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带声 声声传情

2021-03-08 06:24林丽霜
考试周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歌唱感情小学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是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理想途径,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领域。通过一节歌唱教学课,我们发现学生学唱一首歌的目标不难实现,甚至在音高、节奏方面还能有不错的表现,但大多演唱效果往往缺乏感染力,这样的歌声只有“声”,而没有“情”,即歌唱情感的缺失。声以情为本,有声无情,歌唱就因枯燥无味而失去意义,以声音为依托,情感赋予声音丰富的内涵,以情带声,给予歌声情感的魅力。《音乐课程标准》在小学歌唱教学目标中,明确要求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孩子们如果在歌唱中能表达出相应的情感,将会大大提高对歌曲的表现力。在日常的歌唱教学中,通过各种音乐体验活动让学生理解歌曲内涵,并有感情地歌唱,从而以情带声提升歌唱表现力。

关键词:小学;歌唱;感情;培养

一、 钢琴伴奏营造情绪,培养有情感的歌唱

在歌唱教学中,钢琴伴奏是最主要的音乐伴奏形式,能为学生提供音乐的烘托,丰富歌曲的艺术内涵,增添歌曲的表现形式,甚至能起到人声无法完成的作用。在歌唱表现上,钢琴与歌唱者紧密结合,采用适当的钢琴和弦和伴奏织体,对于演绎歌曲风格,理解歌曲内涵,相得益彰的伴奏對调动歌唱的情绪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钢琴伴奏在外国歌曲教学情感体验中的应用

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民族、题材、内涵、意境等因素密切相关。《木瓜恰恰恰》是一首苏少三年级上册的歌曲,学生一见到这个歌名就很好奇,什么是“恰恰”?老师可以用钢琴弹奏一段具有动感的伴奏织体,因为钢琴伴奏织体保持了恰恰的节奏,让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节奏体验中,很快就被活泼、诙谐的恰恰舞曲激发了兴趣,一边欣赏一边随着音乐摇动身体,因此钢琴伴奏成为学生重要的节奏和情绪体验,也会带动学生在演唱中充满了愉悦和动感。

(二)钢琴伴奏在中国民歌教学情感体验的应用

钢琴伴奏为中国民歌艺术的表现增添了巨大的艺术魅力,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少音乐老师会感到民歌教学有一定难度,主要现在的孩子平时听惯了流行音乐,面对民歌的学习时会出现一定的时代距离感。如在江苏民歌《杨柳青》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江南民歌的优美,在钢琴伴奏中所用的和弦需要遵照中国五声调式,突出小调细腻的特点,学生能很快分辨出清新婉约的江苏民歌风格,能迅速把握住其旋律性,带动学生用轻盈、优美的歌声表现初春时节,江南劳动人民愉快劳作的场面。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除了不少地方民歌,还有与戏曲相关的戏歌学习,如改编自豫剧的《花木兰》、改编自京剧曲调的《京调》和《梨园英秀》等戏歌,在歌唱教学中,钢琴伴奏对于五声调式的和弦及戏曲的节奏使用就非常重要,让学生能在聆听和学唱时品味出中国戏曲与其他各类歌曲的不同韵味,并不断加深这一印象,从而得到演唱风格的启发,这也包括歌唱状态、情绪与表现方式。

在为歌唱进行钢琴伴奏时,需要尽力还原歌唱作品的创作意图和心态,通过正确把握各种体裁声乐作品的伴奏处理方式,达到以多样化的演奏效果体现作品个性风格特征。任何一首歌都有其特定的创作背景,钢琴伴奏不仅帮助学生感受调性,把握速度、节奏、音准,更高层次是进行情绪、力度、意境上的渲染,对小学生在歌唱中起到了引导、推动和烘托的作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对歌唱作品的分析能力,以及钢琴即兴伴奏能力,钢琴伴奏能营造歌唱氛围,引导小学生快速进入歌曲当中,帮助小学生理解并传达出歌曲的感情,因此钢琴伴奏在推动小学生演唱情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 用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培养有情感的歌唱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离不开情感体验,小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与领悟能力,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音乐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体验性音乐教学法是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歌曲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情感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在歌唱中投入相应的情感,让歌唱表现更为丰满。尤其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理解能力弱,想象能力强,逻辑性思维弱,发散性思维强,针对低段学生的特点,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具体如下。

(一)创设情境教学在特定时代题材歌曲中,培养歌唱情感的应用

《共产儿童团歌》是一首早期的儿童革命题材歌曲,需要学生感受歌曲创作背景时代和进行曲风格,可以创设一个儿童团开大会的情景,学生模仿“儿童团员”踏步行进入“会场”,宣誓、鼓号队、唱儿童团歌,活动具有仪式感,让学生充分理解革命时代背景,并精神饱满地歌唱,能传达出歌曲中儿童乐观向上、坚定团结的精神面貌。创设出一些相应的音乐艺术形象和场景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自然地理解,并用歌声正确表达出歌曲地情绪。

(二)创设情境教学在现代少儿歌曲中,培养歌唱情感的应用

《勤快人和懒惰人》是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的歌曲,根据两段不同的歌词内容,可以创设两个不同的场面,一个在厨房炒菜做饭,忙碌又开心的场面,一个在一边偷懒睡觉的场面。学生扮演歌曲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分为两组,音乐进行了第一段时,第一组学生作为“勤快人”随着音乐心情愉快的劳动,用轻快、愉悦地演唱,而到了第二段,第二组表演“懒惰人”的学生揉着眼睛、伸着懒腰,演唱时放慢了速度进行演唱,学生将自己代入到角色,在演唱中对歌曲内容有感而发,充满童趣。

小学生地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发挥孩子们的音乐想象力是他们歌唱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步骤,创设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即情境,能让学生自融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并理解歌曲内容,帮助学生在演唱时思想上做好发声的准备,而且脑海里出现的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能激发情绪、充实情感,使演唱和情景相互交融。

三、 用声势律动提升情感表现,培养有情感的歌唱

声势律动是以学生的各种肢体动作,比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捻指等为媒介,表现音乐的节奏感和情绪。声势是人表达情感最为直接的方式,声势律动结合情景创造出符合歌曲的节拍,学生借助声势律动对歌曲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好奇和挑战,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升华情感激发表现音乐的本能,使音乐体验更加深刻,强化对音乐的记忆,并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表现,在演唱中释放情感,让孩子们的歌声更为动听。

(一)根据歌曲节拍和情景的表现设计声势律动,培养歌唱情感

《小纸船的梦》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在教学中,学生随着音乐有节拍地轻轻摇动身体,进行三拍子的律动,可以从中感受小船随波漂荡的韵律感,同时感受和声的美,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别有情趣和韵味,学生在“荡纸船”中得到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根据主歌和副歌的情绪不同设计声势律动,培养歌唱情感

《外婆家的澎湖湾》是一首传唱度较高的民谣歌曲,几乎所有班级都能快速学唱,因为歌曲节奏轻快,旋律流畅,加上耳熟能详,许多学生会兴奋地大声歌唱,主歌与副歌部分的情感缺乏处理,所以歌声并不如预期的优美动听。让主歌的每个拍点上都有一个律动,学生在主歌部分的演唱表现出轻松、愉快。在对比了主歌和副歌的情绪不同后,可以又启发学生为副歌部分加入輕轻挥动双手的律动,演唱发声也会随着律动和兴趣的变化,不再喊唱,学生的歌声将副歌部分表现得抒情、悠扬,音准和节奏也更准确。

在歌曲中加入声势律动,要求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抓住歌曲作品的音乐要素,利用多姿多样的律动方式来体验音乐速度、力度以及情感的变化,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演唱歌曲带给自己的愉悦情绪,演唱情感表现能随着歌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表达着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对歌曲内容的领会,深入体会歌曲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并用富有感情的歌声传达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 用打击乐器带动歌唱情绪,培养有情感的歌唱

打击乐器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打击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可见,打击乐演奏是适合小学生抒发情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且形式多样。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和新课程教育理念相一致,符合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发挥学生手脑结合的特性,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小学通过在歌唱教学中加入打击乐器,能够激发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灵感,培养并传递了情感,让学生领悟到歌曲的背景文化和内涵,投入到歌唱学习中来,并能够表现出相应的歌唱情感。

(一)加入中国传统打击乐器推动歌唱情绪

《隆咚锵》是一年级上册的歌曲,为了让低段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验到过年气氛,在教学中,我加入了打击乐器:锣、鼓、小镲,模仿敲锣打鼓,增加了节日喜庆的味道,让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更有趣味性,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节奏和强弱的变化,减少了对歌曲的喊唱,用轻松快乐的声音提升了演唱的质量。

(二)加入外国打击乐器推动歌唱情绪

如非洲歌曲《巴鲁瓦》,无论是歌曲的文化背景,还是旋律特点对学生来讲都很陌生,从学情来讲,六年级学生从年龄特点上来讲已经没有中低段学生好动了,因此激发其学习兴趣是首位,在歌曲学习中需要增强互动,在这节课中加入了非洲鼓,学生通过学习非洲鼓点,感受到非洲音乐的韵律感和舞蹈性,在演唱中抒发出愉悦感。

在小学歌唱教学中,音乐老师常常加入打击乐器,这样做可以延伸歌曲的意境,诠释了歌曲的内涵,让学生在加入了打击乐器的伴奏后,更易于抒发情感,演唱也更为投入。但要注意的是,因为歌曲之间存在差异,建议教师在设计打击乐器时,需要考虑歌曲的时代性、民族性、音乐风格、表达的情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要符合歌曲的特点,否则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歌声动人之处在于是否能够表现情感和内涵,提升歌唱表现力的关键之处在于启发学生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在小学歌唱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通过多种音乐体验活动增加对歌曲的理解,对音乐风格的把握,为情感的表达奠定基础,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在情感的熏陶中才能富有感情地歌唱,从而达到“以声传情,声声传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永锋.基于情感体验的小学音乐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96-97.

[2]曹阳.试析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7):41.

[3]李颜曦.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J].艺术评鉴,2020(13):99-101.

作者简介:

林丽霜,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猜你喜欢
歌唱感情小学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带着感情
歌唱十月
带着感情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