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

2021-03-10 08:31刘春华张振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结构式巴东补语

刘春华,张振羽

(1.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2. 湖北民族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巴东县在湖北省西南部,其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湖广片的鄂中小片[1]。刘丹青对持续体下的定义为:“对某种静态谓词所表的持续状态的观察,不关注其起点和终点”[2]。罗自群根据标记的有无将汉语方言的持续体分为有标记的和无标记的两种[3]。湖北巴东方言持续体的表达与普通话相比有同有异,本文主要讨论巴东方言有标记的持续体。巴东方言中有三个持续体标记:“的”(1)“的”作持续体标记的字在历时文献中有“的、得、地”等几种写法,本文统一写作“的”。“倒”“起”,研究将对这三种持续体标记的句法分布、组合情况及历史演变过程等问题进行讨论。文中的语料来自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方言,该方言也是笔者的母语。

一、 巴东方言持续体标记的句法分布和意义

1. “倒”的句法分布和意义

(1) “倒”在一般句式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巴东方言持续体标记“倒”用于一般句式,基本格式为“V/A倒”。“V/A倒”可以出现在无主语句、施事主语句、受事主语句中,V、A多为单音节词。“V/A倒”用在无主语句、施事主语句中,后面的宾语可出现也可不出现,其结构式为“(S施)+ V/A倒(+O)”;“V/A倒”用在受事主语句中,后面的宾语不能出现,其结构式为“(S受)+ V/A倒”。“V/A倒”相当于普通话的“V/A着”,在句中可作谓语、状语。例如:

例1 (你)站倒!/(你)偏倒!

例2 (把)衣服先折倒! /(把)桌子歪倒!

例3 (你)端倒盘子站旁边着。/(你)好生端倒盘子,莫打破哒。/(你)偏倒身壳子走。(你偏着身子走)/(你)偏倒身壳子,莫撞倒哒。(你偏着身子,别撞倒了。)

“倒”可以构成重叠式“V倒V倒”“A倒A倒”,相当于普通话的“V着V着”“A着A着”,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情状或表示动作在持续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情况,构成陈述句,在句中作状语,“V倒V倒”“A倒A倒”后需要有其他成分出现,光杆“V倒V倒”“A倒A倒”不成立。能进入这一重叠结构的都是单音节词。例如:

例4 他哭倒哭倒走。/他想倒想倒占便宜。

例5 他一天到晚都歪倒歪倒想。/他一天到晚都歪倒歪倒想些歪板眼儿。

例4、例5中,“V倒V倒”“A倒A倒”能够进入“S施+V倒V倒/A倒A倒+V1(+O)”结构式,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情状。

例6 他哭倒哭倒就摔起东西来哒。/衣服晒倒晒倒就干了。

例7 伤口疼倒疼倒就不疼哒。/叶子黄倒黄倒就落哒。

例6、例7中,“V倒V倒”能够进入“(S施/受)+V倒V倒+V1(+O)”结构式,“A倒A倒”只能进入“(S施)+ A倒A倒+V1”结构式,表示动作在持续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新情况。

(2) “倒”在特殊句式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① 连谓句。巴东方言持续体标记“倒”用于连谓句,基本格式为“V1倒V2”“A倒V”,构成“(S施)+V1倒(+O)+V2”“(S受)+V1倒+V2”“(S施)+A倒(+O)+V”“(S受)+A倒+V”结构式,“倒”前的动词、形容词多为单音节。例如:

例8 (你)坐倒说。/(他)靠倒墙放的那些书。/(把)(纸)摊倒晒。

例9 (你)偏倒走。/(你)偏倒身壳子走。/(把)(衣服)反倒折。

在连谓句中,“V1倒”“A倒”充当连谓句的前项,表示后一动作行为的伴随状态或方式。

② 存现句。“倒”用于存现句,需加上语气词“的”或“在”才能足句,构成“处所+V/A+倒+NP+的/在”句式。例如(有*标记的表示着不成立,下同):

例10 *墙上挂倒一副画。/墙上挂倒一副画的。/墙上挂倒一副画在。

例11 *碗里冷倒水。/碗里冷倒水的。/碗里冷倒水在。

③ 祈使句。 “V/A倒”用于祈使句,祈使的意味很强。如果其主语是受事,往往可以换成“把”字句,换成“把”字句后其祈使意味进一步增强。例如:

例12 穿倒!→把衣服穿倒!

例13 歪倒!→把脑壳歪倒!

如果将“把”后面的宾语移到“V/A倒”的后面作受事宾语,整个句子就变成了陈述句,并且要加上语气词“的”“在”来足句,构成“V/A倒的”“V/A倒在”结构式,或者后面再出现后续句。例如:

例14 把衣服穿倒!→穿倒衣服的/在。→穿倒衣服,莫搞感冒哒。

例15 把脑壳偏倒!→偏倒脑壳的/在。→偏倒脑壳你好走路。

2. “起”的句法分布和意义

(1) “起”在一般句式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巴东方言持续体标记“起”用于一般句式,基本格式为“V/A起”,相当于普通话的“着”,动词、形容词多是单音节,可进入“(S施/受)+ V /A起(+O)”结构式。例如:

例16 你站起!/把衣服先折起!/你端起盘子站旁边着。/你好生端起盘子,莫打破哒。

例17 你偏起! /把桌子偏起! /你偏起身壳子走。/你偏起身壳子,莫撞倒哒。

“起”可以构成重叠式“A起A起”,相当于“A倒A倒”,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在句中可作谓语、状语、补语,构成陈述句,多用于贬义。而“V起V起”在巴东方言中不成立。例如:

例18 脑壳闷起闷起的。/天阴起阴起的。/偏起偏起往上走。/肚子胀哒鼓起鼓起的。

(2) “起”在特殊句式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例19 你坐起说!/他骑起自行车跑。/把纸摊起晒!

例20 你偏起走!/把桌子偏起摆!

② 存现句。“起”用于存现句,需加上语气词“的”或“在”才能足句,构成“处所+V/A+起+NP+的/在”句式。例如:

例21 *墙上挂起一副画。/墙上挂起一副画的。/墙上挂起一副画在。

例22 *碗里冷起水。/碗里冷起水的。/碗里冷起水在。

③ 祈使句。“V/A起”用于祈使句,祈使的意味很强。如果其主语是受事,往往可以换成“把”字句,换成“把”字句后,其祈使意味进一步增强。例如:

例23 穿起!→把衣服穿起!

例24 歪起!→把脑壳歪起!

要实现掘进机定向掘进,需要实时修正掘进机机身位姿,即需要建立掘进机机身空间位姿计算模型。假设巷道理想测量坐标系为OcXcYcZc,OcXc轴与巷道设计中线重合,指向巷道断面,OcZc轴指向巷道顶板,巷道底板平面由XcOcYc平面构成。掘进机机身坐标系位姿变化时,机身坐标系O0X0Y0Z0由测量坐标系OcXcYcZc经过3个旋转和1个平移变换得到。设掘进机的机身航向角为δ、机身俯仰角为φ和机身横滚角为γ,机身沿着X、Y和Z方向平移分别为PX、PY和PZ,则掘进机相对于测量坐标系的机身位姿T计算模型见式(4)。

如果将“把”后面的宾语移到“V /A起”的后面作受事宾语,整个句子就变成了陈述句,并且要加上语气词“的”“在”来足句,构成“V/A起的”“V/A起在”结构式,或者后面再出现后续句。例如:

例25 把衣服穿起!→穿起衣服的/在。→穿起衣服,莫冻到哒。

例26 把脑壳偏起!→偏起脑壳的/在。→偏起脑壳你好走路。

3. “的”的句法分布和意义

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的[ti0]”多以“V/A+的”的形式出现,“V/A+的”相当于普通话的“V/A+着”,能够进入此句式的“V/A”多是单音节词。具体句式如下:

在S施+V+的+O结构中,此结构表示施事者、受事者一直处于某种状态,构成陈述句,施事主语和宾语都不能省略,不能出现受事主语。例如:

例27 她今天穿的厚衣服。/他戴的一块老式手表。

在处所+V/A+的+NP施/受结构中,此结构用来说明某人某物以某种姿态存在,构成存现句,“NP施/受”不能省略。例如:

例28 教室外头站的三个人。/墙角角儿睡的一窝狗子。

例29 桌上冷的三碗水。/田里烂的胡萝卜。

“的”不能用于连谓句,是因为“V/A的”不能作状语;“的”也不能用于祈使句,是因为“的”不能单独用于句尾,不能表达祈使的意义。“的”的此种用法是由其句法分布造成的。

二、 巴东方言持续体标记的组合类型

1. 持续体标记与动词的组合

马庆株根据动词后能不能加“着”,将动词分为非持续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非持续性动词具备[+完成][-持续] 语义特征,持续性动词具备 [+持续] 语义特征。根据持续特征的不同,把持续性动词分为强持续性动词和弱持续性动词。强持续性动词具备[-完成][+持续]语义特征,弱持续性动词表示动作行为本身的持续须具备[+完成][+持续][-状态]语义特征,弱持续性动词既表示动作行为本身的持续,又能表示动作行为造成的状态的持续须具备[+完成][+持续][+状态]语义特征[4]。

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与动词的组合结构“V倒”“V起”“V的”的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与动词的组合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倒”“起”“的”都不能与非持续性动词组合,在与持续性动词的组合中,只有“的”不能和表“[+完成][+持续][-状态]”语义特征的动词组合,其他情况下,所有持续体标记都能和持续性动词组合。 例如:

例30 你坐倒。/你坐起。屋里坐的三个人。([-完成] [+持续])

例31 你看倒。/你看起。([+完成][+持续][-状态])

例32 把画挂倒!/把画挂起!/墙上挂的画。([+完成][+持续][+状态])

2. 持续体标记与形容词的组合

张国宪根据[±静态]这一组区别性特征,把形容词分为两大情状类型:性状形容词和变化形容词。性状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是[+静态],变化形容词的语义特征是[-静态]。性状形容词不能用体标记标识,变化形容词能用体标记标识[5]。

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与变化形容词的组合结构“A倒”“A起”“A的”的使用情况见表2。

表2 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与变化形容词的组合情况

从表2可见,在巴东方言中,能进入“A倒”“A起”“A的”结构式的只能是变化形容词。例如:

例33 他的脸阴倒的。/他的脸阴起的。/树上红的三个桃子。([-静态])

3. 持续体标记和其他成分的同现情况

(1) 持续体标记的连用----“倒起”

“倒”“起”都是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倒起”凝固成词,是同类体标记的连用形式[6],“倒”“起”已虚化为词内成分,表状态的持续,不能拆开使用,相当于普通话的“着”。“倒起”用在动词后、形容词后、连谓结构中,和“倒”的用法基本上一致。可进入“(S施/ S受)+ V倒起/A倒起(+O)”“(S施/受)+V1倒起(+O)+V2”“(S施/受)+A倒起(+O)+V”结构式。例如:

例34 你站倒起!(你站着!)/把衣服先折倒起!(把衣服先折着!) /你端倒起盘子站旁边着。(你端着盘子站旁边。)/你好生端倒起盘子,莫打破哒。(你好好端着盘子,别打破了。)/你坐倒起说!(你坐着说!) /把纸摊倒起晒!(把纸摊着晒!)

例35 你歪倒起!(你歪着!)/把桌子偏倒起!(把桌子偏着!)/他歪倒起脑壳走。(他歪着脑袋走。)/你偏倒起身壳子,莫撞倒哒。(你偏着身子,别撞着了。)/你偏倒起走!(你偏着走!)/把衣服反倒起折!(把衣服反着折!)

由上述例句可知,“V倒起/A倒起”与“V倒/A倒”的句法位置可以互换,用于句末是祈使句,只是语气较“V倒/A倒”弱。例如:

例36 你等倒!/杯子空倒!

例36语气强硬,表示命令,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带有强制性意味。

例37 你等倒起!/杯子空倒起!

例37语气委婉,表示希望和建议,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带有礼貌意味。

(2) “倒”“起”与语气词“在”“的”同现

“的”作为语气词的用法在宋元时代已出现[7];“在”作为语气词,卢烈红认为始见于唐代,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句末语气词“在”是唐代始见并一直在文献中使用的,是该语气词在现代方言中的存留,其基本作用是表肯定语气[8]。其基本格式有:“V/A倒在”“V/A倒的”“V/A起在”“V/A起的”,“倒”“起”与“在”或“的[ti0]”连用,进入句式“S施/ S受+V/A倒/起在”“S施/ S受+V/A倒/起的”,相当于北京话的“着呢”,构成陈述句。持续体标记“的”不能单一用于句尾,故“的”不与语气词“在”“的”同现。例如:

例38 他坐倒在。/他坐倒的。/他坐起在。/他坐起的。(他坐着呢。)

例39 纸摊倒在。/纸摊倒的。/纸摊起在。/纸摊起的。(纸摊着呢。)

例40 他歪倒在。/他歪倒的。/他歪起在。/他歪起的。(他歪着呢。)

例41 天气阴倒在。/天气阴倒的。/天气阴起在。/天气阴起的。(天气阴着呢。)

“V/A倒在”“V/A倒的”“V/A起在”“V/A起的”可以拆开使用,构成“S施+V倒/起+O+在/的”句式,不能用在受事主语句中。例如:

例42 他等倒车在。/他等倒车的。/他等起车在。/他等起车的。(他等着车呢。)

例43 他黑倒脸在。/他黑倒脸的。/他黑起脸在。/他黑起脸的。(他黑着脸呢。)

(3) “V/A起个”

巴东方言里的“V/A起个”和普通话的“着个”不同,“V/A起个”用来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大多带有贬义色彩,这种语用功能是由“个”后加持续体标记“起”形成的。“起个”结合很紧密,中间不能再插入别的成分。用于“S施+V/A起个+O”结构式,宾语必须出现。如用于祈使句,则多表否定。“倒”“的”不能与“个”紧密结合使用。例如:

例44 你莫驼起个背!(你别驼着背!)/他走路总是驼起个背。(他走路总是驼着背。)

例45 你莫歪起个脑壳!(你别歪着脑袋!)/他走路的时候总是歪起个脑壳。(他走路的时候总是歪着脑袋。)

三、 巴东方言持续体标记的历史演变

1. “倒”“的”

曹广顺认为,“着”来源于中古的“著”,是“著”的俗体字。“着”在上古汉语中是动词,表示“附着”“放置”等义,从魏晋南北朝起,“着”开始虚化,到唐代,“着”字从动词向助词的发展基本完成。在这个过程里,“着”字的虚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跟在某几类动词之后,表示附着性结果;二是跟在一般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结果;三是表示动作状态的持续和进行。经过这三个阶段的虚化,包括“附着”义在内的“着”的动词义逐渐减弱、消失,从一个词汇成分变成了一个语法成分。持续体标记“著”最早来源于动词“著”的“著+处所”结构。唐代以后,“著”后面除了跟处所名词外,还可以跟受事宾语,由此,“著”从动词补语变成了持续体标记[9]。徐丹认为“著”字在上古“端”“知”两系不分,后来读音分化,“著”字有两读,即[tʂ][t],各方言中的“着”大部分也是围绕着[tʂ][t]两个音变化。由此推测,汉语方言中功能相当于“著”并且以[t]辅音开头的词,其本字可以考证为“著”[10]。陆俭明指出,在方言系统中,表示状态持续的助词存在两个系统:一个是tʂ/t系,如晋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北方官话;一个是l系,如吴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等[11]。由此推断,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倒”“的”属于t系,其功能相当于普通话的“着”,“倒”“的”的本字即“著(着)”,与普通话里的“着”是同源关系,“倒”“的”来源于“著(着)”。吴福祥把“着”的语法化过程概括如图1所示[12]。

图1 “着”的语法化过程

“倒”的语法化信息在巴东方言共时状态下被部分保存,下面是巴东方言中的用例:

例46 他的学籍早就转倒城市里去哒。/水都漫倒路上来哒。

例47 衣服买倒哒。/今天把我怄倒哒。

例48 站倒!/把衣服扣倒。

例46中的“倒”作趋向补语,例47中的“倒”作动相补语,例48中的“倒”作持续体标记。由此推断,巴东方言的“倒”也经历了类似“着”的语法化过程,成为持续体标记。“倒”在巴东方言中没有动词的用法,虚化的程度到持续体标记为止,没有再进行体标记虚化,巴东方言中的进行体标记一般用“在”“正在”“正”“在这儿”“在那儿”等。由此推断,巴东方言“倒”应该经历了“趋向补语→动相补语→持续体标记”这样一条语法化路径。

从“着”的语法化过程来看,在巴东方言共时系统的用法中,持续体标记“的”不能用作表示“附着”义动词、趋向补语和动相补语,这是因为巴东方言中已经存在同样来源于“着”的“倒”,为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能够用“倒”的地方就不用“的”,能用“的”的地方,往往“倒”不能出现。例如:

例49 教室外头站的三个人。→*教室外头站倒三个人。/教室外头站倒三个人的/在。

例50 桌上冷的三碗水。→*桌上冷倒三碗水。/桌上冷倒三碗水的/在。

例51 她今天穿的厚衣服。→*她今天穿倒厚衣服。/她今天穿倒厚衣服的/在。

例49、例50是存现句,“的”可以用于典型的“处所+V/A+的+NP施/受”结构式,例51是陈述句,“的”可以用于“S施+V+的+O”结构式,而“倒”却不能用于这两种结构式,“倒”必须在句尾加上具有足句功能的“的”或“在”才能成句。

2. “起”

“起”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趋向动词,一类是非趋向动词。吴福祥认为方言中的趋向动词可语法化为体标记,其语法化的路径为“趋向动词>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动相补语>体标记”[13],因此,研究主要考察趋向动词“起”的历时演变。

趋向动词“起”可单独作谓语,也可以作趋向补语。作谓语的“起”先秦已出现,但用例少见,魏晋南北朝时期谓语用法增多,后由于受到复音化趋势及“起”作补语的影响,在唐五代以后开始萎缩[14]。汉语的趋向补语结构产生于中古时期(六朝至唐),它是由上古汉语的趋向连动结构发展而来的[15]。趋向补语“起”可以表示趋向义、结果义和状态义[16]。

“起”的语法化信息在巴东方言的共时状态下被保存下来,例如:

例52 睡早起对身体好啊。/他起身走哒。

例53 他拿起棒棒就到处打。/他捡起石头往河里甩。

例54 我作业写起哒。/她看起这件衣服哒。

例55 好生看起!/站起!

例52中的“起”作趋向动词,例53中的“起”作趋向补语,例54中的“起”作结果补语,例55中的“起”作持续体标记。由此推断,巴东话的“起”也经历了“趋向动词>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动相补语>体标记”语法化过程,其语法化路径是:趋向动词→趋向补语→结果补语→持续体标记。

四、 结 语

湖北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有“倒”“起”“的”三个,它们在具体的句法分布、组合类型、历史演变中往往各有特色。相同之处表现在:“倒”“起”“的”都能用于动词、形容词后表持续义,都只能跟持续性动词、变化形容词组合。不同之处体现在:“倒”“起”能用于连谓结构,“的”不能;“倒”能构成重叠式“V倒V倒”“A倒A倒”,“起”只能构成“A起A起”,而“的”不能构成重叠式;“倒”“起”有各自的固定搭配用法,如“倒起”“倒在”“倒的”“起在”“起的”“起个”,“的”没有;“倒”“起”能跟所有的持续性动词组合,“的”不能跟表“[+完成][+持续][-状态]”语义特征的持续性动词组合;“倒”“起”可以用于祈使句、连谓句,“的”不能;“的”能够用于典型的存现句格式,“倒”“起”要加上“的”“在”才能足句。从历史演变来说,“倒”和“的”是由“着”演变而来,“起”是由趋向动词“起”演变而来。

罗自群分析了同一方言却有不同的持续标记的原因,受其启发,本研究认为巴东方言里三个不同的持续标记共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具有同源关系的持续标记的不同语音形式并存,如“倒”“的”;二是没有同源关系的持续标记的不同语音形式并存,如“起”和“倒”“的”就有不同的来源;三是语法功能不同,“倒”“起”“的”在句法分布、组合情况等方面都有不同;四是产生时间不同,“倒”来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着”,“的”来源于唐代以后的“着”,“起”来源于先秦作谓语的趋向动词“起”。巴东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倒”“的”“起”共存,也体现出语法化的并存原则[17]。

猜你喜欢
结构式巴东补语
王银成 情系三峡 心念巴东
向量题中关于结构式a=xb+yc的考点剖析与应用举例
向量题中关于结构式a=xb+yc的考点剖析与应用举例
汉语、达翰尔语补语句之比较分析
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朝鲜语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
寻求一类有机物规律的方法及应用
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往事
巴东亮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