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宾,何立平*,李修鹏,李金朝
(1.宁波市林场,浙江 宁波 315440;2.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浙江 宁波 315012;3.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杜鹃花是杜鹃花科杜鹃属(RhododendronL.)植物的统称,花色丰富艳丽,花朵密集,树姿优雅,极具观赏应用价值,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1]。许多杜鹃种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防治慢性气管炎及降血压之功效[2]。我国是杜鹃花属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约有600种[3]。浙江野生杜鹃花属植物有17种及1变型,在种类上以浙西南和浙东南为最多,浙西北和浙东北较少,在分布上表现出从北到南、自东至西递增的分布格局[4]。经调查研究发现,位于浙东北的四明山区域野生杜鹃资源有6种,并对近年来其群落数量和分布锐减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结合区域特点和生态修复的政策导向,提出几点保护对策,以期为该区域野生杜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四明山区域位于浙江东北部,是宁波余姚市、奉化区、海曙区以及绍兴上虞市、嵊州市交界区域,是宁波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绿色生态屏障。区域总面积6 665 hm2,山峰起伏,岗峦层叠,海拔在400~900 m之间,主峰金钟山海拔1 012 m,位于浙江嵊州市境内。气候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山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 203 d。年平均降水量约2 0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夏秋季易受台风影响。区域内大部分母岩为砂砾岩,土壤以黄壤为主,另有山地黄泥土、山地砂石土和红壤等,pH 4.5~6.5[5]。区域内地形多样复杂,高山与谷地相对高度差较大,气温差明显,小气候环境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区位价值。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查阅文献以及5年时间的野外巡护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四明山区域的野生杜鹃资源有映山红(R.simsiiPlanch.)、满山红(R.mariesiiHemsl.Et Wils)、马银花(R.ovatum(Lindl.) Planch.ex Maxim)、羊踯躅(R.molle(Blume) G.Don)、云锦杜鹃(R.fortuneiLindl.)、华顶杜鹃(R.farrerhuadingenseB.Y.Ding et Y.Y.Fang)6种,隶属于4个亚属,其中映山红、满山红、华顶杜鹃属于映山红亚属(Subgen.Tsutsusi(G.Don) Pojarkova),马银花属于马银花亚属(Subgen.AzaleastrumPlanch.ex K.Koch),羊踯躅属于羊踯躅亚属(Subgen.Pentanthera(G.Don) Pojarkova),云锦杜鹃属于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Blume) K.Koch)。映山红、满山红、马银花、羊踯躅为广布种,区域范围内分布广泛。云锦杜鹃为局域种,仅分布于海拔400~1 000 m局部区域[4]。华顶杜鹃为浙江特有种,区域内现存资源仅零星分布于宁波市林场黄海田林区、灵溪林区、相量岗林区海拔600~1 000 m的特定山林中。其自然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人为破坏严重,并且在系统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现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极小种群保护植物[6-8]。四明山区域野生杜鹃资源特性及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四明山区域野生杜鹃资源特性与分布Table 1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wild Rhododendron resources in Siming Mountain area
续表1 四明山区域野生杜鹃资源特性与分布Table 1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wild Rhododendron resources in Siming Mountain area
映山红、满山红、羊踯躅、马银花是园林园艺中常见的观赏花卉。因其花色鲜艳、满树繁花,令人震撼,观赏价值极高。可在疏林下、林缘、花园中配植,也可用于庭园搭配设计或盆景栽培。云锦杜鹃资源分布较广,树形高大挺拔,四季常绿,叶片光洁,叶形匀称,花团锦簇,花色洁白或略带粉色,有淡雅芳香,观赏和园林价值极高。且移栽至较低海拔后也能正常生长开花,是值得开发利用的好品种。野生杜鹃大多株型自然奇特,可用于盆栽或盆景。杜鹃开花时,花色艳丽,花朵密集,也是相当漂亮的插花材料。
有些杜鹃花资源药用价值很高,它们所含的特征性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挥发油,大多有抗菌消炎和止咳平喘、化痰作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疗效[9]。最具代表性的为羊踯躅,花、果实和根等均可供药用,干燥花中药名闹羊花,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镇痛止痛。用于风湿顽痹、骨折痛、牙痛、皮肤顽癣。干燥果实中药称六轴子,具有祛风、止咳、散癖和止痛等功效,主风寒湿痹,历节肿痛,跌打损伤,喘咳,泻痢,痈疽肿毒。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羊踯躅还具有镇痛、免疫和降压等作用,对于跌打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等有较好的疗效[10]。
我国野生杜鹃资源中很多种类是高山、亚高山灌丛生态系统的关键种,也是亚高山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不仅具有极重要的生态、区系意义,对水土保持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1]。野生杜鹃花常成片生长在高大乔木难以生存的山脊或山顶上,耐干旱贫瘠,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能力。映山红、满山红、马银花等通常树形矮小,枝条密集,根系发达,常丛生成茂密的灌丛群落,对保持水土冲刷、防止砾石滚落,特别是高山风化作用而形成的流石滩起到固定作用,可用于山崖、陡坡等区域的防护林建设。因此,野生杜鹃花是高山地区极具生态价值的保持水土植物和生态修复先锋植物。
很多野生杜鹃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育种价值,如云锦杜鹃是很多西方园艺品种选育的亲本,羊踯躅的黄花基因也是品种选育的特色资源。另外少部分杜鹃种类还具有食用价值,可以开发特色食品。杜鹃花被誉为“花中西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文人墨客诗词创作常见的素材。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和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但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人们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大面积掠夺式开发经营,加之非法野生资源贸易的经济诱惑,致使大量有经济价值或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12]。四明山区域地处浙东经济较发达地区,是国内有名的樱花红枫之乡,花木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随着花木产业迅速扩张,区域内出现了无序开发、毁林开垦、高强度经营等不良现象,继而引发了水土流失、水源污染、自然景观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问题[13]。区域内路网发达,交通可达性高,省道213穿境而过,且有溪口5A级旅游度假区、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地质公园、丹山赤水等大型旅游景区,以及近几年兴起的自驾游、乡村游、农家乐、漂流、徒步探险等活动,区域内人流量大,大量的人为活动导致了该区域野生杜鹃资源分布和群落数量的急剧减少。
近十年来,四明山区域花木种植规模达到了8 000 hm2,占到山林资源的8%,而25°以上的陡坡地就有2 260 hm2。花木产业为四明山区农户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因为缺乏引导与控制,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当地农户想方设法扩大花木种植面积,当原有田地种满之后,就将目光对准自然山林。致使大量原生山林遭到毁灭性砍伐,其中还包括生态脆弱的陡坡与急坡地。花木产业尚未普及时,四明山群峰巍峨、林木苍翠。如今在四明山区域内随处可见毁林种苗的林地,花木下泥土裸露寸草不生,极大地破坏了原生环境和自然生态。加之近几年贯穿区域的213省道扩宽工程及部分乡村道路的改造,使幸存于道路两侧林缘地带的野生杜鹃又遭重创,让人十分惋惜。野生杜鹃的生存环境在大肆毁林造田以及道路工程的掠夺和破坏下变得越来越小,使原本随处可见的杜鹃花变得日渐稀少,也加速了部分珍稀动植物的灭绝。
由于花木市场的蓬勃发展,有些从事盆景花卉业的人急功近利,对野生杜鹃古桩进行大肆采挖,严重破坏了其自然种群结构与生态景观[14]。杜鹃花野生群落一旦遭到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自然恢复时间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15]。由于羊踯躅独特的药用价值,山区居民已经将其野生资源采挖殆尽。映山红、满山红等杜鹃植株含水量低,易燃烧,山区的居民习惯将其砍伐作薪炭柴,使得杜鹃属野生资源受到一定的破坏[16]。再加之人们对野生植物资源不够重视,烧荒造林及森林抚育等也对林中的杜鹃资源造成不小的破坏。
野生杜鹃的种子普遍较小,结种量也少,幼苗成苗慢易受大雨及地表冻融等影响,而且在林下生态位中竞争力弱,容易被杂草等遮蔽死亡,加之生存条件比较贫瘠,导致杜鹃居群中植株老龄化现象较严重,幼树较少,居群内的基因交流缓慢,近亲繁殖增加,遗传多样性降低[17]。
从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学角度看,最理想的保护措施就是原生环境中就地保护。即通过保护其原生栖息地和生存环境来实现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使其能继续在原生环境中生存繁殖,以保持其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的完整性[18]。所以野生杜鹃分布集中的地块应划定特定的保护小区或生境小区,优化森林抚育方式,尽量保留好野生杜鹃群落。区域内的华顶杜鹃为浙江珍稀特有种,应作为重点抚育和保护对象,对影响其生存和正常生长的藤条、杂灌木要及时清除,若乔木层密度较大也要适当间伐,保证下层华顶杜鹃群落的光照需求,给其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林业管理部门应加大重点区域内野外巡查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和管理,利用警示牌、条幅、宣传册、展板等方式进行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法律责任宣传,不断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意识,努力保护好野生杜鹃等珍贵动植物资源。
在就地保护的同时,还要进行繁育技术研究,通过种苗繁育为野生杜鹃资源保护储备种苗保障。加强野生杜鹃资源人工繁育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总结积累,逐步建立专业化繁育基地。引导和推广人工繁殖,不断扩大培育种苗规模和数量,努力实现用人工繁育栽培取代对野生资源的掠夺,也为下一步野生杜鹃资源放归和生态修复提供充足的种苗保证,更好地保护该区域日益减少的珍贵野生杜鹃资源。
四明山区域花木产业的过度发展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据统计近三分之一的花木种植区域存在水土大量流失,山体石漠化现象[19]。这也引起了宁波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森林生态系统受损的具体情况,通过“限、留、育、改、转”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实施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工程。但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恢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工程,尤其是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均衡,仍需不断积极探索实践[13]。野生杜鹃资源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和耐贫瘠能力,水土保持能力突出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生态价值。通过人工种苗扩繁培育,对已经开发花木种植的陡坡以及土壤稀薄的苗木地,可实行套种补植野生杜鹃,不仅扩大和恢复了野生杜鹃资源种群数量,而且达到固定水土恢复生态的目的,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从基本稳定逐步达到结构优化和功能完善,从而实现野生杜鹃资源种群恢复和区域生态修复的双赢目标。
在科学研究方面,要加强现有野生杜鹃资源群落、生境、物候、生长等基础研究,尤其是珍稀濒危种华顶杜鹃的致濒机制、保护抚育、繁育栽培、种群恢复与野外放归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加强国内相似区位野生杜鹃资源的引种驯化,建立种质资源库,扩大区域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还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进行濒危高山杜鹃繁殖技术、低海拔移植驯化、杂交育种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技术人员的力量,争取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带头在实践中推广示范,为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野生杜鹃资源提供技术经验和科技支撑。
森林康养是旅游业发展新的热点,森林康养通过天然的森林生态景观、清新的富氧空气、丰富的自然资源,使游客达到舒缓压力、陶冶身心、健康休闲的目的。野生杜鹃资源在森林康养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尤其是成片的杜鹃林,一到开花的季节怒放的杜鹃花漫山遍野、争奇斗艳、姹紫嫣红,令人震撼的景观给森林增添了无限魅力[20]。
根据四明山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的情况,在保护野生杜鹃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选择杜鹃群落集中的地块开发观光旅游,并结合科普教育宣传进一步扩大杜鹃资源的影响度和保护力。可选择有优势、潜力大的野生杜鹃种作为开发重点,通过种苗扩繁,结合区域内旅游景区和森林公园,适量增设杜鹃花小型人工造景或杜鹃花示范园等以作为对公园景点不足的补充,来突出森林旅游的野趣。野生杜鹃资源作为原生植物还可以应用到山区道路两旁的绿化工程,相比于其他植物,野生杜鹃具有更强的耐贫瘠和适应能力。有些可食用或药用价值高的杜鹃资源也可挖掘开发成农家特色菜和保健产品,给当地山民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不管开发利用的形式和利益如何,都应该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努力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于野生杜鹃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