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
这是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刻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的一句话,原话是:“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凡事不宜贪,若买书则不可不贪;凡事不宜痴,若行善则不可不痴。”
张潮:字山来,号心斋,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官至翰林院孔目。张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梦影》《虞初新志》《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奚囊寸锦》《心斋诗集》《饮中八仙令》《鹿葱花馆诗钞》等。
“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好的行动。”
这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让-雅克·卢梭的一句名言。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慈善协会在整个社会保障大网络中,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我们绝不将这些小事小看,因为她代表着千千万万人的爱心。”
这是陕西现代慈善事业的创始人、陕西省慈善协会首任会长徐山林在任时说过的话。徐山林曾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现为陕西省慈善协会终身荣誉会长。从省慈善协会创办并当选为会长那一刻起,徐山林带领慈善会的同志们就开始考虑慈善工作重点抓什么了。他们经过深入调查,从陕西省的实际出发,从弱势群体最关心的问题着手,确定了“南桥”“北水”“两扶”“三助”的工作重点。“南桥”:就是在陕南山多、雨多、河多的偏僻山区修建便民桥;“北水”:就是在陕北干旱、少雨、缺水的困难地方建设饮水窖;“两扶”:就是扶孤(孤老、孤儿)、扶困(城乡困难户);“三助”:就是助医(资助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购置设备和培训医务人员)、助学(资助贫困大学生和修建希望小学)、助残(培训残疾人学习一门技术)。这些项目,对困难群众来说,都是“雪中送炭”的实事。徐山林在慈善工作中特别注重慈善文化的研究、建设和宣传。繁忙的工作之余,徐山林一直坚持文学艺术创作,著有诗集《故园诗笺》《碧水集》《黄楼诗草》《徐山林书法作品选》等。
“因为失去双腿,我的生活空间缩小了;因为有了爱心,心灵的空间却扩大了。”
这是吉林的残障人士赵硕峰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写下的词句。赵硕峰同志是一位有爱心的自强不息的成功人士,是《慈善》杂志的热心读者、作者。
“天道亲无,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出自老子《道德经》,是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天道”一词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唯物主义认为天道是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唯心主义认为天道是上帝意志的表现,是吉凶祸福的征兆。“与”是帮助的意思;“善”是好、美好、善良的意思。我们讲天道,做到心中有善,常与善人,常与善物,常善一切。
“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中说:“要想别人快乐,自己先得快乐。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告诉我们: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别人,让他人也快乐,就像阳光之所以能够普照万物,是因为它自身就是一个发光体、一个火球,充满了能量。只有自身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有一个快乐的心态,你周围的人才会被你感染,阴霾的空气才能被你带来的温暖驱散。
“把自己当成泥巴,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这是著名诗人鲁藜的诗句。鲁藜于20世纪30年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反帝大同盟”,组织农民武装力量,1938年夏天从武汉入延安抗大学习,后转战敌后抗日根据地。民族战争的烽火点燃他创作灵感,他写出大量诗歌,1939年12月发表了震撼诗坛的组诗《延河散诗》,表达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献身者的赞颂,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传遍世界的福音”。1942年参加整风后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抗战胜利后在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北方大学中文系工作。1949年随军到天津,任天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主编《文艺学习》月刊。
“在歷史的长河中,一切终将流过;只有一件事不是漂在‘河面上,而是与‘河水一体,而是那‘河水的一种元素——即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方是所谓万岁的事业。”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在《慈善》杂志创刊时专门为《慈善》杂志写下了上面的文字。
梁晓声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2019年9月23日,其长篇小说《雪城》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梁晓声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看着两名孤儿眼中噙满泪花,我突然明白,此刻我不仅协助捐赠者完成了一个捐赠过程,同时将此岸的善念摆渡到彼岸,悄无声息地在自己和受助者心中播下了慈善的种子。”
这是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慈善会工作人员胡丽在《慈善》杂志“慈善伴我成长”征文《做尚善的摆渡人》一文中的一段话。胡丽在文章中生动地讲述了自己在慈善会的工作经历和深刻的感悟。她在文章的最后写道:“我骄傲,我幸福,因为我是慈善人,是爱心的传递者。为了心中这份执念,我要做悄无声息的摆渡人,将爱传递下去,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