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探索与实践

2021-03-09 07:23张晓晴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张晓晴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州 510300)

一、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思政背景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之责任,其他专业课程也应协同,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2019年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也对此进行了教学探索与实践,将思政元素贯穿及渗透进课程,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二、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传统建筑设计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是教授建筑设计知识、提高建筑设计能力、提升建筑设计素养。思政设计课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价值引导功能。结合“居住建筑空间设计”的课程特点,课程以“树立文化自信与自豪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创新精神,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为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不能通过生硬说教实现,必须将课程思政目标融入建筑设计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通过专业课程思政,不仅实现从专业课程到学生能力的转化,而且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用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服务国家与社会,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教学内容与思政融入点

“居住建筑设计”专业教学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居住建筑项目驱动切入,教学内容分六个知识模块,每个模块有相应的知识内容支撑,包含若干训练任务,学生通过完成阶段任务推进设计。教学中课程每个模块的知识教授及任务训练都融入思政内容,专业教师针对每个模块挑选与挖掘相关的思政教学资源,重构与提升教学内容。课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思政目标(表1):

>表1 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一)文化选择与价值判断:突出优秀传统民居的人文魅力,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引导学生建设宜居、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

建筑师对设计的文化选择与价值判断受其成长环境、教育、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这种文化选择和价值判断又会投射在设计作品中。在导学及方案构思模块中,首先通过中国字“家”剖析家对中国人的意义,并且延伸分析中国古代“家”“国”构成图式和精神内涵的同构性。教学中,以我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民居为例,揭示蕴含其中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让学生体会优秀传统民居的人文魅力,树立文化自觉和自信。

传统民居体现了天、地、人的文化概念,饱含人民对山水的深沉的热爱和土地情结。当今世界城市面貌趋同,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引导学生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探寻适合中国特色的未来设计道路,为人民大众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建设宜居、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用自身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环境与场所:突出传统民居的环境意识、生态美与宇宙精神,培养学生设计环境观

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开始整理人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规律,形成了成熟的家宅择址观。古人处理房屋周围的山水、田地、地形、地貌、植物以及其他建筑关系时,采用的是适应和配合的态度,从而实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共生与持续发展。如江南传统村落房子依附环境,依山傍水,负阴抱阳,村落布局有线性、团状、带状、散点式等,和自然地形与地貌取得协调。小体量的传统木构单元建筑随村庄自然发展,但自有秩序,木构架如树干从土地生长出来,生动起翘的屋顶似树冠又似飞鸟,仿佛与天地对话。

在场地环境认知模块中,培养学生设计的环境观念,帮助学生在设计中分析环境、尊重环境、发现问题、找到策略并在后续设计中解决问题,实现建筑设计与环境和谐的环境美和生态美,形成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观。

(三)功能与空间:突出传统民居在功能多义、空间组织、空间体验方面的特点,倡导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关空间概念的论述代表了中国早期哲学思想文化的先进性。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时间的生活体验积累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空间,代表了人民的生活模式、民族偏好、价值观、文化面貌。传统空间将复杂功能拆解成单体,单体围合形成庭院、天井,以轴线等方式组合在一起,建筑内外分区明确,可以依据气候环境和地形条件适应变化。建筑单体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成为堂、寝室、祭祀空间等,这种功能空间的多义性具有极强适应性。传统居住建筑中的廊、庭院、天井形成了层次丰富的中介空间,虚空间容纳季节与时光,任由自然在其间流动,人在其中体验着室内外的空间交替。

在空间与空间组织模块教学中,学生通过分析建筑案例来认识、研究传统空间的特点,剖析建筑表层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与规则,理解传统建筑空间所体现的礼制、伦理观念,探究如何从人的体验出发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任务训练中实践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四)结构、材料与建造:突出传统建筑结构、材料与建造的优势,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设计观

在空间建造模块,突出传统建筑结构、材料与建造的优势。中国传统建筑至晚到汉代已具有了成熟的形制,至晚在唐代已开始进行标准建筑模数营造,比西方现代标准化设计早得多。传统木构建筑采用的是柱网梁枋组成的框架结构,墙倒屋不塌,很早就实现了空间的自由与解放。建筑充分利用木的材料特点,主体结构以榫卯结构连接,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建筑建造精巧,装饰丰富而精美。

与西方不同,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主要依赖营造工匠,工匠依据师传口授的法则和精湛技艺完成建筑的营造。传统建筑体现的是工匠们对工作和作品的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其中蕴涵了情怀、执着、坚守及责任。在空间建构模块训练中,鼓励学生学习传统工匠坚持专注的工匠精神,在学习中坚持设计初心与理想,即使在设计某一阶段遇到困难无法解决也不轻易放弃,设计中做到专注、严谨、一丝不苟,能吃苦耐劳,团结协作。

传统民居的庭院、天井体现了先进的节能性,建筑根据地域气候特点采用不同的空间尺度,因地制宜地运用地域材料及构造,体现了与环境适应的先进建造观念和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课程中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关注节能与生态,形成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观,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树立绿色环保的意识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融入课程中,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建筑环保意识。

四、语境构建与教学情境

设计语言的清晰性决定形式语言的清晰性,因此,学生在课程训练初期确定构思后,通过对传统建筑案例进行阅读分析,从设计元素、空间组织与设计、材料及建造等方面学习传统建筑的语言,构建传统设计语境,使设计的空间精彩动人并直指概念、实现设计目标。例如设计任务书中要求设计成果体现传统空间,包括传统院落空间、传统街巷空间或传统园林空间。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提炼、抽象传统构件、传统符号、图案等设计元素,借鉴传统民居的结构、构造,采用传统材料(图1)。建筑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对于传统元素的运用并非是复制传统。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单纯模仿,通过现代建筑的优秀案例使学生掌握传统新释的途径与方法,帮助学生运用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创新,实现传统文化传承,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师引导与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程情境,不断探索适合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云课堂等方式,发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拓展,运用专业知识和设计能力为创造我国现代化、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新建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图1 “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学生过程作业

五、结语

回顾一个学期的课程探索与实践,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与展望:对于专业课程思政的再思考,从教学研究层面取得了哪些阶段收获,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思政下阶段有哪些发展的可能性。

(一)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思政的再思考

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思政实践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有三方面,包括明确的思政目标和专业课程目标、完善的教学体系、专业的教学团队。专业课程思政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改变专业知识传授与政治思想教育分离的传统教学思维,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最终实现全面育人。组成以优秀专业老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立足专业、寻求跨界,从思政教学资源建设中挖掘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

(二)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思政的收获

专业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探索,总结这次的课程探索与实践,主要有以下收获:

1.发展了项目驱动切入、教学单元模块推进、阶段任务拆分、二维与三维互动的教学模式。

2.开展了课程思政元素如何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突出了传统文化与价值导向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探索了一种以专业知识为载体,同时注重学生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教育实践。

(三)居住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思政下阶段发展的可能性

此次课程大部分学生都能以传统空间或传统元素为设计构思展开设计,设计的成果体现了学生将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转译,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加深了对传统建筑与文化的认识,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中国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更关注人居环境和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特点及需要把握当今设计精细化的趋势,建筑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不应只停留在形式层面,后续课程应从传统材料建造层面深化学生对传统材料与建造的认识,更关注传统建筑材料及传统构件组合成一座建筑物的拼接与层次。例如学生用砌块学习传统工匠是如何砌筑不同厚度和花式的墙体,用木材研究传统构件的拼接,体验构件的拼接和材料构造所形成的表面图案、质感对于空间知觉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建造层面实现传统材料、构造和现代建筑的创新融合。

通过这次的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获得了不少收获与启示,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建设需要长期的、系统地推进,反复地探索与完善,期待将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