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2021-03-08 09:25朱子敏苏州一朴创意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文化产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受众内容

朱子敏 苏州一朴创意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一、当前传播环境下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一)新媒体的强势崛起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形态也在不断迭代更新,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之后的新媒体时代。人类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打破了地域、空间和时间的隔阂限制,逐渐成为一个互联共通的地球村。据《2020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01亿,网民使用率为95.8%[1]。”受众对手机移动设备的需求和依赖越来越高,新媒体的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提升。新媒体平台不断增多,新媒体用户数量逐年攀升。自从以新浪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崛起,信息流通过程中的传受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2018年以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繁荣使得直播、视频等形式的媒介影响力持续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的分析技术支持为信息定位的准确性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信息的选题也进入有据可依的时代。

(二)传统媒体面临的多重挑战

“5G到来之前是所谓互联网发展的上半场,在这一发展阶段上,是规模经济模式主导下的流量之争。传统媒体出现渠道失灵、用户流失一级影响力衰退的现象。”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却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挑战困境。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数据显示,“由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在2020年电视收视时间实现了近五年来的首次上涨,月活规模超5亿,人均收视市场137分钟[2]。”传统电视媒体以家庭为收看单位,新媒体则是以个人为受众对象。细分化、专业化、碎片化的新媒体信息为受众带来了多层次的媒介消费体验,而传统电视媒体在渠道、内容以及传播方式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供给都与受众的信息需求存在差异。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在5G技术落地之前,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之旅已然开启。新媒体的互联网基因与传统媒体的内容价值强强联合,开辟出了新的传播环境氛围。

(一)拓宽时空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首先改变的是传播形态,即从单一的大屏增至可选的多屏。观众的观看场景不局限于客厅,移动终端将生活的各个场景都纳为收看场所。截止2018年12月,趋近饱和数量的移动终端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比例达到73%。同比之下,2018年电视日均开机率约50%,整体呈下滑趋势。以《妻子的浪漫旅行》为例,节目组先在互联网发布嘉宾主持阵容和先导预告片,发布之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甚至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可见,新媒体的多屏互动和台网联动对于电视综艺而言,极大的带动了收视率和影响力的提升。互联网背景下,这种撒网式二次传播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宣传效果。

(二)丰富多元的观众参与

沿着电视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发现它的开端是科技所赋予的。电视是一门依托着科技发展而发展的传播媒介,互联网+与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将科技基因再次标亮。在东方卫视《极限挑战》的某一期节目中,嘉宾林更新在节目组提供的短视频平台账号中直播,当粉丝量突破十万时才可以进行下一环节。这种全新的观众参与方式消除了场地的限制,这是互联网+带来的全新体验。这种观众线上直接参与的方式在5G技术落地之后,能够更加便捷、轻松地实现。融合新媒体之后的电视综艺不仅提高了节目本身的观众参与度,节目以外的衍生参与空间也被开发出来。《国家宝藏》在微博开启了“我为国宝写标语”等活动,《上新了故宫》在今日头条征集了故宫文创产品设计。电视节目的内容价值,实际上被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多元化了。

三、5G技术加持下的传统电视媒体新趋势

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强势入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将开启新的发展阶段。5G技术是一场技术革命,它拥有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等通信传播优势,实际上为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凝聚真实体验的场景再现

“电视仿佛是一个仪式中心,不同的家庭围绕其观看这同样的内容。”对比新兴媒体具有的个性私密感,电视媒体独有的空间仪式感通过5G技术的加持更加明显。规模经济主导下的流量竞争之后,互联网已成为社会的基础性设施。在此基础上,电视媒体差异化的定位将为优势内容吸引更多关注。以央视春晚为例,自2019年起,春晚开始使用4K+5G+AI技术进行同步现场直播。在举国上下的注意力同归一地的特殊时刻,技术带来的即时同声将现场画面的震撼直抵千家万户。5G技术带来的低延时、高速率、大容量的传播特征,一改以往有时差、有间离的电视媒体直播体验。场景再现的真实感使得电视媒体的情感仪式性特征再次征服观众,是电视媒体突围的一大法宝利器。

(二)追求人本思维的强势回归

技术不断前进使得媒介界限在不断消弭,受众以往依据平台而选择渠道的倾向转为了依据信息而选择渠道。信息渠道的普遍性扩张,使得观众的内容选择范围急剧膨胀,对内容的选择标准回归到信息需求的适配性。在此情况下,电视媒体一直以来的权威真实性得以凸显,以人为本的创作观念和去伪存真的电视人使命感与新技术得以有机融合。以疫情期间的“云建工”为例,央视新闻在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架设多台固定机位,借助5G技术进行为期十天的现场直播。“在直播这种互动形式支持下,媒介事件不仅能够塑造群体共识,而且变得更加有参与感[3]。”切合受众媒介使用习惯的新技术与传统媒体高质量的信息内容相结合,5G技术与传统媒体形成了互补性的发展。因此,如果说科技思维具有无差别的实践意义,那么电视媒体的传统文人关怀优势则将成为科技实践的积极力量。

(三)拓展内容制作的多种可能

5G技术除了在数据传输速率上的提升外,在网络容量上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增。这种内存容量的上涨不仅为观众带来即时高效的体验,更是电视媒体在内容制作方面的全新升级。譬如疫情期间,由于疫情紧急而无法进行现场录制,许多节目都面临着没有可播出存量的困境。而有了5G+AI技术的加持,湖南卫视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不仅高质量的完成了参赛嘉宾们的云录制,还首次实现了500位观众通过5G网络的连接参与线上录制。5G技术未出现之前的网络难以承受如此大量的同时同屏参与,正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节目呈现方式的多种可能。因此,对于电视媒体而言,5G技术带来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技术所引导的变革开始于实际操作,进而延展至内容制作的迭代更新。5G技术于电视媒体的节目创作而言,更像是一把瞭望的烽火,前进的路上将会有更多未知的可能在等待发掘。

结 语

总而言之,5G技术加持下的媒体技术发展不仅不会拉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差距,而且它将会为电视媒体的繁荣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或许在上半场互联网发展的赛道上,电视媒体由于诸多原因稍许落后。但是5G技术的到来,促进了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的深度合作和共同发展。技术的发展最终指向内容价值的生产,电视媒体在找准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能够将传统内容优势尽情发挥,不断创造出新的价值表现。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主要内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