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怀若 龙林梅 陈 昊
(浙江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自2002 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OFDI)迅猛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众多研究表明,OFDI 对推动母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包括利用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不足;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促进企业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等。目前,中国OFDI 呈现增长速度快、投资规模大、全球地域分布广、投资形式多元化等特征,投资领域涉及商务服务、能源交通、制造业、房地产、高新技术等多个行业。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在全球蔓延,2020 年3 月11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已经构成全球性“大流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及进一步恶化,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目前,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恶化与扩散,各国在不同程度上纷纷出台了各类管控措施,使国际投资活动受到明显抑制,投资效率大幅降低。联合国贸发会议于3 月26 日发布的预测指出,当前的疫情可能使得全球经济衰退并且全球FDI下降40%;在疫情蔓延迅速、影响范围广泛以及影响效果直接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产业链和供应链等多方面遭受严重打击。在此背景下,我国OFDI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在回顾OFDI 相关理论基础上,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OFDI 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早期OFDI 理论集中在对发达国家跨国企业投资动因的解释,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等。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兴起,越来越多的理论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对外投资行为,由此产生了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LLL 分析框架等。
近年来,中国OFDI 迅速发展引起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开始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展开大量研究。张为付(2008)[1]通过借鉴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框架,对OFDI 与其他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陈景华(2014)[2]利用Dagum 基尼系数并按子群分解方法来研究OFDI 来源分布的地区差异及演变态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OFDI 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陈岩等(2015)[3]通过引入调节变量分析方法来研究资源和制度因素对OFDI 的影响,印证了研发资源不是新兴经济体企业OFDI 的动因,而政府因素却起了决定作用。
从影响国内经济方面看,宋宁等(2003)[4]表示非典(SARS)疫情对我国经济存在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和阶层性的影响。罗志恒(2020)[5]指出2020 年新冠疫情在宏观经济层面会造成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和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在微观层面,民企、小微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和农民工等受损更大。从影响国际经济方面来看,王元龙等(2003)[6]证实了非典带来的外部经济恶化使进出口下降,商务活动减少使进出口贸易与国际投资均大幅缩减。牛犁(2004)[7]表示SARS 疫情时期,出现贸易壁垒增多与边境口岸关闭影响正常出口、订单减少或转移滞后、对外经济中断的现象。从企业内部投资行为来看,蒋涛(2020)[8]研究发现新冠疫情会通过避险情绪影响企业银团贷款,企业面临融资难、期限短的难题,从而降低融资流动性。因此,疫情带来的影响是经济全方位的打击,主要表现为经济下行、内需不足、就业压力大等负面现象,国内市场信心与预期也可能会受其消极影响从而传递到投资行为(安国俊等,2020)[9]。已有文献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但从此次新冠疫情出发,研究疫情对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文献并不多见。2020 新冠肺炎疫情会如何影响中国OFDI?影响渠道包括哪些?企业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亟需进一步的研究。
第一,劳动力流动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各国各地区针对人员流动、隔离管控的疫情政策陆续出台,严格排查人员进出情况。在这期间,受影响最大的群体即是异地劳动人口,地区劳动力的流动限制减速并抑制了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对其产生了不利影响。疫情爆发于我国春节期间,是我国一年中人口最易集中的时期之一,人员接触的复杂化导致了疫情防控的多阶段和高难度,国内需要进行长时期的疫情防控,这进一步约束了地区间劳动力的流动;同时国外基于疫情防控也对中国采取不同形式的人员流动限制。疫情对国际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迫使诸多跨国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约定的经济往来事务推迟甚至取消,而疫情后期企业也面临着复工问题。当前我国虽解锁全面防控,但随着国际疫情的大幅蔓延,廖茂林和张明源(2020)[10]指出若我国防控与工业生产受海外疫情蔓延拖累,将影响到我国后续GDP 增长,这将对跨国企业海外投资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企业竞争力方面。疫情的爆发会严重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减缓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碚和龚健健(2014)[11]认为宏观经济的大幅波动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可能会导致各种难以预测的损失,例如订单与库存的不可预测性调整,市场交易成本的提高和风险储备资金的增加。目前国外疫情严重,人员流动、物资运输、信息交流受到阻碍,这对国内外经济交流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加之国内部分地区仍有确诊病例,国内经济发展活动在物流、人员流动等某些领域仍会受到一定限制,这无疑会使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成本提高,以及违约现象增多。此外,疫情使得产品销售下滑,甚至滞销,企业盈利能力变差,这将威胁到企业资金回笼,很可能造成众多企业资金链断裂,从而削弱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减弱会抑制或推迟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进一步地,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因此如果企业竞争力减弱,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影响时滞则会更久。
第一,贸易活动受到限制。在疫情的严峻考验下,东道国的政策和制度将对OFDI 产生负面效应,直接减少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王颂尧(2014)[12]指出政治因素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约因素之一,临时推出新政策或政策的临时变更会使原本达成的协议中止,让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首先,疫情严重的诸多国家采取了封锁国境的政策,限制了与外界的人员流动。美国、德国、英国等已相继宣布国家紧急事态并封锁全国,韩国政府将疫情预警上调至最高级别“严重”,意大利和西班牙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封城”。其次,疫情相对缓和的国家和地区出于对疫情扩散风险的考虑,会通过隐性手段干预中国企业投资项目,例如检验检疫、停工排查、限制中国企业参与特定项目等。除此之外,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受境内隔离以及出入境管制影响,无法及时在东道国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影响投资项目的正常进行,海外投资风险明显增大。政策的壁垒限制了投资、贸易等活动,切断国与国之间的商务往来,提高了企业进入目标市场的门槛,企业迫不得已在短期内减少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经济不确定与企业行为方面。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风险,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等,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企业必定会对各个风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疫情作为突发性事件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抗因素,影响广泛且带来了经济乃至政策不确定性。王义中(2014)[13]证实了经济市场的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呈现负相关联系,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越高,对外部需求、资金流动性、长期资金需求要求更高,企业进行投资也会更加谨慎。多数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面对市场不确定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多数企业更多选择短期内缩减投资,采取等待策略以达到规避不确定性目的。其次,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在疫情中采取停工休业措施,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经营状况仍未完全恢复,会增加境外企业对我国投资经营的的风险评估值,不利于我国企业与其他低风险地区的企业竞争;另一方面,疫情在全球蔓延开来,多地区显示仍处于不安全环境中,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位选择评估风险值也会增加,由此带来对外投资区位选择减少。所以,基于全球宏观环境不确定与企业内部资金需求,此次疫情会使得企业选择等待机会,从而减少对外直接投资活动。
第三,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替代效应方面。在全球新冠疫情不断严重的背景之下,企业会更加倾向于相对低成本、相对安全的对外贸易方式来实现商品的跨国流动,贸易很大程度上会替代OFDI。蒙代尔(1957)曾提出“要素流动和国际贸易相互替代”的著名论断,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进一步阐明了这种替代关系。René 和Sleuwaegen(1998)[14]对上述论断进行了验证,指出了替代效应的存在性。唐心智(2008)[15]的文献当中也强调了替代效应的客观存在性以及替代效应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意义。在资本流动模型中,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具有替代效应,那么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方式进入一国市场,选择了贸易便会替代投资。
基于上述企业内外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会从以下五个路径对企业OFDI 行为产生影响:劳动力跨境流动受限、企业竞争力下降、政策壁垒加重、经济不确定性增大、贸易替代效应。影响路径如下图1 所示。
图1 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OFDI 的影响路径分析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OFDI 的影响主要分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第一,从企业内部角度来看,疫情防控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小微企业后续复工困难,特别是跨国企业,海外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更是频频受限。进一步地,疫情的爆发加大了企业在宏观经济大幅波动下的风险性,成本提高、合同违约等现象频发,资金回笼能力下降,这些都将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从而降低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第二,从企业外部角度来看,跨国生产和跨国交易会加大疫情传播的可能性,因此东道国会提高政策壁垒以维护地区安全,从而使OFDI 受到严重冲击。此外,面对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和较高的区位选择评估风险值,企业在短期内必定会缩减投资,加之“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替代效应”,致使OFDI 明显减少。从这五个层面来说,新冠疫情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并抑制了OFDI 的发展,因此亟需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维护和稳定我国对外投资环境,企业也应准备必要的防控措施。本文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从政府层面而言,第一,政府对内应从控制疫情的大前提出发,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把扩大内需作为首要目标,以稳定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增强公众投资信心。第二,在宏观政策上充分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降低融资成本,使资金更灵活、精准地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第三,在对外投资结构上,要优化对外投资行业结构以及对外投资主体,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第四,在国际方面我国应继续发挥大国的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协助全球各国应对疫情,处理好国际多边贸易关系,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第五,深入分析国际投资环境,通过调查与研究更好地与东道国进行合作,规避投资风险,建立海外投资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有效指导海外投资活动;充分发挥海外投资保险的作用,扩大覆盖范围,给予跨国企业风险保障。
从企业层面而言,第一,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最新的疫情政策,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尽快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采用远程办公的形式,利用线上会议等手段开展线上商务活动。第二,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产品迭代或转换,制造疫情期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扩大销售,降低损失;与此同时,严格控制生产成本,抓住关键产业链和核心部门,将尽可能多的资源投向关键领域,尽可能减少闲置生产线和闲置部门的投入,同时做好未复工员工的安抚和补助工作。第三,在疫情大环境之下,及时调整跨国公司海外投资战略。跨国企业应当适应疫情带来的变化,进行合理的国际市场营销,进行跨国的组织协调,调整原有的全球化战略。可以通过海外子公司抑或是合作公司,尝试建立有效的战略联盟来扩大产销;另外,考虑采用跨国并购的方式,借助企业原有资源,迅速进入外国市场,从而起到促进海外投资发展的作用;第四,投资者可以根据国际形势,投资于当下流行和热门的产业,并通过此次疫情机会并购或投资于一些前景可观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