身感受到了党支部一班人干事创业的决心和能力,全村的凝聚力、向心力由此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兴源村党支部已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两年前,杨华东刚来村的时候,尽管已经做了各方面的准备,但进村伊始,他还是吃了一个“下马威”。房屋破败不堪,街道上,到处是私搭乱建的鸡窝猪栏,家家户户随意地把粪肥、柴草、垃圾堆在道路两旁;散养的畜禽在村里随地便溺,空气弥漫着一股腐败的臭气。住下来后,他更发现,这个村没有像样的产业,班子涣散,村民消沉。原本踌躇满志的杨华东,突然有了一种陷入重围的感觉,但他并没有怯懦,入伍当兵的经历早已练就了过人的胆气,不服输的倔劲激发起更加旺盛的斗志。
杨华东找村里的每个党员谈心并把全村贫困户都走访了一遍,初步摸清了村情后,他决定从治理私搭乱建作为“突破口”。之所以选择由此入手,是因为这是村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随处堆放秸秆是农村由来已久的传统,随处栏圈养猪也早成多年陋习,乡亲们都觉得庄户人家过日子,理当如此,若一声令下,全都拆除,那可是触动了每家每户的利益。
果然,杨华东的“净村行动”刚开始,就遇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有耍赖的,有说情的,有不舍得的。从那一刻起,他才真正理解了基层工作的难处,体会到了在一个村庄当好党支部书记的不易。赢得人心真的很难,没有理解,再好的事情也不好开展。人家客气点儿的,拖延观望,以待其政最终不了了之;不客气的,直接抄家伙对峙。村民有怨气:“你一个外人,驻村两年就拍屁股走人了,俺拆了不还得重盖?”有的村干部也抱怨:“俺一趟一趟地跑折了腿,磨破了嘴,还是劝不动人家,难道俺还要给他跪下不成?”
矛盾的集中爆发让杨华东始料未及,开局受挫,他没有埋怨任何人,独自承担起所有指责,他认为困难面前,“第一书记”要有第一担当。开弓没有回头箭,定好了的事情,不做成功决不收兵,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工作中边推进,边调整。他坚信,净村整治是为老百姓做好事,只要工作入心到位,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他转变工作方法,先后召开了4次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采取了“干部带头、党员跟上、整体推进、先易后难”的策略,从村“两委”成员家拆起,然后是离任村干部、党员、党员亲属,最后是群众。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工作依次、有序进行,终于一举彻底干净地拆除了村内所有的私搭乱建和猪牛羊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初战告捷,一挽村领导班子的颓势,同时,村民对新来的“第一书记”也开始有了一种“自己人”的认可。
携首胜之势,杨华东乘胜追击,又顺势对村内杨树进行全面清除,共砍伐杨树1500余颗,困扰群众的“夏天飘杨絮”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村庄治理工作走上正轨后,杨华东终于要面对他的最大难题了。
为村庄做好长期产业规划,直接关系到村子的未来发展和村民的“钱包”,为百姓谋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这是最现实的问题,也是“第一书记”的第一责任。
杨华东和村“两委”经过科学论证和充分研讨,最终制定了《兴源村经济社会发展10年发展工作规划》,确定实施“三年产业强村行动”。按照“一个主题、两条主线、三个产业”的发展思路,立足现有资源,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自身潜力,从“两块地”上做文章。一是在砍伐杨树后腾出的28亩集体土地上,栽种了2300棵新品种果树,发展观光采摘林果业、乡村旅游;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激活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推行“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构建,实现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新格局;积极推进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重点,吸收全体村民成为社员,带动社员人人参与到服务主产业、建设特色产业中来,夯实集体经济基础。待果园进入盛果期,仅此一项,便可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二是盘活废弃用地5.2亩,引进山东利和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进村投资1000万元项目,项目正常运转后可服务、带动周边方圆10公里范围内8个蔬菜批发市场的长途运输服务,安置就业人员30多人,为村集体收入年均增加5万余元。三是发展绢花代工产业,利用原有产业扶贫车间,实行提升改造,车间面积达到380平方米,引进潍坊普瑞德化工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牵头带动绢花加工生产。从2020年3月份起,先后进行了5期绢花手工活熟练工人培训,即培训、即上岗、即工作,目前已经实现半成品加工稳定,成品加工初步投放,委托接受外贸服务订单,带动全村和周边村60名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就业,年人均增收0.6万元,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
兴源村的黄瓜标准化生产基地注册了“浮来脆”黄瓜品牌,下一步要去闯市场会不会一帆风顺?这让杨华东操心;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组织体系,成立了种苗服务组、肥水服务组、病虫害防治组、棚舍改良组、市场销售组,下一步的管理和运行能否顺畅?也让杨华东惦记。还有贫困户咸贵连,这个朴实的沂蒙汉子,长年守护着卧病在床的妻子,为了给妻子购买药品,咸贵连以63岁之龄当学徒拜师学习古法花生榨油技术,他的油坊才刚刚起步,杨华东又怎么能放心得下?
驻村两年期满,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杨华东却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生活了两年的村子。两年前,他带着感情来,满怀激情干,交往真性情,两年的朝夕相处,他已经完全融入到村民之中,获得了百姓的认可,在党员、支部成员中树立了威信。
现在的兴源村,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那条又臭又脏的泥泞小土路早已不见踪迹,一条长1320米、宽4米、厚20厘米的大道直贯头尾,村里铺设大理石小巷一条,荷兰砖小巷一条,多孔砖小巷两条,全村硬化路入户率达100%,实现全覆盖。修复排水沟渠750米,铺设直径30厘米地下排水管道900余米,石砌排水沟110米、汪塘150米,在去年60年未遇的暴雨面前,实现了安全度汛。粉刷墙体96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0余盏,新建文化长廊45米,80%以上的住户门前种了月季和石榴树。
村民曹明星的孙子3岁半了,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住,爸爸妈妈都在城市创业,过年了,一家人团圆,大人问孩子长大了要干什么,小家伙语惊四座:“长大了我要当杨书 记。”童言有趣,稚子无伪,村民们在日常聊天中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褒扬,竟无意中让这个农家娃娃有了榜样。
两年驻村,一辈子“驻心”。杨华东已和兴源村血脉相连,他的人生在此重新出发,走得再远,兴源村也是他的“第一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