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木笛
摘 要:政府公共关系在传播应用中,应不断秉持自身的工作原则,并且深刻理解与扩展其中的内涵与意义,这也是开展工作的坚实基础与有力保障。本文从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传播中的基本原则的解释和应用着手,试图探讨了在此原则与框架内工作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府 ;公共关系;传播;原则
在当前急速发展的传播环境中,政府机构作为一个公共组织存在于整个社会的较为复杂的公共关系网络之中。作为一种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并且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客体的一种特殊的公共关系所存在,其影响力也是空前的。当前我国正逐步走入风险型社会,社会矛盾和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不仅进一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也对政府公共关系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提出“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党和国家事业总目标之一”,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多元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因此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在传播中所涉及到的职能和原则也需要进一步的升级和完善。
一、系统化与制度化原则
在协调政府与民众关系,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以及促进双向沟通方面,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段应用正逐渐趋于成熟,并不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相较之欧美国家的政府公共关系能力,我国在政府公共关系这个领域涉猎较晚,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系统性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传播中的政府公共关系应用从全局上来看,应遵循系统化原则,使传播的内容协调统一,不容易出现信息不平衡、不对等的疏漏。在具体应用上来看,系统化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全要素”,即把握与关注涉及到政府公共关系的所有相关素材,进行全盘的掌握和监管,制定详细的公共关系战略计划,以使各个部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系统应对、协调统一。其次是“全媒体”,当今新媒体高速发展,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平台不再一如从前,仅仅依靠传统媒体的单一渠道进行信息发布,而是双向互通的传播模式,各种媒体发布渠道相互作用,政府传播的信息时间大为缩短,而且路径多、范围广,视觉形式上内容也更加复杂多样。政府不仅要重视报道相关形象的所有媒体,这较之之前数量大为上升,在监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又要利用好相关媒体运作的平台,从整体上统筹把握,并从全局上积极引导与合作共赢。最后是全流程,如若只有过程之前的计划安排和牵线搭桥,整个政府公共关系的流程不做具体安排的话,就无法有贯穿始终的科学监管,因为在政府形象的传播过程中,细节尤为重要。一个纰漏就会酿成政府形象的负面效应,随之在公众心理产生隔阂和障碍。
为了适应政府改革和公众的需要,政府组织的公关工作应加快制度化建设。各级政府相继设立新闻发言人,虽然在这方面开了个好头,但政府公关绝不仅限于此,它包含众多内容和方面,需要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服务功能的加强及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紧密结合,并作为政府的一项日常基本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形成相对完善、系统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制度化的建设也符合当前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的背景,在“放管服”改革的深化推动下则更需要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设。“放管服”改革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这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制度化和政策导向,同时政府在保持良好的民众关系的同时,要构以民为本的公共关系运行机制,摒弃“官本位”,真正实现“民本位”的传播思想理念。
二、真实性与公开性原则
公共关系旨在以事实信息为前提,进行沟通与传播。可以说,没有事实为基础进行的信息传播即是虚假、无力的,同时也脱离了政府服务于民的工作准则,因为“真实原则是政府形象塑造的底线,也是政府形象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保障”(唐钧,2016:75)。政府公共关系传播的来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脱离了事实谈建立公共关系,就相当于纸上谈兵,完全的动摇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建立基础,其关系的构成也是摇摇欲坠、不堪一击的。与此同时,信息的真实性对搭建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将客观、真实的信息发布既可以显示政府的担当和公正,又是公民对政府信赖度建立的源泉,可以说真实性原则是建立政府良好信誉的根本条件。可以说在当前的媒体传播环境中,各种视觉与艺术技巧的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但它们仅仅是传播过程中的手段和工具,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无法动摇事实为基础的底线。从实质上来看,政府公共关系只有依托真实情况进行舆论宣传和引导才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这也是我国政府的工作准则——讲真话,办实事,也才能真正的和公众实现良性真诚的互动沟通模式,从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最大程度的消除隔阂和误解。
公开性原则要求各级政府机构对所从事的政务工作和当前的权利运行情况以及未来规划,向社会和公众进行公开透明的展示,以接受公众的监督反馈,从而集成全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模式,这也是当前民主政治的潮流和趋势,从而提升公众对政府工作进一步的理解、支持和协作。公共关系的真实性与公开性是相辅相成的,建立在事实为基础上的公开,才能进一步树立民主、透明的政府形象,从而推动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公共关系的积极推动。在2011年曾有一张风靡一时的领导干部的合成痕迹明显的照片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来自四川会理县关于通乡建设公路的新闻报道中,三位领导被PS合成到了公路之上,众多网友提出“新闻作假”、“作秀”等的质疑,对当地政府以及政府领导的形象起到负面化的消极作用,这也同时警醒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传播手段必须以求真务实为基础,否则将适得其反,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性影响。
三、长效性与沟通性原则
政府公共关系的塑造其目标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美誉度和信任度,不能仅仅只是临时性、应急性的举措做法,只是在突发事件或者需要来临时才有所动作,必须要追求长效原则。因为公共关系的建立并不是朝夕之事,而是必须经过长期的规划和打磨,才能够实现的。因此,政府公共关系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也质关重要,从信息分享道感情沟通、态度转变再到引起行为,这整个过程中,不仅在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同时不断夯实政府公共关系的工作成效。政府公共关系既是一种长期的、持久的在互动中不断塑造的双向互动关系,切忌在其中抱有短视的心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等工作态度是运用的禁忌。长效性的工作原则要求政府机构在涉足公共关系相关活动的初期就制定好长远规划,做到有步骤性的开展工作,并设置长期和近期的阶段性工作战略目标,以扎实稳步的推动政府公共关系的相关工作。然而,在具体推行政府公共关系的长效性工作的同时,也确实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短视行为,因为,从短期收益的角度来衡量,确实会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从而忽略长期的目标的实现。所以,建议政府不断树立以民为重的行政理念,并不断完善建立行政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且以战略目标与公众满意度相结合作为参考依据,不断完善公共关系的长效性工作体制。
当前媒体变革的时代中,沟通的运用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义。首先是政府已不是之前单一的传播者的角色而存在,双向沟通打破了传统的政府公共关系,而是使得政府在传播——公众反馈——调整的机制下不断校正自身的行为。在此传播与沟通的模式的运用之上所塑造的政府公关形象,具有显著的服务型特征,并且有利于和谐关系的营造。其次,双向的沟通不仅符合当前的时代要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利器。它可以使得公众的意见有了输出和表达的平台,同时使得政府在决策方面不断提升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高慧军,黄华津. 新时代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优化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9(6):16-21.
[2]韩培培,温明振. 新时代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J]. 2020(3):115-11, 119
[3]刘梦琴,刘智勇. 论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J]. 软科学,2012,26(1):59-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