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党员混合学习教育培养体系研究

2021-03-08 11:14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辅导员育人

卢 锐 周 芸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是质量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施工蓝图[1],“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构建实践育人协同体系,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1]。”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核心,在社会全面进入全媒体时代的今天,深入推进基于实践育人背景下学生党员混合学习教育培养体系的研究,对新时代高职学生党员教育过程的培养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1.1 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未及时更新

新时代大学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媒体融合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互联网多媒体的交互性、复合性、国际性和共时性使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是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坚持守好底线、理直气壮,凸显时代性和实效性,也需因势利导,随着“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校媒体”不断进行教育理念变革创新。

1.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未能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正本清源。当前新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他们可能是真相披露者,也可能是情绪煽动者。新时代大学生们有较强的孤独感,注重个人精神世界,使得他们极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或受到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新时代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没有变,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实践育人的新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守好底线。

1.3 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未能全面变革

在传统工作模式之中,高职院校主要是运用说教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面对新时代高职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成长经历,说教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微信、QQ空间、微博、知乎、哔哩哔哩等APP是他们最喜欢的娱乐频道,而网易公开课、云课堂、学习通等学习APP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的必备工具。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是学生发展路上的引路人,如何切入他们内心,把握教育脉搏,以主流价值驾驭新兴技术的教育导向则非常考验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勇于拥抱新技术,更要将新技术扎根厚土壤,汲取实践育人的肥沃养分,熟悉新领域和开拓新视野,将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融于“三全育人”中,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 构建“实践育人+指尖上党建”混合学习教育培养体系

全媒体时代,学习从本质上是社会化、网络化和非结构化的,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是不同的,高校辅导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形式或媒介开展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融合,线上、线下多种途径丰富学生党员学习方式、实践环节,通过重视共同参与实现的师生互动、加快线上线下共同优势提升的机制共建等形式来构建高职学生党员混合学习教育培养体系,不断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

2.1 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实践育人的工作背景,是“十大”育人体系中提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全面、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是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所以实行知行合一、工学结合。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党的指导思想,知行合一,致良知,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思考、发问、自省,符合人的认知过程。学以致用,就是既要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又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知为行,知决定行,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不断认识国家、社会、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积累社会能力提高心理成熟度,才能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行为规范。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修身修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对于高职学生,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坚持不懈地塑造和提升学生阅读中国的能力,才能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国防教育、国家安全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都是实践育人必须坚守意识形态阵地,需要认真组织实施,形成头雁效应,在高职学生中成为追随的热点。

2.2 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思想政治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政课多注重教师的教学,而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第二课堂中,高校辅导员应以学生为本,认真开展实践活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核贯穿活动主线,增强学生体验与互动,用混合式学习提升教学效果,落实“三全育人”。辅导员转变了角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习得;学生自由、自主、自如地学习;周期性任务驱动,课程疏密结合,学习状态放松;学生的社会认知、职业道德、社会能力、心理健康得到了全面的锻炼。通过任务驱动,辅导员有效地组织实施,学生变老师,老师变导师,过程化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当前,在线“云”教学推动教学革命。“混合式学习”让学生能在教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双管齐下、统筹兼顾的模式下,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混合式学习”,一是有视频学习党的知识和理论;二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党课学习或马克思主义主题研讨活动等;三是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开展体验式活动;四是为学生提供反思和自省的空间。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线上学习相结合,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启发、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达到“知而行,行而知”的效果。

2.3 贴合学生成长需求

不管是基于WEB系统的应用系统,还是移动APP或是微信小程序的党建系统,其主要目的多是为了解决党建工作中师生党员活动难开展、沟通难、党务队伍分散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实践”和“教育”应是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需要,在全面推进“实践育人+指尖上党建”工作中,高校辅导员主要可以从基础党务、学习宣教、组织生活、党群服务、监督考核、实践活动开展及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着手,将信息计算与传统党建相融合。

(1)打造“指尖学习阵地”。可设置党史党规、思想理论、先进典型等在线学习板块,学生根据学习主线,在第二课堂时间随时随地学习接受教育,学习成效可量化、可评比、可考核,形成比学赶超、对标争先的良好氛围。

(2)构建“实践育人新矩阵”。通过打造信息平台、技术应用、管理手段之间的互联互通,辅导员可通过实践活动主线发布活动。活动主题、活动进程、参加人员等信息均可查询显示,辅导员可对活动的组织、审核、落实、考勤、记录、反馈、成效、归档、统计分析全方位管控,学生的参加情况、积分、表现可形成他们的实践育人“画像”。

(3)建设“党建数据资源库”。主要包括活动开展情况、学生信息、学习情况、知识测试情况、实践活动情况、日常动态等数据自动抓取和存储,可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应用,为思想政治工作指引方向、制定培养策略等提供有效依据,实现混合式学习和教育的智能化运用。

2.4 平台+团队形成工作品牌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上下一盘棋”为突破口,而能突出特色打造基层党建品牌,是基层党建工作中较好体现党的先进性的表现,用品牌效应吸引高职学生体现了党建工作的强大影响力。在实践育人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可凝心聚力打造“党建管理平台+辅导员思政团队”党建品牌。例如可借鉴企业品牌理念和管理手段,按照“有鲜明的品牌名称、有深刻的品牌内涵、有完善的创建机制、有丰富的活动载体、有标准的服务规范、有良好的群众影响”[4]的目标,努力创建既有党建内在要求、又有党建外在影响的支部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结合工作实际,可以从问题导向、优势资源开发、体系统摄三方面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做到思想融入领导机制、组织融入阵地建设、标准融入实践活动,抓实分类指导,将个别辅导员的“单兵战”变为“协同战”。

3 结 语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和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应牢固树立“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理念基础,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个性和发展的针对性研究;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管理手段来促进党建工作开展。以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与互联网平台、学生广泛参与、为师生服务、混合式学习的有机融合,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在“党建+”的助力下,加出实绩,加出生命力。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