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乐
摘 要: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对国有企业相关责任人经营业绩评价以及相关经济责任界定是非常关键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企责任人权力制衡的重要举措,也是监督和评价相关责任人任期内经营业绩以及界定相关经济责任的常见措施。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外部监督效力,其要求对责任人的经营业绩、经济责任等行为进行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并提出适当的整改措施,并作为考核国有企业责任人的依据之一。同时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促进企业持续改善。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仍存在很大一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深入剖析,进而提出完善和改进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经济责任;责任人
一、引言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外部监督效力,在国有企业治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中重要的业务类型之一,审计对象不仅仅“到人”,更重要的是“对事”。目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目的主要是内部审计部门接受委托,核实任期内预算指标完成情况、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资本运营质量,检查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的程序与效果,内部控制建立及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对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反映企业领导人的经营业绩,揭示企业重大经营风险,界定经营者经济责任,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参考依据。不仅能够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各级责任人任期经济责任的认定制度,客观、公正地评价相关责任人任期内经营业绩以及界定相关经济责任,而且还能防控企业管理风险,促进责任人的履职尽责与担当,促进企业可持续地发展。
二、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界定不清晰。首先,国有企业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针对离任负责人,“先任后审”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某些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很难明确、准确地划分出是前任责任人还是现任责任人的事项。其次,经济责任结果的量化比较困难。在实际工作中,虽然一定程度上量化相关责任定性标准,但因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具有不同的情况。目前责任人相关责任定性界定,更多是依靠内审人员主观判断,容易引起责任界定的不清晰。最后,审前调研不充分,审计实施方案针对性不强,审计重点把握不准确,现场审计对重要数据不敏感,从而导致经济责任界定不明晰。
(二)审计期间跨度长,风险高。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核实责任人任期内全部经营行为进行审计,一般审计期限较长,审计难度和风险也随之增加。内审人员需要对责任人的真实效益、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内容收集真实数据和信息。责任人在长时间任职期间可能会使信息失真、错乱,可能存在舞弊等风险,所以内审人员面临交稿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任务重但审计资源缺乏。经济责任审计与企业审计工作不同,常具有突发性,同时审计范围广、审计时间长、审计内容杂、审计资料难,因此审计任务重。一是专业内审人员不足,经济责任审计对内审人员专业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要求高,尤其是对信息敏感性尤其重要。国有企业符合标准内审人员有限,但是却需要面对繁重的任务。二是存在部分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情况,存在不积极、未按照要求提供资料等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以下三个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问题。
三、完善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一)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为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实现,应有序推进企业审计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并逐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对各级责任人管理职能进行分解,比如采取目标管理方式,把业绩和责任量化、细化,层层分解到整个管理团队中,具体事项责任到人,各负责人责任明确,避免空白治理。
审计评价指标是审计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首先,国企责任人审计评价指标应不断量化。目前的定性评价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造成严重后果”等含糊描述,很难清楚地了解责任人实际履职情况,定量指标相对于定性指标具有清晰性、规范化、可比性、参照性等优势。其次,要不断探索和尝试大数据技术在指标评价体系实务应用,利用大规模的样本量,分析总结适合国有企业自身评价指标,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和效果。
(二)建立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库,设计和实施好审计方案。
1、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各类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库。充分的审前调研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应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去对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选择以各子企业为单位,按时间顺序分类建立信息库,多维度的连续反映被审计对象在任期间的基本情況、经济效益情况、现金流状况、财务状况、公司战略与重大决策、内部控制、财务收支、审计测评和廉洁自律情况以及其他披露事项。信息库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并由专门人员对数据库实时收集、实时整合,项目主审对调取的数据库信息进行分析。同时,应强化审前阶段地调研和访谈,做到“心中有数”和“知己知彼”,更深层次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经营业绩与过失,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及特点、发展现状及趋势,了解经济审计的重点与难点,找准审计项目的切入点。
2、设计目标明确、指导性强的审计方案。根据数据信息库整理总结,汇总分析同类型项目发现问题和整改措施,确定审计方案的执行细节,通过与项目组主要成员研讨,制定审计项目的目标和重点,识别出主要风险。围绕被审计对象各项业绩考核情况、重大决策及执行情况,以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内部控制为重心,根据其任职期间情况设计针对性的审计方案。在进场前,与项目组主要成员复核审计方案;在现场审计阶段,要做好工作协调、专题引领、重点突出,善于利用大数据分析,查找决策、制度、机制、流程等方面深层次的问题,重点揭示普遍性、原则性、典型性的问题及风险。
3、按照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以被审计对象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为中心进行抽样,筛选出相关性、典型性、针对性强的审计样本。突出在任期间的经济效益、现金流、公司战略与重大决策、个人廉洁自律等重要内容,总结被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情况,保证筛选出代表其主要经营风险审计样本。程序应规范化,杜绝省减程序和走过场现象。审计范围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并充分考虑审计风险。重要资产、重点下属单位(项目部)及任期内发生重大变动的资产及单位应纳入审计范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归入审计对象本人档案中,作为企业对其考核、任免、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重要审计人员应在审前准备、进场实施现场审计、意见沟通反馈、审计报告撰写、征求意见等全过程重点参与,审计组成员应严格结合审计程序有序开展审计工作。
(三)加强审计队伍管理体制提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外部监督效力,其要求对责任人的经营业绩、经济责任等行为进行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并提出适当的整改措施,并作为考核国有企业责任人的依据之一。所以,必须提高内审工作的专业性、独立性与客观性,只有每个审计步骤符合科学性与合法性,才能够反映到相关的审计结果中。首先,要不断对内审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不仅仅要学习国有企业规章制度、典型案例、法律法规等,而且要与工作经验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捋清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与难点,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其次,要不断强化内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岗位意识。独立性是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客观的审计和评价是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灵魂。内审人员应该工作中保持客观、中正的立场,要对责任人的经营业绩与经济责任事项客观地评价,对相关事项提出合理的措施。最后,建议采取审计机关垂直管理,如采取审计机构派出机制,上一级审计单位直接管理,减弱审计队伍依附性,从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提高审计机关治理水平。
四、结语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企相关责任人权力制衡的有效措施,也是监督领导干部行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效果的有效措施。虽然,国有企业已不断优化经责审计的相关制度和要求,但仍存在经济责任界定不清晰,审计期间跨度长,风险高,审计任务重但审计资源缺乏等问题。本文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了不断完善和强化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可以采取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建立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库,设计和实施好审计方案,加强审计队伍管理体制提升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