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经济指标】2020年,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及2019年江苏体育产业数据核算,2019年全省体育产业实现总产出4620.42亿元(占全国1/7),同比增长13.6%;创造增加值1570.94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8%,增长0.08个百分点。
【“体育产业15条”纾困措施】支持体育企业应对疫情渡难关稳发展,组织对全省467 家体育企业进行网络抽样调查,及时了解掌握疫情影响底数和政策需求。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体育产业健康稳步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围绕体育产业供给和需求两端,采取15条政策举措,促进体育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全年下达中央和省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健身俱乐部专项资金等1.85亿元。分别联合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银行推出金融助企措施,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给予464 家客户信贷支持5.08亿元,江苏银行体育产业实贷余额10.28亿元。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4月17日,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全面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紧扣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目标新要求,提出七个方面23条任务措施:加强体育赛事管理服务,深化场馆运营管理改革,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引导职业体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体育服务业,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增强体育市场主体竞争力,着力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体育消费水平提升,优化体育消费市场环境,持续释放体育消费动能。促进体医、体教、体旅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体育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培育多元载体、开展创新试点、构筑发展平台、发展互联网+体育,高水平打造体育产业载体平台;因地制宜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优化体育设施用地供给,推进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开放,努力增加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加强组织实施,强化政策保障,健全支撑体系,完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机制。制定贯彻《行动方案》重点工作责任分解方案,形成56 项工作任务责任清单。组织开展全省体育产业政策执行情况调研,重点了解政策执行中的难点堵点,共有325 家体育企业参与。
【体育产业载体建设】复核认定省级体育产业基地82 家、新培育认定20 家、第三批省体育服务综合体16 家,南京、苏州、常州三市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南京万德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奥体中心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盐城悦达体育服务综合体、不止骑自行车认证系列赛被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截至8月,全省有24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做好原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整合工作,徐州贾汪茱萸山体育健康小镇、扬州仪征枣林湾运动小镇、苏州太湖体育运动休闲小镇等三个小镇,整合进入体育类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体育产业平台建设】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出台《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长三角地区汽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助推长三角体育快速发展。三省一市联合开展“2020年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项目”评选。经体育总局评选,江苏12个项目入选“2020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4个项目获十佳项目。举办2020 江苏体育产业大会暨中国(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论坛,搭建政企互动交流平台。
江苏省入选2020 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共12 项)
入选十佳精品项目
江阴海澜马文化主题旅游景区
环球动漫嬉戏谷
溧阳市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宜兴“江南水城”体育旅游线路
入选精品项目
南京环老山体育旅游景区
江苏蠡湖景区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
中国生态四项赛
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赛
国 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中国吴江汾湖站
高淳国际慢城马拉松赛
环蠡湖国际半程马拉松
【体育消费】2019年江苏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1971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442 元。2020年,面向全省健身群众发放5000万元体育消费券,激励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彩票】全年全省累计销售体育彩票195.51亿元,同比下降14.00%,高于全国增幅3.92个百分点,省内市场份额68.67%,同比增长4.38个百分点,总销量继续列全国体彩业界第一。全年筹集公益金52.18亿元,上缴偶得税3.20亿元。
13个设区市中,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分别销售38.04亿元、26.73亿元、26.63亿元和18.19亿元,4个市的总销量占全省总量的56.05%,宿迁销量排名上升4个位次,扬州上升1个位次;全省有9个市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最高的3个市分别为宿迁、徐州和南通,增幅为-1.84%、-4.46%和-5.91%;市场份额方面,宿迁排名第一,达到77.22%,淮安和镇江分别以75.77%和74.77%名列全省第二和第三位,9个市的市场份额超过70.00%。
全省66个县(市、区)实现销售114.90亿元,占总销量的58.76%。昆山市、江阴市、常州市武进区总销量名列全省前三位,分别为7.93亿元、7.31亿元、7.04亿元。有10个县(市、区)销量实现正增长,东台市增幅最高,为18.07%,其次为淮安市洪泽区,为13.89%。有3个县(市、区)市场份额超过80%,分别为镇江市丹徒区、宿迁市宿豫区和沭阳县,有26个县(市、区)市场份额超过70%。
(省体育局)
延伸阅读:
一、江苏“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
“十三五”以来,江苏体育产业坚持融入中心大局,厚植特色优势,从供需两端同步发力,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
规模体量不断扩大。2020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4881.80亿元(约占全国1/7),是2015年2805.51亿元的1.74倍;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879.81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641.79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3.3%,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60%,较2015年提高0.35个百分点;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7.2%(较2015年增长14.2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持续壮大。省、市体育产业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江苏金陵体育、淮安共创草坪成功在主板上市,一批创新型体育企业在新三板上市。2019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体育产业法人单位及产业活动单位36572个较2015年底增长145.4%。设立省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成立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
2015~2020年江苏省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情况
发展活力显著激发。体育赛事改革不断深化,全省累计举办国际性赛事366 场、全国性赛事578 场,办赛数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三大球职业联赛蓬勃发展,以马拉松、自行车等项目为代表的品牌赛事显示出强劲的消费拉动作用。南京、苏州、常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28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102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4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3个体育类省级特色小镇,认定三批43 家体育服务综合体。成功举办5次江苏体育产业大会。编制发布《江苏体育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
体育消费明显扩容。全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从2017年的1700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2337亿元,增长37.5%;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从2017年的2028 元提高到2020年的2757 元,占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各级各类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5m2;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有序推进,场馆运营效能和活力显著提升。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省出台各类体育产业政策20 余项,制定“江苏体育产业15条”纾困政策,编印《江苏体育企业发展服务政策指引》。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4.96亿元支持571个项目,带动社会投资167.71亿元,财政投入乘数达1∶33.8。自2017年起每年向全省健身群众发放5000万元体育消费券,引导和带动体育健身消费。长三角以及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等区域体育产业合作有序开展。
(省体育局)
二、《江苏体育产业蓝皮书(2019—2020)》
2020年10月24日,省体育局向社会公布《江苏体育产业蓝皮书(2019—2020)》。
(一)体育产业发展历程
经过40 余年的培育和发展,江苏省体育产业走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产业贡献逐步提升。江苏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三个主要阶段。
1.起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2000年)
体育产业的发展历程是体育运动逐渐走向商业化、职业化,并且不断与相关产业链交叉融合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家体育部门提出体育社会化发展的方针,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提出“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要求,江苏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活动开始蹒跚起步。1995年,南京市五台山体育中心开始推进综合改革,首次开启全省体育场馆市场化运作之路。在初始发展阶段,江苏体育产业以“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为突破口开始起步,在其带动下,其他体育行业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始萌芽,为广大居民提供日渐丰富的体育产品。
2.稳步推进阶段(2001~2009年)
以2001年江苏省获得第十届全运会的主办权为契机,全省体育产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江苏加强内部资料整合运营,组建体育产业指导中心和体育装备中心,成立苏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体育资源产业化运作和管理提供支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苏体育产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体育产业日趋合理,体育行业逐渐健全,体育市场需求潜力正逐步被挖掘,体育产业的经济功能日渐凸显,极大的满足江苏省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3.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政府随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全省体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均大幅度提升,社会投资体育产业的热情高涨,体育产业的影响力和贡献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江苏体育产业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体育产业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特别是彩票销售、赛事运作、场馆多元化经营等位居全国前列,体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江苏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体育产业取得较快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江苏省体育产业增加值仅为146.81亿元,“十一五”末已经达到364.51亿元。进入“十二五”,伴随着政策红利的释放,体育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2011年创造增加值448.18亿元;201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879.81亿元,是2011年的两倍。进入“十三五”,2016年江苏体育产业创造增加值跨过1000亿元大关,达到1049.54亿元。2017年创造增加值1219.58亿元,同比增长16.2%。2018年全省体育产业创造增加值1387.20亿元,同比增长13.7%,体育产业增速明显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2.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受大众多元体育需求和政策利好的引导激励,江苏省体育服务业快速发展,体育制造、体育建筑业占比明显下降,全省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体育产业结构符合产业演进趋势,呈现良好的优化态势。
3.体育消费规模凸显
江苏省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国家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城市社区“10 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01m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5%,国民体质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江苏省针对国家战略新要求,积极探索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创新举措。2018年江苏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1918亿元,同比增长17.8%;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382.01 元,同比增长17.5%。城乡居民对“体育与健康”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请客吃饭不如请客流汗”日渐成为新时代江苏省城乡居民消费的新时尚。
4.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截至2020年,13个设区市建成“两个中心”(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90%的县(市、区)基本建成“新四个一”工程(即一个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3000 座体育馆、一个游泳馆或标准室内游泳池、一个3000m2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乡镇(街道)绝大多数都建有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运动场,体育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不断向农民集中居住区和较大自然村延伸。同时,各地按照“依托场馆、立足本体、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方针,加强体育设施综合开发利用,面向大众提供体育服务,面向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体育产业发展特点
1.经济贡献表现突出
2020年,江苏以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为突破口,积极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开放互助战略、梯次带动战略、协同推动战略”四大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体育场地建设、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彩票销售”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满足江苏省居民多元化、多样性的体育需求,体育产业实现快速增长,经济社会贡献率逐渐提高。2018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0%,相对于2006年,提高0.82个百分点。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经过多年的培育,江苏体育产业品牌影响力快速形成,通过加强对体育企业品牌建设的培育和指导,推进体育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出由体育用品品牌、赛事品牌、服务品牌以及培训品牌等组成的品牌集成。江苏省体育产业品牌区域影响力已经形成,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表239 2015~2018年江苏省体育产业结构情况
3.区域特色已经形成
2020年,各市依据自身的传统和文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城市体育文化,增进居民的城市认同感、增进市民的幸福感,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名片:南京凭借六朝古都优势,致力于打造亚洲体育名城,成为青奥会举办地,成为世界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被国际滑轮联合会授予“世界滑轮之都”称号的城市;无锡依托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优势,致力于建设智慧体育城市,积极打造资源开放共享、运作规范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智慧体育之城。各地依托特色资源,积极激发发展潜力,持续壮大体育产业综合实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群和集聚区。
4.载体作用逐步发挥
各类体育产业载体是推动江苏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批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特色小镇、体育公园等迅速发展起来。江苏省先后命名100 家省级体育产业基地,2017年江苏综合和特色类体育产业基地实现总产出达到274.08亿元,同比增长25.81%;体育产业示范单位营业收入达到493.44亿元,同比增长45.89%,贡献突出。江南环球港、李宁体育园等一批体育服务综合体得到快速成长,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4.71亿元,同比增长36.52%。大批体育产业载体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助力江苏省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5.引导培育效果彰显
江苏在全国较早推出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制度,助推体育产业良性发展。江苏自2011年设立省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以资助、贴息等方式扶持体育企业、体育赛事、体育人才等,正式拉开江苏省体育产业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的大幕。数据统计显示,在2011~2015年江苏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569个项目中,有288个项目的专项资金拉动效益大于等于10,约占总数量的一半,拉动效益大于10的项目个数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资料来源:江苏省体育局《江苏体育产业蓝皮书(2019—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