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置】江苏地处我国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北纬30°45′~ 35°08′,东 经116°21′~121°56′。全省陆地面积(不含沿海滩涂)103229.17km2。其中,苏北地区(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51.62%,苏中地区(南通、扬州、泰州)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21.17%,苏南地区(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27.21%。
【地 貌】江苏地貌包含平原、山地和丘陵三种类型。其中,平原面积89706.03km2,占比86.90% ;丘陵面积11916.16km2,占比11.54% ;山地面积1606.98km2,占比1.56%。全省93.89% 的陆地面积处于0°~ 2°的平坡地中,仅有0.03% 的陆地面积处于35° 以上的极陡坡地中。
(省自然资源厅 陈 威 黄河清)
【水 系】江苏省地处江淮沂沭泗下游,水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16.9%。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重要湖泊137个,太湖、洪泽湖分别居全国五大淡水湖第三、四位。列入省骨干河道名录的重要河道723条,长江横穿东西,运河纵贯南北。
长江水系 境内面积1.91万km2,可分为石臼湖固城湖、秦淮河、滁河和江北等区域性水系。长江南岸茅山山脉以东、宜溧山地以北为相对独立的太湖水系。石臼湖固城湖水系,境内有石臼湖、固城湖,由天生桥河连接秦淮河水系,由胥河连接太湖水系;秦淮河水系,上游有句容河、溧水河两源,秦淮河干流至东山又分为秦淮新河和外秦淮河两支分别入江;滁河是长江下游北岸的一条支流,境内有驷马山河、马汊河等分流入江。太湖水系境内面积1.94万km2,以太湖为中心,湖西南河水系、洮滆水系等主要向东注入太湖;武澄锡虞、阳澄淀泖、浦南等区域性水系主要经内部河网和望虞河北排入江、太浦河东排黄浦江入海;江南运河穿越腹地。
淮河水系 以仪六丘陵经江都、328国道至如泰运河一线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废黄河与沂沭泗水系分界,境内面积3.86万km2,可分为洪泽湖周边及以上、白马湖高宝湖、渠北、里下河等区域性水系。淮河上中游来水入洪泽湖,经调蓄由淮河入江水道排入长江,经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等排泄入海。里下河区域由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主要河道独立入海。
沂沭泗水系 境内面积2.54万km2,可分为沂河(新沂河)、沭河(新沭河)、中运河等干河水系,以及南四湖湖西、骆马湖以上中运河两岸、沂北(含沭北)、沂南、废黄河等区域性水系。上游来水由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中运河等主要河道及南四湖、骆马湖、石梁河水库调蓄后,由新沂河、新沭河排泄入海。
(省水利厅 季 平)
【气 候】江苏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气候分明,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以南属亚热地湿润季风气候。
2020年,全省年平均风速为2.1m/s,为历史最低值;平均日照时数为1813.3 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0.8%,均为历史最低值;平均霜日数仅23.3天,平均结冰日数仅19.2天,均为历史最低值。
2020年,梅雨影响程度为历史最强;入梅偏早,7月29日出梅为历史最晚,梅雨期长达51天,为历史最长;梅雨期共出现11次大范围降水过程,降雨强度大、影响时间长,总降水量为613.6mm,较常年值偏多1.6倍,历史排名第二,仅次于1991年。2020年,台风影响较小,仅有2个台风影响江苏,初台时间比常年值晚,终台时间较常年值提前,影响日数为4天,少于常年值。
2020年,全省年平均太阳辐射总体偏少,大部分地区均比本站常年值偏低。年地表面温度为18.4 ℃,比常年偏高。≥10℃年活动积温为5154.6℃·d,较常年偏多。2019年海平面比常年偏高约57mm。2019年地表水资源量为163亿m3,折合径流深159.9mm,地下水资源量为77.7亿m3。202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2.1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为13.7万公顷,是近几年中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小的年份。
全省气温 全省年平均气温的多年平均(1961~2020年)为15.2℃,全省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呈现南高北低走势,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均在15.5℃以上,连云港北部地区较低,在14.0℃以下。
202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6.3℃,为历史第二高值,较常年值(1991~2020年)偏高0.6℃。全省各地一致性偏高,苏州的吴江、昆山和南通的启东均比本站常年值偏高1℃以上,是偏高最明显的地区。
年平均最高气温 全省年平均最高气温多年平均值为19.8℃。呈现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高淳最高为20.8℃,赣榆最低为18.4℃。2020年,全省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0.9℃,较常年值偏高0.7℃。全省一致性偏高,苏州、无锡、常州东南部和南通南部偏高明显,宜兴、昆山、吴江、启东、楚州均偏高1℃以上。
年平均最低气温 全省年平均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为11.4℃。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沿江和苏南地区多在12℃以上,淮北多在10.5℃以下;东山最高为13.4℃,东海、沭阳、赣榆、灌云最低为9.7℃。
2020年,全省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2.6℃,较常年值偏高0.6℃。除江都、丰县、丹徒、洪泽等少量地区偏低,其他地区均高于常年值,淮安东北部、连云港南部、宿迁东部偏高1℃以上,其中灌南是最低气温偏高最显著的地区,比本站常年值偏高1.5℃。
气温日较差 全省气温日较差多年平均值为8.4℃。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徐州、宿迁、连云港的大部分地区均高于9℃以上,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的大部分地区均为8℃以下。
202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8.3℃,较常年值偏高0.1℃。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日较差高于常年值,江都和宜兴均比本站常年值偏高1.1℃,是偏高最多的地区。盐城北部、连云港南部、宿迁东部、淮安东部、苏州、南通北部、盐城南部、南京、镇江西部的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低于常年值,其中灌南站比本站常年值偏低1.1℃,是偏低最多的地区。
降水量 全省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为1028.6mm。南部较多,沿江和苏南地区多在1100mm 以上,宜兴年降水量最大,为1300.8mm;北部较少,徐州和连云港西部在800mm 以下,丰县年降水量最小,为735.3mm。
2020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为1294.8mm,较常年偏多233.5mm,偏多达22%。除句容外,其余所有地区降水量均偏多,尤其是盐城北部、连云港南部、宿迁东部、徐州东部、南通南部、苏州、无锡东部、南京南部地区,偏多达300mm以上。通州和滨海站年降水量分别为1757mm 和1481.4mm,分别偏多588.3mm和513.2mm,偏多50.4%和53%,为全省偏多最多的地区。
降水日数 全省年降水日数多年平均值为109.6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宜兴、东山、溧阳的年降水日数最多,均超过130天,丰县、沛县年降水日数最少,均在80天左右。
2020年,全省平均年降水日数为120.4天,比常年值偏多12.5天。除徐州和宿迁西北部以外,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偏多。扬州南部、泰州西部、镇江北部、南京西南部和无锡南部的年降水日数偏多达20天以上,其中丹徒比本站常年值偏多29.4天,是全省偏多最多的地区。
降水强度 全省年平均降水强度多年平均值为9.4mm/天。东北部较大,连云港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强度大于10mm/天,其中赣榆为10.6mm/天,为全省最大;东南部较小,苏州和南通南部均小于9mm/天,其中吴江、海门为8.7mm/天,为全省最小。
2020年,江苏省平均降水强度为10.9mm/天,较常年偏强1.1mm/天。淮北和苏南地区年降水强度较常年偏强,尤其是宿迁北部、连云港西部和徐州东部,降水强度偏强达3.0mm/天,其中邳州站比本站常年值偏强4.4mm/天,是全省偏强最明显的地区。南京东部、镇江、扬州南部、泰州、盐城南部和南通西北部的降水强度偏弱,其中丹徒站比本站常年值偏弱1.4mm/天,是全省偏弱最明显的地区。
年平均相对湿度 全省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多年平均值为76%。南部比北部大,沿海比内陆大;南通、盐城南部、苏州东部、无锡和常州南部的相对湿度较大,徐州、连云港西部的相对湿度较小;启东相对湿度最大,为80.2%,徐州相对湿度最小,为68.3%。
2020年,全省大部分地区的相对湿度较常年值偏高,宿迁西南部、淮安西部、扬州、泰州北部、南京、镇江、常州南部的相对湿度偏高2%,其中江都和兴化比本站常年值分别偏高8.7%和6.9%,是偏高最明显的区域。盐城中南部、南通北部、苏州的相对湿度低于常年值2%以上,大丰偏低5.2%,是偏低最多的地区。
年最小相对湿度 全省年最小相对湿度的多年平均值为14.8%。东南部较大,南通、苏州、无锡、盐城南部、泰州东部的年最小相对湿度一般大于16.5%;北部较小,徐州、连云港、宿迁北部的年最小相对湿度一般小于12%。
2020年,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年最小相对湿度较常年值偏低,盐城中部、泰州东部、南京南部、常州南部、无锡南部、苏州东部的年最小相对湿度偏低2%,其中大丰比本站常年值偏低6.6%,是偏低最明显的地区。连云港南部、盐城北部、淮安东部地区偏高,其中淮安偏高3.9%,是偏高最明显的地区。
平均风速 全省年平均风速多年平均值为2.8m/s,沿海地区大,内陆地区小。西连岛站位于海岛上,多年平均风速为5.3m/s;而丰县、沛县、沭阳、睢宁等地的年平均风速仅为2.2m/s,前者是后者的2.4倍。
2020年,全省大部分地区风速均小于常年值,盐城中北部、无锡南部、苏州东部、南通南部的风速比常年值偏小0.6m/s 以上,其中宜兴站比本站常年值偏小1.0m/s,是偏小最明显的地区。连云港、宿迁和淮安三市交界地区的风速略大于常年值,其中灌南偏高0.6m/s,是偏高最明显的地区。
最大风速 全省年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1975~2020年)为12.6m/s,西连岛为23.2m/s,是全省最大;太湖地区、南通南部次之,在15m/s 左右;徐州、宿迁和扬州中部年最大风速最小,一般小于12m/s;扬州为10.1m/s,是全省最小。
2020年,全省大部分地区的最大风速偏小,盐城中部、无锡南部、苏州南部的年最大风速比常年值偏小3m/s 以上,其中吴江站比本站常年值偏小5.2m/s,是减少幅度最大的地区;建湖、盐城、大丰比本站常年值偏小4.1~4.3m/s,是减少幅度次之的地区。扬州、镇江、泰州三市交界处的最大风速偏大,其中扬中站的年最大风速比常年值偏大4.2m/s 以上,为增加幅度最大的地区。
日照时数 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为2095.0 小时,呈北高南低分布。徐州东部、连云港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较多,在2300 小时以上;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部分地区不足2000 小时。
2020年,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813.3小时,较常年值偏少187.1 小时,创历史最低值。全省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新沂偏少最明显,比本站常年值偏少574.1 小时;大丰、扬州、徐州、响水、宝应等地也是偏少较多的地区。西连岛比本站常年值偏多159.4 小时,是偏多最多的地区。
日照百分率 江苏省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多年平均值为47.3%,同样呈北高南低分布。徐州东部、连云港大部分地区日照百分率较高,在52%以上;苏南大部分地区日照百分率偏低,在46%以下。
2020年,全省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0.8%,比常年值偏低4.4%,和日照时数一样,同样创历史最低值。全省仅少数站点日照百分率偏高,其他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低。新沂偏低最明显,比本站常年值偏低12.8%;大丰、扬州、徐州、响水、宝应等地是偏低较多的地区。楚州比本站常年值偏高3.7%,是偏高最多的地区。
(省气象局)
【土地资源】根据2009年第二次国土调查数据统计,全省土地面积10.72万km2,占全国1.12%。全省农用地648.2万公顷,其中耕地459.6万公顷。江苏省人多地少,土地负载率、产出率较高,人均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资源以平原为主,资源自然属性好,全省平原大都土层深厚,肥力中上,适合于耕作业发展。土地利用充分,后备资源不足,土地开发利用率较高,耕地后备资源主要是沿海滩涂,有部分丘陵山体和内陆滩地尚未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江苏省地处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全省矿产资源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矿产种类多,人均储量少;小型矿多,大型矿少,全省中小型及以下矿产地占总数的85%;非金属矿多,金属矿少。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苏南和苏北,苏中仅占2%。至2020年末,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33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有69种。有色金属、建材类、膏盐类、特种非金属类矿产构成江苏省矿产资源的特色和优势,铌钽矿(苏州)、云母(宿迁)、保温材料黏土(盐城)、含钾砂页岩(徐州)、凹凸棒石黏土(淮安)、蓝晶石(宿迁)等在全国有较高占比,分别 占81.75%、77.32%、58.91%、43.12%、28.02%、12.09%。
(省自然资源厅 陈 威 黄河清)
【水资源】降水量 2020年,全省年降水量1236.0mm,折合降水总量1268.8亿m3,比2019年多54.7%,比多年平均多22.8%,属丰水年份。
地表水资源量 2020年,江苏省地表水资源量486.6亿m3,年径流深474.0mm,比2019年地表水资源量增加199.5%,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多67.7%。入省境水量(不含长江干流)638.0亿m3,出省境水量(不含长江干流)221.8亿m3,入海水量501.5亿m3,长江干流年径流量(大通站)11180亿m3。
地下水资源量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137.8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1%,比2019年增加77.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122.6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6.4亿m3,重复计算量1.2亿m3。
水资源总量 全省水资源总量543.4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60.2%,是2019年的2.3倍。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86.6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7.8亿m3,重复计算量81.0亿m3。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304.8亿m3,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102.8亿m3,太湖流域水资源总量135.8亿m3,全省平均产水系数0.43,平均产水模数52.9万m3/km2。
(省水利厅 季 平 李 伟)
【海洋资源】江苏海域位于我国海域的中北部、西太平洋沿岸地带的中心,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重要,总面积约为3.75万km2。在海洋地理上,江苏绝大部分水域属黄海,仅有长江口以东、启东圆陀角至韩国济州岛一线以南水域属东海。江苏海岸线长954km,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区的绣针河口,与山东省交界,南至长江口北岸南通市启东市的连兴港。江苏海岸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等,以粉砂淤泥质海岸为主。近海是水浅底平型海床,浅海面积占全国浅海面积的1/5。在江苏沿海中部,分布有全国首屈一指的海底辐射状沙洲——辐射沙脊群,面积约1268.38km2。江苏沿海地形除位于北部的连云港市云台山属低山丘陵,山前岗地地势有较大起伏外,其他均地势低平,属滨海海积平原地区,海拔一般都在5m 以内。近海有全国著名的海州湾渔场、吕四渔场、长江口渔场和大沙渔场。
表7 江苏省海岛地理位置与面积情况
滩涂资源 江苏现有滩涂总面积5001km2,约占全国总量的1/4,是亚洲最大的海岸滩涂,且每年仍不断地向外淤涨,其中,潮上带滩涂面积307km2、潮间带滩涂面积2677km2、辐射沙脊群区域理论最低潮面以上面积2017km2。
海岛资源 江苏沿海共有26个海岛(平岛、平岛东礁、达山岛、花石礁、达山南岛、达东礁、车牛山岛、牛尾岛、牛背岛、牛角岛、牛犊岛、秦山岛、小孤岛、竹岛、连岛、鸽岛、羊山岛、开山岛、大狮礁、船山、麻菜珩、外磕脚、阳光岛、永隆沙、带鱼沙、兴隆沙),其中,居民海岛4个(连岛、羊山岛隶属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兴隆沙隶属于启东市,永隆沙隶属于南通市海门区),有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与临港产业、渔农业和旅游业等,海洋农渔业占据优势,港口建设逐步开发,海岛旅游迅速发展。无居民海岛22个。达山岛、麻菜珩、外磕脚为国家领海基点海岛。按照《江苏省海岛保护规划(2011—2020)》,江苏省对一些无人居住海岛将进行适度开发。
港口资源 江苏沿海气候温和,常年不冻,波浪较小,台风和海雾影响也小,大部分海岸陆域广阔,用地富足,有利于建港。现有主要港口资源:连云港港、灌河口诸港、滨海港、射阳港、大丰港、洋口港、南通港等,其中连云港港是亿吨级吞吐量的港口。
生物资源 江苏近岸海域是黄、东海渔业资源的重要发祥地,优势经济鱼类主要有小黄鱼、银鲳、鮸鱼、黄鮟鱇、海鳗等,甲壳类有三疣梭子蟹、细点圆趾蟹、口虾蛄、葛氏长臂虾等,头足类有短蛸等。鱼类资源从20 世纪80年代的150种减少到21 世纪前十年中后期的118种。近岸海域鉴定的浮游植物共有197种,浮游动物有136种。潮间带动物优势经济种类有四角蛤蜊、青蛤、文蛤、泥螺、缢蛏等。江苏海域藻类资源较为丰富,达200种以上。藻类中条斑紫菜从南到北均有分布,经济价值很高。其他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包括海带、鼠尾藻、萱藻、刺松藻、海蒿子、海萝、小石花菜、蜈蚣藻、树枝较骨藻、凹顶藻等。
矿产与能源资源 江苏海域及沿海矿产资源相对较少,尚无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地下矿种发现。北部海域海水含盐度较高,海州湾及开山岛等附近海域全年盐度在24%~ 30% 之间,利于盐业生产。沿海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其中非再生能源主要有南黄海的石油天然气蕴藏,探明储量约230亿m3。面积10万km2的黄海储油沉积盆地的石油地质储量在2.9亿吨以上。再生性能源主要有风能资源、潮汐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潮汐能以辐射沙脊群中部海域和长江口北支最为丰富;波浪能以废黄河口、射阳河口和弶港以东约200km外海最为丰富;风能自北向南递减,沿岸向外海递增,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63.4~81.5W/m2。
旅游资源 北部旅游资源相对富集分布在基岩海岸、沙滩海岸、基岩海岛,包括充满神话色彩的花果山,全省第一高峰玉女峰,古代文化荟萃的孔望山,海豚多次出没的灌河口;中部有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南部有面积广袤的滩涂旅游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牡蛎滩——海门蛎蚜山国家海洋公园,江海小岛兴隆沙、永隆沙,佛教名山狼山等。
(省自然资源厅 陈 威 黄河清)
【森林资源】截至 2020年底,全省森林面积156万公顷,林木覆盖率24%,活立木总蓄积量超过9600万m3。无锡、扬州、徐州、南京、镇江、常州、南通、盐城8个设区市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南京、苏州、宿迁、盐城、连云港、常州、南通7个设区市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区)共39个,分别是:常熟市、徐州市铜山区、阜宁县、东海县、张家港市、邳州市、连云港市赣榆区、滨海县、沭阳县、沛县、江阴市、常州市金坛区、东台市、灌云县、灌南县、泗阳县、新沂市、响水县、盱眙县、泰兴市、溧阳市、丰县、睢宁县、如皋市、泰州市姜堰区、句容市、南京市高淳区、徐州市贾汪区、建湖县、昆山市、海安县、宜兴市、仪征市、金湖县、宝应县、泗洪县、丹阳市、泰州市高港区、扬中市。
【湿地资源】截至2020年底,全省湿地面积 282.2万公顷,湿地总面积位居全国第六位。
【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 根据江苏省第一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近年调查监测统计,全省共有野生动物604种,约占全国总数的23%,其中兽类79种,鸟类448种,爬行类 56种,两栖类21种。根据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公告 2021年第3号),兽类动物资源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22种调整为2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由6种调整为12种,Ⅱ级保护动物由16种调整为15种;野生鸟类资源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由12种调整为2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由73种调整为89种;爬行类动物资源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由1种调整为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由5种调整为8种;两栖类动物资源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由2种调整为1种。同时,省政府分别在1997年和2005年先后发布两批次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另外,全省还广泛分布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 江苏植物种类丰富,全省约有高等植物3600 余种。天然分布的珍稀濒危或重点国家保护植物有金钱松、银缕梅、宝华玉兰、天目木兰、琅琊榆、香樟、青檀、榉树、香果树、银杏、短穗竹、秤锤树、明党参、珊瑚菜、独花兰、莼菜、野菱、野大豆、水蕨、中华水韭等计20种。
(省林业局 王道敏)
表8 2020年江苏省湿地类型和面积情况
表9 江苏省各类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状况
位于盐城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条子泥湿地公园 视觉江苏网供图
【历史源流】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93年发现的南京汤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早在35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而在此之前,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在泗洪双沟镇东下草湾发现的人类化石,据测定年代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距今约4~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学界称之为下草湾人,又叫泗洪新人。
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据初步调查,江苏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其中淮安青莲岗文化、高邮龙虬庄文化、海安青墩文化、苏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常州圩墩文化等,五彩缤纷,星罗棋布。草鞋山遗址发现的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其出土的炭化稻,连同常州圩墩、高邮龙虬庄、昆山少卿山、溧阳神墩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炭化稻,据研究属于人工栽培稻,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栽培稻起源的研究提供实物依据。在草鞋山遗址下文化层发现的3 块炭化纺织品残片,经鉴定距今五六千年,是中国现发现最古老的纺织品实物。太湖周边地区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数量众多,雕刻精美,是江苏新石器文化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些生活在江淮之间的新石器遗址的主人,后来成为东夷、淮夷的先民;生活在江南地区的新石器遗址的主人,后来成为百越和吴的先民。
商代末年,泰伯、仲雍兄弟从陕西周原迁到江南,建立勾吴国,徐国也从山东曲阜迁都泗洪。异域文化与土著文化的融合,加速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崛起。徐国的偃王一度被东方各方国、部落拥为领袖。到春秋时期,吴国青铜器的冶炼及锻造业相当闻名。吴王阖闾筑邗沟北上争霸,使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朝末年,下相(今属江苏宿迁)项羽在江东(今苏南)起兵反秦,沛丰邑(今江苏丰县)刘邦也在家乡高举义旗。秦国灭亡后,经过五六年的楚汉相争,刘邦最终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之侄刘濞被封为吴王后,定都广陵(今扬州),统辖东南3 郡53 城,利用“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的有利条件,大规模铸钱,“煮海为盐”,国力强盛,富可敌国。
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今南京建都立国,江苏地区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北方难民纷纷南迁,带来黄河流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经验,有力促进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隋唐时期,由于大运河的开凿,带动沿河经济带的形成。唐代“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形成“军国大计,仰于东南”的局面。
两宋时期,太湖地区兴治的圩田形成由人力控制的排灌体系,江苏地区成为全国著名粮仓,南宋时有“苏常熟,天下足”的民谚广为流传,到元代又进一步口语化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宋元之际,松江、苏州一带引进和推广海南岛种植木棉和纺纱织布新技术,促进苏南地区手工业经济繁荣发展。明初建都南京,南京再次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明代中叶起,苏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新型生产关系,苏州、南京和浙江的杭州三足鼎立,构成全国丝织业的三大中心。与此同时,苏州东山、西山的洞庭商帮以小博大,巧妙致富,号称“钻天洞庭”。清代,全省粮、盐产量雄居全国之首,田赋和盐税一度分别占全国的3/10和7/10。
清代末年,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上海大量进入江苏腹地。江苏人性格坚韧,不甘人后,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中努力汲取西方的工业文明,由此开启工商业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先后涌现出南通张謇、无锡荣氏等民族工业集团,涌现出棉纱大王、面粉大王、煤铁大王、电器大王、颜料大王等一系列工商业巨头。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江苏又一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苏北根据地与解放区在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中作出重要贡献。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后,江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到20 世纪末,全省基本迈入小康社会,苏南部分地区在全国探索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江苏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
【建置沿革】夏、商、周三代,江苏分属不同的部落和诸侯国。春秋期间(前770~前476),分属齐、鲁、宋、吴、楚等国。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全省先后分属楚、荆、吴、广陵、泗水等国,会稽、丹阳、东海、临淮、琅邪、沛等郡。东汉永和五年(140),省境长江以南属扬州,以北属徐州。三国鼎立期间,分属吴、魏二国。西晋建国初,江南复属扬州,江北复属徐州。东晋及南北朝时期,全省大体上以淮河一线为界,以南属南朝,以北属北朝。隋统一全国后,境内分置苏州、常州、蒋州(今南京)、润州(今镇江)、扬州、方州(今六合)、楚州、邳州、泗州、海州和徐州。唐分全国为十道,江苏分属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东道。五代时期(907~960),淮北的徐州先后属梁、唐、晋、汉、周,江南的苏州属吴越钱氏,其他各州先后属杨吴和南唐。北宋政和元年(1111),分属江南东路、两浙路、淮南东路、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宋室南渡,宋金对峙,金人据有淮北,南宋据有江南和淮南。元代实行行省制,江苏先后分属江淮行省、江浙行省、河南行省。明初定都应天府,先后称为南京、京师,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复称南京,大致辖有今江苏、安徽两省和上海市。
清初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两江总督署驻南京,江苏巡抚衙门驻苏州。这是江苏建省之始,系取江宁、苏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简称“苏”。到清末时,全省辖有8府3直隶州1直隶厅。其间,太平天国曾在咸丰三年至同治三年(1853~1864)间建都南京,称天京,并曾在境内短暂设置过天京省、天浦省和苏福省。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析置南京、上海为特别市,直隶国民政府。1949年6月,江苏全境解放,设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市3个省级行政区。1953年1月,3个省级行政区合并,恢复江苏省建制,省会设在南京。1983年,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设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阴(2001年更名淮安)、盐城、扬州、镇江11个市。1996年,增设泰州、宿迁两个市。
(苏 鉴)
【行政区划设置】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设区市13个,县(市、区)95个,其中县19个、县级市21个、市辖区55个,乡镇743个,其中乡31个、镇712个,街道515个。2020年,优化南通中心城市市区行政区划,共撤销1个县级市、2个区,新设立2个区。推进乡镇布局优化工作,全年撤并15个乡镇,新设12个街道。
【县(市、区)行政区划变更】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南通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2020年7月,省政府印发《关于调整南通市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撤销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设立新的南通市崇川区,以原崇川区、港闸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崇川区行政区域,崇川区人民政府驻虹桥街道桃坞路44号;撤销县级海门市,设立南通市海门区,以原海门市的行政区域为海门区行政区域,海门区人民政府驻海门街道北京中路600号。
古运河扬州段夜景 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表10 2020年江苏省行政区划统计
【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变更】南京市 设立雨花台区古雄街道。将板桥街道的大方、古雄、柿子树、新林4个居委会区域析出,设立古雄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大方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新湖大道16号。
徐州市 设立云龙区汉风街道。将大龙湖街道的张屯、大韩、赵武、蝶梦、昆仑、太行路6个居委会区域析出,设立汉风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太行路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秦郡路9号;变更丰县人民政府驻地,将丰县人民政府驻地由中阳里街道迁移至凤城街道,办公地址由人民路3号变更为中阳大道322号。
常州市 变更常州市新北区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春江镇、新桥镇;设立春江街道,以原春江镇的徐墅、百丈、象墩、录安洲、春江、友谊河、滨江、东海、黄海、龙圩、圩塘11个居委会区域为春江街道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春江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长江北路1188号;设立魏村街道,以原春江镇的黄城墩、安家、济农、东蒋、安宁、绿城墩、新华、闸北、迎龙、小都、灵桥、青城12个村委会和新魏花园、安家苑、魏村、临江、长江5个居委会区域为魏村街道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长江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魏安路199号;设立新桥街道,以原新桥镇的行政区域为新桥街道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道乡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新龙花苑40 幢;撤销河海街道、三井街道,设立新的三井街道,以原河海街道、三井街道的行政区域为三井街道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龙锦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通江中路8号;变更薛家镇人民政府驻地,将薛家镇人民政府驻地由丽园居委会境内迁移至奥园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黄河西路268号;变更罗溪镇人民政府驻地,将罗溪镇人民政府驻地由罗墅湾居委会境内迁移至空港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通达路99号;变更新北区人民政府驻地,将新北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河海街道迁移至新桥街道,办公地址为崇信路8号。变更常州市武进区部分行政区划。雪堰镇人民政府驻地由雪西村委会境内迁移至潘家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兴政路158号。变更溧阳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溧城镇;设立溧城街道,以原溧城镇的图塘、共联、庄家、钱家、唐家、三和、先进、奥体中心、景鸿、台港新村、锦汇、嘉丰、燕山南苑、五里亭、东华园、燕山、文化新村、甘露寺、清安集镇、清溪路、后街新村、码头街、平陵、县前街、大营巷、砻坊场、昆仑花园、北门、北郊、东门、东升、昆仑东苑、盛世华城、阳光城市、福阳35个居委会和清安、北水西、南村、马垫、八字桥、倪庄、歌岐、湾里、罗庄、长阳10个村委会区域为溧城街道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庄家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昆仑南路3号;设立古县街道,以原溧城镇的上阁楼、大林、新联、黄墟4个村委会,天目湖镇的美景天城、天目国际村2个居委会和古县、茶亭2个村委会,以及戴埠镇的新桥、百家塘2个村委会区域为古县街道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茶亭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古县南路58号;变更昆仑街道行政区域,将别桥镇的古渎村委会,竹箦镇的濑阳、道人渡、余桥3个村委会,南渡镇的淦西、钱家圩2个村委会划归昆仑街道管理。
南通市 海安市中城街道更名为海安街道;海安市南城街道更名为孙庄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由南海居委会境内迁移至祖师庙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开元大道188号;海安市西城街道更名为胡集街道,办公地点由开元大道99号搬迁至桥港路6号;海安市北城街道更名为隆政街道,办公地点由丹凤路205号搬迁至丹凤路199号。
扬州市 设立邗江区竹西街道。将城北街道的黄金、瓦窑2个村委会和安平、竹西、邗源、黄金4个居委会区域析出,设立竹西街道,街道办事处驻瓦窑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江平东路1号;设立邗江区文汇街道。将双桥街道的梅苑、花园、宝带、春江、金林、砚池、油田7个居委会区域析出,设立文汇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宝带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兴城东路108号。
泰州市 设立泰兴市延令街道。将济川街道的南郊、延陵、大生、双进、陆桥、三阳、蔡巷、蔡桥8个村委会和东联、府前、越街、南街、国庆二村、复兴、西郊、国庆新村、鼓楼、华泰、东城、五里墩、周曾、三营、祥泰、润泰16个居委会区域析出,设立延令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华泰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济川南路17号。
宿迁市 变更泗阳县部分行政区划。撤销众兴镇,设立众兴街道,以原众兴镇的东光、西湖、东华、红光、五里、西康、前进、杨圩、周庄、詹庙、府苑、运南、众东、东祥、顾集、桃源、洪南、叶庄、朱圩、刘桥、二桥21个居委会区域为众兴街道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杨圩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北京西路15号;设立城厢街道,以原众兴镇的龙门、卜湖、南园、建南、陶圩、东风、城南、小圩、联合、南门园、建华、界湖、五堆、姚圩14个居委会区域为城厢街道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南园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意杨大道6号;撤销八集乡,设立来安街道,以原八集乡行政区域和原众兴镇的贾庄、魏湾、葛集、同兴、双安、朱楼、胡集、陈祠堂、蚕桑、刘集圩、徐园、来安、姜丰、张束、东和平、东安、葛二、陈大元18个居委会区域为来安街道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来安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来安街8号;撤销三庄乡,设立三庄镇,以原三庄乡的行政区域和原众兴镇的孙李、凌城、民主、史集、双渡、程道、姜桥、红星、滚坝9个居委会区域为三庄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史集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振兴东路2号;撤销爱园镇、里仁乡,设立新的爱园镇,以原爱园镇、里仁乡的行政区域为爱园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果树实验场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小康街8号;撤销卢集镇、高渡镇,设立新的卢集镇。以原卢集镇、高渡镇的行政区域为卢集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卢集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光明路8号;撤销王集镇、南刘集乡,设立新的王集镇,以原王集镇、南刘集乡的行政区域为王集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王集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北京路9号;撤销穿城镇、张家圩镇,设立新的穿城镇,以原穿城镇、张家圩镇的行政区域为穿城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穿城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长安路1号;将原众兴镇的杨集、林苗圃、大兴3个居委会划归临河镇管辖。变更泗洪县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双沟镇、四河乡、峰山乡,设立新的双沟镇,以原双沟镇、四河乡、峰山乡的行政区域为双沟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汤南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双沟工业园区便民路1号;撤销界集镇、曹庙乡、太平镇,设立新的界集镇,以原界集镇、曹庙乡、太平镇的行政区域为界集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杜墩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界曹路1号;撤销半城镇、陈圩乡,设立新的半城镇,以原半城镇、陈圩乡的行政区域,以及陈圩林场的半城分场、马浪湖分场区域为半城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半城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雪祖路文化中心办公楼;撤销临淮镇、城头乡,设立新的临淮镇,以原临淮镇、城头乡的行政区域,以及陈圩林场的临淮分场、二河分场、汴河分场、陈卷村区域为临淮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城头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南环路1号。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完成第四轮苏浙省界联合检查任务,以两省政府名义向国务院报送联合检查工作情况的报告;与安徽省共同完成苏皖省界界桩更换工作,在冶山段增设2 颗界桩,并在11号、20号界桩处各设立一座边界文化墙。完成5条市界、32条县(市、区)界联检任务。对泰州市、扬州市、南通市行政区划变更后的有关界线进行补勘(核定)。
(省民政厅 张东凯)
【人口总量】2020年底,全省常住人口总量达8477.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7万人,增长0.10%,低于2010年至2020年年均0.75%的增速,也低于“十二五”期间年均1.11%和“十三五”期间年均0.39%的增速。
【人口结构】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出生率6.66‰,死亡率6.49‰,自然增长率0.17‰。与2019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2.03个千分点,死亡率上升0.01个千分点。2020年末,全省0~14岁少儿人口1289.57万人,15~64岁5814.55万人,65岁及以上1373.0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5.21%、68.59%、16.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加0.69个百分点;0~14岁、15~64岁人口比重下降0.26、0.43个百分点。
【劳动力资源人口】2020年底,全省15~64岁劳动人口5814.55万人,较上年减少30.81万人。全年全省新生儿数量、劳动力总量明显减少,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导致总人口抚养比上升,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其中,少儿抚养比从2019 的22.41%下降至22.18%,下降0.23个百分点;老年抚养比则由22.47%上升至23.61%,提高1.14个百分点;总人口抚养比则由44.88%升至45.79%,提高0.91个百分点。
【人口城镇化水平】2020年底,全省城镇化率水平超70%,达73.44%,比2019年上升0.97个百分点。城镇地区常住人口达6225.86万人,比2019年增加88.31万人。2020年底,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城镇化率分别为82.3%、70.0%、64.1%,与2019年底相比,分别提高0.7个、1.2个、1.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最低的连云港市,也达61.5%。全省城镇人口比重继续保持稳定上升态势,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全省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格局,城镇化战略的大力实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直接带动城镇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集中居住力度持续加大,大幅减少居住在乡村地域的人口。从2004年6月开始,江苏省就明确提出“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用地思路。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苏南,还是欠发达的苏北,近几年各地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力度都在加大,使得大量的乡村人口集中到小城镇居住。
(省统计局)
【民 族】江苏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55个少数民族齐全。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省现有1个民族乡、1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39个民族村(社区、居委会)。共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62.12万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68.72万人。有清真食品基本供应点49个、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59 家、民族中小学18 所、西藏民族中学2 所、西藏高中班2个、新疆高中班11个、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13个、回民墓地72 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4个、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馆10个。全省首批“红石榴家园”创建单位115 家。
表11 江苏省历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宗 教】江苏是全国宗教工作重点省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宗教教职人员7000 多人、宗教活动场所4600 多处。
全省现有宗教院校8 所,其中,全国性宗教院校3 所,分别为:金陵协和神学院、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省属宗教院校5 所,分别为:戒幢佛学研究所、江苏神学院、鉴真佛教学院、江苏尼众佛学院、江苏佛学院。
全省现有宗教团体288个,其中,省宗教团体11个,分别为:省佛教协会、省道教协会、省伊斯兰教协会、省天主教爱国会、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天主教南京教区、天主教苏州教区、天主教海门教区、天主教徐州教区、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省基督教协会。
(省民宗委)
【古代经济】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现江苏地区就诞生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但由于境内临江沿淮濒海,早期缺乏防洪排涝设施,洪患可以恣意为害先民,洪水过后土壤又极易盐碱化,经济水平很低。在中国现存第一部文献汇编《尚书·禹贡》中,徐州(包括今苏北等地)的土壤肥力和田赋贡献率名列全国中游,扬州(包括今江南等地)竟排在最后。秦统一全国后,随着铁器农具的普及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今江苏地区与全国一样,经济呈总体发展的历史走向,同时也表现出历史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的自身特点。
西汉惠帝、文帝、景帝时期,是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高祖末年,吴王刘濞利用富有铜矿和沿海地缘优势,采铜铸钱,煮海为盐,国库充裕,遂在全境取消税赋,民间经济发展获得强大的动力,国强民富,富可敌国(汉王朝),《汉书·枚乘传》称其“富于天子”。
东吴、东晋及其此后的宋、齐、梁、陈,相继在今南京建都,境内江淮和江南成为东南政治中心。加之北方陷入长期战乱,中原精英纷纷渡江南下,大部分定居在今苏南及其周边地区。在此期间,六朝政权偏安一隅,江南地区得益于长江“天堑”屏蔽,数百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战事。中原人口的持续迁入,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人口密度的增加也迫使人们开辟荒野,扩大耕地,在原有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成为当时重要的都市。但同时,淮河流域由于处在南北争夺的交错地带,受到战争的反复破坏,生产力遭到极大摧残,经济发展逐渐落后南方。
隋代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为江苏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广大乡村借水而兴,许多城镇因河而盛。位于长江和大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成为南北交通、经济、文化的枢纽,繁华程度在长江流域与成都并驾齐驱,人们谓之“扬一益二”。到了唐后期,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雄踞全国之首,成为最为繁华的工商业大都市,史称“天下之盛,扬为首”。安史之乱以后,五代十国纷争,北方战无宁日,江淮地区相对安定,北方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南迁,再次推动江苏经济崛起,并逐渐发展为国家的财赋重地。《新唐书·权德舆传》谓之“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杜枚《崔公行状》谓之“三吴,国用半在矣”,苏州刺史白居易谓之“当今国用,多出江南;江南诸州,苏最为大”。
宋代范仲淹在今南通、盐城地区修建捍海堰,使得农田和盐场免受海潮袭击,史称范公堤。太湖地区兴治的圩田形成由人力控制的排灌体系,成为当时领先全国的旱涝保收良田。宋金对峙期间,北方人口又一次大规模南迁,为江苏经济带来第四次发展高峰,并最终超越中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镇。当时流行民谚说“苏常熟,天下足”,后演变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至此,江苏经济通过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一股巨大的惯性力量,持续发展。但在苏北地区,自公元12 世纪末黄河夺淮入海,大片农田被淤埋,村庄被摧毁,水系被破坏,进一步拉大了与苏南地区的差距。
元代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植棉中心和棉织业中心。明初定都应天(今南京),明代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进一步推动了江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明后期地域面积只占全国的0.33%、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85%的苏州、松江、常州三府,农业财政贡献率却占到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3.96%。其中,苏州府在洪武二年(1369)向朝廷缴纳的粮食竟然占全国总额的11%,超过当年四川、广东、广西和云南四省的总和。迄于清代,苏州、南京和浙江的杭州成为全国三大丝织业中心,扬州成为淮盐运销中心,无锡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近代经济】清代后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民生凋敝,江苏特别是苏北地区深陷积弱积贫的窘境。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轰开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强迫清王朝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先后开放上海、南京、镇江等口岸,对中国进行残酷的经济侵略和掠夺。与此同时也带来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江苏得风气之先,先后创办苏州洋炮局、金陵制造局等“洋务”实业,民间也积极兴办近代民族工商业,涌现出以南通张謇、无锡荣氏为代表的近代工商业集团,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民族振兴做出了贡献。
【现代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江苏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历经乡镇企业崛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创新驱动等几个阶段,实现了“由农到工”“由内到外”的转变,开启了“由大到强”的转折。到20 世纪末,全省基本迈入小康社会,苏南部分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初步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后,全省展开“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总量超过9万亿元,人均超过10万元,经济结构实现了“三二一”的历史性嬗变。江苏以全国1.1%的土地、0.9%的海域、5.8%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0.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1231 元。
(苏 鉴)
【文化分区】江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兼具南北色彩,具有多元性、交融性、互补性的特点,体现士农工商同道、义利相互兼顾、经济与文化重心同步推进的鲜明特色。江苏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流融汇的重要地区,历史上经历四次南北文化大交流:永嘉之乱与晋室南迁、唐代安史之乱、两宋之交靖康之变、明初迁民云南与移民“填实京师”。周边地区文化对江苏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主要有:越文化影响——吴越同族,齐鲁文化影响——史前徐淮和齐鲁同属一个文化系统,徽州文化影响——徽商对维扬地区商业文化影响很大。
南京市东郊汤山葫芦洞发现大约30万年前“南京猿人”的两块头骨化石,是江苏境内最早的古人类遗址。近年发现的泗洪顺山集遗址距今有约8000年历史,是江苏境内最早的新石器人类文化遗址。6000多年前,太湖地区、徐州和洪泽湖附近出现原始村落,进行原始农业生产。3000 多年前,淮河流域的徐国文化、长江流域的吴越文化和徐吴过渡地带的文化,共同组成江苏地区的上古文化。秦汉时期的广陵文化、六朝时期的江东文化、隋唐时期的扬州文化、宋元时期的江淮文化、明清时期的江南文化是江苏历史上主要的文化类型。
江苏的地域文化大致可以分为“四主区”和“四亚区”。“四主区”主要包括楚汉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是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中心的区域性文化,它以6000年前的青莲岗文化、大墩子文化乃至更早的下草湾新人文化为渊源。楚汉文化融合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体系,是两汉文化的先声,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显性特征是刚强雄浑。汉代“三绝”之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刻是其代表。楚汉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江苏梆子、柳琴戏、淮海花鼓、徐州琴书、淮海戏、邳州年画、沛县武术、徐州香包等。吴文化的地域通常指靠近太湖的苏、锡、常地区。吴文化是中华民族史的重要部分,在史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吴文化具有清新气息、柔美风格、鲜活灵性,形成了聪颖灵慧、细腻柔和而又视野开阔、乐于创新等显性特征。淹城遗址、苏州古城、苏州文庙、太平天国忠王府、三星村遗址、惠山寺等是吴文化中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吴地工艺门类齐全,据不完全统计有12 大类近100种,主要有苏绣、宋锦、缂丝、紫砂陶器、惠山泥人、檀香扇、常州梳篦、桃花坞木版年画等。形成于苏锡常地区的戏曲主要有昆曲、苏州评弹、锡剧、苏剧等。金陵文化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为中心。东晋至南朝的300年不仅使得长江流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也在中原主流文化与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金陵文化,其显性特征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可谓独树一帜。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而这三大块历史文化又可统属于“都城文化”。但是主流的都城文化并不排斥其他文化,如盛极一时的秦淮文化,不仅反映红粉文化、市井风情,而且还包含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在秦淮河上,朱自清、俞平伯曾同时泛舟又同时写下内容不同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历史名篇。淮扬文化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维扬地区河多水多,船多桥多,呈现出古、文、水、绿、秀的地域风貌,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形成清新优雅与豪迈超俊相结合的显性特征。淮扬文化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有:龙虬庄遗址、九里—千墩汉墓群、瓜洲古渡、文昌阁、御码头、隋炀帝陵、大明寺等;扬剧、木偶戏、扬州弦词、扬州清曲、扬州漆器、扬州玉器等为世人所熟知。
江苏地域文化“四亚区”:一是地处金陵文化、吴文化和淮扬文化结合部的镇江文化(京口文化)。镇江文化融汇吴文化和中原文化,可以概括为“多元积淀型”,具有兼容并包、多元多样的特点。二是地处楚汉文化、淮扬文化结合部和我国南北文化结合部的淮安文化。明清时期,淮安因中枢漕运、集散淮盐、河道治理地位显赫而成为“运河之都”,京杭大运河贯穿淮安,兼有南北文化特点的运河文化也随之而生。三是地处海派文化、吴文化和淮扬文化结合部的南通文化(江海文化)。地处“淮南江北海西头”的江苏南通,是一座有着数千年文化遗存的苏中古城,襟江负海,南风北韵。历史与现实、古老与时尚、外地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交汇互存,形成极具特色的绚丽多彩的江海文化。四是远离各文化主区、特色显著的盐城文化(海盐文化)。盐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在南有吴越文化、北有楚汉文化的历史条件下,海盐文化位于南北文化过渡带,虽兼容并蓄却又不倚不靠。
(省文化和旅游厅)
【文学艺术】文 学 西汉淮阴枚乘是汉大赋的开山祖师,被后人推崇为“文章领袖”。南北朝时期,刘勰在南京完成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盛行于梁、陈间的宫体诗,追求声律上的和谐美与韵律上的回旋美,对唐代律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唐江都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韵律和谐婉转,被闻一多称为“顶峰上的顶峰”。南唐后主李煜词作极富感染力,后人尊之为“词圣”。长篇小说《水浒传》《西游记》享誉世界,和它们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三国演义》《红楼梦》,也与江苏有割舍不断的联系。近代以来,产生朱自清、叶圣陶、钱钟书等著名文学家。江苏民间口述文学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流布于镇江地区的白蛇传传说、宜兴地区的梁祝传说、东台和金坛地区的董永传说,为我国三大民间传说的发源地之一。苏州、无锡地区的吴歌、靖江宝卷和上述三大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 术 江苏绘画艺术以山水画、水印木刻画和水彩水粉画见长,被称为“江苏三水”。东晋无锡顾恺之善画人物,尤善点睛,有“画绝”之称。陆探微“一笔画”,与顾恺之并称“顾陆”,号为“密体”。王羲之书法艺术出神入化,后人尊为“书圣”。梁吴县张僧繇擅作壁画,成语画龙点睛就和他有关,其人物画号为“张家样”,与吴道子并称“疏体”。唐苏州张旭运笔纵横捭阖,连绵回绕,气势夺人,世人尊之为“草圣”。晚唐苏州杨惠之创“塑壁”新技法,被称为“塑圣”。常熟黄公望、无锡倪瓒和王蒙、吴镇并称为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居元四家之首,其《富春山居图》是纸本水墨的经典之作。清代江苏著名画家有王时敏等“四王”、龚贤等“金陵八家”、郑燮等“扬州八怪”。据统计,清代全国知名画家约5800 余人,江苏一省就有2700多人。近现代则产生了以吴大澄、吴湖帆、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李可染、傅抱石、钱松喦、林散之等为代表的一批书画艺术大师。
音 乐 江苏素有“二胡之乡”的美誉,“江南丝竹”是最富代表性的民间音乐,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是其中代表作。古琴艺术在全国具有突出地位,先后形成常熟虞山琴派、扬州广陵琴派、南京金陵琴派等重要的地方性音乐流派。全省流传下来的民歌有12800 余首,收入《江苏民歌集成》1399 首,苏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广为流传。江苏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高邮民歌,海门山歌,常州吟诵,太仓市的江南丝竹,连云港市的海州五大宫调,古琴艺术(常熟虞山琴派、扬州广陵琴派、南京金陵琴派、南通和镇江的梅庵琴派),淮安市楚州十番锣鼓,江都的邵伯锣鼓小牌子,常州的天宁寺梵呗唱诵,苏州的玄妙观道教音乐,无锡道教音乐等。
戏 曲 江苏戏曲艺术传统深厚,品种繁多,名家迭出。宋元南戏在苏州发展并形成“昆山腔”,经过不断革新,逐步形成一个新剧种——“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近代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为“四大名旦”之首。江苏地方戏种现存20 余个,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锡剧、扬剧、淮剧、淮海戏、柳琴戏、梆子等。小剧种主要有海门山歌剧、通剧、丹剧、海州童子戏、徐州丁丁腔、洪山戏、淮红戏、高淳阳腔目连戏。外来剧种主要有京剧、越剧、徽剧、沪剧、黄梅戏、吕剧等。新兴剧种中滑稽戏影响较大,深受群众喜爱。泰兴、扬州等地的木偶戏也以其历史较久、艺术手段丰富而名扬海内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昆曲、苏剧、扬剧、锡剧、盐城的淮剧、淮安和连云港的淮海戏、南通的童子戏、徐州梆子、徐州市柳琴戏、扬州市杖头木偶戏等。全省各地在历史上产生过大小曲种50 余种,现尚存有近20余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清曲,徐州琴书,南京白局。
传统技艺 江苏传统手工技艺具有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精美的特点。六朝宋时,南京就开始云锦生产。唐代,扬州成为生产唐三彩的重要基地之一。扬州唐城出土唐代青花瓷,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明清时期,扬州成为全国的漆器制作中心和三大玉雕重地之一,宜兴紫砂工艺发展成熟,名家辈出。全省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苏州制扇技艺、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常州梳篦、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纸、徐州剪纸,苏绣、无锡精微绣、南通仿真绣、扬州玉雕、苏州玉雕、苏州光福核雕、无锡留青竹刻、常州留青竹刻、惠山泥人,苏州泥塑、丰县糖人贡、苏州灯彩、南京和句容的秦淮灯彩、邳州纸塑狮子头、徐州香包、扬州和秦州的扬派盆景技艺等,以及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南京和江都的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兴化的传统木船制作技艺、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丹阳和金坛的封缸酒传统酿造技艺、扬州的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
昆剧《临川四梦》剧照 省演艺集团供图
【教 育】常熟的言偃是孔子学生中唯一的南方人,有“南方夫子”“文开吴会”之誉。南朝时,南京在宋元嘉十五年(438)建立儒学馆、史学馆、文学馆和玄学馆,并分专业招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梁武帝时编辑的《千字文》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识字课本。江苏最早建立的茅山书院,是北宋全国六大书院之一。泰州人胡瑗是北宋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影响深远。明清时期,江苏教育水平臻于极盛。明代南京国子监规模超过北京国子监。在代表古代教育最高水平的进士科考试中,江苏明代取中的进士占全国11.84%;清代取中的进士约占全国的11.1%,高居全国第一位。明代全国取中状元89人,其中江苏籍17人,占总数的19.1%;清代全国取中状元112人,其中江苏籍49人,占总数的44%。
【建 筑】江南以石拱桥最多见,始建于唐代的石拱桥苏州宝带桥是我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庄、同里、盛泽等江南古镇,风格独特。中国古代最大的砖城南京明城墙,周长37.65km,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砖城,比当时巴黎城大一倍。春秋战国时期园林在江苏萌芽,私家园林最早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苏州,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了寺观园林。唐宋时期江苏园林很繁荣,明清时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其精巧秀丽的风格、虚实动人的意境、诗画般的艺术手法令人赞叹。江苏园林大多集中在苏州和扬州,具有宅第园林较多、石头文化丰富、建筑风格精巧秀丽等特点。
【科 技】吴越时青铜器制造技术水平已经很高超,著名的干将剑就出自吴国工匠干将、莫邪之手,“吴钩”更被后来誉为举世无双的锐利武器。东汉末年的华佗在徐州行医时创用“麻沸散”,为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东晋葛洪用狂犬脑组织治疗狂犬病,是现代免疫学的萌芽,同时炼成80 多种丹药,被后世尊为化学制药的鼻祖。南朝祖冲之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比欧洲早1100年。中国古代的“五大农书”有两本为江苏人所写,即宋陈旉《农书》和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明郑和七下西洋的海船,多由南京龙江宝船厂建造,船上装有罗盘导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船。金坛名医王肯堂的《证治准绳》集医学之大成,与同时期的《本草纲目》《景岳全书》并称明代三大医学杰作。其他诸如沈括、黄道婆、蒯祥、徐霞客,以及近代的华蘅芳和徐寿、徐建寅父子,现代的李四光、童第周、竺可桢、吴有训、周培源,当代的陈永康、张钰哲、熊毅、赵金科、杨廷宝等科学家,在各自领域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风 俗】江苏位居长江和古黄河、古淮河入海口,又处大运河南下北上的咽喉地带,兼具江、黄、淮、运、海五水通衢的特点。在民俗文化上处于长江流域风俗文化圈的东部,北受黄河中下游淳朴儒风的影响,西承神奇瑰丽的楚俗熏陶,南与热烈诡谲的百越民风相濡相沫,显示出东西交融、南北兼容的鲜明特色。因此江苏的生产习俗、生活习俗、岁时习俗、礼仪习俗、信仰习俗等,和全国各地汉民族通行的风俗大同小异。
在省境内部,长江把全省自然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大体上南部以稻作农业为主,北部以旱作农业为主。不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形成江苏同中有异的民俗风貌。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吴人被发文身,轻死易发,崇尚武勇。六朝时,在北方士族集团的排挤压迫和清淡之风等因素的影响下,吴地武力强宗逐渐向文化士族过渡,江南的风气为之一变,崇文重教,俗尚阴柔。徐人原本不畏强权,为人刚毅,而在其血亲内部却仁爱柔顺。徐国灭亡后,其刚毅的文化特质后来为徐汉文化所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为雄豪。
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和南宋时期,中国大致以长江为界分裂成不同的政权,淮河一线常常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江淮之间则变成缓冲地带。在这种局面下,南北双方的人民实际交往受阻,鸡犬相闻而隔膜渐生。加之南宋到清末六七百年间黄河夺淮,苏北的自然环境遭受毁灭性破坏,苏北民风又在雄豪中滋生出粗犷的文化元素,和苏南民风愈益呈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同样是武,江南睿智儒雅,长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江北叱咤风云,惯于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同样是文,江北汉赋称雄于前,写得巨丽壮美,气势恢宏;江南散文、诗词闻名于后,写得精致缠绵,气韵生动。同样是小说,江北长篇的成就远胜于短篇,题材常为广阔的社会,人物形象多是英雄豪杰;江南短篇的成就远胜于长篇,题材常为爱情、家庭,人物形象多是才子佳人。同样事关生产、生活,苏北人重农事,安土重迁,淳朴可爱;苏南人重工商,缫丝织布,心灵手巧。同样是饮食民俗,苏南人口味偏甜,嗜品茶;苏北人口味偏辛辣,好饮酒。同样是游艺习俗,江南注重观赏性、娱乐性,江北则注意观赏性、娱乐性的同时也重视功利性:江南无锡惠山泥人、苏州虎丘捏相都是栩栩如生的艺术珍品,江北盐城、海安等地的面塑及东台等地的糖塑既可观赏也可食用;元宵节江南的花灯玲珑多姿,徐州丰沛及连云港等地的面灯不但可以照明、观赏,而且还是农历二月二青壮年强身健体的传统食品。
江苏传统节日文化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苏州端午习俗、南京秦淮灯会、姜堰溱潼会船分别代表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元宵节和清明节等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仓七夕节、金坛柚山放灯节、宜兴观蝶节等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目前仍然比较活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庙会有:南京地区祠山庙会、妈祖庙会、薛城花台会,苏州“轧神仙”庙会,无锡泰伯庙会、惠山庙会,镇江金山寺水陆法会、华山庙会、九里季子庙会,徐州子房山庙会,宿迁皂河庙会等。江苏传统生产商贸、生活消费以及礼仪习俗比较典型的有扬州“三把刀”(菜刀、剃头刀和修脚刀,分别指代饮食、理发和沐浴行业习俗)、海州湾渔俗、洪泽湖渔家婚嫁礼俗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方 言】全省分为3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 分布于南京、扬州、镇江、淮阴、盐城市和南通、连云港两市的一部分。本区分扬淮、南京、通泰三片。扬淮片包括扬州、淮安、盐城、连云港(除赣榆)和镇江市区、丹徒、句容、泗阳、泗洪、沭阳;南京片包括南京市区、江宁、溧水、浦口、六合;通泰片包括泰州市区、姜堰、泰兴、兴化、东台、大丰、南通市区、如皋、海安、如东。响水、滨海两县沿海地区有山东移民。大丰市有吴语区移民。洪泽县有徐州移民。句容市有河南、湖北移民。
吴方言区 分布于苏州、无锡、常州市和南通、镇江、南京三市的一部分。本区分苏州、常州两片。苏州片包括苏南东部的常熟、太仓等市县和江北的海门、启东;常州片包括苏南西部的宜兴、高淳等市县和江北的通州、通东话。宜兴有浙江、福建、河南、山东、安徽、湖南、湖北移民。丹阳、溧阳有河南、湖北移民,数量多较集中。昆山有江淮方言岛。
北方方言区 分布于徐州市和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的一部分。本区分徐州、赣榆两片。徐州片包括徐州市区、铜山、丰县、沛县、邳州、新沂、睢宁、宿迁、宿豫;赣榆自为一片,特点较为接近山东胶东方言。该区方言与山东、河南方言较接近,按其语音系统属于中原官话。赣榆县、沛县有山东移民。
全省三大方言区地域分布集中,但不完整,分属官话大区和吴方言区,且均偏在一方,方言区之间有很长边界线。江淮官话与吴语在江苏境内的交界大体以长江为界,但边界线并不与长江完全重合。江北启东、海门、通州(部分)、靖江(部分)仍说吴语,江南南京、镇江等地属江淮官话。溧水、句容、金坛、丹徒、丹阳、靖江、通州为官话与吴语交界地带。边界线上方言交互影响,语言现象复杂多样。如溧水、金坛两地原本都属吴方言区,但半个世纪以来,江淮方言逐步渗入,现今县城普遍说江淮方言,公共交际不再说吴方言;老年人之间及农村还有吴方言存在,但日渐衰微。
城镇和农村都有双语现象,其间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过渡现象丰富多彩。一县之内在语音上有很大差别。如泗洪县入声字,自南向北逐步减少,最南部入声基本齐全,最北部入声不存在,中部则相当混乱,老年人和青年人大不相同;通州市浊辅音,自西向东逐步增多,“通东话”是江淮方言和吴方言过渡区。
此外,省内许多地方有外来移民,他们聚居成片,说原籍方言,形成大小不等方言岛,并与周边方言同处边界线上,方言岛人数少,处在包围之中,方言岛内双语制,岛内外方言都会说。全省有方言岛数十处,主要分布在黄海沿岸响水、滨海、大丰地区和苏南丘陵地带宜兴、溧阳、丹阳、句容地区。
全省25个中心城市,语言影响较大,分别是:苏州、吴江、常熟、无锡、常州、海门、丹阳、高淳、南通、如皋、泰州、盐城、阜宁、镇江、扬州、宝应、盱眙、淮安、泗洪、连云港、东海、南京、赣榆、邳州、徐州。其中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可作为7个方言片中最具代表性方言点。丹阳、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属交界地带方言,语言现象比较复杂。
(苏 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