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帅 张从兵 甘立美
人物档案:2018年7月,马德清被派往万源市大竹镇荆竹园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扎根基层两年来,马德清认真履行“五项职责”,业绩突出,广获赞誉。2020年5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扬为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
战贫宣言:“扶贫重在扶志,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万源市大竹镇荆竹园村,有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虽然年近六旬,仍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奔走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最前沿。他叫马德清,人称“老马”。
老马“恋栈”,孜孜不倦
2018年,从万源市审计局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老马接到单位通知,要去联系贫困村驻村扶贫,他心生骄傲,一口答应。“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还在吃药,常年住在村上吃得消吗”“爸爸哪来那么多做不完的工作,以前就很少陪我们,临退休了还是工作狂”……当晚,老马兴奋地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家人,却收到了妻子与女儿的担忧与不解。
“这是组织给我的一份福利。能与老百姓面对面打交道,我就像鱼归大海、鸟入山林,重新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党培养我这么多年,我必须要当好参谋、做好表率,把党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老马的一堂“思政课”下来,妻子和女儿也不再反对,只剩下千叮咛万嘱咐。
2018年7月,老马带着组织的信任、单位的嘱托和妻女精心打点的行囊,走马上任。
老马“识途”,堪为先导
老马曾先后担任基层财政所长、乡镇长、县级部门纪检组长等职务,对基层一线的情况十分了解。“我是队员,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年轻人才是主力,我就是给你们当当参谋、打打下手。”老马一边谦虚地开着玩笑,一边却主动认领了基层治理这块“硬骨头”。
荆竹园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基础差、底子薄,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77户,贫困发生率高达27.96%。有村民调侃道:“那个时候,村里都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我们来开个会,膝盖和腰上都糊满了泥巴。”
贫穷是表象,根子在思想。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老马牵头做起了思想文章。他依托村民说事会、农民夜校、党员活动日等载体,在村活动中心、农户院坝、田间地头,给大家讲故事、上党课、话脱贫,马不停蹄地开展感恩奋进教育。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老马又挨家挨户发动群众,探索举办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从募集物资设奖,到细化规则评奖,再到召开大会开奖,“60后”的老马忙得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但他却乐在其中。
“他家不爱干净,经常脏兮兮的”“他屋里太乱了,简直无法下脚”……村民胡从孝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里脏乱差到常被邻里嫌弃。老马知道后,立即上门做思想工作,帮助胡从孝打扫庭院、整理家务,对其一家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一来二去,作为老马的同龄人,胡从孝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国家干部来给我扫地,我好丢脸哦,我马上改!”在大家的帮助下,胡从孝加盖了二层小楼,硬化了院坝,一改之前乱堆乱放的坏毛病,房前屋后焕然一新,他还积极参加星级文明户评选,实现了从“脏乱差”到“上奖台”的华丽蜕变。
老马“嘶风”,壮心不已
有朋友开玩笑说,“乡下空气好,适合老马养老。”老马总是哈哈一笑,不置可否。其实从驻村第一天开始,他就下定决心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
贫困户陈国华身患脑瘤,无法从事体力劳动,老父老母也没有劳动能力,女儿尚在读书,全家仅靠妻子微薄的务工收入苦苦支撑,生活十分困难。陈国华找到老马,想要谋一条出路,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贴补家用。见到不等不靠的陈国华,老马非常欣慰。他爽快地答應了,并立即找来村“两委”干部、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农技员等相关人员商讨对策。几番论证下来,孵养本地土鸡方案获得全票通过。
“我可以马上联系一个生产全自动孵化机的厂家”“技术方面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我来负责找销路”……老马趁热打铁,立即组织人手,分工落实启动资金、机器设备、孵化场地等具体事宜。不到一个月时间,荆竹园村第一个家庭孵化作坊正式投产运作。陈国华也摇身一变,从贫困户“晋升”为鸡苗供应商,对生活信心大增。
惟奋斗者进,惟实干者强。在老马等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村民战天斗地的拼搏下,荆竹园村成功脱贫摘帽,并于今年1月获得“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殊荣。如今的荆竹园村,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向前,一幢幢青砖黑瓦房错落有致,一片片苍翠青花椒香气四溢,一幅环境美、产业旺、文化兴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作者单位/中共万源市委组织部) (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