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祖云
(文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1]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2],除了做好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知识传授之外,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宣传和研究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1]充分发挥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的育人价值。[2]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的这一根本性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和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
红色文化资源自诞生以来就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使命,同时,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3],从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 缘于此,红色文化资源必然成为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教学资源。[2]文山学院作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成立文山学院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团队,团队再结合教育教学及研究需要整合文山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形成一整套相对系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并将这一理论体系充分地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这样就能系统、有效地把文山红色文化资源所承载的时代精神内涵和所体现的时代价值更好地传播给学生,既能使他们对文山早期的革命史、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历史和新时代“西畴精神”等有所认识和了解,又能对他们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文化熏陶。
任何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都由两个部分组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因此,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也可以主要选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不同的路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4]
思政课理论教学能较好地把既定的思想观点、理论体系、法律法规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传输给学生,使之内化于心践于行,最终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5]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最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依托五个教研室做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的统一规划,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五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专题教学的形式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对所教授课程的内容融会贯通,还要吃透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素材的内涵,才能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用摆事实、讲道理,以史明志,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等多种教学方式巧妙地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红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文物、革命战争遗迹、遗址等所诠释的中华儿女为国家兴亡所体现出的无私奉献与勇于牺牲的勇气及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充分展现在学校思政课课堂上。[6]这样既能极大地拓展思政课的学习时空范围,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形象生动,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又能增进教师和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水平,有效激发教师和学生学习、研究思政课的兴趣与动力。
对于专题式教学无法有效融入思政课程但又极具代表性和育人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以案例式教学的路径实现有效的融入。教师可以以当下国际、国内正在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及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和迷茫的一些社会思潮为切入点,根据五门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素材,精心设计教学案例。然后组织学生针对教学案例提出的不同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教学案例,同时要求各小组分别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既帮助学生解决了思想上困惑和迷茫,又实现了思政课教育教学育人目标。
除了以上两种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用情景再现的体验式教学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更有效的融合。就是把那些学生难以掌握的教学内容放到特定的情景、地点或场所进行情景或现场教学,把学生带入特定情景或放到特定的环境、地点和场所中去学习、思考和体会。[7]如组织学生去麻栗坡烈士陵园、老山主峰、老山作战纪念馆、王有德故居、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天宝口岸等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形象而有冲击力的视觉感受和体验以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6]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练就本领、提升能力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拓展其理论知识、转变思想观念和学习方式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在书本上获取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施展个人才华、健康成长成才。实践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学校的思政课。
1.依靠现代互联网技术,积极推动建立文山学院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网站,打造红色文化学习、研究和宣传有机融合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阵地。信息时代,思政课教育教学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取得切实有效的效果[2],是离不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因此,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思政课课程实践教学,思政课教师必须与时代潮流同步,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手段,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课程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具体路径为:可以探索建立文山学院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网站,通过申请红色文化教育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打造红色文化学习、研究和宣传有机融合的红色网络传播阵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8]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尝试收录和整理关于革命先辈、参战官兵、普通百姓等保家卫国、创业奋斗、艰苦作战的图片、影视、文字等资料,以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微电影、动漫、演讲、文艺表演、民族剪纸艺术、手抄报、歌曲等形式,展现革命先辈、参战官兵、普通百姓的英雄事迹和重要历史事件,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网络化。
2.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创办和加入红色文化学生社团。学院应在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研究和宣传地方红色文化的实践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高校学生社团应成为学校发展校园文化的重要组织和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引领者。学院要积极组织和行动起来,安排思政课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创办和加入红色文化学生社团,制定学生加入红色文化学生社团基本要求和规定,明确学生申请加入红色文化社团可以不限年级、不限学科专业等。各类学生可以在社团组织开展的一系列不同种类活动中相互学习、交流并表达彼此的观点、见解,展示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进一步加深对地方红色文化的整体认识、理解和把握,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目标。目前,文山学院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学生社团仅有“军事爱好者协会”。所以,学院应积极组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申请成立红色文化社团,充分利用文山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社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乃至教师加入其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学生创办的红色文化学生社团阵地宣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地方红色文化史等。让广大学生可以通过红色文化社团平台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深入学习、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并把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3.组织开展地方党史、改革开放史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史等知识竞赛活动。学院可依托五个教研室结合四门主干课程教材内容以地方党史、改革开放史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史等为着力点,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地方党史、改革开放史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微电影制作、民族艺术剪纸、红色话剧、老山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老山歌曲比赛等活动,将丰富的地方党史、改革开放史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史等红色文化资源充分融入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比如:可在建党日、改革开放纪念日、自卫还击作战胜利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由学院党支部牵头,以院系或班级为单位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地方党史、改革开放史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史等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微电影制作、民族艺术剪纸、红色话剧、老山诗歌朗诵比赛、老山歌曲比赛等活动。[8]同时要设立不同种类和层次的奖项并颁发获奖证书,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比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还可以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由红色文化学生社团主动发起开展此类活动。这种以学生社团自主组织的活动形式,它更能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增强了活动效果。这样既达到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预期效果,又有利于广大学生在基本掌握地方党史、改革开放史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史等知识的同时,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和友谊,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凸显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育人价值的目的。[8]
4.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可以以学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为载体,开展不同形式的具有本地红色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红色经典的书籍和作品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是无数文艺战线工作者呕心沥血的智慧结晶,诸如《血染的风采》《红色洒嘎竜》《文山州革命遗址通览》《老山战场亲历者谈老山精神》等红色作品。这些蕴含着中华民族地方浓郁文化特色的红色经典书籍,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政治意识、政治素养、道德情操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9]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本土红色资源,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红色经典”系列阅读活动,让同学们在深入学习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先烈、老山战斗英雄的英勇气概和地方人民保家卫国、锐意进取的奉献精神,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努力学习、锐意进取,用实际行动报效自己的国家。二是组织开展“红色电影”系列观影活动。红色影片在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方面比书籍和纪念馆等更具有优势,它可以更加具体、生动、直观地展现历史画面和场景,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深刻感受。[8]因此,学院可以通过建立学院微信公众号,依托教研室统一组织学生以学院、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在手机上、报告厅或教室内观看反映地方红色文化的红色影片,如《高山下的花环》《闪电行动》《最后的战士》等优秀影片。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由学校有关部门统一在运动场或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活动广场等地点组织更大规模的观影活动,以此提高看“红色影片”系列观影活动影响力,进而取到更好更广泛的育人效果。三是组织开展老山英模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老山英模到校园,以社团活动、主题报告会、学术交流座谈会、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展开。让老山英模用当年的战斗事迹和后来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召、鼓舞和激励新时代大学生,激发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情,把学生的颗颗报国之心最终转化为报国之行。四是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感恩系列实践活动。如在自卫还击作战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老山英模行动计划,深入基层社区,举行关爱参战烈士家属、丧偶老人志愿活动或社区服务活动;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赴烈士陵园进行祭祀烈士、祭献花圈和打扫烈士陵园等活动,以此缅怀革命先烈[8];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基层开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开展支教扶贫活动等。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力所能及帮助革命老区、战区、山区儿童完成学业,把“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革命老区、战区、山区。
校外实践虽然是最难组织和实施的实践活动,但同时也是最重要、最有效和最能吸引学生参与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实践活动。[10]学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并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革命战争遗址、遗迹、纪念馆等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或者通过重走老山路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想象参战官兵的当年艰辛经历,振荡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红色文化氛围。[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扩大活动的参与人数,让绝大多数学生能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可采取以下三种主要的方式进行。
1. 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活动。此类教学实践活动由学校统筹按照课程、班级划拨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经费,不足部分用思政专项经费进行补充。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由学院依托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学院要充分依托四门主干课程的教研室,结合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选择契合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地点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基地,如老山主峰、老山作战纪念馆、麻栗坡烈士陵园、王有德故居、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天宝口岸等地。组织学生集体前去参观、学习、实训。在组织学生前往参观之前,为确保校外教学实践顺利进行,必须提前设置实践教学活动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成员要对实践地点进行系统的考察和研判,关注在户外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状况,将教学内容与实践地点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结合,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或教学过程,制定实践教学活动手册。实践教学活动手册的内容应该包括:地方情况简介、实践教学计划、组织领导机构、纪律要求、教学日程安排、参与教师和学生名单、实践教学点简介等。同时教研室还要统一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目的有意识的提前指导学生根据每次实践教学涉及的内容、地点多方面收集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和认识与此次实践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如此次实践活动地点的红色资源有哪些,这些红色资源反映了哪些方面的历史,它们背后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此次活动我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等。并要求学生必须在出发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未完成行前任务的学生将取消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资格,督促学生在出发前对实践教学点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而保证实践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2.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访谈和研究活动。此类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针对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感兴趣且具有一定研究意愿和能力的学生。通过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实地调研走访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既体现了实践教学特色,又实现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实地走访的调研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由学院组织,也可以由红色文化学生社团组织。[8]首先,学院组织红色文化调研走访实践活动。学院可以合理利用周末或寒、暑假,以班级、兴趣小组或者学生红色文化社团为单位组织学生赴老山主峰、老山作战纪念馆、麻栗坡烈士陵园、王有德故居、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天宝口岸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对文山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和保护现状等进行调查和研究,还可以申请学校党委组织部授权,组织班级和红色文化学生社团中已通过组织考察的学生党员到老山主峰、王有德故居、西畴石漠化展览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重温入党誓词等入党仪式活动。其次,由学生红色文化社团申请并获学院批准组织红色文化调研走访活动。学院可依托思政课教师通过布置作业或实践教学任务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走出课堂,调查和走访那些参加过革命的先辈、参战官兵和地方民众,了解他们英雄事迹背后的感人故事,记录并收集整理革命先辈、参战官兵和地方民众口述史,撰写调查报告,制作微视频,并以PPT或微视频的形式汇报和展示学习调研成果。[8]
3.鼓励学生参加“红色文山”作品展览的创作。通过此类活动的举办激励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将拍摄的照片、拍录的视频、制作微电影、绘画作品、剪纸艺术作品、心得体会等以各种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展出,从学生的视角描绘红色文山、红色老山、红色西畴。不同展会的主题可以是文山精神、老山精神、西畴精神等,展会的主持人、解说员、展会的主角都是学生。[11]这种通过互动和反馈的展览模式,让主办学生社团和所有参观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和实施者进一步提高认识,整合教学团队力量,不断地挖掘和完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连成线、形成片、结成网,编写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思政课校本教材和教学案例,发挥资源“整合效应”,形成教育合力,并将其运用到思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多年来的思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新时代学校必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心就是要在思政课教学上下功夫,而其中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因此,以思政课教育教学目标为基本方向,坚持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实现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机融合,把学校的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12]
总之,要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必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价值,打通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联,通过理论教学的透彻讲解到实践教学深刻体悟,让党的理论内化于青年学子的心中,外化于行动,实现思政课既定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