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佩
摘 要:随着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持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渐浮出水面。为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安陽市为例,从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创新表现不佳的原因。并从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教育体制改革、社会托底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安阳市 创业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 教学纲要 分类引导
中图分类号:F243.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nsuffici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gradually emerging day by day. In order to give further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Anyang Ci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eaching content and social security. It also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and social support,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Key Words: Anyang City;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bility;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outline;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大学生是最具自主创新意识的社会群体,更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1]。在那个教育机会匮乏的年代,“大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身份。1977年恢复高考后,大学生数量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录取比例也相应的从2000年的5.3%增长到2021年64.88%,毕业生人数从2000年的95万人一路增长到2021年的909万人。大学毕业人数和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社会能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数。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在校所学专业工作,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受全球性疫情和极端天气的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上行压力继续增大。很多企业为减少成本,出现不少裁员现象,减少了岗位供给,加重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为此,国家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内循环,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既是推进我国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随着创新创业逐渐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这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高等学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已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3]。
1 现状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常住人口547万人[4],现有6所高校,2021年安阳高校毕业人数约2.3万人。为增加大学就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本市重返第一方阵,安阳市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增加了大学创业创新的机会和信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新活力。虽然举措众多,但由于众多内外部历史原因,大学生创业创新效果未能尽如人意。当前大学生首次创业成功率不足5%,二次创业成功率不足20%。这样的创业成功率与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相比,显然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和社会对供给侧改革的需求。
2 大学生创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形式
2.1大学生对创业创新的难度估量不足
创业听起来好像很高端,其实非常辛苦。创业是对创业者勇气、智商、情商、阅历、天赋、背景、机遇的综合考验,是一个难度高、技术高、淘汰率高的行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心中要装着整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能够统筹调配,具有风险意识,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越挫越勇的意志,具有达到目标的信心、勇气和执行力,能解决创业时大量风险和各种突发问题[5]。创业创新这种事情即便是对社会成功人士而言,也是一项极具难度和挑战的工程。真正能创业创新成功的只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成了成功者路上的踏脚石。
由于很多大学生是看着偶像剧、打着游戏机长大的孩子,他们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实践水平低,不具备基本的胆识、素质、知识、阅历,缺乏最基本的辨别能力,容易轻信别人,不做深入的调研,容易上当受骗,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缺乏与创新紧密相关的预算、沟通、投资、协作和执行能力。创业中的产生挫折和失败,很容易让他们痛苦、沮丧、消沉。
2.2对创业创新的理解过于片面和理想化
在很多人看来,创业就是要开公司,创新就是要有大发明。这个想法过于片面和理想化。開公司和大发明是创业创新的高级阶段,需要很多的资源、前提、机遇、能力和天赋,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的到,更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随便能做到的。
受疫情和极端天气的影响,全世界经济环境不景气,很多行业受到了冲击,让本就不容易的创业变得更难了。特别是在创业早期,如果没有经验、资源、机遇和能力作为前提,创业创新可能仅仅就是一个想法,难以实现。
个人认为创业创新一种状态,是指个人为了实现个人在事业和技术上的某个目标,不断想方设法去突破的状态,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岗位和行业,这种努力的状态都可以叫作创业创新。
能力、机遇、资源和天赋不是人人都有的,但是这种努力的状态却是人人都可以有的,这种对状态的追求可以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更具落脚点和可行性。
2.3现行教育体制对创业创新的束缚
创业创新都需要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想象力、价值取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构成要素。知识一般指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创造力一般产生于学科交叉的领域。随着社会分工,学科教育一般培养专业人才,这种学科交叉的领域的人才培养常被人们忽视[6]。当前学生过多局限于专业知识,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隘是当前学生创造性缺乏重要原因之一。
好奇心与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只是人们已知领域,好奇心与想象力是指那些未知领域,未知领域不仅远大于已知领域,更关乎未来。好奇心和想象力是超出知识以外的因素,这正是现行教育体系中被忽视的部分。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好奇心与想象力在有意和无意间被磨灭。这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上形成了一个矛盾。学生一方面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又因增加知识减少好奇心与想象力,从而导致创造力减少。这两种力量的结合为部分中途辍学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创造力[6]。
价值取向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当前短期功利主义盛行,严重影响创造性人才培养。当前绝大部分企业和科研都有十分明细的绩效考核体系,而创造性事业和成果往往难以量化。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不足,除了缺乏好奇心、想象力和知识结构问题外,就是太急功近利。由于各种比赛和排名横行,并将其获奖名次大肆宣扬,虽然激发了大学生参与该项活动的欲望,但是进一步固化了急于求成、成雄败寇的价值取向,导致大学生难以平心静气的做事。不仅是学校,整个社会都太急功近利。创造性事业和成果需要发自灵魂深处的激情和渴望,需要长时间默默无闻的努力与乐在其中。当前这种比赛横行、宣扬结果、忽略过程的做法与创业创新所需的心理基础和价值观背道而驰,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创业创新时心浮气躁、弄虚作假、急功近利,这些都与创业创新的要求南辕北辙。
2.4对大学生创业创新失败后的社会托底不足
当前大学生创业创新气氛浓厚,但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很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未获成功。由于没有相应的社保托底,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到后来者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由于现在大学生普遍心理承受力不强,创业失败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创业创新失败会给部分大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打击,如抑郁、焦虑、失眠、躺平、自暴自弃等。部分大学生在创业创新初期由于资金不足,向亲朋好友和金融机构借款,如果创业失败,他将很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这些借款,不仅难以面对昔日的亲朋好友,还可能上了金融机构的黑名单,对创业者今后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大学生创业者本身没有积蓄,大部分创业创新是需要一定量的启动资金的,大学生创业创新的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庭提供的。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创业创新失败会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经济更加困难,同时还可能会对家庭的社会声誉和本人婚育时间产生影响[7]。
由于心理抗击打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不足,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负面认知,有可能使其对社会和他人产生怀疑和恐惧心理,大幅降低对他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信任,滋养其反社会人格,增加了其做出极端事件的概率,降低了社会的稳定性。
由于大学生创业创新失败率高,且失败后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活动,社会应予以相应的托底保障,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创业创新失败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伤害,另一方面可以给后来者以更多的勇气,因为在攀登高峰时有没有“安全绳”的结果和影响是不一样的。
3 建议与方法
3.1把社会实践纳入到教学纲要,引导各阶段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大学在创业创新失败率高大都是由于社会实践不足造成的。这种社会实践不足是由于各阶段教育唯一衡量指标是分数,没有对社会实践做硬性要求。学生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体制,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提高分数,根本没有时间和意愿去进行社会实践。加上泛娱乐化的影响,学生都活在了想象中的理想国,根本无暇也不愿意接触真实社会。因此,这种社会实践能力的缺失不是大学生独有的,从小学开始,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是这样。只是这种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会在大学毕业时得到集中爆发,在创业创新时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为了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适应能力,需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各阶段教学纲要,在现行标准基础上进一增加大社会实践课时,增加社会实践在学生评价中的分值和权重,引导各阶段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在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分工协作等方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价值认同、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心理承受等方面的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各教育阶段连续发力,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创业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3.2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失败托底
大学生创业创新利国利民,但失败率较高。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需要往最好处努力,从最坏处准备。用切实有效的保障政策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托底, 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安心、专心地在创业创新的高峰上攀登。
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失败提供托底服务,不是要全盘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失败买单,而是要通过制度安排,为那些创业创新失败后走投无路、生活困难的大学生提供托底服务。为其提供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不至于使他们对生活、工作和社会绝望,保留和重新燃起他们对生活、工作和社会的信心。
大学生创业创新需要持续培养、扶持和引导。对待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政府、社会、高校、家庭要给予理解和包容。在弘扬崇尚创业、开拓进取创新创业热情的同时,也要形成支持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注入一种别样的能量。
3.3根据大学生个人情况,分类引导创业创新
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创业创新需要不同的人。根据大学生的心理、技能、天赋、兴趣、背景、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在不违背大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进行科学引导。
对于那些抗压、沟通能力强,精力、体力旺盛的大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早日开展创业,积累经验和人脉,也可鼓励其加入其他创业或种子公司,学习到一定经验后再出来创业。这些人一般都是班委或学生会成员,这类人在大学生中占比不高,但他们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主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强、好奇心强、思维敏捷但不善社交的大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开展技术创新,引导其在校期间就参加形式多样的创新比赛,毕业后去大型科研机构或科技企业。有了科研平台作支撑,他们往往在技术领域能作出一番成绩。他们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力。
对于那些抗压能力弱、天赋平庸又不善与人沟通的普通大学生,引导其早参加各类招聘考试,鼓励其加入大型企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因为这类人创业创新难度很大,如无特别的机遇,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对他们和社会而言可能都是比较合适的去处。
对于那些有家传绝技或家族企业的普通大学生,应鼓励其回家继承家传绝技或家族企业。这些家传绝技或家族企业都是历经岁月存留下来的,有强大的根基和生命力。普通大学生难以靠自己一己之力做的比其更优秀,继承这些技能或企业不仅能让自己对社会贡献更大,同时避免了家族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3.4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纳入各阶段教育纲要
要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纳入到各阶段教育纲要,批判性思维培养要在各阶段课程和培养环节中得到体现,把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教学生如何思考,也要启发学生追究深层次原因,多问为什么。允许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为培育批判性思维营造宽容的环境。
学校和社会都要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环境。允许学生犯错、失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和成长方式。增加学生跨学科课程和实践培训,使学生能够融合不同学科知识。
好奇心是创新驱动力的原动力,要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在不违背重大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有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要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减少社会上那些急功近利的宣扬,在价值取向上要有更高追求。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文明高级阶段的基础。中国要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教育是基础。
4 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生创业创新效果不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更是由于长期重视应试教育与社会转型发展不匹配的结果。本市及各地关于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举措众多,但效果不够理想,原因是未能触或者说不愿意觸及问题的根本。因为根本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大部分地方都采取了一些短期政策,以求尽可能挖掘大学生本就不多的创业创新潜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要从各阶段学生抓起,才有可能让大学生从根本上增加创业创新的能力。创业创新可以驱动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的,如何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或许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付春权.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20(6):78-81.
[2]段焱.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9(12):116-121.
[3]孙小军,惠姣姣,赵天绪,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证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6-13.
[4]郭婷婷.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OL].(2021-05-14).www.ha.stats.gov.cn/2021/05-14/2145058.html.
[5]马利华.高校汽车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实施情况研究[J].市场周刊. 2020,3(77):179-181.
[6]钱颖一.中国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先找回学生丢失的批判性思维![OL].(2018-09-27).https//www.sohu.com/a/256443801_100160305.
[7]朱伟峰,杜刚.大学生创业失败与政府托底服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5(74):186-189.
3508500589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