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活动探索
——以南外仙林分校的英语教学为例

2021-03-08 06:47施玲玲
文教资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仙林外国语意义

施玲玲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 南京 210000)

众所周知,开设外国语学校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其特色主要在于外国语学校浓厚的语言氛围。学生们通过在外国语学校学习,语言素养往往能达到较高层次。达到如此效果,依靠的不仅仅是每天多出来的课时教学,也不是像理科学习方式那样大量的课后刷题,而是多种教材的使用以及多元化、全方位的阅读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日常教学相得益彰,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素养。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以下简称“南外仙林分校”)一直以来注重外语教学,彰显外语特色,一个自然班级配备两名外语教师,实行小班上课,同时实施外教执教、中外教材并用和听说领先,读写结合,高频率、大容量、快节奏的先进外语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外语素养。而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活动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培养英汉语言和对比中西文化的有效方法。本文结合南外仙林分校的英语教学情况展开分析,以深入探索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阅读活动。教学实践证明,主题式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还有利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主题式英语教学并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很多一线教师经常把主题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或方法相结合。[1]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符号解码和意义建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脱离这样的复杂认识过程,单纯地把阅读以习题的形式硬塞入课堂,就违背了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鉴于此,初中英语的阅读活动应基于这样的理念,力争使课上、课下的阅读效果相互促进,并将之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充分给予学生输出的空间。英语教学中,有必要系统规划,将阅读活动进行课堂课外对接互补,全方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思维能力。

一、课堂阅读能力的提升:原版English in Mind

原版English in Mind(英音版,以下简称EIM)是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原版作品,英语原汁原味,内容颇具时代特色和西方文化气息,是我国众多外国语学校、省市重点学校、外语特色学校、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采用的原版英语教材,南外仙林分校多年来也使用该教材,就目前情况看来,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和教师均喜爱此教材。

平心而论,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EIM作为外国语学校教材的确存在一些特色和优势。首先,该教材是一套综合性、系统性、立体化、国际化的英语语言学习资料,书上的语言表述地道、原汁原味,思想内容及其选材十分新颖、与时俱进。其次,该教材能够把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等要素有机融入语言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教学实践中,让教师深刻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进一步融通师生和谐关系,提高课堂兴趣和教学质量,因此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再次,这套教材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库的概念,并且相关配套资源较齐全,为教师备课及教学研究改革研讨等提供便利。最后,这套教材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这与南外仙林分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尤为契合。

此外,教师使用EIM时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上各种文明、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情况,探讨社会热点及全球性问题和趣味性话题,也可以参与一些特定的小组合作完成指导性课题。

二、课后阅读能力的提升:典范英语及名著选读

在课堂主讲EIM的基础上,外国语学校课外阅读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典范英语》(Good English)。该教材是从英国原版引进的一套家喻户晓的英语母语学习材料,在英国十分流行,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不可多得的一套英语经典学习材料,国内多位英语教育专家倡导和推荐使用该教材。

《典范英语》这套教材特色鲜明:读幻灯,讲故事,品味其中的道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这套教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为他们在日后阅读真正的经典名著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笔者在自己的班级做了个小范围的调查,很多学生都已经开始陆续阅读经典名著,比如原版的《哈利·波特》《飘》《小妇人》等,以及《三体》英文版。

针对阅读的定义,这里其实探讨的是广义的阅读。如上文所述,阅读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语言习得的方法和手段,包括交流和分享,这正是人类的本性之一——社会性的体现。如果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只读不享,何来趣味性可言?

突出主题意义,值得推介外国语学校的特色英语活动——Daily Report(每日英文简报/英文主题陈述)。笔者在南外仙林分校多年教学实践中一直提倡Daily Report的活动安排,给予每一个学生口头陈述的机会,让学生每学期有多次上台展示的机会。毋庸讳言,Daily Report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课前热身(Warming up),活跃课堂气氛,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每一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在许多公开课上,相关教师都使用了这一环节,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课堂逐渐进入佳境,师生活动也愈发自然。

Daily Report对英语课堂教学有多方面的具体作用。课堂上安排Daily Report,教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学生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在真正意义上融入学习英语的情境。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缺乏这样的情境,则让学生英语学习进步、提起兴趣往往会变得很困难。反之,Daily Report活动的持续和推进,教师为班上的所有学生创造说英语的任务和机会,配以适当的情境,通过学生的展示反过来检验他们的阅读,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有效组织和表达信息,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2]

比如近期笔者在班级做的一期Daily Report,主题是“I’m the Spokesman of…”。即假设学生是某个组织的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该组织,并且回答其他同学(设定为出席发布会的记者)的问题。为了能够介绍好他们自选的组织,他们需要自己动手通过很多渠道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且为了能够应对各方“记者”的提问,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自己查阅的资料内容。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当他们的付出有了收获,英语口语比以往有了进步,或者得到班上的同学、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他们便更加愿意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效果;当然,即使学生说得不是太好,或者时常出现语音语调不对,表述不流畅,或者出现语用失误等问题,教师也没有严厉地批评他们。[3]毕竟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进步和努力成正比,进步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指引。

三、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以牛津英语8A 中的U6为例

以牛津英语8A (2013年版)中的Unit 6(第六单元)ReadingThe Taiwan Earthquake为例展开分析。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新课标提倡的人与自然部分。其中Reading 部分呈现整篇文本,讲述在1999年台湾大地震中,一位名叫Timmy的小男孩幸运地逃过一劫的故事。

文本其实很简单,比较好理解和梳理,因此导入相当顺利。但是,在最后讨论这个故事主人公时,如果希望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或者回忆,就要学生经历地震或火灾逃生,单纯依靠图片和视频,学生一般只能达到了解的程度,在情感上很难产生共鸣,会阻碍学生从情感上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不能对Timmy惊险的死里逃生的心境有深刻体会。通过对文章的多次寻读和揣摩,笔者认为,文章的真实主旨其实是给学生们这样的暗示:在任何困境中都不能放弃希望,努力寻找,最后一定能够成功摆脱困境。也就是说,本课如果从本义分析,可以很简单,就是教育学生们勇敢、机智、冷静地处理各种突发灾难或者事故,具有自我保护意识,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尤其是语言能力强的学生,大可半自学完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语言教师成了机械的语言传输带,课上很难制造出“天花板”让学生产生跃起而触之的欲望。只有向学生们揭示课文背后的真正主题意义,才能从宏观层面做好对学生人生的积极“育”和“导”。

本篇课文根据Timmy的经历可分为被困前、被困中、被救后三个部分。课文的明线是Timmy在事故前后的动作和表现,暗线是通过不断操练句型“How did Timmy feel when/while he was ...”,体 会Timmy在事故前后的心理变化,从worried、frightened到nervous、calm及最终happy、lucky的情绪波动。

因此,以体会心理变化为主线,设计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逐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探究主题意义,使课文真正体现出育人的价值。整体的授课环节比较顺利,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按要求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篇章结构,还能准确地复述课文,为他们今后表述同类型文章打下了基础。此外,在课堂尾声,当讨论到学生们各自曾经面对的各种困境和难题时,课堂氛围开始变得极其热烈,大家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经历的各种困难、“绝望”、尴尬的情形,很多学生还用了超越授课词汇范围的词描述自己的心情,如desperate、awkward、 embarrassed、 terrible、 manage to get out、 succeed 等,说明他们的语言应用潜能在有意义的主题语境中能够被充分激发。

四、课堂活动实施及剖析

(一)基于文本,梳理、整合信息,感知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探究强调学习者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信息,并且能够组合信息从而表达信息。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基于文本,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与上述表达不谋而合的是多年以来形成的外国语学校中的结构—情景—交际的英语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导入部分,笔者尝试以最直接的方式引领学生梳理文本,尽快将本课的新授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课堂教学步骤如下。

Step 1: Lead in

Teacher shows a picture of Timmy to Students and invites them to think about what happened to the boy.

Teacher: Look at the picture. The boy, called Timmy, is from Taiwan. What’s wrong with him?

Students: He was trapped. / He couldn’t get out of the bricks.

Teacher: Have you ever been trapped?

Students: Yes, I was trapped in a car accident/ a cave/a traffic jam...

在导入的时候, 重点在trapped 这个词,它既可以用来描述Timmy 被困在地震废墟中的境况,又可以用来表述其他的困境,如困于车祸、火灾、交通堵塞等,为后续主题意义的迁移留下伏笔。

(二)深入文本,内化信息,理解主题意义

Step 2:Read the story

(1)First reading: to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2)Second reading: to get to know Timmy in the story.

What was Timmy doing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

What were people doing while pieces of glass and bricks were falling down?

(3)Complete Part B2 & B3 and check the answers.

Step 3: Presentation

(1)Present the six photos on Page 95. Have students make a recall of the earthquake?

(2)Describe the earthquake.

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回忆Timmy在震中的所见所闻,讨论地震的危害;出示表格,用系统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并描述Timmy的情感变化。

采用五步阅读法:第一步站在语篇的高度,抓好文章主旨大意。第二步通过了解主人公不同时间段的行为,初步认识Timmy,为下文的人物性格解读做铺垫。同时融入本单元的语法项目,即理解并熟练运用句型“How did Timmy feel when/while he was …?”“ What was he doing when/while he was …?”逐步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眼中的Timmy。

(三)超越文本,迁移主题意义

Step 4:Extension

(1)Think and discuss.

(2)Think and judge.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把这篇课文深入地放到哲学层面,地震可以看作困境的象征,Timmy摆脱的不仅是地震灾难困境,还有人生中可能以任何其他形式再次出现的困境,这种困境或大或小:小至解不出数学里的一道难题,大至家庭的变故或者人生的重创。每一次困境的形式各不相同,但是成功摆脱困境,需要具备相似的心理素质和品质,如勇敢、冷静、机智、永不言弃等。在遇到任何人生的难题和岔路口时,学生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才能解决困境,而这是需要教师进行培养和引导的。

五、结语

从南外仙林分校的语言教学实践来看,初中生的语言素养在浓厚的英语文化氛围中可以得到很大提升。外国语学校的英语教学模式,通过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突出主题的Daily Report尝试值得推广和坚持,所有这些都源于学生真正意义上愿意阅读、善于阅读,并且能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营养,提高思维水平和学习效率,达到不断进步的学习效果。因此,突出主题的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接触外语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是进行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开展课内课外阅读,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需要学界继续探讨和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仙林外国语意义
浙江外国语学院
小狗点点
千家宴,一家亲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문학텍스트를 활용한 한국어교육―발음 ,어휘 교육을 중심으로
欢迎订阅《森林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