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毅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愈加重要。外宣翻译指的是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工作,主要的翻译材料分为一般性文献和专业性材料。外宣翻译中译者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同时还应该体现出不同专业的素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这样才能够提高翻译工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促进对外的发展与交流。本文将从外宣翻译的特征、外宣翻译中译者的地位以及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具备的素质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我国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翻译是国家之间实现语言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工具,外宣翻译能够有效宣传我国各个领域的成就,提高国际形象。另外,对外宣传材料同时也是海外人士获取有关中国信息的窗口,翻译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文化沟通。受到传统翻译理念以及教育制度的影响,当前我国外宣翻译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对此,本文将针对外宣翻译中译者所需要具备的素养进行探讨,以帮助外宣翻译工作培养合格优秀的翻译人才。
我国的外宣翻译是把汉语译为外语的翻译过程,译者将我国的相关文化与信息翻译成外文进行传播与发表,让外国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译文信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相关信息。外宣翻译的范围比较广泛,凡是涉及到与外国人的往来以及翻译活动都能够称之为外宣翻译,其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交际现象,交流双方在沟通的过程中就能够实现跨文化交流,了解对方的传统文化内容。另外,外宣资料的读者为外国人,他们通过外宣翻译文本认识我国文化内涵,也是通过外宣翻译了解我国经济产品形式与经济市场特征,有利于明确我国的国际地位,让世界能够更了解中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经济交流机会也逐渐增多,虽然与外国官方交往日益密切,但是外国民众对我国的了解还需加强。外宣翻译在引导国际社会客观理性地认识中国,营造友善的国际环境,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工作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译者应该采取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开展外宣翻译工作,提高外宣翻译工作的效果。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交流的频率也逐渐增加,国家对于外宣工作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概念中认为翻译是一种从属性的跨语言活动,对于译者却并不重视。因此从整体上来说,译者在很多翻译活动中并不会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认可,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最早在上世纪70年代,翻译文化进入我国,引发了人们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与讨论,译者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应用形式意义、文化传播形式都会影响最终交流发展的结果,因此译者的主体地位开始渐渐显露。尤其是与传统翻译对比之后能够发现,外宣翻译的译者往往呈现出强烈的个人语言风格以及文化差异性,并且能够以对方语言为依据调整自己的翻译,加深读者对译文信息的理解。然而当前我国外宣翻译的译者存在知识技术层次不齐、工作态度不严谨等问题,其外宣翻译工作出现的错误,不利于深入的国际交流。由此可见,外宣翻译中译者的地位不容忽视。
外宣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翻译形式,要求译者具备较为良好的语言素养与翻译能力。无论哪种翻译工作,译者至少需要精通两种语言,即源语以及目标语。译者不仅需要掌握两种语言的相互翻译技巧,明白不同语言的转换方法,同时还需要明确两种语言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能够实现不同语言之间的灵活转化,这是开展外宣翻译工作的基本前提。外宣翻译中大部分为英译,以此为例进行分析能够知道,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在句法以及行文方面。相比之下,汉语的句式结构更加松散,比较随意,句子内部的语法关系可以相互独立或者相互隔离。但是英语比较重视形式与句式,一个句子中必须具有明显的连接词,显示出句子紧密的结构与逻辑关系。因此,译者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应该考虑中外语言的句法差异,将源语句子按照目标句子的结构要求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够提高翻译的完整性,使得译文更加精确,从而得到英语受众的认可。以上举例只是语言之间很小的差异,在其他方面还存在明显差异,比如汉语经常出现同源重复用法,而英语则一般不会出现重复情况;汉语更加注重句子中辞藻的用法以及修辞的斟酌,希望能够达到烘托渲染的效果,而英语的构句则更加趋向于客观理性。面对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译者应该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对翻译的句子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使其能够满足英语受众的思维习惯与审美标准,达到外宣的目标。
翻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不再着重于语言的直译,而是更加重视文化的宣传。在传统翻译观的影响下,当前翻译界的文化问题大于语言问题。不同语言其实就代表着不同的文化,翻译工作的目标不仅是传达语言与信息,更是传播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说,翻译形式上是语言的转换处理,但更多的时候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工作本质上是一项跨文化活动。通过外宣翻译工作,我国能够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我国建成文化强国。因此,外宣翻译工作中最大的困难不在于语言翻译本身,而在于不同语言转化过程中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当前外宣翻译中经常出现硬译或死译的问题,这都是因为译者不具备跨文化素养,对于目标语言文化不够了解,无法将陌生的文化概念转化为受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信息,也就难以在翻译工作中体现出文化价值了。
外宣翻译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翻译能力与跨文化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庞杂的专业知识与基本常识。翻译工作中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做到触类旁通,提高翻译工作效率。外宣翻译工作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医学等各个方面,对于译者的专业要求也比较高。换句话说,译者自身知识面的宽度将直接影响其翻译的质量与速度。外宣翻译者自身应当是一个杂家,这样才能够灵活应对各个领域的外宣翻译工作,提高翻译的精准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以上能力的要求,外宣译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到自己翻译工作的重要意义,严禁对国家整体形象与利益造成破坏。外宣译者面对翻译工作中的问题应该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刨根问底的学术精神,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译者还应该关注翻译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提高翻译精确性,这样才能够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最后,外宣译者还可以利用现代化工具与技术对自己的译文进行修改,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外宣翻译作为一项特殊的翻译工作,承担着国家文化交流的重任,因此,外宣译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跨文化素养、庞杂的专业知识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够提高外宣翻译工作的效率,得到受众读者的认可,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强国的建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