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棉花的人

2021-03-08 02:54刘翔鸥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沙哑伊犁乌鲁木齐

刘翔鸥

第一次见到长在枝上的棉花,是很久以后,在江南了。奇怪的是,明明第一次见,我却有种久别重逢的奇妙感觉,仿佛见到了一位故人。

那是一个平常的夏天。“哎,你这孩子干什么去?”“不用你管!”妈妈被我狠狠甩在身后,我在拥挤的车厢里左冲右撞,终于到了人较少的车厢连接处,蹲下来生闷气,想着本应有的座位。

“小姑娘一个人?”一个沙哑的声音从我头顶传来。我心里陡然一惊。循着声源看去,一张爬满皱纹的脸闯入视线。脸部轮廓硬朗,刀刻似的;肤色黝黑又泛着红,是经年的晒伤。

那是一个维吾尔族中年男人,体格高大,他坐在一张小板凳上,正盯着我。我的心里顿时闪过无数拐卖儿童的案例,下意识地在人群中寻找妈妈,可又想到我在跟她闹别扭,便收回目光,低头不语。反正在火车上,他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他放慢语速重复了一遍,我点点头。

“哎呀,一个人可不安全,你去哪?”他的语气在我听来未免有些假装的担忧。我没有答话。

“应该是去乌鲁木齐了。你一个人,去找亲戚吗?”

“不是,去上学。”也许是他喋喋不休的樣子让我想起了爸爸,我竟不假思索地纠正了他。

得到我的回复,他看起来高兴极了:“上学好啊,上学好啊,上学……”突然他的音调降下去了,他的视线投向窗外,不知想起了什么,似乎有些怀念。他又轻声说了句什么,我没听清。

他不再开口,我也乐得清静。不知过了多久,火车到达鄯善。人群像被投入了一颗大石的湖水一样,骤然翻涌起来。我想顺着人流离开这里,却反被人群挟住,推向车门。

眼看我就要被挤下车了,一双手从肩与肩的缝隙中钻出,紧紧拉住了我。

那是一双长满老茧、触感粗糙的手,我突然想起了妈妈,她的手,是否也这样饱经风霜呢?“人太多了,小姑娘还是不要乱跑了。”依然是沙哑的嗓音。我低着头回到先前的位置,他也坐了下来。

“我不去乌鲁木齐。”他突然又开口说道,“我从乌鲁木齐转车,然后到伊犁。”

“伊犁?去伊犁干什么?”伊犁,多远的地方啊!

“摘棉花。”

“可这时候晚了吧。”我脱口而出。

他的神色骤然暗淡:“是的,家里有点事,耽搁了,不知道还赶不赶得上。”

我懊悔于自己的口不择言。能让他耽搁的,怕是只有今年的大旱了。

我家的葡萄藤也旱死了,妈妈为此焦头烂额,这才没买上坐票。我帮不上什么忙,却还和她怄气。她很失望吧?我感到一阵伤心。

我们都没再说话。时间怀着心事,走得比往常快很多。列车员的大嗓门打破沉默:“乌鲁木齐到了,终点站,下车了,下车了啊。”

“我帮你提吧。”他提起我的背包,站在我身后。这时,我看见母亲拨开重重人群,快步走向我。“你这孩子,不知道我多担心你吗?”她警惕地看着男人,一面从他手里夺过我的包,一面生硬地说,“谢谢啊。”

男人看看母亲,又看看我,了然的神色浮现在脸上。“一个人”的谎言不攻自破,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下车时,我听见他在背后小声说:“我女儿想来乌鲁木齐上学,为了给她攒学费,伊犁再远也要去的。”我脚步一顿,是了,孩子,只有孩子才是父母远行最坚定的动力啊!我回过头,他笑了:“好好读书啊。”我郑重地点点头。

“阿满,怎么还在那儿啊!”母亲的声音自不远处传来。

我转身跑向母亲,将手塞进她掌心。她一愣,也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你这孩子,可别再乱跑了啊……”母亲的手干燥而温暖,那絮絮的唠叨里,都是关怀。

阳光蓬松地笼罩着前方的道路,照亮一些久被忽视的角落。

摘棉花的人啊,给不了孩子太多,但他们把摘下的棉花还原成阳光,带到远方,也带回家。(指导教师:甘健)

编辑/胡雅琳

猜你喜欢
沙哑伊犁乌鲁木齐
风,沙哑地
任它性感,略带沙哑的声音
伊犁放歌
《Liability》:一场心碎的狂欢
伊犁将军长庚
打伞的人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