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战,丁武全,李 靓,吴金莲,边 迪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310000)
104国道湖州段为南北走向,其中五一大桥段是湖州向南的重要通道,素有湖州南大门之称,承担国家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双重功能,交通繁忙,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道过境交通与城市交通混行局面进一步加剧,五一大桥段成了104国道浙北地区最为拥挤的路段之一,日均交通量已超过 40 000 pcu/d。该路段虽然经过几次车道扩建,但平面交叉多、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等情况使路段通行能力难以提升。五一大桥为上跨长(兴)湖(州)申(上海)线Ⅲ级航道,沿线运输船舶近万艘,年货运量已超过9 000多万t,货物日均流量超过25万t,被誉为“黄金水道”。五一大桥原按五级航道标准建设,随着长湖申线(长兴—湖州—上海)提升为三级航道改造,该桥已不能满足扩建后的航道要求,成为水路运输的一大瓶颈,制约了水运经济的发展。为此,104国道湖州五一大桥改建势在必行,且对提升湖州陆上和水上交通通行能力、助力城市开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104国道湖州五一大桥改建工程地理位置
老104国道沿线街道化严重,两侧单位众多。
1) 车站路与环城南路之间:104国道(杭长中路)东侧临街房屋建筑密集,为控制性地物,104国道西侧为沿河绿化。
2) 环城南路与定安街之间:104国道(杭长南路)东侧为解放军九八医院、碧浪湖住宅小区,临街建筑为控制性地物;104国道(杭长南路)西侧为湖州丝绸城。
3) 定安街与环庄路之间:104国道东侧目前刚完成拆迁,该地块已出让,拟建住宅小区;西侧为已出让土地,目前空置,肛肠医院规划用地。两侧为控制性地块。
4) 长湖申航线与二环南路之间:104国道东侧有公路管理处机械厂,西侧有城区教师培训中心宿舍楼,东西两侧均有大量居民住宅,较为密集。经前期调查,可结合城郊结合部改造拆迁。
5) 二环南路以南:104国道东侧为道场乡人民政府、城南村村委会、江南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湖州市社会福利院等;104国道西侧为湖州公路运输管理处、湖州交通专修学院、湖州红卫汽车工贸有限公司、加油站等。
沿线两侧建筑物对五一大桥改建的路线走廊带构成了制约,如图2所示。
图2 地形地物及控制因素
基于城市路网结构和交通出行需求分析,交通量预测如图3所示。五一大桥改建工程需解决以下几点功能:
1) 104国道两侧地块小区的交通出行。
2) 104国道与二环南路的交通转换。
3) 沿线非机动车、行人的过河进出城和出行。
图3 104国道交通量示意
根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按双向6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1],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为60 km/h。五一大桥主跨128 m,一跨过河跨越三级航道,桥宽53 m,其中辅道桥宽12 m,主、辅道桥净距宽2×2 m,主车道桥宽2×18.5 m[2]。
1) 道路等级
104国道:一级公路(兼顾城市道路功能)。
2) 荷载等级。
主桥为公路-I级,辅道桥为城-B级;其余桥梁为公路-I级。
3) 净空标准
104国道:≥5.0 m;匝道:≥5.0 m。
4) 横断面
104国道:32 m;匝道:8.5 m;辅道:14.5 m。
5) 匝道
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表2。
表1 主线技术指标
104国道湖州五一大桥改建工程起点位于104国道(杭长路)车站路交叉口,起点桩号K0+000,路线沿老路向南延伸,经环城南路(港南路)后,起坡上跨丝绸路(定安街)、南华路(环庄路)、长湖申航道、二环南路后落地接老路,终于道场乡附近,路线全长2.15 km。
表2 互通式立交匝道技术指标
长湖申航道北侧主线桥梁两侧设辅道沟通环城南路(港南路),以满足沿线社区出行需求。南华路(环庄路)紧邻航道,净空为5 m;丝绸路(定安街)位于主桥第3孔,净空为3.5 m,可满足小汽车、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二环南路位于长湖申航道南侧约220 m,若采用常规平行匝道,长度短、纵坡大,无法落地。利用滨河地块设置一对环形匝道展线落地,如图4(a)所示,同时在二环南路以南主线两侧设置平行匝道,构成菱形互通,以满足104国道与二环南路的交通转换和沿线社区出行需求。
总体上,方案1通过巧妙构思,104国道跨越长湖申航道时将主线左右幅拉开,采用分离式路基,将非机动车道、人行桥布置在主线2幅桥中间,可减少用地拆迁、降低工程造价。非机动车道充分利用主桥桥下空间进行展线降坡,克服高差,北岸非机动车道接入南华路,南岸非机动车道接入二环南路。
这一构思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从空间上分离,避免交织,提高了出行安全。非机动车道采用系钢拱[4],相对于主桥钢混凝土连续梁桥梁高低,引桥可缩短,降低了造价;同时整体造型对称美观,成为湖州南大门的标志性建筑。左右幅机动车桥采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5],中间的非机动车桥、人行桥采用提篮式系杆拱,桥梁结构型式显得对称、美观,项目总体效果如图4(b)所示。
(a) 平面
(b) 效果图
匝道设计速度采用40 km/h,最小圆曲线半径50 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2 611.465 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3 000 m,最大纵坡3.8%,匝道全长约 1 817.512 m。A、B匝道横断面采用单车道匝道,路基宽度8.5 m。C、D匝道两侧沿线单位较多,具有集散功能[6],结合城市道路功能采用双车道(2×3.5 m)+非机动车道(5 m)[7],路基宽度14.5 m。A匝道减速车道与渐变段长度为301.363 m+70 m,B匝道加速车道与渐变段长度为301.439 m+70 m,C匝道加速车道与渐变段长度为160 m+60 m,D匝道减速车道与渐变段长度[8]为110 m+70 m。项目建成后如图5所示。
该方案主线为整体式断面,非机动车桥、人行桥与机动车桥各自分离,设置于主桥西侧,利用航道沿河绿地进行展线降坡[9],占地、拆迁稍大,非机动车桥布置与沿河景观带规划不吻合,如图6所示。
(a) 二环南路立交匝道 (b) 非机动车道展线降坡 (c) 非机动车专用桥
(a) 平面
(b) 效果图
该方案主线为分离式断面,非机动车桥与行人桥设置于主桥2幅中间,利用桥下空间展线降坡。航道南侧采用苜蓿叶形匝道展线,在二环南路上增设2处T型平交口[10],如图7所示,降低了二环南路的通行能力。本项目与二环南路的交通转换中,由北往东、由西往北的左转需经过3处平交口,绕行距离较大,交通组织不尽理想,且东西两侧平交口位于2.8%、3%的纵坡上,不利于交叉口行车安全。
图7 方案3
本方案为常规的布置方法,非机动车与行人随着主线桥走,布置于主桥行车道外侧,如图8所示,这样展线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图8 方案4非机动车过河的交通组织
1) 北岸非机动车道3.3%纵坡,约210 m坡长,到港南路平交口,与地面辅道左转、直行等进入交叉口的机动车交叉,而非机动车经过长距离大纵坡后往往刹不住车,还要跟主线右转、辅道直行的机动车产生交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高架桥上非机动车与A匝道出口、B匝道入口各产生一处冲突点,非机动车需横向穿过出口匝道的机动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主线跨过二环南路后落地,非机动车经过3.4%纵坡,约260 m的坡长,根据CJJ 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11],非机动车道纵坡为3.5%时,最大限制坡长为150 m,见表3,非机动车落地后需走到外侧,而地面辅道的机动车需汇合到内侧主线,因此非机动车道与辅道的机动车又存在一个平面冲突点,这对非机动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表3 非机动车道最大坡长[12]
综上分析,方案4的交通组织方式,单向增加了3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平面冲突点,双向共有6个冲突点,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非机动车的行车安全,是事故高发点。
2) 北岸南华路、环庄路附近小区的非机动车往南过河,需通过港南路交叉口上桥,绕行距离约800 m[13]。南岸小区以及交通学校、公路管理处、道场乡政府等沿线居民出行,需至主线南岸坡脚点上桥,来回绕行距离约1.1 km,不便于沿线社区的出行。
基于上述分析,方案4交通组织方式存在非机动车行驶有较大安全隐患、行人绕行距离大等问题,对该方案仅作定性分析,不再进行同深度工程数量比较。对方案1~3进行同深度比较,主要工程数量见表4。
方案1主线采用分离式,充分利用主线桥下空间布设非机动车道[14],机非分离,避免交织,提高出行安全,整体布局对称,造型美观。方案2主线采用整体式,非机动车桥设置于主桥西侧,利用沿河绿地进行展线降坡,占地、拆迁稍大,非机动车桥布置与沿河景观带规划不吻合。方案3采用苜蓿叶形,二环南路上增加2处T型平交口,降低了通行能力,个别转向交通绕行距离较大。综合考虑交通组织[15]、景观等各方面因素,并结合业主意见,推荐方案1。
表4 主要工程数量及造价比较
主桥桥梁配跨为左线5×22 m+5×22 m+4×18.5 m+(60+128+60)m+(3×17.7+18)m+3×19 m+(27+45+27)m+4×25 m+3×25 m;右线5×21.7 m+(5×21.6)m+(18.2+18.3+18.3+18.37)m+(60+128+60)m+(17.73+17.7+17.7)m+(18+19+19+15+15)m+(27+45+27)m+4×22.25 m+(24.7+24.6+24.5) m。主桥(60+128+60)m上部结构采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下部结构采用板式实体墩、钻孔灌注桩基础;引桥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跨桥型布置如图9所示。
非机动车桥梁配跨为:5×21.85 m+3×18.45 m+(21.7+21.7+17.55+16.55)m+130 m+(20+19+20)m+3×17.7 m+(18+19+19)m。主跨上部结构采用提篮式系杆拱桥,下部结构采用板式实体墩、钻孔灌注桩基础;引桥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跨桥型布置如图10所示。
单位:cm
(a) 非机动车桥、人行桥纵向桥型 (b) 非机动车桥、人行桥横断面
通过对本工程方案的比选,主要认识如下:
1) 本项目位于城郊结合部,具有横向道路交叉多、距离航道距离近、用地条件受限较大、沿线单位出行多样化的特点。总体设计构思巧妙,将非机动桥梁“藏于”2幅主桥中间,充分利用主桥桥下空间展线降坡,减少用地拆迁,降低工程造价。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采用分离式断面,从空间上分离,避免了两者交织,提高了出行安全和效率。
2) 跨河、跨航道桥梁,因受通航净空的限制,路线高程较高,无法与就近的道路进行衔接,可根据地形情况灵活采用环形展线的方式,增加降坡长度,减缓纵坡,实现就近接线并提高行车安全。
3) 上跨航道桥梁应尽量选择施工中对航道通行影响小的桥型,同时需考虑好建设期的保通需求,可根据实际条件采用完全封闭施工(通过路网分流)或半幅通车半幅施工的方式,尽量减少施工期对道路运营的影响。
4) 位于城乡交接的工程,景观和美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设计中要给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