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轻拂,江水静静流淌
一开始我是别人的女儿
像眼前哭闹追逐的孩子,那么天真
接着我是别人的恋人
比草丛中陷入了盲目爱情的野花
更加深情
后来我是别人的母亲
听见某处枝叶间传来的召唤性蝉鸣
也能引发内心的交响,与轻微震颤
到最后……渐渐再无人和我擦肩而过
茫茫夜色中
我感到自己微凉、赤裸。羞愧得近乎
還未拥有任何故事的少年
一瞬间
几乎就要放弃所有形容词,低促地喊出
——我爱你。
夏日晚风一遍遍吹拂,仿佛在替你
江中流水静静地涌动,仿佛是为我
特邀点评|荣光启
这首诗的叙述在时间的推移中展开,线索非常清晰:“一开始”“接着”“后来”“到最后”。随着时间上的变化,是叙述者身份的变化——“别人的女儿”“别人的恋人”“别人的母亲”,不同的身份对应着公园里不同的群体,看着这些群体,作者在想象中成为他们,成为别人,内心也一次次被唤醒。最令人震颤的是“到最后”,一个最内在的自我浮现出来:“到最后……渐渐再无人和我擦肩而过/茫茫夜色中/我感到自己微凉、赤裸。羞愧得近乎/还未拥有任何故事的少年/一瞬间/几乎就要放弃所有形容词,低促地喊出/——我爱你。”那个一直还在“爱你”的“我”,突然间跳出来。也许,在现实中,那一刻,诗人自己也是为之震惊的。
这首诗关乎一种爱情。这种爱情似乎永远只能蛰伏于内心,似乎无实现之可能,所以当人思想起,常常感到绝望,“放弃所有形容词,低促地喊出/——我爱你”。这样的表达,让我想起海子的诗:“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开始的“晚风轻拂,江水静静流淌”,和最后“夏日晚风一遍遍吹拂,仿佛在替你/江中流水静静地涌动,仿佛是为我”,形成一种呼应,也使作品有一种形式感。因着内心的剧变,晚风不再是散步之前的晚风,而是一切与你有关;而“我”在这场散步中不再一样,虽然外表不会有变化,但内心如同江水在涌动。这是意蕴与形式都比较独特的一首爱情诗。
诗人简介
花明,真名叶燕兰,85后,福建泉州人。相信对生活和诗歌的热爱会生出许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