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 丰富音乐教学—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2021-03-08 12:32:32陈凤英广州市南沙区东涌第一小学
文化产业 2021年29期
关键词:葫芦丝小学生音乐

陈凤英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第一小学

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之一,因音色甜美柔和,价格较低且便于携带,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将其引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不仅使现有的音乐教学得以丰富,还可以让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校园文化、地方文化等均得到相应的发展。对此要从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及地方文化等多个角度入手,让葫芦丝美妙的声音飘荡在小学校园中,成为当代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见证。

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目标、新要求。基础音乐教育也提出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这三项关键词的解读可以看出,仅仅以知识和技能传授的音乐课堂教学,显然难以实现这一全新目标。必须要辅以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悟,参与和创造,才有可能实现。葫芦丝作为少数民族特色乐器,价格低廉,难度适中,音色优美,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后便可以演奏简易的乐曲,正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最佳选择。学生学习和演奏的过程,正是个性化审美体验和创造的过程,并有助于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丰富小学校园音乐文化

小学校园音乐文化,一个重要的表现就在于校园师生对某一项或几项音乐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从小学生心智发育特点来看,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带领学生学习葫芦丝演奏,开展多样化的葫芦丝相关活动,并利用校园内外的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一个人人重视和参与的氛围。使没有加入的同学想要加入,已加入的同学想要尽快完善和提高,课下时间少了几分打打闹闹,而多了几分悠扬的乐声,整个校园的音乐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词坛泰斗乔羽在《爱我中华》中写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代表性的音乐文化,集中展示着该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

近年来,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论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通过葫芦丝这一件小小的乐器,让学生在幼年时期便对民族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和体验,这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小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提升学生多项素质能力

通过葫芦丝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的学习,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如合作素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合作意识普遍欠缺,更多时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葫芦丝齐奏中,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表现都会直接影响到集体的表现。这无形中让学生树立起了一种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要保证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而且还要心系他人,主动为其他成员提供必要的帮助。大家齐心协力,共获成功。

当学生学会了葫芦丝演奏后,也等于为自己开辟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新平台,可以积极参与到各类演奏活动中,最终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让其心理素质及应变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使自己的课余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

葫芦丝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改进措施

依托科学理念

近年来,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价值和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是因为之前并没有充足的成功经验可供参照,所以也面临着多个难题。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学中适合葫芦丝演奏的曲目少之又少。在教学方法方面,往往以简单的谱例训练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寻找一种科学的理念作为支撑,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国内外优秀的音乐教育理念中,笔者认为以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最为适合。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训练指法和解读乐谱。柯尔文手势可以让音高视觉化和形象化。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唱音名开始,再到根据教师的手势识别音名,并通过葫芦丝吹奏出来。等练习熟练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之间的竞赛,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进行扩展。柯达伊曾对匈牙利的民族民间音乐进行过系统的收集,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强调学校音乐教育要牢固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而众多匈牙利民歌都是五声音阶,这与葫芦丝的特点是吻合的,对此就可以直接引用。根据教学进度选择最合适的曲目,继而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扩展。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柯达伊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让教学中的多个薄弱环节得到有效的补足,对此应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和灵活运用。

丰富教学方法

葫芦丝演奏是作为日常音乐教学的重要补充而出现的,所以在葫芦丝教学中,不仅要在传统的讲述方式上加以创新,以免产生枯燥和乏味感,还要将更多灵活方法运用其中,如感受学习法。针对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可以从直观展示入手,先不做过多的理论讲解,而是多进行演奏,让学生亲耳听到、亲眼见到葫芦丝的魅力,然后萌生模仿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仍然是从理论讲解开始,很有可能会越讲越乱。又如情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主张将学习放到学习对象原有的情境中。葫芦丝是傣族的特色乐器,而傣族因信奉小乘佛教,所以将孔雀视为圣物。在学习《金孔雀轻轻跳》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孔雀的视频。如杨丽萍表演的孔雀题材的舞蹈,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中孔雀觅食、低飞和开屏等画面。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学生自然会对音乐塑造和表现的对象有初步了解和把握,为有感情的吹奏打好基础。此外,教师也要加以充分重视和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这些方法都适用于小学葫芦丝教学。

理顺教学过程

无论是从小学生心智水平还是从葫芦丝这门乐器的特点来说,都决定了葫芦丝演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需要教师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梳理和设计,进而保证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首先,教学活动要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最初的学习中可以以最基本的演奏技法为主,先让学生对这门乐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音准。在演奏技巧教学中,则要注重不同技巧之间的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比如在学习双吐技巧前,必须先扎实掌握单吐技巧。掌握颤音技巧后才能开始滑音的学习。如果教学的跳跃性太大,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其次,教学中要做到重点突出。要在葫芦丝教学总目标的指引下,将目光细化到每一首曲目,换言之,就要明确每一首曲目训练和演奏的价值。比如《竹林深处》这首曲目,就可以让学生的单吐和双吐技巧得到有效的训练。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来推动总目标的实现。

再次,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分别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层次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的学生进步明显,则可以进入到高一层次的学习中,这也从客观上营造出了适当的竞争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营造教学情境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境和氛围下开展的,这个情境越逼真,氛围越和谐,教学效果也就越理想,葫芦丝教学也不例外。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气氛。在向学生介绍葫芦丝时,要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这门乐器,然后以高质量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也能奏出美妙的乐声。

其次,教师要利用作品营造出切题的教学情境。每一首作品都有着独有的内容和情感,在面对一首乐曲时,不仅能从演奏技巧方面切入,而且还能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风格和情绪。以《粉刷匠》为例,该曲的结构规整,曲风活泼风趣,演奏难度较低。

在引入作品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动画,然后进行示范。学生掌握了基本演奏方式后,则可以由教师演唱,学生进行伴奏,这些丰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获得被重视感和成就感,教学效果也自然得到了提升。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田野采风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立体化感受葫芦丝的魅力。比如在学习《月光下的凤尾竹》时,就可以播放一些傣族风情的纪录片、傣族的孔雀舞视频等。这种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体验和表演欲望,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不能为教学而教学,需要对情境教学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提升教师素质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师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后,都能够掌握葫芦丝演奏的要领,可以熟练演奏多首曲目,并进行教学。但是仅仅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是不够的,想要将除了葫芦丝以外的的其他乐器引进音乐课堂,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更对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在理念方面,需要教师深刻认识到,让小学生学习演奏葫芦丝,其最终目的并非在于学会演奏几首曲目,便于校内外各类音乐活动的开展,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一个是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葫芦丝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创造和文化理解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一个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小学生正值价值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葫芦丝引导他们认同、珍视和传承民族文化,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更关乎到民族文化的复兴和繁荣。

其次,在素质方面,教师不仅要能教善教,更要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一些葫芦丝艺术节的举办,就需要教师统筹规划,亲力亲为,不仅要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性的锻炼和积累,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完善和提升。

开展丰富活动

葫芦丝走进音乐课堂,本身是对日常音乐教学的补充,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才是其应有的开展形式。对此,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首先是成立葫芦丝音乐社团。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经过师生双向选择,组建葫芦丝社团。社团制定严格的活动章程,定期开展排练和演出活动,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全面的支持。

葫芦丝的活动范围不能只局限于校内,还要广泛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如社区公益演出、节庆活动演出等,既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还有力宣传了学校,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其次是开展专项比赛活动。专项比赛因为可以分出胜负优劣,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现欲望。对此可以举办校园葫芦丝演奏比赛。教师可以列出一个曲目库,如《竹林深处》《月光下的凤尾竹》《荷塘月色》《星月神话》等大众耳熟能详的葫芦丝经典名曲,供学生选择,并制定出明确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以个性化方式参与。让一首首或雄壮激昂、或清新隽雅、或舒畅明快的乐曲回旋于整个校园上空。

融入地方文化

地方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伴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传承和发展地方音乐文化也成为了新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地方中小学的责任和义务所在。借助葫芦丝走进音乐课堂的契机,将更多地方音乐文化融入其中。需要教师对地方音乐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包含民歌、民间器乐、戏曲音乐等,分析其运用于葫芦丝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时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改编,编撰校本教材。

在教师进行梳理工作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去搜集相关资料,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一个地方音乐文化曲目库。比如广东省,就有《步步高》《彩云追月》等名曲,都适合于葫芦丝演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用葫芦丝去了解、欣赏、参与甚至创造地方音乐文化,才可以使其得到真正地传扬和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音乐教师的文化责任和义务所在。

基础音乐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而是要以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作为重要的补充。而来自于傣族代表性乐器葫芦丝,正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通过学习葫芦丝演奏,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和创造的机会,更能加深他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可谓是一举多得。因此,笔者认为葫芦丝走近小学音乐课堂,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需要对其价值和意义予以充分重视,并结合实际从多个角度切入,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使葫芦丝这件小小的乐器,成为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工具,让小学音乐课堂成为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新的、重要的基地。

猜你喜欢
葫芦丝小学生音乐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黄河之声(2019年15期)2019-12-17 09:32:52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乐
我迷上了葫芦丝
我是小学生
葫芦丝的“妙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