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依托长城文化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2021-03-08 02:55张月琴
北方经济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经济发展

张月琴

关键词:精准扶贫 文化旅游 经济发展

一、山西省长城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山西省长城沿线有着先天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不仅军旅生活文化、边塞特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民族融合文化也十分丰厚。

(一)以军旅特色为代表的长城古村落资源

历史时期的长城沿线村落大多为军事堡寨或者村堡,村落建筑中既有农耕文化的诸多信息,也有游牧文明的些许痕迹,是历史时期农耕和游牧生产方式对当地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代印记。这些遗留下的村堡有两大特征:一是街道布局规整,适宜整体开发。二是保存丰富的物质文化。有的村落建筑保留了古老的雕刻技艺,有的村落留有明清时期长城沿线商人进行商业活动的文化遗迹,有的村落军事和居住功能分区明显。以山西省为例,长城沿线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的有天镇县新平堡、新荣区得胜堡村、助马堡村、右玉县破虎堡村、繁峙县茨沟营村等。这些村落自然环境优美,地理特色明显,极具开发价值。

(二)以民族融合为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城沿线的开放性为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动力。长城沿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历史传统文化的精粹,是反映边塞风情的活态文化和边塞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以音乐戏剧等艺术为例,楞严寺寺庙音乐不仅吸纳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地的音乐元素,而且积极融入當地民间音乐,是一种兼具异域风情、又有蒙汉民族特色的音乐;二人台,唱腔既有农耕地区柔软婉转的特色,又具有游牧地区粗犷高亢的情韵,表演时动作舒展优美、落落大方;缘起昭君出塞的耍孩儿,既是对蒙汉两地流传的和亲故事的历史记忆,也是王昭君由雁门关行至长城出塞再至匈奴王廷的艰辛写照。诸如此类,形态各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不同的民族或群体的文化模式,使长城文化异彩纷呈。

(三)禀赋各异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

长城沿线,长城和由此而生的文化是其典型的特征,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长城沿线禀赋各异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比如:山西省天镇县温泉旅游资源是其依托温泉发展旅游的自然优势,且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温泉资源利用为主的产业基础,养生、民宿、娱乐、疗养等均有涉及;阳高县的果木产业,已有杏树、梨树、槟果树、李子树等特色品种16个,面积3000多亩,均已进入盛果期;大同市新荣区饮马河湿地地域辽阔,生态原始,河水清澈,非常适合游人观赏和娱乐;古店镇的乡村育苗基地发展良好,培育有丰富的树种和花卉,如杨树、柳树、松树等北方常见树种和易养绿化花卉;在一些县区,利用丰富的光能资源优势,建有一定规模的光伏发电厂、日光温室大棚、农业高科技园区,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建有风力发电基地等。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各级部门的重视下,长城沿线部分市县已开展文化旅游开发,但生态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其观光模式基本偏本地化,文化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品开发碎片化和简单化。分析其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整体的评估、保护、规划

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划文件,多谈及长城实体的整体规划和保护,尚缺乏对沿线文化旅游和产业发展的整体评估和科学规划。具体表现为,古村落、古堡的重建或修建多为地方乡镇政府行为,资金、技术和理念的缺乏,导致资源利用低端化、同质化开发明显,村堡的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旅游产品档次需要提升,缺乏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且适合游客积极参与的实地民俗文化体验项目。

(二)基础设施和基本理念需改善提升

长城沿线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相对单一,虽然有的地方建立了类似于实习基地、写生基地等场所,但是大部分为一日游。短期的停驻、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使一些村落对于路线指示、住宿条件、饮食场所、供水供电、排污设施等旅游必需的基础设施缺乏足够的重视。长城沿线居民发展文旅产业的意识正在觉醒,但是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民众的文化旅游理念亟待提升。

(三)文旅产业、农业和地方产业结合不紧密

精准扶贫视域下的长城文旅产业主要目的是搞活长城沿线经济,让文旅产业激发长城沿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目前的状况是长城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指可以携带的农产品)档次不够高,长城沿线农村产业与文化旅游市场脱节,影响农民深度参与发展文化旅游和地方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亟待引入若干家大企业为长城沿线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对涉旅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和地方已有的产业基础做全盘的设计和布局。

三、依托文化旅游发展地方经济的对策建议

将文化旅游发展与农民脱贫、产业扶贫和旅游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长城各市县村落的自然禀赋和文化优势,将长城沿线重点区域建设成旅游功能完善、环境安全舒适、自然生态低碳、地域文化丰厚的旅游目的地,会极大促进未来长城沿线县区多种产业的联动发展和经济腾飞。基于此,建议如下:

(一)发展文旅,规划先行

利用长城文化进行旅游,整体设计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鉴于长城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可以树立分层保护意识,对民居、寺庙和公共空间进行等级分类分层保护。树立修旧如旧的建设理念,充分挖掘主要游览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元素,恢复村落旧貌,改造现有条件,建立和长城风貌相一致的旅游基础设施。要充分考虑该村落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以及民风民俗来深入发掘和开发旅游资源,逐步形成百花齐放式的开发模式。

(二)活化遗产,回归自然

加强长城沿线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活化利用,在遵循长城沿线特定的自然生态和历史地理条件下,以文艺演出、文化展示的形式适时展示文化艺术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将文化艺术作品放置于村落街头,以此丰富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同时,要结合当地民俗,综合长城文化,对适宜展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打造和综合利用,通过村落雕塑、墙体绘画、道路指示牌等展示方式,让旅游者品味长城一带最具蒙汉风情的历史文化样貌。可以将二人台、耍孩儿、罗罗腔、秧歌、赛戏等适合表演的民间音乐艺术,在村落的公共空间或较为广阔的地方展演,让参观者感受不同民族不同风俗环境形成的独特艺术表达方式,并让游客参与其中,穿着表演服饰道具,活跃文化旅游氛围,增添旅游者长城文化旅游沉浸式体验。

(三)产业联动,提升经济

一是注重利用自然优势,做好开发。长城沿线各县市有着特殊的地形地貌、物产等自然优势,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体现的尤为一致。在进行长城文旅开发时,很容易就能做到因地制宜开发。所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为先导,突出地域生态特色,应当打造成为长城文化旅游的优势和亮点。二是搞活长城沿线县域农业。加大文化教育宣传力度,积极开发土特产资源,向游客展现以绿色农牧业和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形成以小杂粮、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农业创意拳头产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充实农民的钱袋子。三是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利用长城沿线已有的苗木、果木生产基地,引入大型企业进行规划和设计,连片带动周边农村的苗木生产,既可以为长城沿线绿化提供资源,也可以依托长城文化旅游,进一步植入功能,拓展色彩园艺,将苗木、果木基地融入长城生态观光旅游,推动苗木、果木基地从林区到景区转变。加强文化旅游和温泉养生结合,耦合文化养生、温泉康养、健康管理、康复疗养、健康旅游等产业。

总而言之,要围绕长城沿线特有的自然资源,注重保护地域历史文化风貌,合理整合地方产业,打造生态、环保、低碳、功能齐全,舒适宜游,地域文化特色丰富的旅游目的地,带动长城各市县农业、交通、文化、旅游、服务业等发展,为地方政府依托长城资源进行招商引资,实现农村脱贫致富、贫困人口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局面。

猜你喜欢
文化旅游精准扶贫经济发展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