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4万亿元,居全国第二。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以及通信业营业收入分别达2.86万亿元、1.08万亿元和10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10.6%和5.3%。全省网络零售额达10678亿元,信息消费规模达6026亿元,全省数字经济呈现“量质齐升”态势。江苏进入全国互联网百强、软件百强和电子信息百强年度榜单企业数分别为7 家、9 家和11 家。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63.2,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标杆工厂分别达62个和95 家,累计上云企业超30万家,建设“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10个。全省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增至50 家,列入重点推广目录的首版次软件产品增至51 项,培育省级大数据产业园5 家、互联网众创园15 家、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36 家,组织制定《工业产品核心元数据》获批国家标准。通过国家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项目达55个,江苏区域性股权市场区块链试点、南京江北新区“基于区块链的社区治理平台”等特色场景应用成效显著。着手开展数字长三角建设行动,以数字经济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赋能。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 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无锡华进半导体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创新中心获国家批复。
【数字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全省共计培育省级大数据产业园5 家、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3 家、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5 家,建设首个省级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建成无锡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和苏州、南京2个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实现无人零售车、清扫车、配送车等车型试商用,车联网覆盖道路总长超770km。
拓展资料·榜单
一、全国首个跨江铁塔运营商5G共享基站在镇江建成
5月9日,在 镇 江110kV 隆 高898线35号铁塔(五峰山大跨)上,6 套发射频率为3.5G 赫兹的5G 通信射频无线装置顺利安装,标志着全国首个跨江铁塔运营商5G 共享基站建成。五峰山大跨线路横跨长江下游,总长1287m,为镇江高桥地区供电。共享基站的建成,将使输电线路智能巡检装置用上5G 技术,提升跨江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水平。
二、全国首个5G 智慧仓储解决方案在昆山投入使用
5月13日,国内首个“端到端”5G智慧仓储解决方案在昆山发布。该方案由苏州移动携手昆山华恒焊接、华为、苏州振畅科技共同打造,利用5G 模组+5G 专网实现AGV(自动搬运小车)在智能仓储和物料配送中的应用,解决传统AGV 采用WiFi 网络控制存在的信号干扰大、稳定性差以及覆盖不足的弊端,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江苏年鉴杂志社搜集整理)
9月6日,参观者在第16 届中国(南京)国际软博会展区观看展出的5G 网联无人机行业应用演示。苏阳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省级示范智能车间达1307 家,试点建设示范工厂达42 家;获批国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13 家,累计24 家、占全国21%。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计划,推进阿里133、华为365、腾讯666 合作工程。实施智慧江苏重点工程50 项、标志性工程10 项。全年全省新增认定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62 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1家,上云企业累计超30万家,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连续六年全国第一。
(省发展改革委)
【5G 产业强链补链工程】组织制定省领导挂钩联系5G 产业链工作方案,明确全省5G 产业链提升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及保障机制。组织开展全省5G 产业调研,梳理产业链11个关键环节、重点企业和核心产品,摸清全省5G 产业链需求端和供给端情况,建设全省5G 产业图谱在线系统,全面掌握产业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推动产业链各环节重点企业实施72个技术产品攻关。对其中3个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支持金额5000万元。打造创新载体,建设5G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实验室,组织开展基于5G 的工业路由器、工业网关、多接入边缘计算(MEC)等网络设备的研发与供需服务对接。开展服务对接,联合省内相关投资机构,开展5G 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和项目对接,签署5G 银企项目合作协议12个。推动中国信通院和昆山市政府合作建设昆山市5G 创新中心,培育产业高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物联网发展】以无锡为核心,苏州、南京等为支撑,加快移动物联网应用示范,在车联网、公共事业、工业物联网、智慧家庭等领域探索打造标杆应用。截至年底,全省发行物联网卡总数1.28亿张,其中日活跃卡数量2531万张,主要用于车联网、公共服务、零售服务、智慧家居、农业、工业、医疗、物流等行业。
(省通信管理局 陈 喆)
【跨境电商】全省跨境电商产业集聚态势明显,涌现出“苏宁小店智慧零售”“徐州市政务+电商+物业+综治”“无锡市线上线下社区电商体系”等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社区电商发展经验和模式,苏州、南京、徐州、南通等10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共设立跨境电商产业园50 余个。
(省发展改革委 省委网信办)
【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建设】企业外网建设 在全省开发区实施光纤宽带升级扩容、4G/5G 网络部署、窄带物联网规模覆盖等工程,持续推进未来网络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能源环保等工业领域创新示范应用。全年投入约80亿元,实现全省各类产业园区高速光纤宽带全覆盖,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G;4G 和窄带物联网全覆盖,物联网连接数达1.3亿;“企企通”用户数超4.5万家;开展未来网络试点应用项目达80个。
企业内网改造 启动实施“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涉及钢铁、电子、装备制造、制药、机械、石化等多个行业重点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企业现场控制域与企业IT 信息域融合网络,打造“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样板和网络融合系统解决方案,带动中小企业内网改造工程加快实施。截至年底,全省实施内网改造项目174个,签约5G 应用项目878个。
标识解析体系建设 印发《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指南》,出台《全省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国家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及托管服务系统部署和试上线,加快推动中国联通(江苏)递归节点项目在全省部署,推动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组织10 家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建设,总投资2.8亿元。截至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20个,其中顶级灾备节点1个、递归节点2个、二级节点17个,标识注册量达6.2亿,连接企业数2600 家,占全国总数的1/4。
融合应用示范 制定《全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工程的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省市县5G 应用推广活动125 场,推出相关标准化产品31个及相关个性化服务。联合江苏移动制定规模为1亿元的5G购机补贴方案,南京等地将购买5G 手机及套餐纳入消费券使用范围。推动省内外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与江苏制造业企业深入合作,在省内制造业广泛推广云供应、云生产、云销售三大线上协作新模式,持续培育打造一批重点产业和企业供应链云平台,推动省内企业间配套协作。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项目建设,重点推动5G 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试点应用推广和项目建设。2020年,全省共组织实施融合应用项目185个,其中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截至年底,全省累计签约5G 融合应用项目达1100个。组织省内企业参加全国第三届“绽放标”5G 应用征集大赛,共获各类奖项23 项,其中常州精研科技智能质检项目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在2020 工业互联网网络创新大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作为唯一的地方工信部门介绍开展“5G+工业互联网”工作创新经验。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的2020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中,江苏共有10个项目入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通信管理局)
【通信服务业】全年,全省共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181.7亿元,排名全国第二位,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1.7%,增幅排名全国第27 位;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029.8亿元,排名全国第二位,收入规模增长5.0%,增幅排名全国第二位。
9月16日,2020 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在常州开幕。蔡炜 王梦然 张宣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用户规模 2020年,全省电话用户净减332.6万户,总数11162.4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9897.1万户,排名全国第四位,用户数同比下降2.6%;固定电话用户总数1265.3万户,下降4.7%。移动电话用户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22.6 部/百人,排名全国第五位;4G 用户总数8046.3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81.3%;5G 套餐用户总数2367.9万户,较上年净增2245.7万户。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4167.6万户,排名全国第二位。其中,全省100M 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从上年底的90.22%提升至92.50%;1000M 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7.0万户,较上年净增114.4万户;农村宽带接入用户1416.4万户,排名全国第一位。
电信通话量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户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和远程医疗等线上需求激增,直播电商、无接触配送、云旅游、云展览等线上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全省线上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迅猛增长。全省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109.0亿GB,排名全国第二位,增长27.9%。手机上网流量达104.2亿GB,占总流量的95.6%,同比增长23.2%。同时,互联网应用对话音业务替代影响继续加深,全省移动电话通话时长完成2708.6亿分钟,下降5.8%;固定电话主叫通话时长完成72.7亿分钟,下降24.3%。
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和通信能力 电信、移动、联通3 家基础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公司在全省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1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3 家基础电信企业5G 投资额合计达138.2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0.0%。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达399.0万km,较上年增长31.1万km,继续居全国第一位;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7224.9万个,排名全国第二位,光纤接入(FTTH/0)端口达6463.3万个,较上年末净增6.7万个;移动电话基站数达61.6万个,其中5G 基站7.1万个,均排名全国第二位。
增值电信业务 持续开展网站清理工作,截至年底,全省备案网站数量41.11万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49万个。备案主体数量31.61万个,其中主体所在地在苏州、南京、无锡的备案网站数占全省备案网站总数的58.62%。全省增值电信业务许可企业较上年增加1375 家,达5478 家,增幅为33.5%。其中,注册地在南京、苏州、无锡的企业占全省增值电信业务许可企业总数的67.4%,全省13个设区市的增值电信企业数量均超100 家。
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打击 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省通信管理局针对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建立基于大数据能力的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二期系统,实现对涉诈IP、域名、App 等的有效研判和处置。全年累计处置涉案号码9766个、疑似诈骗号码2367913个,拦截境内外各类诈骗电话呼叫34.2亿次、诈骗短信1.2亿条、诈骗域名及URL17.2万个、相关诈骗微信、QQ 账号3.2万个。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全行业在电信营业厅等场所累计播放反诈小视频30 余万次,投放展板、海报、三折页10万余张,发送网络安全宣传周公益短信2.22亿条。
电信市场监管 省通信管理局针对携号转网服务用户申诉量高、群众获得感不高问题,全年行政约谈18次、下发通报10次、对企业责令改正1次。全省有97.3万用户完成“携号转网”,2020年12月份用户携号转网申诉咨询量同比下降77.83%,实现高基数、大体量上的平稳压降。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骚扰电话问题,约谈、问责基础电信企业省、市公司20 余次,处理人员100人次,对1 家无证经营呼叫中心业务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倒查关停各类号码418766个,截至年底,全省骚扰电话投诉及时处置率平均达99.2%以上。完成提速降费任务,全省企业宽带平均资费下降30.13%,企业互联网专线平均资费降幅为16.34%。畅通申诉渠道维护电信用户合法权益,“12300”热线人工接通率提升至99%,“12300”申诉中心全年处理办结用户申诉咨询84166 件、省通信管理局全年处理局长信箱举报案件983 件、“12345”转办案件1022 件、用户信访134 件,全省有效申诉案件下降60.99%,群众满意率达93.6%,收到群众感谢信11498 件次。
(省通信管理局 陈 喆)
【数据治理和流通】江苏作为全国首批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7个试点地区之一,组织开展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点,遴选首批15 家DCMM 评估单位。推动部门和企业开放数据样本,释放数据价值,启动数字治理和数据要素价值化探索,逐步推进政务数据价值化。
(省发展改革委)
延伸阅读:
“十三五”时期江苏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
“十三五”期间,江苏坚持系统布局、示范引领和模式创新,积极推进两化融合创新发展,持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末,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3.2,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
企业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动性日益增强,逐步形成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领战略转型、组织变革、管理创新的新机制。全省共推动2.5万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遴选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2055 家,通过贯标评定企业2564 家;围绕核心业务上云、数据和设备上云、基于“数据+模型”的创新应用等方向推动30万家企业上云,重点打造7366 家星级上云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分行业开展智能车间示范推广,累计建成1307个示范智能车间。2020年末,全省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7.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8.0%,均居全国第一。
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宽带、融合、泛在、共享、安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全省产业园区光纤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G,光网城市基本建成;累计建成5G 基站7.1万座,各设区市主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电信运营企业完成无线网络、固定宽带网络、大型数据中心及相关系统的IPv6 升级。“1+1+40+N”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不断完善,建成二级节点数量14个,累计标识注册量超20亿。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26万架,一批云计算、超算中心投入运营。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一网一池一平台”一期工程建成,初步实现对全省联网工业控制设备与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风险隐患的安全监测和态势感知。
工业互联网发展步伐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的关键抓手。在国内率先制定发布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建设指南,打造95 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培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样板;面向工程机械、新型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建设86个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成国内首个第三方工业App汇聚平台,汇聚全国1762个工业App(江苏1528个),供需对接、应用推广、统计监测等功能逐步完善。全国两化融合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会、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大会、工业信息安全技能大赛等活动成功举办;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末,全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12%。
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创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深化应用,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模式和新型业态。全省累计签约5G 融合应用项目达1100个,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开展创新场景应用;人工智能在工业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快速应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政务、物流、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应用加速,应用生态逐步构建;涌现出30 家龙头企业建设的国际国内领先的行业B2B 重点平台,大宗商品类综合交易平台达25个,全省工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75.3%,居全国第一。
创新载体建设初见成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国家级信息通信领域核心智库机构在省内设立分支机构,聚焦不同领域支撑江苏省两化融合创新发展。南京、苏州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东南大学与紫金山实验室、常州天正建成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无锡红豆、江苏电力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全省创建16个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和5个重点培育基地,推进“平台+园区”联动发展。车联网先导区、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数动未来”等专项建设和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存在问题:一是企业仍面临“综合集成”跨越困境。全省制造企业设计、制造、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环节的数字化基础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但跨部门、跨业务环节的数据集成共享水平仍有待提升,企业内部管控一体化程度和跨企业协同的能力尚待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衔接依然不够顺畅。二是自主可控的融合发展技术供给能力不足。全省信息技术服务商数量众多,但具有核心技术、能力,有行业知名度的领军型服务商相对较少,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一体化、整体性的解决方案服务供给能力依然不足,工业软件、信息物理系统(CPS)等融合支撑和行业解决方案有待发展壮大。三是高效协同的融合发展生态体系尚不完善。全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联动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善,促进技术、产品、安全、应用良性互动的机制尚不健全,亟待在科技创新、财税金融、人才培育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中加大支持力度,充分激发企业的主体作用与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四是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培育亟待加强。全省工业互联网领域优秀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领头雁、排头兵型企业总体上发展质量、影响能力等都与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拥有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