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21-03-08 06:47赵淑惠武美辰
文教资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习者问卷大学生

赵淑惠 武美辰

(大连大学,辽宁 大连 11662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指出,要把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凸显技术变革教育的强大推动力。“5G+”教育蓄势待发,进一步将“互联网+”教育推向新的高度,加速推进教育教学形态、学校组织形态的创新变革,有利于构筑教育服务新业态,实现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变革。由此可见,在线教学必然会成为大学教育的一种新趋势。

一、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研究现状与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一)研究现状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表征是学习力。文献研究表明,在线学习力的概念尚不统一,其构成要素的划分并无明确的理论依据,要素的内涵阐述过于笼统。克莱斯顿(Claxton)教授提出了学习力构建的“四要素说”(4R)。[1]英国有效终身学习编目(ELLI)提出学习力的七大维度。[2]卢埃达(Rueda)等人设计修订了“远程学习投入量表”(SEDE)。[3]在我国,丁亚元提出在线学习力由四个要素组成,并且构建了原发、内化、拓展三层面在线学习力模型[4],后续进一步设计了评价指标和测量量表。[5]李宝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在线学习力的内涵与要素结构,提出重视学习体验与元学习过程,加强学法指导与支持性的学习共同体以促进在线学习力的提升等观点。[6]

(二)调查研究的必要性

1.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及影响因素测评缺少依据

缺少了教师面对面的强制约束,部分学生出现智能终端在线、人不在线等情况。大学生的在线学习力现状、关键影响因素及二者之间的潜在关系与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终身学习能力有直接关系。因此,对在线学习中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策略等要素,展开在线学习力测评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对了解大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提高在线学习力水平、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能为学习中在线学习力的测评提供充分的依据。

2.培养和完善大学生自主性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态度、动机、个性特征、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顺畅地进行自主学习。为此,本调查组充分分析大学生在线学习的现状,根据模型验证的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教学中的实施建议,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助于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方法与问卷设计

通过规范的抽样调查,对D市9所高等院校(包括全日制大学、全日制学院及高等专科学校)大一至大三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调查。经过访谈及预调查,最终确定了包含四个部分共45个问题的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计算确定样本量为800。

问卷第一部分涉及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专业、年级;第二部分是在线学习现状,包括使用设备数量、学习软件安装数量、在线学习时长、学习方式偏好等;第三部分是大学生在线学习力测评问卷,包含学习驱动力、学习顺应力、学习认知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互惠力五个维度;第四部分是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的影响因素问卷,包括自我意识、学习基础、学习支持三个方面。在线学习力测评问卷以及影响因素问卷都是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量表进行设计,A、B、C、D、E分别代表“完全赞同”“比较赞同”“不确定”“比较不赞同”“完全不赞同”。

(二)问卷测试

1.信度测试

量表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1,说明其具有较高可信度。

2.效度测试

(1)在线学习力量表。该量表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RMSEA=0.075,CFI=0.937,TLI=0.928,IFI=0.937,表明模型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效度。

(2)影响因素量表。该量表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 RMSEA=0.095,CFI=0.951,TLI=0.932,IFI=0.951,均达到模型适配标准,表示假设的测量模型与观察数据可以有效契合。

三、调查研究结论

(一)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有效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受访者中男生占比43.8%,女生占比56.2%,总体来说,性别分布较平均。受访者中理工类学生占44.7%;文史类学生占4.5%;经管类学生占27.8%;医学类学生占11.2%;其他占11.7%。大一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 41.4%;大二学生占31.2%;大三学生占27.3%。

(二)大学生在线学习力现状

受访者有91人使用台式电脑,占比 5.8%;有612人使用笔记本电脑,占比39.2%;平板电脑 127人,占比 8.1%;1部手机 686人,占比44.0%;2部手机44人,占比2.8%,绝大多数受访者使用笔记本电脑和1部手机。

受访者中下载软件数量为1—3个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 19.5%,下载软件数量为4—6个的人数占57.1%,数量为7—9个的人数占18.1%,超过9个的人数只占5.4%。表明超半数人下载了4—6个在线学习软件。

受访者中平均每天配合教学时长为1—2小时的学生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 5.99%;时长为3—4小时的人数占38.08%;49.69%的人平均配合教学的时长为5—6小时;时长在7—8小时的占6.24%。说明近一半的大学生配合在线教学时长为5—6小时。

受访者中平均每天自主在线学习时长在 1—2小时的学生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 45.94%;3—4小时的学生人数占39.83%; 5—6小时的学生人数占11.11%; 7—8小时学生人数占3.12%。有近半数的同学每天在线学习时间6—8小时。

按照课表时间进行线上直播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28.46%;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学生人数占33.21%;规定时间的录播视频学习及作业人数占19.60%;全自主录播视频学习及作业人数占18.73%。由此可见,按照课表时间进行线上直播和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方式都受到学生喜爱,但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方式接受程度更高一些。

网络和学习环境是在线学习中大学生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比较关注网络直播是否流畅及课程的提醒功能。受访者中期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学生人数占49.9%;没有态度,配合老师教学方案的学生人数占13.1%。

(三)大学生在线学习力水平

在线学习力的均值在3.61~3.91,都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学习驱动力和学习转化力均值明显低于其他维度,学习者学习动机不足,转化能力弱。在线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技巧,能够为学习制订比较合理的计划,会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灵活调整学习计划。

在线学习者表现出较强的学习顺应力,能够克服各种学习干扰,尽快投入学习状态。学习者的学习互惠力较强,知道利用学习伙伴获得学习资源和情感支持,能够尊重和倾听他人,做到分享和互助。但是,学习驱动力和学习转化力维度的得分相对偏低。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学习驱动力涉及动机、态度、兴趣等心理特性,是学习的原动力和持久动力,但也是最难以提高和维持的。除此之外,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能快速调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也是学习转化力略低的原因。因此,在提高在线学习力的策略上,可以考虑增强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帮助学习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两方面入手。

(四)大学生在线学习力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的均值在3.73~3.85,都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学习基础的均值明显低于其他维度,说明调查对象群体在线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并乐于参与交流互动过程,但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策略。

四、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力水平的建议

(一)注重知识积累,深化学习策略体验,夯实学习基础

1.教师进一步设计完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做好线上预习。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对预习PPT内容接受程度更高。视频学习之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一般在课前3天通过相应的授课平台发布给学生;在线下课堂部分,通过翻转课堂,进一步梳理碎片化知识点,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框架,深化学习策略体验;课后巩固阶段,通过小测试、小项目等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内容。通过讨论区、答疑区等功能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水平。

2.学生制订详尽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学习平台,学会评价反思

紧跟教师的教学设计,制订详细可行的学习计划,并进行认真反馈。比如,学生自行观看微课视频和课件后,形成学习笔记;通过目标设定,激发学习驱动力,主动出击,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或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心得,扩大知识面。学习方法要在具体情境中深化体验,只有真正理解某个策略的使用原理并切实体验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才能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调查中发现,会进行反思和有学习计划的人学习效率一般高于没有这两个习惯的人。由此可见,学习评价与反思也是促进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引导合作学习,提升互动效果,完善学习支持

1.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度进行课创融合,建立项目学习模式

通过项目教学,引导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从专业真实的经济场景出发,设计教学内容,教师作为导师进行引导和监督。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交流分享中实现专业教学目标。项目分组制度可以在课程之初就进行设定。在线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多总结。通过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习者跳出禁锢的思维套路,引导学习者采用分析、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勇于提问和质疑,尝试多方面联想,形成对事物概念或原理的深刻理解,进而认识其本质属性。在课后作业环节,继续互动式的学习巩固模式。如,布置学生小组合作汇报PPT,既可以线下展示,也可以“PPT+语音”线上展示。与此同时,采用平台讨论区、微信群等实现实时互动,尽可能全方位、全过程地完善学习支持。

2.学生以项目运营为场景,通过参与式互动,完成综合学习能力支撑

学生预设自身角色为市场参与者,通过实践需求主动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师陪伴监督式引导,实现自我学习。与项目组同伴开展包括协作、共享知识、分享观点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活动。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将理论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增强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一方面,推动学生在真实项目的不断合作与信息交流中进行重难点问题的思考和深度学习,开拓思维、拓宽知识面,实现自我超越。另一方面,激励学习者勇于表达、分享,与其他学习者形成合作、互补关系。互动效果的强化,有利于积极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学习支持的完善,也将会促进学习力的提升。

(三)建立明确目标,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自我意识

1.教师设定学习目标,善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的多种技术手段强化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需要告知学生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制订学习计划、执行计划和反馈结果,提高其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从而深化学习认识,强化学习的定力、耐力和自觉性。教师创设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和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善用在线学习平台的红包、词云、投稿等多种互动功能,让更多的学习者自愿、自乐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参与和专注程度。

2.学生建立自我奖惩制度,形成并锤炼学习毅力

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采用自我奖励与惩罚的方法抑制学习惰性,逐渐降低学习中断的频率。并在学习已经被中断时,尽快回到学习状态。通过静音、消息免打扰设置等方式,强迫自己在课程中不看与课程无关的手机、QQ、微信消息,减少对学习的干扰。单次课程目标达成,自我奖励;在短暂的学习热情消退后,设置家庭或者项目奖励,激发并保持学习毅力。

猜你喜欢
学习者问卷大学生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问卷网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