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山水画创作分析

2021-03-08 13:02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化产业 2021年36期
关键词:山水画山水画家

徐 龙 中国艺术研究院

山水画作为中国艺术文化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门类,受到了海内外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山水画艺术的创作与地域文化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多数艺术流派中的艺术创作者会在山水画创作中显露出某些明显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其不仅涵盖了自然地理特征,还包括了人文地理特征,这些都是形成我国地域性山水画作品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山水画创新创作发展的重要源泉。文章将进一步对地域文化与山水画创作展开分析与探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本身拥有着极为灿烂的历史文化,其中艺术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山水画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绘画艺术创作形式,其主要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对象,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创作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有的艺术意境、格调以及气韵等,艺术创作者在创作山水画时,不仅要注重刻画出特定的地理地貌,还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地域的文化底蕴。地域文化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往往决定了创作者所创作山水画的风格特征,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创作内容,传递出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家通过合理利用地域性文化特征,不仅能够凸显出自身创作山水画作品的深厚内涵,创造出不一样的艺术意境,还可以起到发扬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作用。

山水画地域文化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一直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该句话作为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是由唐代著名画家张璪提出的,其大致意思是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然而自然万物的美并不能自动成为艺术的美,需要艺术家内心的情思与构设去创造出艺术之美,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也看得出身处不同地区的艺术家在创作山水画作品时,其所观所想自然会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地域性是影响中国画家绘画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地大物博、江源辽阔的国家,南北方自然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别,这样也就形成不同地域独特的山水地貌和植被。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将中国山水画家划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以王维为代表的南宗,另一个则是以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宗。其认为南宗的山水画家在创作山水画作品时所展现出的内容多为小桥流水、烟雾弥漫以及一叶扁舟等,整体画面能够给人传递出一种简约淡雅、秀美自然的感觉。而后者北宗的山水画家在创作山水画作品时,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多为大山大河,能够给人传递出一种气势磅礴、浓艳壮丽的感觉[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受到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艺术家在创作山水画时会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山水画家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他们能够从中深入挖掘到极为丰富的创作素材,并围绕其展开创作,融入个人鲜明的风格,传达出不同的创作内容。

社会形态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自然会形成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风土民情以及民俗审美情趣等。众所周知,北方人在性格及为人处世上多偏于豪放直爽、热情奔放,他们不拘于细节。而南方人则在性格及为人处世上多偏向于温文尔雅、安静秀美。

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环境会对艺术家在创作山水画时产生不同的影响,促使山水画艺术作品展现出不一样的地域文化特征。比如,在我国五代时期,社会上形成了南、北两派各具特色的山水画。南派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巨然、董源所创作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江南山水自然风景,有着清新淡雅、秀丽温润等特点,而北派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关仝、荆浩所创作的山水画内容主要是围绕太行山景色,有着气势宏伟、笔墨豪放不羁等特点。

由此可见,不同地域文化孕育下的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会表现出不同风格的创作内容,能够一定程度体现出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所处社会环境的意识形态。

山水画创作中的地域特征

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地域特征通常可以分为广义性与狭义性两种。广义性指的是我国本身作为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东西南北的地貌会有着明显的差异,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坡,从长江三角洲到珠江三角洲,从华北平原到云贵高等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山水景色,而对于这些真实山水景色的描绘就能够向世人展现出不同的山水画地域特征。而狭义性指的是某个地域环境下的不同山水景色也会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像黄土高原各处会有所差异、青藏高原南北也会有所差异。也正是我国各地区的地域性差别,才形成了南方山水画与北方山水画的群体派别。例如人们所熟知的江西派、新安画派、米派以及黄山画派等都是由于地域差异所区分而来的山水流派[2]。不同时期的画家,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会有所不同,这也使得我国出现了众多鲜明艺术风格的山水画家。

比如,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的范宽,他长期生活于北方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因此他创作的山水画多以崇山峻岭为主要内容,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范宽创作的经典山水画作品《溪山行旅图》,采用了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并灵活巧妙地运用了水平线的白色云烟和S形的溪水,促使整幅作品画面形成了空间感和疏朗气氛。近观此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矗立在画幅正中央的一座高大的山峰,密如雨点的墨痕,集合成雄伟的山川形象,形成独具面貌的“雨点皴”,落笔苍劲,层层积累,将饱经风霜的岩石刻画得浑厚天成。这些都向世人展示出了北方地域环境下山水景色的质感与量感特征。而长期生活与江南地区的北宋僧人画家巨然,他极为擅长画江南山水,其创作的山水画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巨然创作的经典山水画作品《萧翼赚兰亭图》,该幅画端山峦起伏而多变化,山麓林木间露出宅院屋宇,前临溪水板桥,山峦坡岸以短笔披麻皴画成,图中皴擦点染诸法兼备,笔墨细腻富有层次。这些向世人展示出了南方地域环境下山水景色气象清润、韵味悠长的特征。当代艺术评论家范迪安曾说过:“地域环境对艺术家的影响总是自然而然的,在视觉艺术领域更为直接。”我国东西南北的地域环境差异不仅仅是体现在自然景观上,还涵盖了深厚的人文内容[3]。

在山水画创造领域,地域文化对创作的影响不只是体现在画家对外在自然物象的描绘表现上,还体现在作品内涵对特殊地域文化的反映。长安画派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原则,是现代山水画发展的正确方向,但传统不仅是指传统山水画,还包括其他传统艺术。

地域文化对山水画创作的主要影响分析

地域文化对山水画创作表现形式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山水画创作表现形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内容:1.构图表现。由于南北方地域文化的明显差异,促使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所采用的构图方式会存在一定差别。南方的画家在描绘山水风景时会以平远展开布局,利用对角远近对照形成空间对角线构图,这样就能够让整体画面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给人留下足够的留白想象空间,有利于帮助创作者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比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他在山水画创作上有着极强的造诣,是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大画家。他出生于江南绘画世家,擅长于在章法大胆取舍或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他在山水画创作构图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边角式,远景描绘有着清单简略的特点,而近景又会展现出精整凝重的特点,常作“一角”之景,因此被人们称作为“马一角”;2.皴法运用表现。皴法作为一种用于描绘自然峰峦、山石以及树身表皮脉络纹理的绘画手法。画家在利用该创作手法要先勾勒出轮廓,然后使用淡干墨侧笔进行绘画。针对不同绘画内容,画家所采用的皴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表现峰峦的皴法内容有雨点皴、云头皴以及披麻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皴法内容有横皴、绳皴以及鳞皴等。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皴法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而在不同地域文化影响下,画家对于皴法的使用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南方地域环境下,画家通常会运用“披麻皴”“米点皴”来表现山体形象[4]。北宋著名画家米芾在其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中就常用水墨点染,不拘形色勾皴,创造出了一种墨色晕染的艺术画面效果。而在北方地域环境下,由于北方山石较多、山体规模庞大,画家创作山水画时通常会采用“雨点皴”,其能够充分地展现出北方主峰的庞大体积和质量感,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苍茫雄厚的自然气势。

地域文化对山水画创作表现内容的影响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南北方无论是在气候环境上,还是在地域环境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一来也就促使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势地貌和山水自然风貌。在南方地区,人们能够经常看到被云雾环绕的山林景色,山中宫殿楼阁若隐若现,各种植被郁郁葱葱。

因此,南方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通常会去描绘一些山石树木、青山绿水以及小桥流水等场景,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秀丽宜人的感觉。比如,作为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的五代南唐画家董源,他所创作的山水画主要分为了两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为佳作。在董源创作的山水画作品《潇湘图》中,就充分展现出了属于江南地区的独特景色,画中山峦连绵, 云雾暗晦,山水树石都笼罩于空灵朦胧之中, 显得平淡而幽深, 苍茫而深厚。画家在该幅山水画创作中以花青运以水墨,山石用笔点染,山坡底部则使用披麻皴手法,能够给人传递出一种浑厚滋润的感觉。

地域文化对山水画创作表现风格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表现风格同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世人眼中描绘北方山水景色的绘画作品通常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气势磅礴、宏伟壮丽、豪放不羁的感觉。比如,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其极为擅长山水画,汲取了北方山水雄峻风格,能够展现出一种大山堂堂、高深回环的气势。在他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看到“画中有笔有墨、水墨晕张”的特点。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人赞誉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创作留下了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荆浩大多数时间所接触到的都是北方太行山的雄伟壮丽景色,因此他所创作的山水画会有着“上突巍峰,下瞰穷谷”地域特征,山体规模庞大。他在创作山水画时会采取中心全景式的布局,也就是以主峰为中心,合理运用自然云烟雾气的断白,衬托出中前景的全局安排,整幅作品画面极具空间感,给人一种场面雄伟浩大的感觉[5]。在其经典山水画作品《匡庐图》中,荆浩采用了皴笔创作手法,将匡庐山一带的雄伟景色“飞瀑如练、重岩叠峰、巨峰凌空”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现出了山石复杂的结构和厚重的体积感,融入了自身对于匡庐山水的崇敬之情。而在描绘南方山水景色的山水画创作中,由于受到南方地域文化的影响,画家会在作品中表现出更多悠然淡雅的风格。比如,明初画家倪瓒在南方山水画创作中,主要是以太湖一带山水景色为创作内容,整体构图平远、景物体简,疏林坡岸,幽秀旷逸。他时常游览于太湖清幽秀丽山光水色中,会更加深入、细心地观察,根据其特点进行提炼、概括,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构图形式和笔墨技法,最终形成了鲜明的山水画创作艺术风格[6]。其山水画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奇峭简拔,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远处淡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此种格调,前所未有。

综上所述,中国山水画创作与地域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地域文化对山水画整体创作的风格意向有着巨大的影响。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画家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会习惯采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和皴法表现,而这样则会促使形成不同艺术意境和深远立意的经典山水画作品,极大程度地丰富我国绘画艺术文化体系,向海内外友人充分展示出我国多元化的地域文化特征。中国地域文化本身有着多样性、包容性以及渗透性的特征,因而现代山水画创作者在创作之前,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内涵特征,并融入自身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

猜你喜欢
山水画山水画家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处山水一首诗
酷炫小画家
《山水》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