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宇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丹东市坐落于我国辽宁省东南部,受地形地貌影响,丹东市呈典型“带状”城市分布,城市东西向客流走廊集中,通道客流压力大。1 号线作为丹东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骨干线路,承担着快速集散东西向客流的功能。优秀的骨干线路与优秀的轨道交通线网是相辅相成的,故需要对1 号线线路进行重点规划研究。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丹东形成“一轴两带,一核五片”的总体空间结构。“一轴”是指沿鸭绿江的城市发展轴;“两带”是指滨江多功能生态景观带和浅山生态保育带。“一核”是指以新区组团为核心;“五片”是指老城组团、新区组团、金山组团、前阳南片区和临港东区5 个城市功能片区(见图1)。老城组团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新区组团是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市级行政文化、商务商业中心;金山组团、前阳南片区[1]、临港东区以工业和仓储物流业等为主。“一核五片”的城市布局形态,宜加强新区组团与其他组团之间的联系[2]。从城市空间发展的角度看,宜在沿鸭绿江的城市发展轴上布设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图1 面层研究示意
如图2 所示,对外大型枢纽主要有浪头机场、丹东站、长途汽车总站、丹东西站、客运东站、前阳客运站、东港客运站、五龙背站等。客流发生和吸引点主要有商业中心、居住片区、行政中心、体育中心、学校、医院、各旅游风景区等。
图2 点层研究示意
如图3 所示,主要客流走廊包括新区组团内部沿江方向廊道、老城与新区间联系廊道、老城组团内部东西向廊道。次要客流走廊主要包括其他外围组团与新、老城区联系廊道。为了使1 号线线路走向与城市发展轴一致,宜用客流走廊串联主要客流集散点。
图3 线层研究示意
通过对面点线的分析研究,1 号线宜串联金山组团、老城组团和新区组团,主要解决老城内部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联系金山、老城与新区,穿经新区主要功能区,支撑新区城市空间拓展,紧密联系三大组团、满足客流出行需求。出行需求模型示意如图4 所示。
图4 出行需求模型示意
基于面点线研究,对客流廊道沿线规划及现状道路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4 条廊道:东尧街—山上街—桃源街—胜利街廊道;东平大街—珍珠街—锦山大街—黄海大街廊道;临江后街—江城大街—青年大街—福春街廊道;滨江东路—滨江中路—滨江西路—鸭绿江大街—银河大街廊道。综合权衡沿线道路交通与建设条件、既有铁路与铁路规划等因素,对轨道交通1 号线线路进行研究。
老城区交通廊道通行能力供给有限,除锦山大街通道局部为双向6 车道外,其余廊道以双向4 车道为主。老城区道路规划红线窄、可利用道路资源有限,若占用道路资源敷设轨道交通线路,将进一步限制城市道路供给,降低道路实际通行能力。新城区道路规划红线宽,可利用道路资源较多。
沈丹铁路废弃段线路接轨金山湾站,途径沙河镇站,沿山上街廊道向西延伸。轨道交通1 号线可利用此段廊道;丹前铁路线路起于丹东站三车场309 号道岔止于前阳站,沿线设南丹东、三道沟、金板村、前阳4 个车站。线路在老城区主要沿山上街、桃源街、黄海大街廊道延伸。规划丹前铁路外绕改造工程利用既有同金货车联络线,引入金山湾站与既有沈丹铁路连通,由既有丹大快速铁路同兴站大连段咽喉外包引出,于石佛河与既有丹前铁路接轨[3]。改造后,轨道交通1 号线可利用废弃丹前铁路三道沟站及以东部分廊道;废弃设备厂专用线接轨于既有丹前铁路三道沟站,止于鸭绿江大道南侧废弃设备厂。轨道交通1 号线可利用此段廊道。
轨道交通1 号线位于金山组团、新区组团内敷设廊道相对稳定。但老城组团内沿废弃沈丹铁路—丹前铁路廊道(方案1)与沿锦山大街—黄海大街廊道(方案2)需进一步比较。2 种方案示意图如图5 所示。
方案1 线路长约11.80km,其高架线约4.3km,设9 座地面站。该方案与城市空间适应性较好,受城市建筑物和基础市政设施限制小,不占用城市道路资源,对道路交通影响小,对居民出行影响小。该方案需要将既有铁路丹前线外绕,但改建既有铁路与新建轨道交通线路投资总和较方案2 少。
方案2 线路长约11.91km (高架线9.0km,地下线2.91km),设8 座高架站与1 座地下站。该方案与城市空间适应性较差,沿线用地开发成熟、建筑物密集,受既有构筑物限制大。锦山大街交通量大,规划红线窄,采用地下线形式投资较高,采用高架线势必占用有限的道路资源,施工建设和运营期间均造成地面道路交通拥堵现状进一步恶化。此外,该方案投资较方案1 多。
沿废弃沈丹铁路—丹前铁路廊道方案利用废弃铁路资源,变切割城市的铁路专用线为吸引廊道两侧客流、服务旅客出行、带动城市发展的轨道交通黄金线。通过规划设计沿线景观廊道,因地制宜设计一条与伦敦轨道交通[4]相媲美的靓丽风景线。
轨道交通1 号线紧密连接金山组团、老城组团和新城组团,沿城市发展轴敷设,覆盖主要客流集散点,服务客流出行需求,支撑城市空间向西拓展。线路主要沿废弃沈丹铁路廊道、既有丹前铁路廊道、废弃专用线廊道、鸭绿江大街、银河大街敷设。线路正线长度约30.828km,设置车站21 座。
轨道交通1 号线覆盖主要客流廊道,同时需要通过其他线路增强线网服务水平。故1 号线需为线网中其他线路合理预留衔接条件,以更好地覆盖各方客流出行需求。结合沿线条件及客流出行特点,因地制宜地在朝凤路站、江湾西路站设置枢纽站,在丹泉二路站、金山站预留远景线路衔接条件。
朝凤路站为利用既有沙河镇站布设的轨道交通1 号线、5号线的枢纽站,5 号线接轨此站后利用废弃专用线廊道引出,然后向九连城、虎山方向行进。江湾西路站为利用废弃后的三道沟站布设的轨道交通1 号线、3 号线的枢纽站,3 号线接轨此站后向浪头机场方向行进。如图6 所示。
丹泉二路站为1号线西端终点兼折返站,2 号线由本站接轨后向西引出,往前阳南片区组团、临港东区组团方向延伸。金山站为1 号线北端终点兼折返站,与远景规划4 号线预留联络条件。
图6 1 号线与轨道交通线网衔接示意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与功能布局、客流集散点与客流廊道分布、各廊道工程建设条件、铁路现状与规划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线路设计。应尽量使客流覆盖效果好、投资省、服务水平高、与城市景观与规划结合度好、对城市交通影响小。同时,还要统筹骨干线路与线网的合理衔接,提高线网服务水平与资源共享水平、降低线网建设成本。此外,还需将世界经典案例、先进理念与城市特点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将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成优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