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

2021-03-09 05:12
江苏年鉴 2021年0期
关键词:全省绿色

工业节能

【概 况】2020年,江苏超额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低3%左右的年度目标,“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预计达20.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7%约束性目标任务。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各行业绿色关键工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绿色制造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绿色制造供应商队伍不断壮大,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不断成熟。按照“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要求,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全年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7 家、绿色园区3 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 家,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74 家、绿色园区14 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4 家。组织开展省级绿色工厂建设,遴选发布第一批97 家省级绿色工厂,推动工业绿色转型。

【重点节能工程】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为主体,以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实施节能重点工程,不断增强节能基础支撑。利用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开展绿色化改造升级项目和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项目合计49个,新增节能能力约52万吨标准煤。组织开展2020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灵谷化工有限公司等9 家公司入选国家能效“领跑者”。组织企业申报2020年度国家工业和通信业节能技术装备产品目录,南京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 家公司的42个产品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0)》;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3个技术产品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2020)》。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组织专家对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的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8 家“百家”企业开展2019年度“双控”目标责任现场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列入“百千万”行动的1000 余家工业企业纳入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范围,将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级工信部门和有关企业。开展全面诊断和专项诊断相结合的工业节能诊断行动,鼓励各类节能服务机构针对存在较大节能潜力的清洁燃料替代、余热余压等综合利用、通用设备能效提升等公用设备和辅助系统,为企业特定工序环节、用能系统、技术装备等提供节能诊断服务。2020年,组织53 家第三方服务机构、节能技术装备提供商为船舶、电气电子、纺织、光伏、机械、建材、汽车、轻工、食品、新材料等行业358 家企业实施节能诊断。通过诊断,为企业提出节能技改挖潜建议937条,可挖掘节能潜力61万吨标准煤。

【项目节能交易】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励节能服务机构和用能单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推进项目节能量交易,对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实行能耗等量置换,从源头抑制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长。登记节能量证书47 笔,合计节能量87万吨标准煤;达成交易79 笔,合计节能量88万吨标准煤。

【节能监察】制定实施《2020年度节能监察计划》。组织省、市节能监察力量开展跨区专项监察109 家,包括:对1 家2019年违规企业整改落实情况专项监察,对石化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轻工等行业108 家生产企业重点用能企业开展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专项监察。根据“双随机一公开”要求,随机抽取89 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日常监察,由各市组织当地节能监察机构对用能企业使用高耗能设备情况、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执行情况以及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能源管理岗位设立和能源管理负责人任用履职等能源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察。严格规范执行惩罚性电价措施,按程序规范对完成整改的13 家企业退出执行差别化性电价。

【工业绿色发展】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速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全省单位工业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左右。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按要求完成企业端与省平台、省平台与国家平台能耗监测数据对接。组织53 家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节能技术装备提供商为358 家工业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可挖掘节能潜力61万吨标准煤。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7 家、绿色园区3 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 家,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74 家、绿色园区1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4 家。组织开展省级绿色工厂建设,遴选发布第一批97 家省级绿色工厂,更大力度推动工业加快绿色转型。推进工业产品绿色设计,4 家企业(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列入工信部第二批工业绿色设计产品示范企业名单。实施绿色化改造,10 家服务商中标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延伸阅读:

“十三五”时期江苏工业绿色发展

“十三五”时期,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要求,江苏聚焦工业节能和绿色发展主战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工业绿色发展取得阶段性成就。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围绕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综合竞争力持续加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7.8%和46.5%。重点行业去产能成效明显,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建设项目产能减量置换规定和要求,有效控制新增产能。“十三五”期间,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788万吨、压减水泥产能1915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700万重量箱,超额完成国家、省定目标任务。开展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全省累计关闭退出化工企业4454 家,全省化工园区(含集中区)由54家压减至2020年的29 家。

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加快工业领域绿色发展,引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创建一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推广一批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实施一批绿色制造重点工程,培育一批绿色制造优秀服务机构,初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174 家、园区14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4 家,数量列全国前列,成功培育第一批97 家省级绿色工厂;19 家企业承担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建设项目,25 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单,4 家企业列入国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

节能降耗水平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0.6%和26.7%,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8.3%、31.5%。能源管理不断创新,组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实施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开展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依法依规开展节能监察,实现高耗能行业节能监察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共有12 家企业入选国家能效“领跑者”名单、4 家企业入选国家水效“领跑者”名单;63 家第三方服务机构、节能技术装备提供商为605 家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332 项,实现年节能205万吨标准煤。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以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为原则,着力削减工业固废、废水产生量,加强工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发布《江苏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实施细则》,公布第三方评价机构名单,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模化发展,全省年综合利用工业固废超1亿吨,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全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年销售收入超过750亿元。再制造产业初具规模,年销售超200亿元,形成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成立国内首个“国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强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全省废钢、废塑料、废油脂、废轮胎等62 家企业列入工信部相关行业规范管理公告名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再生利用产业链初步构建。

节能环保产业持续壮大。围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完善政策机制,培育规范市场,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大力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推进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70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27 家企业列入国家环保装备制造行业规范企业名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40 家,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攻克大功率高速磁悬浮驱动技术、系列化耐污染反渗透、冷能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著,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5 市产业规模占全省75%以上,宜兴、盐城发展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转型加速,积极探索智慧节能环保发展理念与思路,加快向“互联网+节能”“互联网+环保”、智慧系统转型。

11月2日,仪征化纤生物可降解塑料新品PBSA 实现工业化生产,助力工程塑料领域绿色发展。刘玉福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存在问题:一是影响工业绿色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行业能耗占规上工业能耗比重达到80%;能源结构偏煤,煤炭消费占50%以上。二是绿色化生产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生态设计尚处起步阶段,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面不广,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与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绿色消费引领绿色生产的格局尚未形成,绿色产品供应不足。三是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绿色核心关键技术装备突破不多,先进适用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产业链总体上处于中低端,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基础材料、核心工艺等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资料来源:《江苏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建筑节能

【概 况】2020年,全省共下达年度省级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1.4亿元,支持2个绿色城区项目、9个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18 项建筑能效提升项目和12 项科技支撑项目。全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76亿m2,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9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40个百分点。绿色建筑总量超6.9亿m2,绿色建筑标识面积超5.5亿m2,约占全国总量的1/4,累计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达5416 项;建立全省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库,实施项目动态储备更新,开展2 批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确定高品质项目6 项。遴选16个项目申报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其中获一等奖4 项,二等奖6 项,高级别奖项创历史新高,破解困扰江苏绿色建筑发展多年的“有高原、无高峰”等现象。

【绿色建筑制度建设】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绿色生活创建行动》等文件要求,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专家咨询、基层管理部门座谈以及外省市调研活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起草《江苏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并积极谋划推动“十四五”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组织编制《“十四五”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划》。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全省新增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常州市武进区绿色城区2个绿色城区项目,完成6个绿色城区的验收评估,建成一批高品质绿色建筑和节约型城乡建设项目。编制完成《江苏省绿色城区规划建设标准》。

【节能建筑】全年全省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8044万m2;新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190万m2。全省累计节能建筑规模约22.9亿m2,占城镇建筑总量的63%,超出全国10个百分点。既有建筑改造规模总量达7087万m2。加快推进新建建筑能效提升,开展“夏热冬冷地区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等相关课题研究,发布实施《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技术导则》,推动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工程示范,累计建成项目总建筑面积近25万m2。持续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确定18个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促进既有建筑品质提升;开展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回头看”。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年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8783万m2,其中,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8496万m2、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287万m2。全省累计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总量近6.4亿m2。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交通节能

【重点领域节能降碳】2020年,全省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通过发展绿色货运、打造绿色港口等手段综合施策,营运货车与港口生产节能降碳成效显著。与2019年相比,营运货车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3.9%和1.3%,港口生产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8.7%和11.8%。

【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全省推广应用新能源营运车辆5.5万辆、清洁能源营运车辆7.5万辆,比2015年分别增长358%、5.6%。完成24 艘LNG 动力船舶建造和68 艘大吨位船舶LNG 动力更新改造。沿海、沿江及内河主要港口、船闸及水上服务区基本具备岸电供应能力。行业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绿色交通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在率先高分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绿色交通示范省验收的基础上,制定印发《江苏省绿色公路建设指南》《绿色航道建设指南》《江苏省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江苏省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全面开展绿色交通示范项目建设。全省建成一批绿色生态航段,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施桥船闸等被评为“最美运河地标”;苏州、扬州、淮安4个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先导段全面建成;评选出28 家江苏省绿色港口;南京禄口机场T2 航站楼获得全国“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是全国首个绿色运行机场;确定11个市为绿色出行创建城市;国家级、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分别达到4个、22个,开通示范线路116条,居全国首位。

【运输结构调整】按照《江苏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交通强国江苏方案》要求,坚持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据统计,铁路货物发送量从“十二五”末的5066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6866万吨,增长35.5%;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铁路和水路集疏港比例提升至94.2%,公路运输量减少超过1900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比63.2%,居全国前列;内河集装箱港口达11个、运输量达65.5万标箱,分别是2015年的2.75倍和3.87倍;全省甩挂运输蓬勃发展,培育85 家无车承运试点网络货运平台,运满满、中储智运成为网络货运独角兽企业。

【绿色交通治理能力建设】针对绿色交通发展存在的难点问题和关键技术,开展一系列绿色交通方向科研课题,内河船舶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工程、高效绿色城市货运配送体系科技示范工程等4个绿色交通相关科研项目通过验收。省交通运输厅发布《江苏省省级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资金(节能减排方向)项目案例汇编(2020年)》;发布《内河低压小容量船舶岸电连接系统技术规范》等3 项绿色交通相关地方标准;牵头编制并发布长三角区域首个多省市联合审查的区域性标准《船舶水污染物内河接收设施配置规范》;《绿色高速公路设计指南》《绿色高速公路施工指南》通过评审;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共支持港口粉尘在线监测设备购置安装、多式联运等项目52 项,补助金额4773万元。经测算,补助项目累计带动节能减排有效投资额约4.8亿元,共产生节能量3702 吨标准煤,替代燃料量2240 吨标准油。

(省交通运输厅)

公共机构节能

【概 况】2020年,在全省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文明单位创建以及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全年共4131 家单位达到创建标准,占应创建总数的59.52%。编制出台《公共机构集中办公区能耗定额和计算方法》《公共机构能耗定额及计算方法》2 项省地方标准。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南京秦淮区、徐州贾汪区、无锡滨湖区和盐城大丰区成功入选国家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示范区,全年全省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84个,引入社会资金超过2.43亿元,形成节能能力28639 吨标煤。

【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创建】全省44 家单位被评为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6 家单位被评选为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124 家单位被确定为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

【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省公共机构配置垃圾分类设施161.99万个,设立集中处理点3.77万处,购买垃圾处理设备1.99万台。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全省各级开展线上活动90 余场次、线下活动1500 余场次,参与人数约200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

(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污染物减排

【主要水污染物减排】202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总量分别为90.65万吨、11.75万吨、29.17万吨、2.63万吨,较2015年下降14.04%、14.67%、11.36%和12.11%。

【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60.0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80.23万吨。与2019年相比,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72万吨,削减比例为4.33%;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3.43万吨,削减比例为4.10%。与2015年相比,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3.49万吨,削减比例为28.13%;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26.53万吨,削减比例为24.85%。重点工程累计减排二氧化硫11.16万吨、氮氧化物13.55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排均超额完成“十三五”总体减排20%的目标任务。

(省生态环境厅)

循环经济

【园区循环化改造】2020年,将园区循环化改造作为循环经济工作的主战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示范试点引导、实地走访指导,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对全省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指导设区市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论证工作。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截至年底,全省实施循环化改造园区150 家,涵盖所有有改造任务的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其中国家级园区47 家,省级103 家。

6月2日,在位于如皋市磨头镇邓高村的一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原料车间里,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满负荷运转,进行秸秆能源化利用。徐慧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塑料污染治理】研究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全省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全省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组织省有关部门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召开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根据国家有关通知精神,印发《关于扎实做好塑料污染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对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制品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零售餐饮等领域禁限塑的监督管理,推进农膜治理,规范塑料废弃物收集和处置,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指导规划编制】根据国家对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相关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编制《江苏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发展指导规划(2019—2030)》。根据《规划》,2019~2021年,全省将新(改、扩)建垃圾焚烧厂32 座,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焚烧处理能力2.7万吨/日,总投入资金188.5亿元,到2021年底,全省共有垃圾焚烧厂60 座,焚烧处理设计能力7.9万吨/日,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达80%以上。2022~2030年,江苏省将新(改、扩)建垃圾焚烧厂39 座,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焚烧处理能力4.5万吨/日,总投入资金约286.9亿元,到2030年底,江苏省共有垃圾焚烧厂68 座,焚烧处理设计能力12.4万吨/日,江苏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比例达到85%以上。截至年底,全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9.0万吨/日,其中垃圾焚烧占比83%。

【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进苏州中日绿色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盐城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绿色产业重点载体建设,组织开展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共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推荐绿色产业示范基地8 家。经评审,江苏共有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盐城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州经济开发区等3 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列入国家公示名单,数量居全国第一。

(省发展改革委)

猜你喜欢
全省绿色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绿色环保
上半年全省工业实现“双过半”目标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全省已建成水库数量
全省已建成水库总库容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