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网络环境下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

2021-03-08 12:32:32荆州市图书馆
文化产业 2021年29期
关键词:本馆荆州市编目

龙 松 荆州市图书馆

近年来,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应对之策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焦点。就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而言,笔者以为大数据的普遍应用是网络环境下时代的一大重要特征,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应因地制宜,倾听读者需求,提高本馆应用大数据的能力,增强馆员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以数据赋能的方式促进各项工作发展。

笔者作为荆州市图书馆主管采编的管理人员,三十多年来一直亲历与见证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各项发展,以及各式创新路径的探索。

文献采编工作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图书馆其他工作的根柢,文献采编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他工作的开展。图书馆应根据到馆读者的需要,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书刊资料的出版发行情况,迅速、及时、准确地收集、采购各种书刊资料,保证各式期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断提高藏书质量;同时还要有系统地编制、组织和整理目录体系,辅导读者检索图书,发布新书通告。此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对专业图书的目标读者进行了解,以满足他们对专业期刊和图书馆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加精准服务读者,让读者享受优质服务,得到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体验,笔者以为努力探索大数据在文献采编工作中的应用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以荆州市图书馆为例,从读者群体的类型与阅读旨趣出发,结合荆州市图书馆已有的大数据实践,浅议网络环境下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思路。

科学分析读者类型和阅读旨趣

日前荆州市图书馆共有读者62446人。以年龄划分,我们将读者细分为0-12岁,13-18岁,18-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岁以上七个年龄段。

以读者文化程度而言,我们将读者划分为博士、硕士、本科、大专、中专、高中,初中、小学、学前九种类型。

作为一家地处中部的地级市公共图书馆,我们主要服务荆州市域内的读者。根据历年的数据分析,2017年新馆开馆前,我馆读者主要以中老年和12岁以下未成年人为主,这部分读者占全部读者人数的70%;2017年开馆后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馆舍环境的极大改善和各类读书活动的举办,13-18岁、18-30岁、31-40岁三个年龄段的读者明显提升,办证数量逐年增加。此外,入馆读者也逐渐年轻化,日前年龄在18岁至40岁区间的在馆读者数量远远大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读者,大约占全部读者人数的35%,已成为荆州市图书馆读者的主要组成部分;而18岁以下的读者占到全部读者人数的15%。这说明荆州市图书馆的读者年龄有一半在40岁以下,读者呈年轻态发展。通过数据检索,笔者发现,二月、七月、八月为代表的节假日较之一月、十二月等学习工作日有着明显的变化,进馆读者数量差距较大。巡视图书馆自修场所,座位上满是年轻的学子,书桌上放满了考研、考公用的参考辅导资料,即使他们面前摆放着笔记本电脑,电脑屏幕也无疑是网课视频或者英文教学资料。尤其是在空调开放的暑期,年轻读者入馆的热情更高了,在开馆前便排成了一条长龙,座位更是一席难求。

值得说明的是,因为公考、考研、计算机考级、英语等级考试相关图书更新换代较快,图书馆并没有大批量选择此类图书作为藏书,但这并不代表图书馆消极应对。相反,图书馆工作人员更推荐年轻学子使用本馆电子资源,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在期刊选择上,《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日报》《半月谈》《三联生活周刊》《CHINA DAILY》《SHANGHAI DAILY》《咬文嚼字》等都是莘莘学子喜爱的读物,不仅有助于扩展眼界,而且也是历年公考、研考的资料来源,三个馆区均订阅这些期刊报纸,满足学子们的需求。

与此同时,后台数据显示:I类图书(文学类)常年占据借阅大头,为全部借出图书的34%。其中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顶流级别的网文小说、文学经典著作受到读者热捧,而这也与本馆读者的组成结构相契合。

以2020.04-2021.04之间的数据为例,出借前十名的图书,有5本为I类,最受欢迎的为知名作家麦家的《四面楚歌》,借阅数为25次。

由于荆州市图书馆一馆三地,除了中心馆还有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古城分馆。因此,对于少图分馆和古城分馆的读者群体和读者阅读旨趣,我们也通过数据进行了分析。少图分馆的受众为青少年儿童,儿童绘本出借量较大,例如《我爸爸》《我妈妈》《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西游记》《一园青菜成了精》《小猪佩奇》等颇受孩子们的喜爱,经典绘本则颇受新手爸爸妈妈的喜爱。古城分馆除了常规的图书借阅外,还提供杂志借阅服务,尤其生活类和文学类的杂志出借率较高。

通过访谈兄弟馆同仁,笔者发现湖北其他地市级图书馆也存在此类情形,因而笔者认为随着国民教育的深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读者的文化程度也随之得以提高,阅读旨趣也更加宽泛,仅仅将高中文化程度的读者作为目标受众已经成为过去时,必须引入营销学的观点对读者进行细分,如高中至大学本科文化程度的读者都应得到重视。而对于本馆的专业图书馆少儿分馆,我们应该摒弃以往幼儿、小学、中学的划分方式,应该按照更加精细年龄段对未成年读者进行划分,提供0-3岁,3-6岁,6-9岁,9-12岁,12-15岁,15-18岁六个年龄段的图书,并对六个年龄段推出符合该年龄层次的阅读指导服务,而这也与目前童书的年龄分段方式相符。

读者的需求是采编部门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闭门造车似的采编工作已经与时代脱节,随着读者文化程度和阅读水平的提高,很多时候不再是采编指导读者,而是读者指导采编。尤其在专业书籍的选购上,本馆一直秉承虚心听取读者意见的宗旨,按照专业读者的指导选择藏书。譬如,原沙市市(今荆州市沙市区)轻纺业颇为发达,是彼时的支柱产业,为了给轻纺业从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好地图书服务,本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一直搜集相关书籍,并请荆州轻纺业的专家开书单并把好学术关。同一时间,楚文化热兴起,荆州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颇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重视,为了充实馆藏,图书馆延请专家举办楚文化讲座,并请他们为采编人员列书单。除了重视专业人员的建议,实际工作中采编部还应与借阅部门加强沟通,多与窗口工作人员交流,组织普通读者座谈分享阅读体会,听取普通读者的心声,了解读者阅读偏好。例如,前些年《康熙大帝》大热荧屏,陆续有读者来馆咨询有无此类图书,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专门购买了多套复本。

如今有了大数据助力采编工作,图书馆更加方便掌握读者的阅读兴趣,并通过算法筛选导向正确、文艺性强的优质图书。

数据赋能图书采编实践

红色书籍助力党史学习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荆州市图书馆为读者准备了各类红色图书2765册。然而,仅仅准备大量的书籍并不能向读者很好地普及党史知识,已有读者通过图书馆自办网络平台反映了其阅读诉求。在笔者的主导下,采编人员精心编辑了出展红色文献的书评和导读,并将内容传至自办网络平台。为了更好地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引导青少年阳光、健康成长,采编人员在公众平台上主办红色故事会开展建党百年特展,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史,增进爱国爱党情怀,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的作用。

读者需求促服务质量提升

日前,荆州市图书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针对性地整合正面、健康、优质科学的防护知识,综合官方信息,做出推文在自办公众平台上进行发布,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和了解各类应急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责职能。2020年5月,荆州市图书馆重启之后,采编部门根据读者需要,组织了一批高质量的公共卫生科普读本,并在自办平台上进行了推荐,同时在借阅部门开设新书展览,引导读者阅读此类书籍。

创新工作形式加强地方文献建设

图书馆是思想文化重要的传播阵地,是倡导全民阅读理念和全民阅读推广的主体。地方文献建设是采编工作的难点,如何在传统上进行创新,是每个图书馆采编人思考的问题。比如,2020年本馆迅速启动了向社会各界征集特色资料的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公告在全网进行了发布。截至今日,荆州市图书馆向社会搜集各类资料百余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少资料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上传的图片、文档。工作人员对这些进行了下载、编号、整理。

荆州图书馆在一楼、二楼阅览室设立了党史学习教育图书专室专架,以党建党史、廉政建设、党的人物传记及革命战争题材为主,图书主题鲜明、内容翔实、可读性强,目前已有2000余册书本上架,可供读者借阅学习。2021年7月,荆州市图书馆推出百部红色馆藏文献展正式开幕,截至7月28日参观者为2000人次。

采编工作的另一种尝试——百部红色馆藏文献展

传统思维中,采编的工作是购买和编目。但是,为了让工作更加出彩,用创新思维让采编工作更加亮点纷呈。今年7月,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大庆,采编部作为图书馆的重要部门,也端出了一盘“大菜”——百部红色馆藏文献展。

这道“大菜”采用“逆采编”的方式,检索搜寻馆藏红色文献,寻求其中最有价值和品相完好的100部红色文献分门别类进行“绘制”。此展览甫一问世,便成为图书馆热门的打卡地点。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的不足

馆员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而且因为编制紧缩、地域环境和薪酬待遇等因素难以招聘到相关专业的人员。尤其是人员编制的不足,几乎全国的地市级图书馆都拿不出足够的编制招聘新鲜血液,因此,采编人员多为60后、70后,鲜有80后、90后专业技术人员的身影。以本馆采编部为例,采编主力人员年龄多为50—52岁,且面临着退休,储备人才不多。

在人才储备上,省级公共图书馆远远优于地市级图书馆,地市级馆优于县市区馆。

虽然年长的采编人员有着独特的优势,积累了相当多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其往往信息素养有待提升,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连基本的Office操作都不熟悉,尤其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求助于软件供应商则是常事,这严重影响了数据分析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此外,由于不少图书馆馆员年纪较大,在学习上出现了畏难情绪,难以掌握新生事物。而年轻馆员虽然在信息技术的掌握上较为迅速,但是缺乏深厚的采编知识,这成为青年馆员成长的一块短板。

编目人员和采编图书的数量配比不均

着眼全国图书馆,编目人员较为稀缺。大量新入馆的图书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编目,编目员承受着极大的工作压力。倘若不能及时对图书进行采编,就会造成图书大量积压,不能及时转移到窗口部门,以致延误读者借阅,造成图书资源的浪费。因此,应该联合开发编目系统的公司改进系统,以提高编目效率。同时,也要注重招募编目志愿者,将编目志愿者纳入到文化志愿者范畴,并对这部分人进行培养,为公共图书馆创造一支编目生力军。

目前,荆州市图书馆一直在进行文化志愿服务实践,建设一支文化志愿队伍。借阅部、影视厅已有文化志愿者的身影,但是,对于图书采编工作还尚无人问津。

特色采编服务相对落后

大多数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往往在沙龙化发展上卓有成效,但是特色采编服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例如,童书采编存在信息偏差。由于能力所限,本馆对绘本童书的采编上思维略显陈旧,不能很好地引导小读者阅读相关绘本,总是要等到图书市场广为推介之后,才将相关绘本采购回来。图书馆对绘本的关注度不够,使得相关采编工作总是跑在读者需求的后面。而对于童书采编出现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来弥补相关信息不足带来的差距,但是对于网络信息的把控上,馆员还需提高自身能力。

无论是网络环境下诸多超乎想象的挑战,还是大数据时代赋予的各种机遇,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人,图书馆人必须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换而言之,采编馆员应该有高出普通读者的识见,才有可能为读者提供正确的文化导向服务,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全民阅读推广人。其中,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笔者以为只有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各类素养,拓宽眼界,通过提高馆员应对知识变局的能力,才能做好图书采编工作。

猜你喜欢
本馆荆州市编目
荆风楚韵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产
——碗灯舞
荆州市关工委走访慰问全市“五老”代表
下一代英才(2023年2期)2023-04-20 03:30:47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天一阁文丛(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6
捉迷藏比赛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中华诗词(2018年7期)2018-11-08 12:47:40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1:01
民营绘本馆:儿童阅读推广的“毛细血管”
图书馆(2016年10期)2016-10-27 03:01:26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出版广角(2014年12期)2014-08-11 23:47:46
帐篷小猪(一)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2期)2014-02-27 14: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