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子轶,邵 丽
(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 201602)
鸽子兰(PeristeriaelataHook.)是兰科鸽子兰属的模式种,中文简称鸽兰,或鸠柱兰。具12 cm高的卵状假鳞茎,叶3~5褶,阔披针形至卵形,长达1 m或以上,宽15 cm。花梗自球茎基部抽出,其花序为螺旋型无限花序,由下往上开花绽放,具4~12朵花,花白色,唇瓣紫色斑点。花香近似于啤酒。因开花的時候,其花朵內部的蕊柱与唇瓣紧密相贴,看起来就像一只白鸽停坐在里面,因而得其美名。
鸽子兰的族群分布在中美洲至厄瓜多尔及委瑞内拉,野外分布于南美洲中部和西北部;范围从哥斯达黎加到秘鲁[1]。在巴拿马,这一物种在极潮湿的山地森林中生长较多。可以附生在海拔约1100 m、长满苔藓的树干上。明显的干、雨季气候下,生长良好,但小苗至成株开花需3至5年。在上海温室种植花期为7~10月。而在自然栖息地,自然花期为每年11月至隔年4月。鸽子兰生长于成熟林的地面。因此鸽子兰是地生、附生皆可的兰科植物[2]。
巴拿马于1980年11月21日,由国会通过将鸽子兰列为国花,并以西班牙语Espíritu Santo称之,意指“圣灵”,纯洁而不受污染,是上帝派来的和平信使。该国的特殊地理位置及过去受西班牙与哥伦比亚长期统治的背景,使鸽子兰对巴拿马而言别具意义[3]。巴拿马是中南美洲中原生兰属植物的出口大国,早期鸽子兰也曾被外销出口至世界各地。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当地农户大量采摘野生鸽子兰植株以供贩售,不但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亦导致其族群数量在野外中日益稀少[4]。
鸽子兰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的保护,同时,巴拿马政府也在国家公园保护区内种植,以防止人为采摘买卖。在卡比拉市的第五农区,设有鸽子兰优良植株母本区,建立了设备完善的组织培养工作室、合适的繁殖栽培环境,并加强对工作人员教育训练,包括繁殖与栽培复育技术等[5]。我国南方地区有极少种植,台湾地区有组培种苗生产。
鸽子兰种子细小,在原生环境中伴有共生菌促其萌发。人工采用常规的播种方式无法萌发,鸽子兰无菌环境下播种繁殖是一种有性繁殖方式,在培养基和无菌条件下,能满足一次性大量繁殖的需求。
1.1.1 人工自交授粉
鸽子兰的花粉呈块状,被花粉盖覆盖。在原生环境中,授粉由当地的蜂类完成。蜂背的机械运动能掀开花粉盖露出花粉块,使花粉块黏着在刚毛上。当去到下一朵兰花采蜜时,刚毛上的花粉块被花药腔内的黏液粘住,完成授粉。人工养殖时温室内缺少相应的虫媒,因此需要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需选取植株健壮的亲本。授粉时间选择开花后的1~3 d内,此时花粉活性较强,3 d后花粉活性逐渐降低,降低受孕率[6]。自交授粉时先将鸽子兰的花粉块取出,放入同一株的药腔内。
1.1.2 采种
自交授粉1~2周后,若柱头变粗大、花瓣下垂并内卷,则表示成功。成功结实后通常6个月可将果实采收做无菌播种。若采下后不能及时播种,可将种子干燥保存于5℃冷藏室中,储藏时间不宜过久,最好在10 d内播种。
配制培养基、0.1%升汞(HgCl2)、0.6%次氯酸钠(NaClO)、75%酒精,灭过菌的漏斗、滤纸、三角瓶、无菌水,解剖刀、长柄镊子、牛皮纸等。
1.3.1 未开裂果荚
用75%酒精清洗果荚将种子均匀的散落在培养基上,播种完成后放置于组培室[7]。
1.3.2 开裂果荚
将种子取出放入灭过菌的三角瓶内,加浓度0.6%的次氯酸钠浸泡18 min,每3 min摇晃1次,然后在带有滤纸的漏斗中过滤,用无菌水冲洗3次,过滤后将带有种子的滤纸贴在培养基上,种子即附着于培养基上[8]。
1.4.1 试验方法
取4份数量相同的种子,均匀的撒落在4种不同的萌发培养基上,分别为1/2MS、KC、Hyponex(花宝)、MS培养基,每种培养基均加蔗糖30 g/L、NAA1mL/L、琼脂6 g/L和椰子汁10%,pH值调至5.5~5.8,每种10瓶。培养室温度为25℃,光强为3000~4000 lx,每天光照12 h,观察其萌发情况。
1.4.2 分析及结论
萌发率统计时以形成白色或绿色的肉眼可见的原球茎为准,各瓶取5个单位面积(1 cm×1 cm)样方,在体式解剖镜下观察统计,重复3次。种子萌发率=(单位面积内萌发数量/播种总数)×100%。
表1 四种培养基萌发率情况Table 1 Germination rate of four media
由表1可见,4种培养基均可使鸽子兰种子萌发,Hyponex所需萌发时间仅26 d,为4种培养基中最短,1/2MS的萌发率最高为78%。
将萌发的圆球茎转接到继代增值培养基1/2MS+6-BA 1mL/L+NAA 0.5 mL/L+蔗糖30 g/L+琼脂6 g/L+椰子汁10%。约70%的原球茎陆续分化成小苗,而原球茎可继续用于增殖培养。将小苗转移至生根培养基1/2MS+NAA 0.5 mL/L+蔗糖30 g/L+琼脂6 g/L+椰子汁10%+活性炭2 g/L,待苗高约5 cm,根长3 cm左右即可将苗进行炼苗移栽。待小苗稳定成长后,移至适宜鸽子兰生长的光照、湿度及温度的环境下养护。
1.5.1 试验方法
先将瓶苗移至温室中适应5~7 d后,将无菌苗取出,冲洗根上残留的培养基,阴干后喷洒杀菌剂。定植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保持盆内湿润及空气湿度,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
1.5.2 分析及结论
1个月后统计存活率,炼苗存活率=(存活株数/总炼苗株数)×100%。
表2 三种基质存活率情况Table 2 Survival of the three substrates
由表2可见,水草炼苗存活率较低,珍珠岩:椰糠为1∶1的介质存活率最高,适合鸽子兰小苗的生长,存活率可达92%。
鸽子兰成苗开花需栽培3至5年,获得种荚周期较长。因此,可利用分株的方式繁殖。鸽子兰原生境为湿度较高的林下、岩石。因此盆栽时,可采用常规的地生兰栽植方法。
避免在植株旺盛生长期进行分株。若鸽子兰植株长满盆器,即可进行分株。较适宜的时间是植株的休眠期,即新芽尚未伸长之前和植株停止生长后[9]。新芽伸长后,操作不便,稍不小心即会碰断,碰伤新芽。
2.2.1 盆苗准备
为了分株时操作方便,应尽量减少损伤根系。在分株前让该盆基质适当干燥。数日不浇水,使根系容易与盆脱离。可通过轻拍花盆四周,使盆土松散,使兰株脱盆时较易拔出,以免植株损伤。
2.2.2 基质和各种用具准备
根据分株鸽子兰和数量准备好需用基质。分株后栽种用的盆器需根据鸽子兰的生长需求选取。由于根系肉质粗壮,因此盆底孔多、边缘有透气缝的盆器较适合其生长,若用旧盆,则必须清洗干净;配备分株使用的刀剪及消毒剂或火枪、硫磺粉。
2.3.1 兰苗选择
分株用的鸽子兰是生长良好、无病虫且已冠幅丰满的植株。注意应将带病毒的植株挑出、焚毁。生长势弱的植株也不宜用作繁殖。
2.3.2 分株步骤
先将植株从盆中取出,可先轻压盆四周,用一手托住兰苗,另一手将盆倒置过来,把盆提起,使盆从根坨中脱出。如果盆实在脱不下来,可将盆打碎或剪开,但要注意保护根系。植株从盆中脱出后,将旧基质清除。操作时,应尽量避开嫩芽和新根。清除大部分旧基质后,再将腐朽的根和部分老根剪掉。枯老的叶片和脱水的老根应去掉。用经过消毒的利刀或剪刀将植株分切成两丛或多丛,使分株后的每一丛至少保留2个相连的假鳞茎。分株后的各处伤口最容易受到菌类的感染,因此在伤口处需涂抹杀菌剂或硫磺粉。工具(如刀剪)的消毒液可以用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1~3 min。这种消毒液呈强碱性,对金属器械无损伤,对兰花病毒有较强杀灭作用;也可用火焰烧烤。分株后须放在温室背阴处阴干1~2 d后盆栽。因鸽子兰叶片较多,阴干时间不可太久[10]。
在分株时需注意:
(1)鸽子兰的假鳞茎必须露出土面,不可埋在基质下,否则易烂头。
(2)由于鸽子兰的根系较多,种植时切勿强行屈折根系,应顺其自然,把植株向同一方向旋转。
(3)换盆分株前基质宜稍干,以便脱盆,并可防止伤及根系。
(4)换盆后不应施肥,3~4周后方可施肥。
鸽子兰在世界范围濒危情况严峻,本文针对鸽子兰的繁育技术详述利用无菌播种技术达到有性繁殖和利用分株技术达到无性繁殖的两种繁育方法。通过对鸽子兰种子无菌播种萌发所用4种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对小苗移栽的3种介质进行对比试验,得出Hyponex所需萌发时间仅26天,为4种培养基中最短。1/2MS的萌发率最高,达到78%。珍珠岩:椰糠为1∶1的介质存活率最高。无菌播种满足生产初期一次性大量繁殖的需要,同时,需要满足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种荚资源。分株繁殖能在栽培成苗期的操作达到繁殖的目的。两种方法互为辅助,提高鸽子兰的繁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