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在班级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积极人生素养

2021-03-08 09:33郭永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期
关键词:班级活动学生

郭永南

【摘要】学生积极人生素养包括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表现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管处于顺境和逆境都能保持理性、积极乐观,悦纳自己与周遭的一切。积极人生素养的积淀,学生需要通过主动参与去领悟、去反思、去积淀,“说教式”德育难以达成这一育人目标。班级活动体验能有效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逐渐教会学生积极面对他人;科学引导学生理性把握环境。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过程中,学会理性思考,善于反思总结,积极乐观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人生素养。

【关键词】班级活动;学生;积极人生

学生内在的、可持续的幸福人格,是学生幸福人生最重要的基石。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是德育的目的所在,进而积淀学生的积极人生素养。通过班级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时看到积极向上的一面,处于困境之中看到转机与希望,以建设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人格。

但我们看到,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误导下,有的家长乃至学校依然存在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分数上,学生的健康、积极的心理的培养等更为重要的教育问题反而被边缘化,只有在发现学生个体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处于被动的状态。有的学生即便能够考到高分,但也缺少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没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即使能够顺利升学,但长期以来片面发展,天性长期受到严重压抑,对自己的人生缺少发展规划,心理不够乐观积极,没有形成个体幸福生活的能力。因此,在德育中,通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积极人生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积极人生素养是健全人格的一种体现。一般来说,具有积极人生素养的个体,会以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直面生活;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他人以及环境,使自己不断发展,走向更丰实。对青少年来说,这是他们健康成长、走向社会、完成自己幸福人生的必备条件。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培养怎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社会需要积极乐观、敢于挑战、善于合作的有担当、有能力、有毅力的人,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着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积淀提升成为其内在的素养,是班级文化建设中重头戏。在班级活动中,引导学生如何克服与梳理负面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分析,砥砺前行。与此同时,积极人生素养还包括学生个体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悦纳自己、善待他人乃至周遭的一切环境,能把握环境和来自环境的挑战,能与他人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进而得到长足发展。简而言之,拥有积极人生素养的人,其内心必定充满希望与力量,具有挺拔的人格;能面对生活中急流与平川,成就个体的幸福人生。

二、班级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素养的重要阵地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全面发展的高峰期,尤其是初中阶段,他们的思想正处于转型期,希望从成人的监管下独立出来,但他们的心智并未成熟,处理复杂的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尚未形成。倘若德育工作者只停留在“说教式”育人方式,必定是无法取得预期的育人目标。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从而产生不同的成长需求。初中阶段的学生独立性增强,不再像小学生一样充当适应者、顺从者、执行者,而是开始力求在学习和生活中成为选择者、发现者、探索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开展系列班级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氛围,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长动机,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那会是不错的选择。开展序列化的班级活动,可以有效營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创设和谐的成长氛围;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一)班级活动体验有效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这样的观点: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因此,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德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班级活动,顾名思义,就是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的团队活动。班级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由选择活动过程中的角色与承担自己意愿范围内的任务。这与学科学习活动不同之处就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而正因为这样的选择性,有效促使学生个体进一步清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悦纳自己。例如,校运会中,跳高强的自然参加跳高比赛;跑步强的参加短跑或长跑;运动不行但组织能力强的可以担当班级运动会期间的赛程管理;组织能力也不太行的可以做啦啦队等。

(二)班级活动体验逐渐教会学生积极面对他人

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和其他教师一定不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才是班级活动的主角。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个体都会体会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一项活动任务,既要做好自己本身的任务,也要及时给同伴提供支持与帮助,发现对方的不足及时提醒,看到他人的优势加以学习,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活动项目。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体验,逐渐教会学生团队之间的精诚合作、体谅互助。遇到挫败之时,不指责不埋怨,而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人、悦纳他人,共同克服眼前的困境,事情自然往良好方向发展。

倘若没有这些班级活动,学生则没有体验的经历,那所有的纸上谈兵式的道理,都显得何等苍白无力。如,需要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需要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说任何道理讲多少他人故事都不足以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更不可能使这些道理扎根于他们的生命里。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体验中去领悟和思考,难道不是更有效的育人方式吗?当合作迫在眉睫的时候,他们就必然进行合作;当自己受委屈得到同伴理解的时候,他们就自然知道换位思考是怎样的行为举措。

(三)班级活动体验科学引导学生理性把握环境

能够正确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与境遇,是一个人心智走向成熟的必经历程。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社会缩影,学生在参加班级活动过程中,学会理性认识所处环境与遭受的境遇。在我们这样的城乡结合区域的生源,大都是父母撑上明珠,但父母未必懂得如何引导孩子理性把握环境,包括好的与不好的境遇。

在班级活动开展过程中,各种情况就会不断发生。有时,在活动开展前,分组也难免会出现强弱不均,当处于劣势组的时候应如何接纳与面对,怎样把一手烂牌尽可能地打好。这样的经历何尝不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时刻可能出现的状态?科学理性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利用现有资源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积极主动地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样的锻炼多了,就会使学生明白,事情的成与败,在人,也在机遇,在时局等。坦然面对环境,直面一切的现实,化危为机,尽最大努力扭转局面,这样的拼搏精神将有益于学生的一生。

三、班级活动开展的常见误区

班级活动的开展,不可随意性进行。每一次的班级活动,都必须是有规划、有目的的。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需求科学有序地设计与实施,方可达到育人目标。班级活动开展中常见的误区有:无序化、无提炼、无升华。

首先,围绕学生积极人生素养培养这一育人目标,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成长需求,规划三年的班级活动。明确每一次的活动主题,循序渐进;丰富每一次的活动形式,变化不一。如,以“学会感恩父母,悦纳自己的家庭”为主题,初一学段适合设计一些感性的活动,通过活动感受父母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可以周末与父母一起到他们单位上班一天,也可以做一天“父母”,负责家里的买菜做饭等家务活;初二学段适合设计一些理性层面更多的活动,比如,采访父母从结婚到现在最难以忘怀的事情,倾听父母对子女的期盼与自己被期盼的心理压力,彼此之间如何更好地沟通协调,让家庭更加和睦等。

其次,对每一次活动进行提炼与升华,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活动后的反思小结。否则,班级活动就像下了一场雨,风一吹、太阳一晒就干了,不留痕迹。当学生个体的反思小结不够深入,教师可以介入,充分发挥同学之间的互动分享,引导活动价值的深入探讨。

在班级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同伴互助构建和谐平等的成长环境,减少学生消极情感的产生,从而培养自尊、自信、积极、热情、互助、友爱的品质,善于表达与倾听,懂得接纳与欣赏,体现个人价值感和幸福感。这对学生个体积极人生素养的培养十分有利。利用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人生素养,是德育工作可行之径。

参考文献:

[1]李娟.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促进素质教育发展[J].学周刊,2019(4).

[2]王兰芳.开展好班级活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教育革新,2017(4).

[3]彭芝.设计班级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J].班主任,2018(9).

[4]吴增强,马珍珍.积极心理学及其教育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

[5]李金珍,王文忠,施建農.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

猜你喜欢
班级活动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班级活动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策略
学生写话
创新班级活动形式聚力提升教学质量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浅析班级活动的原则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工作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