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组织概况】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13个设区市工会、96个县(市、区)工会、22个省产业(厅、局、公司)工会。全省有基层工会组织15.51万个,涵盖各类法人单位48.61万家,工会会员2156.21万人。年内,推进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八大群体”建会入会,新发展“八大群体”会员11.8万人。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楼宇商圈)“小三级”工会建设,引导零散就业的快递员、送餐员加入基层工会。建立全省工会组织网络和会员数据库,全年采集入库规范信息工会数5.1万个,工会会员数511万人。
年内,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授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炜等10人“省十佳抗疫职工”称号,授予南京际华五三零二服饰装具公司车间主任谢秀荣等10人“省十佳文明职工”称号,授予省中医院急诊ICU 主任王醒等150人“省文明职工”称号。省总工会命名100个“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岗”、100个“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和江苏省十佳“五一巾帼奖”集体、江苏省十佳“五一巾帼奖”个人。并对江苏省十佳“五一巾帼奖”集体和个人分别授予“江苏省工人先锋号”和“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获评的十佳“五一巾帼个人”中,黄英姿和钱红英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推荐125 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人选,全部被党中央、国务院予以联合表彰。被表彰的125人中,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类别57人,农民类别27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类别41人。
【工会改革】召开全省深化工会改革发挥工会兼职副主席作用工作座谈会,总结梳理全省深化工会改革经验做法,编撰《全省深化工会改革成果集》。推进市县工会改革,落实“减上补下”要求,将省总工会精减的4个行政编制充实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江阴市、常熟市、射阳县、沭阳县乡镇(街道)工会。推动落实“县以上总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要求,全省13个设区市、60个县级总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建立完善市县工会改革跟踪问效制度,全省13个设区市总工会机构改革全部到位;95个县(市、区)总工会全部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和“三定方案”。推进产业工会改革创新,打造开发区(园区)工会工作高地,建立产业(行业)工会2380余个,会员940 余万人,占全省会员总数1/3。推进直属单位改革,使新成立的省职工服务中心、省总工会网络与信息中心、省产业工人发展研究中心进一步突显公益性和服务性。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召开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下发《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020年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方案》。探索创建产改联络员、产改观察员制度,按照“寻策问计直到一线、宣传贯彻直抵基层、政策解读直达主体主角、经验做法直接分享、问题需求直通部门”的“五直思路”,谋划产改“直通车”。先后在徐矿集团张双楼煤矿、苏州吴江盛泽纺织集群、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举办产改“直通车”国企篇、纺织篇、钢铁篇活动。召开苏南、苏中、苏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研讨会。分别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省总工会组成4个督查组,对各设区市产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持续加大产改宣传力度,与新华日报等媒体合作,推出“产改落实在基层”“江苏产改进行时”等专栏。
【职工技能素质建设】全省工会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总工会选取100个项目开展重点工程竞赛。突出助力“交通强省”,组织动员职工投身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沪苏湖铁路建设等竞赛,吸引10万人次职工参加。围绕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在水环境治理、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展劳动竞赛,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益提升。呼应全省重点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和20个优势产业链,设置高端纺织材料研究、新能源汽车制造等竞赛项目。针对新冠疫情蔓延的影响,开展“放管服”劳动竞赛、税务系统优质服务劳动竞赛等,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省总工会对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授予33个单位“省五一劳动奖状”、33 名个人“省五一劳动奖章”、108个班组“省工人先锋号”。持续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和“五小”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在全省职工中开展2020年度江苏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大发明专利评选活动,搭建职工创新成果交流、转化平台。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奖,省科学技术奖、省专利项目奖、省专利发明人奖等科技奖励项目的选拔推荐、专家辅导和服务工作。1人认定“中国质量工匠”,1 名一线工人获第六届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职工帮扶】送温暖关爱行动 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工会开展以“工会常伴·贴心送暖”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共筹集送温暖资金1.32亿元,慰问困难职工、一线职工、先进模范等20.1万人次,协助8.5万名农民工平安返乡。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健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长效机制的意见》,健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档案动态管理、帮扶信息告知、撤档跟踪回访等制度,实施更高质量的帮扶救助。出台《江苏工会困难职工专项帮扶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促进帮扶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发挥更大效能。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对13个设区市、66个县(市)和县改区的6020 户困难职工家庭进行抽样调研。全年全省各级工会慰问建档困难职工12275人次,发放款物2213.27万元,为其落实民生政策10521人次,提供生活救助28191人次,提供医疗救助4572人次,提供子女助学3257人次,提供其他帮扶救助18078人次。全省工会慰问因停发、减发工资导致生活困难的职工8695人次,发放款物603.85万元;慰问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的职工和因公牺牲职工家属、因重大疾病手术住院职工1312人次,发放款物271.76万元;慰问苦脏累险、节日坚守岗位的一线职工13.3万人次,发放款物5027.2万元;慰问各类先进模范人物1.43万人次,发放款物1092万元。协助13141 名农民工追讨欠薪13911.08万元。各级工会提供职工心理健康服务1.46万人次,提供其他生活保障服务15.2万人次。
就业创业助学服务 组织开展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活动。设立“促就业惠民生·当好职工娘家人”专项扶持资金150万元,带动地方工会投入400万余元,服务职工1.8万人次。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等行动,提供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2.6万个,创业培训1191人次。拨付家政服务培训补助资金260万元,推动各地工会加大家政服务业培训投入力度,引导多渠道开展家庭服务、母婴护理等培训。全年各级工会实施技能培训10.4万人次。聚焦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大学生等重点群体,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基础保障、技术帮助和资金扶持。全省工会共7个设区市开展工会创业贷款服务,全年发放2650 笔银行贷款共计5.5亿元。多维度化解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开展就业服务网上“春风行动”,在江苏工会公众号开辟“江苏工会就业服务”公益平台,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就业信息对接服务。推广应用“江苏工会服务网”就业服务系统,上线注册企业超1万家,发布9000 多个就业岗位,用工需求超6万人。为全省2291 户困难职工家庭2741 名子女送“暖心助学”志愿服务活动。省总工会拨付常态化送温暖资金500万元,慰问受疫情影响低收入职工、生活暂时遇到困难的职工1.6万人。(参见《人力资源·劳动就业》)
【女职工关爱】省总工会下发《关于开展“巾帼战疫,奋斗有我”三八国际妇女节系列活动的通知》,深化女职工关爱行动,帮助解决女职工实际困难。启动女职工生殖健康和“两癌”筛查“三年行动”。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制定下发通知,推进生殖健康宣传服务和“两癌”筛查活动。开展520“两癌”筛查特别关爱活动,为女性家政服务员、环卫女工免费筛查服务,有5083人获益。全年全省各级工会为9.56万名女职工免费“两癌”筛查,投入资金913.1万元。开展关爱服务好项目征集和扶持活动,徐州市抗疫一线女医护人员家庭“亲子爱”活动、南通市更年期“爱妈咪小港湾”等一批项目入围。开展“巾帼情 绘爱心 助成长”困难女职工子女暑期托管助学活动。引导各地工会开展假期托管和助学慰问活动。全年全省资助困难单亲女职工子女3658人,发放助学款623万余元,开设爱心托管班136 家,为5151 名职工子女提供托管服务。为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省总工会启动女职工权益维护优秀案例申报评选,将2018年以来各地工会女职工组织、职工法律援助机构及协作律师事务所、女职工委员会委员等维权案例纳入申报范围,评选产生10个优秀案例,案例涉及女职工孕期哺乳期劳动保护、生育待遇落实、经济补偿、工作场所性骚扰等内容,突出反映女职工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常见情形,较具典型性,且处置有效得当,对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示范作用。
【工会抗疫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总工会成立领导小组,发出抗击疫情倡议书,动员各级工会和党员干部落实防控措施,全省组织工会干部7000 多人次、社会化工会工作者1800 名下沉社区和企业参与防控疫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制定《关于深入做好城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意见》,实施《江苏省复工复产企业工会工作指南》,协助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打通帮扶救助“绿色通道”,实施困难职工关爱行动,为1952 户全国档和4150户地方档困难职工家庭分别发放特殊生活补贴。拨付常态化送温暖资金500万元,用于为受疫情影响低收入职工、生活暂时遇到困难职工及感染新冠肺炎职工家庭等送温暖,惠及1.6万多名职工。引导农民工有序返岗复工,为5.5万名农民工提供返岗补贴167万元。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省各级工会投入9031万元,走访慰问一线防控人员和染病职工11.2万人;多方筹集专项帮扶资金5412万元,慰问困难职工家庭6369 户。省总工会向湖北省总工会、黄石市总工会拨付疫情防控资金600万元。省总工会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工会经费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微企业实行工会经费全额返还。全年共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13.2亿元,惠及35.9万户小微企业,总额占全国的1/5。
【工会重要活动】“三联三促”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省总工会出台《关于在“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中开展“三联三促”活动的意见》,为村企联建牵线搭桥,发动各类企业参与联村共建,在达成村企联建的单位,嵌入式提供工会特色服务。截至年底,由工会牵线搭桥达成联建的村企超500 对;全省村企工会联建近2000 对,其中400 多对进入项目实施阶段;近百位优秀企业工会干部派驻到联建村工会兼职,定点服务具体联建项目。
“五一”劳动法治宣传服务月活动 5月,针对全省疫情防控形势,省总工会联合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企业联合会和省工商联,以“携手防疫·共克时艰”为主题开展“五一”劳动法治宣传服务月活动。重点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省“一办法七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及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协调劳动关系的政策文件。全省工会开展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1476 场,设立咨询站点1112 处,深入3594 家园区、市场、工地等,面对面服务职工17 多万人次,其中农民工9万多人次。全省工会走进2304 家企业开展劳动法律监督服务活动,纠正违法用工1237人次,补发工资264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76万元,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465 份、建议书359 份。
“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 4~11月,省总工会组织全省400多名劳模工匠到500 多所学校宣讲劳动故事、职业精神,省教科系统组建45 名劳模和工匠人才讲师团,赴全省各地高校、院所和企业集中宣讲,全年开展50 余场次宣讲,学生和教职工受众数60万人次。据统计,全省工会共组织350 名思政教师到750 家企业宣讲,线下职工受众超过100万人次。教科系统工会在高职院校举办“劳模精神进校园”讲座暨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活动,开展送职业规划、就业政策、创业经验、就业服务平台等进校园,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等充分就业、积极创业。
(省总工会 钮友宁)
【团员和团组织概况】2020年,全省团员总数476.6万人,占14~28 周岁青年总数的38%。全省有基层团(工)委8726个,团总支10841个,团支部24.1万个;有专挂兼职团干部44.8万人,其中专职团干部2.45万人。全年全省新增非公企业团组织数42431个,新增各类团组织71287个,社会领域团组织增幅28.4%,新增数和增幅均为全团第一,全面消除民办学校、中学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农村学校等学校领域团建空白。“青年之家”入驻团中央云平台1552个(含新建531个)。全年全省新发展团员15.73万人,全省初中学校全面实施“积分入团”,做好流动团员组织关系转接和联系服务,“学社衔接”率98.96%。
【青年人才培养】加强青年政治骨干培养,将“青马工程”培训由高校扩大到企业、农村、社会组织等领域,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现场教学、课题调研、后续培养等方式提升培训实效。加强团干部协管,推动省市两级团的领导机关派员列席下一级团的领导机关民主生活会,全年培训乡镇街道、村社区、“两新”组织、中学中职等各领域团干部5.6万余名。加强作风建设,建立“一专一站两联”机制,推动各级团的委员会成员和团代表发挥作用,创新开展“联青服务站”工作,推动省市县、乡四级团干部每月集中一天时间,下沉到村(社区)等基层单位直接联系服务青年。
【青少年思想引领】以“抗疫斗争”为现实教材,在全团率先开展“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宣讲,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感悟抗疫背后的制度优势和精神力量。“青年大学习”学习体系不断健全,创新“工作十法”,开发“学习成绩单”,引导团员青年形成学习自觉,全年全省组织参学超1亿人次,平均每期超335万人,位居全团第一。深化实践育人特色品牌,在全省普遍建设“青年学习社”的基础上,重点打造21条精品学习社线路,逐步成为全省青少年入队入团教育、社会实践的主阵地。加强网上青少年思想引领,组织开展“战‘疫’云讲演”、主题“微队课”、线上“云寻访”,持续广泛覆盖青少年。“江苏共青团”微信公众号粉丝数突破480万,全年累计阅读量1.54亿人次,网上共青团影响力持续提升。
【青年志愿服务】“苏北计划”“西部计划”组织全省119 所高校的1268 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西部和苏北五市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志愿服务。截至年底,全省有16534 名大学生奔赴祖国西部和苏北地区。其中,“苏北计划”大学生志愿者10700 名,期满后扎根苏北的达5578人,90%以上在县及县以下的基层一线干事创业、锻炼成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下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积极探索扩大招募规模,创新试点实施“苏北计划”徐州地方项目,以“市级统筹项目、县区自筹资金”的工作模式,招募55 名志愿者参与基层志愿服务,享受“苏北计划”各项政策保障。
“凝聚青春力量,助力美丽江苏”专项行动 发布《拒绝餐饮浪费江苏青少年行为倡导20条》,在全省3619 所中小学举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五个一”活动,开展“青春‘食’光·扫码打卡”活动,超过两百万人次参与光盘打卡活动,在全省成立1354 支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开展3740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总参与人次达19万人次,试点建设“垃圾分类青春示范社区”219个,开展“见‘圾’行事·绿色捡跑”挑战赛,168 支跑团近3万人次参与,引导青少年形成拒绝浪费、参与实践的行动自觉。实施“绘美乡村”增彩生态江苏行动。举办“手绘乡村”主题墙绘志愿服务,组织5000 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有艺术特长的团员青年、新兴青年群体,走进以苏北五市农房改造地为代表的乡村,用丰富的墙绘作品改善乡村环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青春智慧,累计完成1272 面墙体共50659m2的墙绘志愿服务。
“河小青”助力水韵江苏行动 将每月单周周六设为全省共青团“统一行动日”,组织“河小青”志愿者开展巡河护河、与河长对话、打卡式“守护净滩”等活动,全省建立“河小青”队伍1420 支,有“河小青”志愿者47000 余人,全年开展4000多次巡河护河活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加大志愿者注册实施力度,拓展志愿者招募渠道,培育一批能够在组织志愿服务、做好团队管理、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队伍。联合省文明办等11 家单位组织开展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国赛选拔,推报41个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部获奖,并取得8金19 银14 铜的历史最佳成绩,获奖数量全国第一,金奖数全国第三。加强对青年志愿服务的战略性研究、学理性研究和实践性研究,编撰全套15 册江苏志愿服务系列培训教材,为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其中《志愿者基础理论》《社区志愿服务》《养老照护志愿服务》正式出版。
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春运“暖冬行动”,推出“暖冬行动志愿服务岗位需求对接”小程序,全省发布志愿服务缺口岗位184个,5000 余名志愿者服务春运,温暖旅客回家路。依托关爱阵地开展“七彩假期”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项目,全省集中服务点数达403个,有9403 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其中,为31868 名流动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提供志愿服务,服务天数累计为5875天,服务时长累计432428 小时。
【青年创业就业帮扶】推动青商企业进乡村,摸排“村情”“企情”和村企合作意向,开展双选会、青商企业“乡村行”,助力村企共建项目1703个,开工建设项目1212个,涵盖生态农业、食品制造、互联网、休闲旅游等领域,计划投资总金额超300亿元。推动“青”融资本进乡村,为农村青年量身打造免抵押、高额度、基准利率、放款快的“新农菁英贷”2.0 版,全年累计放款5575 笔、37.6亿元。推动青年人才进乡村,联合实施“新农菁英”培育发展计划,涵盖返乡创业青年、新型青年职业农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4590 名;建设科技服务工作站11个,组建“青禾”科技志愿队常态化技术指导。组织实施“百校千企万岗”大学生就业帮扶行动,累计募集岗位38万余个,帮助15184人达成就业意向。推动“人、岗”精准对接,聚焦家庭困难大学生群体,组织高校团干部、青联委员、青商会会员等,与帮扶名册中的大学生进行结对,开展一对一专项辅导,兜底式帮扶8602 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搭建平台提供便捷服务,搭建“团团微就业·青春留苏”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和企业HR“云上”交流提供便捷渠道,吸引超57万名大学生线上关注。组织直播荐岗,开展“送岗直通车”直播荐岗活动65 场,吸引10.2万名大学生参与。聚力服务创新创业,“苏青合伙人”计划不断深化,推荐130个青创企业(项目)在青创板(江苏)区域中心挂牌。“匠人匠心”计划深入人心,青年创新创业服务链进一步完善;“新动力”计划稳步推进,一批新生代企业家得到综合培养。
【青年助力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团省委发挥青年突击队先锋作用,组织3806 支青年突击队、4.14万名团员青年投身医疗救助、联防联控、复工复产、春耕春种等抗疫一线,为生产生活秩序恢复贡献力量。发起爱心募捐行动,第一时间上线“苏青益筹”公益平台,累计募款1808.14万元,广泛募集各类防疫物资迅速驰援湖北及省内一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被评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组织18204 名青年志愿者开展“五心服务”,为全省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庭提供一名热心志愿者、一份暖心礼包、一套爱心保险、一位贴心老师、一辆省心顺风车,结对2830 户医务人员家庭,提供服务超39万人次。助力复工复产,联合金融机构提供免费防疫险、设立优惠利率融资项目,累计为203 家青商会员企业免费参保37704人,为130 家青商和中小微企业授信超7.6亿元,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创新开展“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宣讲暨青年讲师团全省行活动,采取“1+2”模式,由1 名青年专家、2 名抗疫一线青年榜样组成小分队,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络,讲好青年抗疫故事、讲好防疫知识。全省各级团组织组建青年讲师团,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基层宣讲近1000 场,覆盖1200 余万青少年,让广大青少年感受到抗疫背后的制度力量。
【少先队建设】2020年,全省有少先队大队6402个、少先队中队约15.5万个,大中队辅导员约16.2万名。持续深入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教育活动,全省举办大中队主题队会35330 场。全省少先队员广泛开展“红领巾寻访小康路 争当小先锋”主题教育活动,征集优秀寻访案例234个。积极助力抗疫,推出100 多节战疫主题“微队课”,举办全省少先队员“网上升旗仪式”,全省近10万支小队逾100万少先队员开展“云寻访”;开展“苏鄂少年手拉手”活动,为黄石中小学及因疫致困青少年捐款及物资1000 余万元,并与黄石所有少先队大队结对,覆盖学校1020 所。在全省中小学启动开展“红领巾奖章”争章教育活动,指导小学开展队前教育。23 名少先队员、16名少先队辅导员、19个大中队集体被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少工委表彰为2020年度“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
【青少年权益维护】实施“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特别行动,动员精神科从业青年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加入全省各地“12355”服务台,推动全省13个地市开设“12355”线上疫情防控心理陪护志愿服务专席。援助行动实施以来,全省“12355”共联合110 家专业社会组织,招募动员712 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接听疫情相关心理咨询电话3361 通,服务3400 余人次。开设“12355”青少年心理知识微课堂,围绕“青少年心理问题识别、家庭亲子关系、预防网络成瘾”等6个热点话题,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开设8 期直播课程,关注收看近20万人次。推进青少年自护教育,举办第六届全省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情景剧大赛,推动学生增强自护意识、学习自护知识、提升自护能力,全省有585 所中小学校参与比赛,参与学生达13万余人。实施“轻松备考·12355 与你同行”中高考减压行动,累计接听咨询考前减压电话数2861 通,累计跟踪服务个案数450个,线下开展“中高考减压”主题活动109 场。围绕“安全防疫、校园暴力、安全上网”等6个主题制作《中小学生安全自护提示》漫画,通过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平台发布,不断扩大青少年安全自护宣传覆盖面。开展“青春自护·暑期安全”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全省市、县(市、区)开展安全与自护教育活动2206 场,覆盖青少年人数34万余人。
(团省委)
【妇联组织概况】截至2020年底,全省推动县及以上机关、高校等事业单位建立妇联组织3906个,建成新兴领域妇联组织7223个,创建村(社区)妇女儿童之家21612个、妇女微家7828个,吸纳挂兼职妇联干部近4万名、执委30 余万名、团体会员5575个。
【妇联改革】重点实施“县级妇联改革活力提升计划”,压实县级妇联改革目标任务,建立县级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妇联的目标管理制度,健全指导牵引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和工作的有效机制。深化妇联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进新兴领域妇联组织有效覆盖,开展“在你身边”妇女微家规范化建设,妇联组织和阵地让更多妇女群众知道、找到、用到,成为妇女群众的温暖之家。探索女性人才发现推荐机制,以灵活多样方式创新建立女性联盟组织,各团体会员、女性联盟发起、承办、协办江苏女性融媒体创意大赛、江苏省首届女性直播创业大赛、江苏巾帼手工产业对话活动、长三角巾帼创新创业峰会等多项全省、区域性重大活动。助力女性参政议政,配合县乡党委推优荐才,实行妇联干部包干联系制度,在巾帼龙头企业、巾帼家庭农场、巾帼农业专业合作社、巾帼电商服务站、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等女性骨干群体中发现、培养和选拔能人,形成基层女性人才的源头活水。提高执委履职能力,将优秀女辅警、女性网格员、物业管理员等吸收为基层妇联执委,搭建执委“云培训”平台,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行动计划”,开展“妇联邀您回娘家”活动,推广执委组团履职、领办项目模式。
【妇女宣传教育】理论宣传 开展“巾帼心向党·奋进新时代”行动,推进线上线下巾帼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以江苏巾帼党课讲师联盟大巡讲、家庭赋能全员讲、媒体融合线上讲、指导基层联动讲、“十四五”规划大家讲等方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全年开展“十百千巾帼大宣讲”10070 余场,参与人数200 余万人次。省妇联获2020年度全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突出贡献奖。
品牌打造 联合省委宣传部在全国首创“学习强国”进家庭项目,引导2600万个家庭通过使用学习平台强信心筑同心,相关做法被全国妇联推广。针对工作重点、时事热点、妇女关注焦点以及生存发展难点,打造“她说”宣传品牌。举办“第二届江苏女性融媒体创意大赛”,征集作品3014 部,上榜新浪微博热搜,微博话题总阅读量305.3万次,宣传覆盖超过1473万人次,孵化带动一批融媒体工作室和融媒体创意基地,发现培树一批女性融媒体人才和妇女工作线上通讯员。
网上引领 加强互联网条件下妇联工作形态创新,提升江苏女性云服务平台活力,开设线上服务栏目175个,至2020年底,平台入驻组织5万多个,自主上线活动5.7万场,覆盖粉丝480 多万人,汇聚妇联组织和社会组织微信公众号400个。举办妇联干部网络履职能力专题培训,出台《江苏省妇联妇女儿童舆情引导处置工作办法》,发布《江苏女性网民思想状况报告》《江苏妇儿内参》。
典型培育 广泛开展寻访“三八红旗手精神”“最美巾帼奋斗者”大型新闻行动。“省三八红旗手(集体)”评选周期由两年改为一年。2020年,全省52人因抗疫表现突出获“省三八红旗手”称号,其中基层一线妇女占比92.31%,72 名抗疫一线优秀女性获“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与中国江苏网在“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推出巾帼战“疫”系列宣传;联合省卫生健康委、新华日报社举办《印·记》江苏援鄂白衣勇士手模采集活动,为江苏援鄂2820 名医务人员制作个人专属紫砂手模,建立个人档案。
【妇女创业就业】技能培训 联合省财政厅开展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年发放培训资金600万元、培训10000人次。依托“慧创汇”线上服务平台,开设“慧创”系列课堂,专家线上授课211 期,传授农业生产发展、创业就业知识。举办“乡村女能人综合技能培训班”“巾帼电商及来料加工女经纪人专题培训班”,联合省残联开展残疾人妇女手工制作类培训。开展苏陕姐妹携手赋能行动,援助设立陕西省基层妇联干部人才实训基地,建立江苏省“好苏嫂”陕西家政服务技能实训基地,援建20个“儿童之家”示范点。开展家政服务提质增能计划,建立50 间直播室,输出标准化培训课程,与省商务厅联动推出家政服务人才高端培训工程,同菲律宾家政培训学院交流合作,组织跨境高端定制培训。全年全省开展妇女技能培训4629 场次,239641人次参与培训。
创业创新 持续实施女企业家高质量发展领航计划、巾帼新农民乡村振兴护航计划、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启航计划,持续开展走进科研院所、走进先进制造业、走进乡村新天地活动。优化省女企业家协会建设,开展培训赋能,强化政治引领、弘扬企业家精神。联合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开展“巾帼荣誉贷”业务,助力妇女创业创新,全年发放“巾帼荣誉贷”超过66.8亿元,帮扶创业女性13500 余人次。实施“三八架金桥——巾帼创业就业援助”行动,举办“2020年女大学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助力4.6万名女性成功创业就业。
乡村振兴巾帼行动 有效衔接巾帼脱贫行动,巩固脱贫成果,开展“万企联万村,慧创融万家”活动,引导全省女企业家将资本、生产、技术、人才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联合省农垦集团在苏北五市开展“苏垦慧创·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基地”三年计划活动,帮助农村留守妇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村妇女创业骨干人才。围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万村妇女争创美丽庭院”活动,引导农村妇女发展“一米菜园”等绿色经济。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年评选出49个省级巾帼示范电商服务站、50个省级巾帼示范专业合作组织、50个省级巾帼示范精品民宿、50个省级巾帼来料加工示范基地、105个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发布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年度十大案例,帮助引导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联合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聚焦全省建档立卡户36.6万名儿童和24.6万名女性,持续推进“江苏省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少儿病残救助”“江苏省脱贫攻坚建档立卡户女性‘两癌’救助”“我助妇儿康”等项目,全年募资1.1亿元,同比增长29.55%,10个省(区、市)800万人次妇女儿童受益。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源头维权 加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调整组织构成,增加成员单位,省委副书记担任联席会议主任,推动压实领导责任、完善制度机制。联合省检察院制定《关于建立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合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18 项举措合力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开展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工作,2020年省妇联参与制定修改34 件地方性法规、政策。推动《反家庭暴力条例》列入省人大2021年正式立法项目。将预防性侵未成年人、维护女童人身权益的发现报告、联防联动、关爱服务、舆情应对、督查推动五项工作机制纳入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联席会议重要任务。
平安家庭建设 深度融入全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与省委政法委联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平安家庭”建设 发挥妇联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作用的意见》,将“平安家庭”建设纳入“平安江苏”建设大局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将“建设标准化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培训家事调解员”纳入省政府2020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截至年底,全省有1440个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1610 名专职调解员、9861 名兼职调解员,全年调解案件28842 件,调解成功并达成协议案件15663件。试点建设婚姻家庭纠纷智慧治理信息平台,将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纳入综治大数据平台、纳入网格员工作职责。深化“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开展妇联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社区、进家庭、到身边,组织“民法典进家庭”活动,开展宪法宣传、反家暴宣传、禁毒防艾宣传等,全年全省各级妇联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23480 场,参与人数230.3万多人。
畅通诉求渠道 建立全员接访下访、首接负责、群众来信件件回复、网络信访快速办理、疑难复杂信访问题领导包案、突发情况紧急应对六项工作制度,加强“12338”维权热线宣传和接听工作,全年全省妇联接访10021 件,结案率达95%。开展妇女议事活动,全年全省建成妇女议事会19585个,开展议事活动76574 场。(参见《社会事务·妇女儿童事务》)
【家庭文明建设】全省范围内广泛寻找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事迹突出的家庭,选树200 户“省抗疫最美家庭”、公布100 户“省五好家庭”,100 户2019年度江苏省最美家庭。联合省阅读办推选100 户“第四届江苏省书香家庭”、30个“省家庭亲子阅读基地”。联合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为400 户典型家庭定制“家家幸福安康保”,提供住院津贴、重大疾病及意外伤害等保险保障和相关健康服务。贯彻实施《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开展社区全域、父母全程、家庭全类型“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联合省文明办、省教育厅推出江苏省网上家长学校(手机版),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线上端口集群,落实父母成长计划,打造24 小时在线的“父母加油站”。
【儿童健康成长服务】推动落实伤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从业限制和入职查询制度,将预防性侵未成年人工作纳入基层排查重点内容,开展防性侵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实施女童保护公益社工服务项目。针对未成年人轻生等家庭领域热点问题,开展深度调研,在家庭教育系列微课中增设儿童心理建设内容。联合省新闻出版局发布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H5,依托网上家长学校设立专题引导家长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联合省检察院下发《关于联合开展亲职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检察院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履职不当的未成年人父母进行强制家庭教育指导。联合省地方志办公室开展“童声小康 逐梦成长”优秀少儿朗读作品征集活动,60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引导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家乡。推出“让家更有力量”防控疫情、节日节气等家庭教育系列微课。开展50 余场“莫愁进百校”活动,邀请知名学者专家、知名作家走进校园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参见《收入与分配·社会福利·妇女儿童福利》)
【女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省妇联联动全省各级妇联以及省妇儿基金会、省女企协等,共建江苏省女性社会组织协同发展中心,打造集政策指导、资源链接、能力建设、孵化培育和项目扶持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完善全省各级妇联服务平台体系。加强与女性社会组织的黏合度,吸纳女性社会组织中积极服务妇女儿童、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优秀组织成为妇联的团体会员,推选部分优秀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省女性人才能力建设研修班,推荐优秀女性社工参加“最美社工”评选。2020年度,全省妇联系统共组织牵头实施社工项目1629个,指导女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项目数量1594个,撬动社会资金超1.33亿元,受益群众300万人次。
【巾帼志愿服务】加强阵地建设,将“妇女微家”命名为巾帼文明实践岗,升级各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妇字号”实体阵地,衔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动员10万支巾帼志愿服务队、480 多万名巾帼志愿者参与“巾帼志愿阳光行动”,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扶弱帮困、普法宣传、健康咨询、文化体育、绿色环保等志愿服务。壮大服务队伍,以妇联系统专兼职干部、妇女议事会、“三八红旗手”工作室、巾帼网络志愿者、广场舞团队等为主体,形成具有妇联特色和优势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动员巾帼志愿者在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登记注册,实现服务项目上网、信息内容上网和效果评价上网,截至年底,全省实有在册巾帼志愿者281.71万人。开展项目化服务,推动巾帼志愿服务项目纳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清单,凝聚女性公益团体和社会组织为妇女、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培育出“陶都木兰”“八姑娘律师”“巾帼挽霞”等一批巾帼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建立巾帼志愿服务表彰激励机制,组织全省新时代巾帼志愿服务征集展示活动,评选巾帼志愿服务感动人物、优秀项目、暖心故事。
【疫情防控与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五级妇联在组织动员、宣传引导、群防群治、居家防控、生活习惯养成以及复工复产中发挥独特作用。联合主流媒体建立巾帼战疫工作矩阵,线上线下发掘报道培树战疫巾帼典型。率先在全国妇联系统开展公益众筹,1月27日至2月1日募捐3753.85万元,为江苏省驰援湖北2820名医护人员家庭提供暖心包、暖心菜、暖心话、暖心活“四暖”服务。在“江苏女性”微信公众号上开辟“携手战疫 巾帼有我”综合服务云平台,推出12个线上暖心服务栏目,组织各类专家开展就业、维权、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打造“在你身边、一键直达”云上服务群众阵地。以服务创新和治理创新助力复工复产,问需、问困、问效于女企业家、巾帼新农民、“好苏嫂”家政服务员和创业就业女大学生,通过线上招聘、志愿服务等方式帮助妇女就近灵活就业,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开展“巾帼暖心助农”系列活动,发动女执委、女能手、网红达人直播“带货”,助力经济复苏。
(省妇联 白育芳 徐 静)
【文联组织概况】截至2020年底,省文联有团体会员44个,其中包括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13个设区市文联和18个产业(行业)文联。现共有省级会员39000 多名,国家级会员8700 多名。所属省级文艺家协会12个,分别是江苏省戏剧家协会、江苏省电影家协会、江苏省音乐家协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曲艺家协会、江苏省舞蹈家协会、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江苏省书法家协会、江苏省杂技家协会、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10月1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主办,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政府、江苏省曲协承办的“‘姑苏牡丹颂’——曲赞全面小康 艺为人民大众”第11 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暨第二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汇报演出在苏州举行。省文联供图
【文艺创作】围绕迎接建党100 周年,重点打造扶持中篇弹词《邓稼先》、中篇评弹《杨记米行》、扬州曲艺中篇《永远的长征》、曲艺剧《盐阜往事》、中篇评弹《追梦女孩》、短篇评话《接头》等6 部作品。坚持与中国文联及文艺家协会紧密合作,打造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晚会、中国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四大全国性文艺品牌。
【获奖(入选)项目】歌曲《追》《我相信梦可以像花一样的开》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优秀推选歌曲;《江苏卫视2019—2020 跨年演唱会》获第30 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舞剧《朱自清》、古典舞《雨花石的等待》获第12 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篇弹词《军嫂》《钱学森》获第11 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音乐剧《华中鲁艺记》、扬剧《血色浪漫》、音乐电视《中华英雄谱》、民间文艺《传统鱼纹在设计中的应用》等4个项目获中国文联文艺基金资助项目。
【文艺活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组织开展“艺·江南——文艺发展联盟助力乡村振兴”论坛、视觉艺术优秀青年艺术家作品交流展、长三角影视剧创作峰会、“邮驿路运河情”中国画展等活动,推动跨区域文艺的交流和合作,传承和弘扬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制定省文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工作方案,助力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聚焦“美丽江苏”建设,开展学习宣传、文艺采风、文艺纪实、文艺创作、文艺惠民“五大行动”;聚焦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开展主题文艺创作、组织展示展览活动、开展文艺扶贫支教、组织文艺惠民巡演等工作;开展“美丽家园——江苏省文联聚焦苏北农房改善工程影像纪实行动”项目,用影像反映苏北地区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的进程和风貌。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举办“小康墨韵”书法名家主题作品邀请展、2020 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第三届江苏美术奖展览、“大美民间·小康颂歌”全国农民画双年展等活动。在苏州举办第11 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参与“紫金文化艺术节”,共举办11 项文艺活动,涵盖戏剧、电影、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群文活动等类别,展示江苏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各文艺家协会深化打造“一会一品”“一会多品”。(参见《文化·文学艺术》)
【文艺家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江苏文艺名家晋京展”,资助“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李奕洁到上海举办个人专场表演。实施紫金文化英才培育行动、紫金文化优青储备行动,一批文艺骨干力量加快成长。张建珍获第11 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评弹表演艺术家邢晏春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称号。坚持把“名师带徒”计划作为龙头性工程,通过名师高徒作品联展、师徒同台演出等方式,安排高徒参与重大主题性文艺活动、全国性重要展赛、高端人才集训,组织推出“代有才人”——江苏文艺“名师带徒”展演周,涵盖戏剧、曲艺、音乐、舞蹈四个门类41 位学徒,促进师徒传承工作。
(省文联)
【作协会员概况】2020年,全省新增中国作协会员49 名,人数居全国各省(市)作协之首。新发展省作协会员208 名、省网络作协会员52 名,全省累计有中国作协会员649 名、省作协会员3944 名、省网络作协会员452 名。文学职称评审中,通过文学创作一级1人、文学创作二级1人、文学创作三级5人。
【省作协九次代表大会】12月29~30日,江苏省作家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258 名推选代表中,基层和一线作家219 名,45岁以下代表79 名,新文学群体代表40 名。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开幕式上讲话。会议回顾总结八次代表大会以来江苏文学事业、文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谋划未来五年江苏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选举产生省作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98 名。省作协九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主席团成员30 名,毕飞宇当选新一届省作协主席。
【主题创作】第一时间向全省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发出倡议,动员全省作家积极投身“抗疫”主题创作,协调安排报告文学作家周桐淦赴援鄂一线实地采访。在江苏作家网开辟“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专栏,收到来稿千余篇,精选刊发百余篇有现实厚度和情感力度的抗疫作品。组织全省31 位作家,奔赴13个设区市、69个采访点开展“同舟共济 战‘疫’有我”主题创作采访活动,共撰写报告文学作品45篇,近37万字的采访作品汇编为报告文学集《又见遍地英雄——江苏抗疫实录》。《扬子江诗刊》微信平台开辟“牵挂和暖流”抗疫专栏,刊发著名诗人的抗疫诗作。省诗词协会从3600 余首抗疫诗词征集作品中精选百首,与省书法家协会合作举办“望月楚山·江苏抗疫诗词书法展”。省网络作协发起“看见温暖”抗击疫情主题征文大赛,并将“抗疫”列入第二届全国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推荐选题。年内,与省扶贫办联合组织24 名报告文学作家深入苏北五市12个重点帮扶县的数十个采访点进行现场采访,完成《茉莉花开——脱贫攻坚江苏故事》的报告文学创作。组织作家参加《向时代报告——中国小康江苏样本》报告文学的采访创作活动,与中国作协《诗刊》社等单位联合主办“小康中国美好江苏”全国诗歌征集首场采风创作活动。《扬子江诗刊》发起“大道之行·全面小康脱贫攻坚诗歌征文”活动,来稿中的170 首优秀作品在相关栏目刊出。省网络作协联合逐浪网开展“新时代的中国”第二届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共评出22 部优秀作品。(参见《文化·文学艺术》)
【“扬子江”系列文学品牌活动】第二届扬子江网络文学周 10月29日至11月5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江宁区政府主办的第二届扬子江网络文学周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100 多位网络大神写手、网络文学评论家、文学网站主编等参与。期间,举办第二届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颁奖典礼、第三届网络文学发展论坛、“网络文学与现代传播”论坛、网络文学版权交易活动、“美好小康”主题实践活动、文学沙龙、读者见面会等系列活动。
第三届扬子江诗会系列活动 10月12日和10月14日,先后举办第三届扬子江诗会大家讲坛、“新世纪20年中国诗歌创作”研讨会,组织国内著名诗人、诗评家围绕新世纪诗歌的经典化可能、传统经典在新世纪诗歌中的投影以及新媒体、新技术对诗歌生态的影响等展开研讨。11月8日晚,以“情满小康路”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在丰县举行,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当地文学爱好者和师生代表等300 余人参加。
第五届中国当代文学扬子江论坛 12月12日在南京举行,20 余位国内知名批评家围绕“当代文学总体性下的区域文学发展”,就当代文学的总体性与差异性,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与区域文学发展,产业时代的文学发展与前景等展开研讨。12月14日分论坛——“长三角儿童文学论坛”举行。
【作家队伍建设】实施首期特聘作家签约项目,签约有创作实力的中青年作家6 名。深化与南京大学文学院合作共建江苏文学院工作,7 名江苏青年作家考入南京大学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班,聘请6 位著名作家、批评家为创意写作班学员校外行业导师。举办长三角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和第五期、第六期青年作家读书班,以及第三期江苏作家研讨班,总计培训180人。实施“名师带徒”计划和文学英才、文学优青培养工程,选拔推荐第二批文学英才、文学优青,分别有6人和13人入选。安排10 名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组织9 批300余人次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采风活动。更新完善“百名优秀批评家名单”“百名重点青年作家名单”“百名优秀网络作家名单”。由《钟山》《雨花》《扬子江诗刊》共同承办第四届“雨花写作营”,共50 名青年作者入选,部分学员作品在名刊发表。
(省作协 俞丽云)
【科协组织概况】2020年,江苏省科协拥有和联系着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组建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学会团体会员12188个,个人会员52万人)151个,企业科协4063个、覆盖全省11.2%的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高校科协94个、覆盖56.3%的省内高校。全省有设区市科协13个,县(市、区)科协95个,其中独立建制的83 家、占比87.4%。无锡、常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镇江、泰州、宿迁等9个设区市所属县级科协全部独立建制。县级科协设立党组的64 家,占比67.4%。全省有乡镇、街道科协1111 家。
【科学普及】2020年,全省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13.84%,比全国整体水平高出3.28个百分点,连续六年蝉联全国省份第一。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6.06%,高于全国城镇居民水平;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9.37%,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水平。开展2006~2020年纲要评估检查,编印《2020 江苏省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报告》。对23 家全国科普示范县进行综合评估,推动全域科普工作任务落地。联合各成员单位办好专题科普活动,举办科普宣传周和科普日活动,全省各地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3424 项,举办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联合省应急厅等单位组织省危化品安全有奖知识线上竞答活动,参与人次超115万。完成“科普云”科普屏改版,扩容线上资源,数据总量达7.03TB,其中自主研发数据总量2.46TB。围绕科普成果、科技人物、科技成就展览展示,建成省网上科普展示馆并上线运行。首次在线上举办第31 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编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普丛书》;组织第十一届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和第六届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评出获奖作品707 件;组织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线上赛,70.5万人次参赛;组织2020年度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江苏赛区活动,266.76万人次参赛;制作《大众科学》栏目50 期,《科普动视》200 期;继续在南京地铁4号线运营“科学号”专列,取得良好科学传播效果。全省注册科技志愿者63321人,列全国第五;科技志愿服务组织1540个,列全国第六;平台发布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数4732 项,列全国第二;创建科技志愿服务平台91个,列全国第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志愿服务队和盱眙县科技志愿服务大队王晓鹏,分别获“2020年全国优秀科技志愿服务队”和“优秀科技志愿者”称号。举办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2 场次,吸引全国3035 余名骨干参加培训。持续加大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建设,新增科普中国信息员205515人。完成第五批省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队建设,聘任首席科技传播专家82人,认定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43个。组织“院士专家进基层”活动,在校园、农村、社区、企业、军营、机关开展专题科普活动230场次。
【学会建设】规范学会运行,指导学会理清与支撑单位的权责关系,提升自主办会水平。完善学会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指导省级学会加强自身建设。推动中国自动化学会等6 家国家级学会与省科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国家级学会达34 家。构建需求导向、服务精准、赋能共生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无锡市列入全国首批科创江苏试点,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定《2020年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实施意见》,联合全国11个国家级学会、6个省级学会建立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组建31 支省级科技服务队,务实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省会合作】集聚国家级学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举办“2020 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轻量化大会”等10 余场全国性学术大会,引领带动省级学会举办“会展赛商”一体学术交流活动912 场次,参会人数超64万人次。提升科技智库建设水平,“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获评省级重点高端智库,进一步认定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等10 家单位为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
【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全省县级科协全部出台《“4+1”工作实施方案》,各级科协以党建带群建为抓手,融入“两个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四长”作用。接长科协工作手臂,市县两级农技协覆盖面分别达到69.2%和42.1%,高校科协覆盖56.3%的省内高校,企业科协覆盖全省11.2%的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工作者服务】实施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从189 名候选人中产生99 名托举人选。开展2020年江苏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评出10 名“最美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完成科技工作者状况和人才发展专项调查问卷1624 份。新建院士之家、省政协科协界委员活动之家、海智之家、学会之家、院士墙等科技工作者服务设施。承办“我和我的祖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南京站活动,10333人次参观展览。推动南航原创话剧《旋翼人生》纳入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目,组织公演4 场,3200人现场观看、超31000人次网络观看。实施“科学家精神传播计划”,利用全媒体矩阵,系统宣传报道赵其国等7 名两院院士及51 名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事迹。
【科技馆建设】截至年底,全省有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21 座,其中省级1 座:江苏省科技馆;设区市6 座:南京科技馆、无锡科技馆、南通科技馆、盐城市科技馆、扬州科技馆、泰州科技馆;县、市(市、区)14 座:宜兴科技馆、新沂市科技馆、苏州市青少年科技馆,常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张家港科技馆、太仓市科技馆、海门科技馆、东海县科技馆、盱眙铁山寺天文科技馆、金湖县科技馆、盐城市大丰区未来科技馆、盐城市大丰港海洋科技馆、灌南科技馆、灌云科技馆。在建(重建)5座,分别是:镇江市科技馆、苏州市科技馆、中国大运河水工科技馆、淮安市洪泽区科技馆、涟水县科技活动中心。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800万元,支持省内13 家科技馆实施免费开放。2020年投入630万元,为13 套流动科技馆开展展品更新。开展省科普场馆绩效考评工作,对南京科技馆、苏州青少年科技馆、泰州科技馆、中山植物园、常州博物馆等优秀单位给予资金奖补。2020年命名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20 家,奖补优秀基地20 家。吸引14 家社会科普场馆参与2020年度江苏省科普场馆扩大开放试点工作。呈报《关于将江苏省自然科学技术馆列入省“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请示》《关于江苏省自然科学技术馆筹建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明确将省自然科学技术馆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开展科普大篷车社会化试点运行,33 套流动科技馆实现展品首轮更新;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800万元,支持13 家科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开展专业科普场馆扩大开放试点工作,全年全省新增14 家社会类科普场馆免费开放;争取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支持,新建5个农村中学科技馆;新评定120 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奖补20家优秀科普教育基地。
【科协助力疫情防控】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省科协整合运用社会科普力量,开展抗疫应急科普宣传,累计上线科学防疫资源图文资料110 余万字、短视频130个、电子图书和插图600 余件,累计发布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信息近5000条,近1.3亿人次阅读。编辑出版《科学战疫——人类与病毒的故事》图书入选中宣部2020年度全国重点主题出版物,获评全国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图书类优秀作品。开发传播“空中课堂”“科学少年班”等在线教育课程。组织涉医学会、高校科协迅速投身抗疫斗争,召开6次省级学会线上专题学术报告。召开新冠肺炎防控国际合作视频会议,与中国科协欧洲(比利时)海智创新创业基地合作,邀请国际知名病毒研究专家与江苏专家探讨新冠病毒的防控,推动新冠病毒流行预防与控制国际合作交流。
(省科协 王 亮)
拓展资料·发布
2020年江苏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了解掌握新时代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状况,总结评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情况,及时跟踪检查我国和各地区“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为“十四五”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制定提供相关决策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于2020年4月至10月,按照国家统计制度规范组织开展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调查范围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 至69岁公民,设计样本量309810 份,回收有效样本309027 份,其中江苏省设计样本量8400 份、回收有效样本7816 份。
调查获得江苏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状况、公民获取科技信息和参与科普的情况、公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态度,以及公民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议题的科学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翔实数据。结果表明,江苏省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持续快速提升,2020年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13.84%,超过江苏省“十三五”发展目标预测区间。不同分类群体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江苏省公民对科技发展信息的感兴趣程度较高,互联网成为信息时代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首要渠道。江苏省公民参与科普活动和通过科普场所获取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比例持续增加,对科普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较高。江苏省公民崇尚科学、理性求实、支持创新,新冠疫情防控促进江苏省公民理性思维和科学意识的进一步提升。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一、江苏省及各设区市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
2020年江苏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3.84%,超过“十三五”发展目标预测区间,比2018年的11.51% 提高2.33个百分点,比2015年的8.25% 提高5.59个百分点。江苏省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反映出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特征,是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0年江苏省的13个地市中,南京市(17.6%)、苏州市(16.7%)、无锡市(15.8%)、常州市(15.2%)、南通市(14.0%)等市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超过江苏省总体水平,镇江市(13.8%)、扬州市(12.7%)、泰州市(12.6%)、盐城市(11.8%)、徐州市(11.7%)、淮安市(10.8%)等市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超过全国总体水平,连云港市(10.1%)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10%,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宿迁市(9.7%)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5%,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同时,也表明江苏省虽然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超过“十三五”发展目标预测区间,但各地市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
二、江苏省不同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
2020年调查显示,与全国各相应群体的总体水平相比,江苏省不同群体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在快速提升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从城乡分类来看,江苏省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差距小于全国相应水平的差距。2020年,江苏省城镇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6.06%,高于全国城镇居民水平;江苏省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9.37%,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水平。
从性别分类来看,江苏省男性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公民,性别差距大于全国相应水平的差距。2020年江苏省男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6.99%,高于全国男性公民13.12%的水平;江苏省女性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35%,高于全国女性公民8.82%的水平。
从年龄分类来看,江苏省中青年群体的科学素质水平较高,且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依次递减状态。2020年江苏省18~39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为19.13%,高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40~54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为10.93%,高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55~69岁年龄段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为4.98%,略高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
受教育程度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具备科学素质公民产生的基础,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明显提升。2020年江苏省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3.90%,高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4.53%,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相当;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5.80%,略高于全国相应群体水平。
三、江苏省公民获取科技信息和参与科普的状况
2020年调查显示,通过电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公民比例分别为84.4%和75.7%,其中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作为首选的公民比例为55.4%,明显高于首选电视的比例(28.6%)。其次,江苏省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依次为:亲友同事(34.7%)、报纸(30.3%)、广播(30.3%)、期刊杂志(23.0%)、图书(21.6%)等。
对通过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公民的进一步调查显示,互联网使用者更多选择“看是否有本领域专家的认可”来处理和辨别网络信息。从江苏省公民辨别有疑问的网络信息的行为来看,选择“看是否有本领域专家的认可”“看是否有可信的证据及严谨的结论”和“看出处是否为主流媒体”的江苏省公民比例分别为58.4%、57.9%和50.3%;选择“看其他人的评论”的比例为43.4%;选择“不相信任何有疑问的信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和“看是否有极端或绝对的表述”的比例分别为27.7%、17.8% 和16.6%。表明江苏省公民网络信息辨别的总体情况较好,大多数公民具备网络信息辨别的行为意识和价值判断。
四、江苏省公民利用科普设施的状况
江苏省公民在过去的一年中,参观过各类科普场馆的比例依次为: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59.8%),公共图书馆(54.3%),自然历史博物馆(42.4%),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39.3%),流动科技场馆(25.3%),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25.1%)。近年来,江苏省公民参观各类科普场所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尽管2020年公民参观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仍是公众首选的科普场所。
五、江苏省公民对科技发展信息的感兴趣程度
2020年调查显示,江苏省公民对科技发展信息的感兴趣程度较高。江苏省公民最感兴趣的科技发展信息是“卫生与健康”,感兴趣公民的比例高达93.9%;对“气候与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和“应急与避险”感兴趣公民的比例均超过86%;公民对“网络与信息技术”“军事与国防”“前沿科技”和“航空航天”的感兴趣程度略低于上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发展信息,感兴趣公民的比例依次为83.0%、82.2%、74.0%和68.9%。
六、江苏省公民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科学议题的认知和行为
江苏省公民认为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有帮助的信息来源是权威媒体渠道、权威数据信息和权威科普知识。调查显示,大多数公民最相信“官方实时新闻”“疫情最新数据”“新冠肺炎科普知识”和“权威专家观点”,选择的比例分别为:71.2%、67.6%、57.7% 和57.7%;认为“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的相关文章”“各大媒体辟谣信息”和“亲友同事的言论”帮助较大的公民比例较低,分别为16.0%、13.5%和8.2%等。
在2020年调查期间,江苏省公民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症状、流行传染病传播途径和个人防控行为等题目的回答正确率都超过八成:当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时,有90.7%的公民能够正确应对;有90.1%的公民知晓新冠病毒会直接感染影响人体的肺部;有87.8%的公民知晓新冠病毒感染在潜伏期也有传染性。对于新冠疫情的网络谣言,超过半数公民能够做出正确分辨,认为“疫苗是应对和解决新冠肺炎疫情的根本方法”的公民为55.5%。表明随着疫情防控的持续推进,江苏省公民对新冠防疫相关科学议题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江苏省绝大多数公民的科学防控行为和意识都有提升。调查显示,有93.5%的公民认为自己在“认识到面对疫情不要恐慌,做好个人防护就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贡献”方面有所提升,有93.3%的公民认为自己在“认识到新冠肺炎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危害巨大”方面有所提升,分别有92.3%和90.9%的公民认为自己在“增强公共卫生和应急安全意识”和“了解更多的流行性传染病应对和防护知识”方面有所提升,有84.9%的公民认为自己在“提高对网络信息辨别和判断能力”方面有所提升。
与江苏省全体公民相比,江苏省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具有更好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基础,科学意识和科学能力有所提升的比例更高。在江苏省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中,接近100%的人认为自己在“认识到新冠肺炎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危害巨大”“增强公共卫生和应急安全意识”“认识到面对疫情不要恐慌,做好个人防护就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贡献”和“了解更多的流行性传染病应对和防护知识”等方面有所提升,有96.8%的人在“提高对网络信息辨别和判断能力”方面有提升,均明显高于全体公民在各方面提升的比例。
(省科协)
【归侨和侨联组织情况】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1978年12月31日以前回国的归侨(以下简称老归侨)1058人,分布在省内13个设区市,较上年减少43人。其中,南京地区448人(包括省直单位和在宁高校老归侨128人,南京市320人)、无锡市145人、徐州市49人、常州市76人、苏州市132人、南通市34人、连云港市32人、淮安市8人、盐城市12人、扬州市36人、镇江市71人、泰州市14人、宿迁市1人。享受所在地区低保的老归侨19人(南京市6人、无锡市1人、徐州市4人、苏州市1人、连云港市4人、淮安市1人、镇江市2人);空巢老归侨142人(省直单位和在宁高校26人、南京市75人、无锡市1人、常州市2人、苏州市18人、南通市2人、淮安市2人、盐城市4人、扬州市1人、泰州11人);身患重大疾病老归侨202人(省直单位和在宁高校28人、南京市84人、无锡市13人、徐州市34人、常州市6人、苏州市8人、南通市6人、连云港市4人、淮安市1人、盐城市5人、扬州市9人、镇江市3人、宿迁市1人)。
至2020年底,全省有各级各类侨联组织近1000个,其中,设区市侨联13个,县(市、区)侨联90个,乡镇(街道)侨联400个,高校侨联44个,“两新”组织和其他类型侨联25个。
【经济发展服务】2020年,省侨联动员全省侨联系统服务稳外资、稳外贸,加大线上招商、云签约等工作力度,共协助引进经济、科技等项目200 多个,协议利用资金500 多亿元,协助引进侨界人才300 多人。举办“一带一路”交汇点华商大会,推动江苏对外合作项目与住在国侨社团建立互助机制,全省10个“走出去”企业与9个海外侨团线上签约,11 名重要华商与相关单位对接投资意向。主办“创业中华·筑梦江苏”——首届国际空间智能应用创新创业大赛,助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组织召开“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推进会,启动“助梦大使”聘任工作,创新团结凝聚海外新侨工作方式。举办第二期海外侨领研修班,强化海外联谊资源涵养。
【为侨服务】全省各级侨联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6800 多人次,发放慰问金300 多万元。用好华侨事务专项经费和侨爱心善款,为全省所有老归侨购买大病保险、发放补助金。省侨联全年举办3 场“创青春——江苏侨界青年双创发展分享”活动,为侨界青年搭建后疫情时代事业发展平台;与省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关爱老归侨“一对一”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意见》,为老归侨精准服务;结合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30 周年,连续第三年在全省侨联系统开展“侨法宣传月”活动;召开历史遗留涉侨案件座谈会,推动解决7个成年积案。全年全省侨联系统处理来信270 件,接待来访1000 多人次,协助解决涉侨纠纷和案件500 起。
【侨界联谊联络】举办“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先后组织12个国家的6000 多名海外华裔青少年通过“云端”感悟中华文化和江苏地域文化,帮助他们过好“超长假期”。发挥省侨联中餐文化海外推广基地的作用,推出两季“药食同源·健康生活”22 道淮扬菜,帮助侨胞宅家制作美食。依托网络举办全球华侨华人厨艺大赛、“亲情中华·讲‘苏’故事”才艺大赛和“侨连五洲·相约江苏——侨界守望相助、战疫有我”摄影摄像大赛,丰富侨胞战疫期间生活,网络投票数超过2150万,访问量达4322万人次。
【侨联抗疫支援】1月26日,省侨联向海内外侨界发出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的倡议,各设区市、县(市、区)等侨联陆续发出数百份倡议。据不完全统计,江苏侨界为国内疫情防控捐赠资金和医疗物资超过6亿元,其中直接通过全省侨联组织捐赠7000 多万元。组织发放3500 多份调查问卷,持续跟踪推动近2000 家侨企复工复产,梳理企业共性问题和个性化需求,向省委、省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反映,精准帮助企业解难纾困。全省侨联系统上下联动,帮助有关侨企解决上游企业复工、扩大产能、申报防疫重点企业、物资运输等难题。组织召开侨青企业复工复产座谈会,邀请省发展和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深入解读“苏政50条”。以“后疫情时期企业发展”为主题,举办侨企沙龙和侨创沙龙,为侨商和新侨分析形势、出谋划策,坚定发展信心。组织开展“反向捐赠”,为50多个国家的80 多个侨团、2万多名海外侨胞和留学生寄送口罩约60万只、手套约4万副、预防中药约2.4万袋,捐赠物资实现对海外顾问、海外委员的全覆盖。省侨联分两批发动19个海外侨团在北美、澳洲、欧洲等地建立21个留学生志愿服务关爱点。利用微信平台编辑发布20 多期《海外侨胞疫情防护指南》,及时推送领事保护、回国包机登记等权威性信息1200 多条;开设3 期线上“侨界专家讲堂”,邀请著名专家讲授疫情防控知识;主动协调省中医院开设“云门诊”,分地区组建“10+N”中医关爱群,覆盖五大洲1万多名侨胞,持续提供线上服务。
(省侨联 吴 琼)
【社科联组织概况】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设区市社科联13 家、县级社科联58家、高校社科联40 家。2020年,省社科联业务主管的社科类社会组织118 家,其中,社科类社团104 家,民办社科研究机构14 家,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等学科,涉及党政机关、高等院校、党校系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各领域。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江苏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社团建设的实施意见》,修订完善《江苏省社科联党组联系学会和专家制度》《江苏省社科联学会管理办法》《江苏省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完善制度保障。举办年度学会秘书长培训班,提升社会组织工作能力。严把审批、换届和年检三大重点管理关口,整治社会组织不规范行为。同时通过年度学会重点学术活动和学术著作出版经费资助工作,保障社会组织发展活力。(参见《文化·哲学社会科学》)
【重要学术活动】10月24日,省社科联、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以“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局面”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学术大会,先后举办11 场学术活动。采取线上视频和线下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与淮阴工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扬州大学联合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召开“疫情防控与江苏城乡经济发展座谈会”“江苏经济社会热点观察学术沙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系列学术论坛”。
【社科普及】组织第十七届社科普及宣传周,以“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共谱‘强富美高’新篇章”为主题,省市县三级联动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科普及活动。制定《2020年省社科联社科普及项目申报说明和选题指南》,增设社科普及基地资助项目,集中力量打造基地特色活动。组织制作《小康在身边》社科普及读本,配套制作4 集动漫微视频,多维度展现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画面。举办主题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全省参与量达260万人次。利用“江苏社会科学普及”公众号,围绕百姓关心的疫情防控、医疗教育、劳动保障、法律援助等热点问题,邀请专家学者答疑解惑,共计发文400 余篇。在南京地铁4号线开辟社科普及专列,利用公共空间宣传社科工作,增强哲学社会科学显示度。
【成果评奖】开展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全省共收到申报成果7484 项。经申报、形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省评奖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社会公示等环节,省政府于12月29日印发《省政府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授予748个项目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19 项、二等奖299 项、三等奖330 项。
(省社科联 陈朝斌)
【残联组织概况】2020年,全省市、县(市、区)、乡共成立残联1389个,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全部建有残联,社区(村)建残协19557个。各级残联工作人员4652人,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总计16260 名。全部省级残联、69.2%的设区市残联配备残疾人领导干部,50.5%的县级残联配备残疾人干部。全省共建立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557个,其中省、市级专门协会已建比例为100%,县级专门协会已建487个。全省助残社会组织共有527个。全面落实《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改革实施方案》,截至年底,全省13个设区市、95个县(市、区)残联全部出台改革实施方案,所有符合设立党组的县级残联全部设立党组。
2020年,省残联举办第六次全省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全省205 名模范先进受到表彰表扬,运用“融媒体”方式开展全方位宣传,网络直播平台收看人数超百万人次。在无锡举办长三角残疾人事业一体化发展研讨会、全国残联教就部主任和全国残联就业中心主任工作会议,承办2020年全国“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表彰活动、国际残疾人日“我的梦”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南京公益演出活动,进一步提升江苏残疾人工作影响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残助残工作,全年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募集助残资金(含物资)1.19亿元,惠及全省贫困残疾人家庭31.6万户。
【残疾人证管理】根据《省残联关于组织开展有效期将满残疾人证换发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全省持证10年有效期将满残疾人组织开展换证工作,通过细化完善评残办法,出台残疾人证管理、核准实施办法,甄别残疾体征、查实生存状态、重评残疾类别等级等方式,严把残疾人证发放关,年底完成80 余万残疾人换证工作。推进“智慧残联”建设,落实“放管服”改革,结合残疾人群众需求,简化办证环节、优化办证流程、缩短办证时间,加大上门服务、现场办公力度,努力为残疾人提供便利;推动残疾人证新办、换领、迁移、挂失补办、注销、变更等事项“跨省通办”。
【残疾人教育服务】省残联、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特殊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与省教育厅建立每年两次定期数据比对机制,确保残疾学生应助尽助。制定《江苏省学前融合教育试点资金管理规定(试行)》,在全省确定10 家机构开展孤独症、智力类残疾幼儿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工作。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217 名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儿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提供资助,带动各地对578 名残疾儿童给予学前教育资助。2020年,全省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部、班)4个,在校生534人,其中聋生465人、盲生27人、其他42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班)10个,在校生1694人、毕业生333人,毕业生中98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全年全省有428 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94 名残疾人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1521 名残疾青壮年文盲接受扫盲教育。
【残疾人文化服务】开展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举办“奏响自强歌·共筑小康梦”江苏省第十届残疾人艺术汇报演出,网络直播点击播放量达252万人次。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和“书香中国·阅读有我”活动,组织全省残疾人艺术人才参加华东地区文化创意大赛,获奖作品224个。鼓励各地以地域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为载体,培育文化创业项目,扶持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建设,提升残疾人文化创业实效。及时开设专题专栏“抗击疫情”“战‘疫’进行时”“残联改革进行时”宣传报道全省残联系统在抗击新冠疫情、残联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截至2020年底,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80个,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1053 场次;省、市两级残联共举办残疾人艺术类的比赛演出及展览53次。
【残疾人体育活动】加大基层残疾人健身场所和设施建设,建设全省康复体育社区示范点211个,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156 名。推进“残疾人排舞运动发展模范省”建设,联合省教育厅、省体育局开展“排舞进校园”活动。在仪征市举办2020年江苏省残疾人排舞公开赛,邀请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共300人参赛,扩大残疾人排舞在省内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品牌影响力。推广群众性体育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全省8个市的10 所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魔方进校园”活动;组织2020年江苏省第三届残疾人垂钓全国邀请赛、2020年江苏省残疾人电子竞技公开赛、2020年江苏省残疾人旱地冰壶比赛、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三项残疾人赛事(三人制聋人足球、盲人跳绳、残疾人掼蛋)。与沪、浙、皖三地省级残疾人体育训练(指导)中心开展共建合作,签订共建协议;搭建苏陕两省残疾人体育合作框架。
【残疾人权益维护】推进残疾人事业法治化进程,制定或修改省级关于残疾人的专门法规、规章1个、地市级1个;制定或修改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省级规范性文件2个、地市级7个、县级3个,完成《江苏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立法工作,开展涉残法规政策宣讲32 场次。继续开展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年全省完成15764 户改造任务;配合民政部门完成重度残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7373户;5个无障碍环境市县村镇创建示范地区通过国家验收。残疾人参政议政工作稳步开展,各地残联协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提案20 件,办理议案、建议、提案91 件。(参见《收入与分配·社会福利·残疾人福利》)
(省残联 丁 静)
【红十字会组织概况】至2020年底,全省有红十字会基层组织9312个,红十字会员3630891人,其中青少年会员3111311人;红十字注册志愿者73282人,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1067个,冠名医疗机构169个。全年全省新建学校红十字会61 家,累计4412 家,学校建会率超过60%。全省累计有13个设区市和38个县(市、区)红十字会建立党组。
【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2020年,省红十字会深入省委党校主体班、35 家省级机关、快递行业等开展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连续九年超额完成“公益性应急救护百万培训”项目,完成救护员培训145106人,普及性培训1209778人,举办救护师资初训班12 期、复训班4 期,初训师资637人、复训师资201人,年度注册师资3476人。自2006年以来,全省累计培训救护员8902383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9419295人,总计18321678人,占全省户籍人口总数的22.70%。推进“健康江苏”建设,筹集资金1016万元,为苏北5 市县(区)公立医院配置无创呼吸机38 台,为苏北苏中9个设区市63个县区配置AED 机241 台,帮助当地改善公共医疗资源和卫生基础设施。全年新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7个,全省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累计达91个,基本实现县级救护培训基地全覆盖。全省24个AAAAA 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全部投入运营,在全国率先实现AAAAA 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设和救护员培训全覆盖。联合举办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竞赛,无锡市代表队获团体特等奖,个人总分前3 名由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分别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联合举办“救”在身边——寻找“最美救护员”评选活动,31 家机构组织参与推荐,7.5万人参与网络投票,评选出10 名“最美救护员”。
【造血干细胞捐献】全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普及培训30万人,报名采集血样1.58万人份,检测入库1.21万份,累计入库19.4万人份。捐献造血干细胞74 例,累计捐献872 例。
9月11日,省红十字会、南京市红十字会在夫子庙景区大成殿广场联合主办2020年“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夏雨婷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全省志愿登记81368人,累计143051人,位居全国第二。实现遗体捐献450人,器官捐献195 例,获取肝脏192个、肾脏369个、心脏39个、肺脏14 对、角膜516 片,1130 余名患者得到救治。
【无偿献血与防艾宣传】全省无偿献血量占临床用血量的100%。通过抖音、微电影等方式广泛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主持人62人,4500余名大学生受益,10万余名南京高校学生参与防艾网络调查问卷。
【红十字志愿服务】连续10年实施全省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2020年,全省51 所高校2259 名红十字志愿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和志愿服务工作,服务时间11万小时,受益群众近20万人次。采用“互联网+”模式,联动开展“农民健康百村工程”志愿服务项目,600 余名医生、教师、青年大学生以“云义诊”“云讲堂”“云调研”“云推广”4个子项目联合打造“云聚百村”全新项目,为“老”项目注入新活力。全年全省普及养老照护知识2万人,入户志愿服务6166 户,服务人数1万人次。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修订《江苏省红十字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红十字志愿服务管理。
【红十字对口支援】2020年,全省红十字会系统筹集对口支援款物3233 余万元,位居全国前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协作,鼓励企业、爱心人士捐赠帮扶款物,动员南京岚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沪欧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捐赠药品、医疗器械、负压救护车支持陕西、青海、贵州、西藏等对口支援地区。组建援藏工作考察团赴西藏拉萨、林芝等地调研,召开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举行捐赠活动,签署扶贫合作协议。
【红十字会改革】推进全省红十字会系统改革工作,全省13个设区市红十字会改革实施方案全部出台。2个设区市(淮安、镇江)和10个县(市、区)红十字会完成换届,6个设区市(无锡、徐州、淮安、盐城、扬州、镇江)和38个县(市、区)红十字会依法成立监事会,构建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现代治理结构。推进内控体系建设,加强财务、资产、捐赠物资等方面管理,加大对重点项目和重大资金使用监管力度,以省委第八轮巡视整改为契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30余项。全年投入资金1890万元,新建“博爱家园”251个,累计建成516个。实施人道项目1888个,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以“博爱家园”为载体,扩大组织、阵地、活动有效覆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红十字交流合作】完成对纳米比亚霍马斯省社区援助项目,在当地住房火灾多发社区开展防灾宣传教育,免费发放太阳能灯和烟雾探测器,救助受灾家庭。应邀接受德国红十字会勃兰登堡州分会书面采访,刊登江苏红十字会参与防疫工作经验。与台湾花莲红十字组织开展“两岸红十字青少年抗疫主题征文书画交流活动”。推进长三角红十字系统区域合作,与沪浙皖红十字会联合新浪网、喜马拉雅等媒体发起“博爱长三角——我的献血故事”主题征文活动。
【红十字疫情防控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募集疫情防控款物9.53亿元,捐赠额位居全国前列。打通海外捐赠渠道,累计办理境外捐赠物资通关手续175 批次,折合人民币价值4758.36万元。发起“江苏省援鄂医务人员关爱行动”,为赴湖北一线医务人员发放慰问金1108万元。联合3 家保险公司为援鄂医务人员免费办理人身意外保险,保险总额31.76亿元。2月2日、20日分两批派遣7人组成工作组赴武汉支援。调拨物资支持机场等卡口疫情防控工作,派遣救援队为学校、园区开展疫情消杀,全省3万余名红十字志愿者主动参与联防联控,助力复工复产复学。主动提请纪检监察组、审计厅和监事会提前介入,全过程全流程开展监督,高效周转捐赠物资,及时公示捐赠信息,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开透明。
【红十字应急救援】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编写应急预案编制指引,13个设区市和55个县(市、区)红十字会与当地应急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加强救援队规范化建设,全省建有各类救援队80 支,骨干队员1195人,举办全省红十字救援队现场推进会,制定救援队管理办法、救援队装备规范化管理办法,加强培训演练和装备器材配备,提升实战能力。加强备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维修改造项目。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汛期期间,全省红十字会系统17 支赈济、水上救生、医疗、心理及综合性救援队进入备勤值班状态,针对南京高淳区、太湖区域进入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根据当地要求连夜紧急调拨1300 床棉被至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点,帮助转移安置群众。
(省红十字会 孔 亮)
【台联参政议政】省台联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扼制台独分裂势力》《关于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台湾学生工作的建议》等4 件书面建议。省两会期间,省台联提交《关于加强统筹整合力度 推进惠及台胞政策落实见效的建议》《关于在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关键阶段补短板强弱项的几点建议》《关于进一步优化我省服务台湾青年政策落实的建议》等3件集体提案,6 名台籍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建议、提案、社情民意信息10 余件,内容包括惠台政策落实、苏台青年交流、智能制造、金融服务等问题。协助全国台联在苏州和昆山召开两场座谈会。与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联合组织台籍省政协委员赴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就“发挥江苏自贸试验区新优势,推动苏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新突破”开展调研。组建两岸关系研究委员会,加强台情研究队伍建设,形成一批台情研究和参政议政成果。
【台胞服务】发起支援湖北爱心捐款活动,全省台联系统干部和定居台胞累计捐款25.55万元。协助台胞台企向湖北捐赠物资,支持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港澳台学生发起“保护我方白衣天使冲冲冲”爱心募捐活动,筹集375个护目镜捐至襄阳市中心医院。加强与台胞台企联系,努力协调各方资源,为台胞台企解决在购买防疫物资、复工复产、生活就医等方面的困难。省台联调研组赴各市走访台资企业、两岸婚姻家庭企业、定居台胞创业企业近20 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复工复产和援企惠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并为企业送去防疫物资。坚持走基层、送温暖、解难题,赴南京、徐州、常州、南通、宿迁等市慰问老台胞和困难台胞。
【对台联络交流】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5 周年,省台联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举办为期一个多月的“跨越海峡的觅证”台湾同胞抗日遗址遗迹图文展,接待团组10 余批次,累计接待观展人数近万人。举办“江苏,你好”台生日活动,组织在南京11 所高校100 余位台湾学生参观台湾同胞抗日遗址遗迹图文展、南京市规划建设展。在苏州召开青委会工作会议,组织青委会委员与两岸婚姻家庭进行交流。与连云港市台联联合组织部分南京和连云港市台资企业参加第12 届中国(江苏)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响应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号召,与沪浙皖台联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共同倡议》,形成长三角地区台联制度化协作机制。组织在南京定居青年台胞、常住台胞及两岸婚姻家庭近50人参加全国台联2020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江苏分营——台湾青年创业领航公益讲堂活动。推荐多名台湾教师、台湾青年、两岸婚姻家庭成员参加全国台联大陆任教台湾教师座谈会、台商直播实战和乡村振兴产业研习班、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等交流活动。
(省台联 周振晴)
【青联委员和组织概况】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有委员658人,设主席1人、副主席18人;常务委员会132人,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同是常务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下设秘书处。团体会员26个,其中全省性社团会员9个,即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学生联合会、江苏省志愿者协会、江苏省青年商会、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协会;行业(系统)会员4个,即江苏省级机关青联、江苏省金融青联、南京基督教青年会、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地方会员13个,即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宿迁、徐州、连云港13个市级青联。设17个界别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界别),分别为:科学技术界别、教育界别、农业界别、社会和法制界别、工业界别、金融界别、文化艺术和体育界别、新闻出版和新媒体界别、医药卫生界别、交通建设界别、商贸旅游界别、软件和信息服务界别、社会组织界别、民族宗教界别、海外学人华侨界别、技能人才界别和港澳台特邀人士界别。
【青年人才服务】推动《江苏省青年人才建功高质量发展行动》相关工作项目落地落实。2020年,省、市两级组织261 名海外学子参加暑期实习项目,培养集聚一支热爱江苏、建设江苏的海归青年人才生力军。全省各级青联建立联系服务海归青年的联谊站、服务站116个,加强与海外青年人才的沟通联系,宣传省内人才政策和需求,为归国青年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推动海外学子深入了解江苏,鼓励海外学子来苏就业创业。
【青联对口支援】做好结对的陕西、安徽等地33个贫困村、380 户结对贫困户的脱贫工作,落实380个帮扶方案,推进27个产业帮扶项目。组织实施“青力扶贫”农产品助销网络直播活动,累计观看人数近34.4万,助销扶贫和助农产品共计41.3万元。推动江苏与受援地青联组织、青商会常态化交流互访、互学互鉴,组织新媒体专家、少先队总辅导员、资深团干部等送教上门,为受援地538 名团干部开展交流授课,组织450 余名青年企业家、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创业典型等互相考察交流、加强合作,持续推动受援地经济发展。聚焦就业扶贫,开展就业精准帮扶行动。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苏见习、就业、创业帮扶工作机制,为515 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提供见习实习就业岗位。发动省、市青联委员中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及民办院校、医院、律师事务所、社会组织等机构负责人参与提供就业岗位,精准帮扶符合条件的高校(中职)毕业生实现就业,全年共募集发布就业岗位1145个。累计实施手拉手结对、融情实践夏令营、受援地基层团队干部培训、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希望工程、爱心包裹等系列援建项目89个,投入资金5403万元。组织20 余万人次新疆、西藏、青海等受援地与省内青少年开展手拉手结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苏青益筹”平台为湖北捐款捐物,3 名青联委员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建立省青联物资协调组,多途径全时在线积极协调防控急缺物资海外货源。
(团省委)
【贸促会组织概况】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省级贸促分会1家,副省级贸促分会1家,设区市贸促支会12 家,县(市、区)贸促支会22 家。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贸促会于2018年9月并入昆山市贸促会,响水县国际商会于2019年10月注销登记。
【国际商会会员服务】截至年底,全省有国际商会会员企业3万多家。省国际商会响应国家惠企号召,在全国国际商会系统率先免除全体会员2020年度会费,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围绕助企抗疫,通过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累计调研企业2300 多家次,了解并反映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协调帮助解决复工审批、资质办理等问题;搭建会员企业防疫物资信息交流平台,协助企业采购海外防疫物资,支持会员之间互通有无,加快复工复产。开展“稳外贸、服务企业”专项行动,组织会员企业参加30 多场线上线下经贸交流、合作洽谈、投资推介等活动,举办8 场经贸政策、法律法规、风险防范等专题培训,为企业提供各类经贸信息近5000条,协助30 多家会员企业与相关国家驻华使领馆、在华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及境外商协会建立联系。法律专业委员会、文化贸易专业委员会、商务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分别开展行业交流研讨、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推动全省国际商会联动合作发展,新发展省国际商会会员600 多家。(参见《开放型经济·经贸促进》)
8月1日,太仓市关工委开展“走进生态果园、尽享快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 多个家庭到城厢镇永丰村独溇小海生态果园,在果农的指导下亲手采摘水果。姚建平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省贸促会)
【关工委组织概况】2020年,全省关工委组织消除“空白点”481个,总数达62908个,调整充实县级关工委领导班子115人,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607434人,较上年增加7400 多人。全省规模以上民企关工委、中小企业组建的联合关工委达31295个。各地深入贯彻2019年5月省委办公厅下发的《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和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委下发的《关于完善和落实“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的意见》精神,有效带动关工委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建设和阵地建设全面加强。南京在全国关工委系统首家建成关工委融媒体中心。在中国关工委成立30 周年纪念表彰大会上,江苏有21个先进集体、63 名个人获表彰。
【爱党爱国教育】将“爱党爱国、立德立行”主题教育活动纳入省文明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部署,全省各地关工委联合文明办、教育等部门,从4月起中小学校陆续复学的实际出发,启动开展爱党爱国教育活动。为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各地关工委运用网站、微信、QQ 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教育和小型分散的线下实践活动。江苏少年网开展“我为国旗点个赞”网络寄语活动,点击量近1500万次。全年全省关工委线上线下结合组织33000多名“五老”宣讲员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宣讲,1000 多万人次青少年听讲。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在公安派出所建立关爱工作站,为退休民警关爱帮教失足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平台。截至年底,全省1782个基层户籍派出所建关爱工作站1266个、占比71%,3000 多名退休民警及4500 多名在职民警、辅警等参加关工站工作。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镇江、泰州等市提前实现“两年基本建起来”目标。各地关工委配合政法系统及公检法司等部门关工委,持续深化“零犯罪”社区(村)建设,开展结对帮教、社区矫正工作。25392 名“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根据疫情下网吧恢复开放相关规定逐步开展网吧监督工作。全省有24477 名“五老”法治报告员和5511名“五老”法治副校长,全年举办法治报告会25550 场次,受教育青少年832 多万人次。南京市坚持德法同行,在所辖各区全部建成少年法学院。常州市组建“千人以案释法讲师团”,进村入校在青少年中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
【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全省有33403个校外教育辅导站点,其中15522个落实“校站结合”制度;有112178 名“五老”和52575 名在职教师等社会志愿者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省关工委和省文明办联合联合召开校外教育辅导站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联合表彰60个辅导站工作先进集体、200个优秀辅导站、400 名优秀辅导员(其中200 名在职教师辅导员受到表彰),展播辅导站优秀活动视频。
【特殊群体青少年关爱】全省各地关工委配合相关部门,参与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及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等政策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继续开展助学助困活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下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青少年亲情关爱、心理疏导工作。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实施年度千人助学计划,支出157万元,资助大中小学生1399人。《关心下一代周报》“冰凌花”项目投入80万元,资助优秀贫困生1600人。
【青年农民创业帮扶】全省关工委配合农业农村部门,把握青年农民创业需求,不断深化“三扶两创”(扶志、扶技、扶创业,创建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评选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全省12547 名老农业科技专家参与帮扶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组织4331个,参与帮助青年农民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3340个、评选青年农民“创业之星”2356 名。宿迁、盐城、镇江等地召开“三扶两创”工作现场会;高邮、泗洪等地依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建立关工委组织;江苏少年网联合省农科院信息所挂牌成立“智慧农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省关工委 岳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